2014届高考数学一轮总复习 第一篇 第1讲 集合的概念和运算课件 理 湘教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5439872 上传时间:2019-03-10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1.3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届高考数学一轮总复习 第一篇 第1讲 集合的概念和运算课件 理 湘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2014届高考数学一轮总复习 第一篇 第1讲 集合的概念和运算课件 理 湘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2014届高考数学一轮总复习 第一篇 第1讲 集合的概念和运算课件 理 湘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2014届高考数学一轮总复习 第一篇 第1讲 集合的概念和运算课件 理 湘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2014届高考数学一轮总复习 第一篇 第1讲 集合的概念和运算课件 理 湘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届高考数学一轮总复习 第一篇 第1讲 集合的概念和运算课件 理 湘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届高考数学一轮总复习 第一篇 第1讲 集合的概念和运算课件 理 湘教版(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讲 集合的概念和运算,【2014年高考会这样考】 1考查集合的交、并、补的基本运算,常与一次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简单的分式不等式、指数不等式、对数不等式的求解或函数定义域相结合 2利用集合运算的结果确定某个集合,主要是有限数集的基本运算,可用韦恩图解决,多以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考点梳理,(1)集合元素的三个特征:确定性、_、无序性 (2)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是属于或不属于关系,用符号_或_表示 (3)集合的表示法:列举法、_、图示法、区间法 (4)常用数集:自然数集N;正整数集N (或N*);整数集Z;有理数集Q;实数集R. (5)集合的分类:按集合中元素个数划分,集合可以分为有限集、无

2、限集,空集属于有限集,记作_,1集合的基本概念,互异性,描述法,(1)子集:对任意的xA,都有xB,则A_B(或BA) (2)真子集:若AB,且AB,则A_B(或B A) (3)空集:空集是任意一个集合的_,是任何非空集合的_即A,B(B) (4)集合相等:若AB,且BA,则AB.,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子集,真子集,(1)并集:ABx|_ (2)交集:ABx|xA,且xB (3)补集:IAx|_,I为全集,IA表示A相对于全集I的补集 (4)集合的运算性质 ABABA,ABA_; AAA,A_; AAA,AA; AIA,AIA_,I(IA)A.,3集合的基本运算及其性质,xA,或xB,xI,且

3、xA,AB,U,常用一条性质 若集合A中含有n个元素,则A的子集有2n个,A的真子集有2n1个 关注两个“易错点” (1)注意空集在解题中的应用,防止遗漏空集而导致失误,如AB,ABA,ABB中A的情况需特别注意; (2)对于含参数的两集合具有包含关系时,端点的取舍是易错点,对端点要单独考虑,【助学微博】,A0 B0,1 C1,1 D1,0,1 解析 由x2x,解得0x1,MN0,1 答案 B,考点自测,1(2012湖南)设集合M1,0,1,Nx|x2x,则MN ( ),AI B1,3,5 C3,5,6 D2,4,6 解析 根据补集的定义,由于I1,2,3,4,5,6,M1,2,4,从而IM3

4、,5,6 答案 C,2(2012广东)设集合I1,2,3,4,5,6,M1,2,4,则IM ( ),A5 B4 C3 D2 解析 涉及集合中元素个数的问题,常用枚举法求解本题可用枚举法求解:当x1,y0时,z1;当x1,y2时,z1;当x1,y0时,z1;当x1,y2时,z3.故z的值为1,1,3,故所求集合为1,1,3,共3个元素 答案 C,3(2012江西)若集合A1,1,B0,2,则集合z|zxy,xA,yB中的元素的个数为 ( ),A5 B4 C1,2 D3,5 解析 由题图可知阴影部分为集合(IA)B,IA3,5,6,(IA)B3,5 答案 D,4设全集I1,2,3,4,5,6,集合

5、A1,2,4,B3,4,5,则图中的阴影部分表示的集合为 ( ),解析 Ax|5x1,因为ABx|1xn,Bx|(xm)(x2)0,所以m1,n1. 答案 1 1,5(2012天津)已知集合AxR|x2|3,集合BxR|(xm)(x2)0,且AB(1,n),则m_,n_.,审题视点 结合元素的互异性与集合相等入手 答案 1,考向一 集合的基本概念,(1)利用集合中元素的特点,列出方程组求解,但仍然要检验,看所得结果是否符合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的特征 (2)此类问题还可以根据两集合中元素的和相等,元素的积相等,列出方程组求解,但仍然要检验,A4 B6 C8 D12 答案 B,【例2】 已知集合Ax

6、|2x7,Bx|m1x2m1,若BA,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考向二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解 当B时,有m12m1,则m2. 当B时,若BA,如图,审题视点 若BA,则B或B,要分两种情况讨论,(1)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可以作为解题的依据和突破口;(2)对于数集关系问题,往往利用数轴进行分析;(3)对含参数的方程或不等式求解,要对参数进行分类讨论,解析 Ax|log2x2x|0x4,即A(0,4,由AB,B(,a),且a的取值范围是(c,),可以结合数轴分析得c4. 答案 4,【训练2】 已知集合Ax|log2x2,B(,a),若AB,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c,),其中c_.,【例3】 设UR,集合

7、Ax|x23x20,Bx|x2(m,考向三 集合的基本运算,1)x m0若(IA)B,则m的值是_ 审题视点 本题中的集合A,B均是一元二次方程的解集,其中集合B中的一元二次方程含有不确定的参数m,需要对这个参数进行分类讨论,同时需要根据(UA)B对集合A,B的关系进行转化,解析 A2,1,由(IA)B,得BA, 方程x2(m1)xm0的判别式(m1)24m(m1)20,B. B1或B2或B1,2 若B1,则m1; 若B2,则应有(m1)(2)(2)4,且m(2)(2)4,这两式不能同时成立,B2; 若B1,2,则应有(m1)(1)(2)3,且m(1)(2)2,由这两式得m2. 经检验知m1和

8、m2符合条件 m1或2. 答案 1或2,本题的主要难点有两个:一是集合A,B之间关系的确定;二是对集合B中方程的分类求解集合的交、并、补运算和集合的包含关系存在着一些必然的联系,这些联系通过Venn图进行直观的分析不难找出来,如ABABA,(IA)BBA等,在解题中碰到这种情况时要善于转化,这是破解这类难点的一种极为有效的方法,A(1,2) B1,2) C(1,2 D1,2 (2)(2012山东)已知全集U0,1,2,3,4,集合A1,2,3,B2,4,则(UA)B为 ( ) A1,2,4 B2,3,4 C0,2,4 D0,2,3,4 解析 (1)由题意得M(1,),N2,2,故MN(1,2

9、(2)UA0,4,B2,4,(UA)B0,2,4 答案 (1)C (2)C,【训练3】 (1)(2012陕西)集合Mx|lg x0,Nx|x24,则MN ( ),【命题研究】 集合是数学中最基本的概念,高考对集合的考查内容主要有:集合的基本概念、集合间的基本关系和集合的基本运算,并且以集合的运算为主,与不等式的解集、函数的定义域、方程的解集、平面上的点集等内容相互交汇,涉及的知识面较广,但难度不大高考对集合的考查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直接考查集合间的包含关系或交、并、补的基本运算;另一种是以集合为工具考查集合语言和集合思想在方程、不等式、解析几何等中的运用,热点突破1集合问题的求解策略,一、集合与

10、不等式交汇问题的解题策略 【真题探究1】 (2012北京)已知集合AxR|3x20,BxR|(x1)(x3)0,则AB ( ),答案 D 反思 应牢固掌握一元二次不等式、简单的分式不等式、指数不等式、对数不等式的解法,答案 A,二、集合中新定义问题的求解策略 【真题探究2】 (2012新课标全国)已知集合A1,2,3,4,5,B(x,y)|xA,yA,xyA,则B中所含元素的个数为 ( ) A3 B6 C8 D10,教你审题 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集合B.集合B中的元素是符合xA,yA,xyA的有序数对(x,y),解法 可用列表法 也可用直接法(学生自己试一试),答案 D 反思 解决集合中新

11、定义问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新定义的实质,紧扣新定义进行推理论证,把其转化为我们熟知的基本运算如本例中的集合B就是一个由集合A中的元素通过附加条件“xA,yA,xyA”演变而来的,所以要判断集合B中元素的个数,需要根据xy是否是集合A中的元素来进行判断,A2 014 B0 C2 014 Dln 2 014e2 014 解析 因为ABz|zxy,xA,yB, 所以当x0时,无论y取何值,都有z0; 当x2 014,yln a时,z(2 014)ln a2 014ln a; 当x2 014,yln a时,z2 014ln a2 014ln a;,【试一试2】 定义集合运算:ABz|zxy,xA,yB,设A2 014,0,20 14,Bln a,ea,则集合AB的所有元素之和为 ( ),当x2 014,yea时,z(2 014)ea2 014ea; 当x2 014,yea时,z2 014ea2 014ea; 故AB0,2 014ln a,2 014ln a,2 014ea,2 014ea 所以AB的所有元素之和为0. 答案 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