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信息系统开发与管理_201252012620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71006367 上传时间:2024-08-08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1.8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信息系统开发与管理_201252012620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2信息系统开发与管理_201252012620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2信息系统开发与管理_201252012620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2信息系统开发与管理_201252012620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2信息系统开发与管理_201252012620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信息系统开发与管理_201252012620》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信息系统开发与管理_201252012620(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 信息系统开发与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信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和实施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和实施信息系统的运行管理和维护信息系统的运行管理和维护2.1 信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信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信息系统及其类型信息系统及其类型 信息系统信息系统主要是指由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网络和通信设备、信息资源、信息用户等组成的人机系统。它不仅能管理信息,而且能搜集、存储、处理、检索和传输信息,必要时还能向有关人员(特别是决策者)提供有用信息。 信息系统的信息系统的“金字塔金字塔”型型四层结构模型四层结构模型 战略计划层战略计划层 战略计划层信息主要是通过定量分析和预测得到的用于管理与决策活动的综

2、合性信息,而不是具体、详细的信息。战略计划层的信息系统在管理方法上通常是建立以数据库、模型库为基础的计算机决策支持系统。 管理控制层管理控制层根据战略计划层的要求,管理控制层及时给出所需要的带有统计或预测性质的各种管理信息。这一层要求能为各级管理人员的管理活动提供用于制定、组织、控制等活动所需要的信息。操作控制层操作控制层操作控制层信息用来显示天天要重复的操作过程,通常利用事务数据处理模块、报表生成模块和查询模块来产生事务活动的单据、统计报表和查询应答。事务数据处理层事务数据处理层信息系统的前述三个层次主要是辅助不同层次的管理活动,第四个层次即事务数据处理层则侧重于为其余所有内部信息辅助活动提

3、供基础。信息系统类型数据处理系统数据处理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 决策支持系统决策支持系统 专家系统专家系统 信息系统无处不在信息系统无处不在信息系统无处不在信息系统无处不在信息系统的结构信息系统的结构信息系统的结构信息系统的结构信息系统内部各组成要素之间相对稳定的分布状态、排列顺序和作用方式。它既可以是逻辑结构,也可以是物理结构。信息源信息源信息源信息源各类原始数据的来源。信息系统以这些原始数据为搜集和处理对象。信息处理器信息处理器信息处理器信息处理器承担信息的加工、存贮、检索、传输等任务。信息用户信息用户信息用户信息用户信息系统服务的对象,经过加工处理后的信息提供给信息用户后,往往可

4、以有效地帮助其进行决策和选择。信息管理者信息管理者信息管理者信息管理者负责信息系统的设计实现,以及系统实现后的系统运行、协调和维护工作。 信息系统虽在特定的组织内,但它是一个信息系统虽在特定的组织内,但它是一个开放系统,与外界有物质、能量、资金和开放系统,与外界有物质、能量、资金和信息的交换。信息系统是一个多层次、多信息的交换。信息系统是一个多层次、多变量、多因素、多功能的复杂系统,受多变量、多因素、多功能的复杂系统,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其发展与现代信息处理技种因素的制约,其发展与现代信息处理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术的进步密切相关。 信息系统的物理结构由基础部分和功能部分组成。其信息系统的物理结构

5、由基础部分和功能部分组成。其中,中,基础部分基础部分包括组织制度、信息存贮、硬件系统和包括组织制度、信息存贮、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软件系统。 功能部分功能部分是针对组织的各项业务而建立的是针对组织的各项业务而建立的信息处理系统,对企业而言,可能包括质量管理、产信息处理系统,对企业而言,可能包括质量管理、产品销售、经营管理、生产管理、财务会计等方面。品销售、经营管理、生产管理、财务会计等方面。输入输入存储存储处理处理输出输出管理和管理和控制控制信息系统的功能信息系统的功能2.2 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和实施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和实施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系统分析:系统分析:进行需求调查,提出新系统的逻

6、辑方案。系统设计:系统设计:根据系统逻辑方案完成系统软、硬件的设计。实施阶段:实施阶段:将设计阶段的成果转化为实际运行的系统。(一)系统分析(一)系统分析 1需求调查需求调查包括初步调查和详细调查。初步调查初步调查的目的是从整体上了解企业信息系统建设的现状,结合用户提出的系统建设要求进行可行性分析,论证建立新系统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主要考虑经济上、技术上以及运营管理上的可行性。详细调查详细调查的目的是在初步调查的基础上,完整地掌握现行系统的现状,发现问题和薄弱环节,广泛地搜集资料,为系统需求分析、组织结构和功能分析、业务流程分析、数据流程分析等各种分析活动提供资料。 2业务流程分析业务流程分析业

7、务流程分析能够帮助我们了解一个业务的具体处理过程,发现和处理系统调查工作中的错误和疏漏,修改和删除原系统的不合理部分,在新系统基础上优化业务处理流程。一般采用业务流程图进行业务流程分析。 3数据分析数据分析数据分析的主要工具是数据流程图和数据字典。(1)数据流程图数据流程图(DFD)是一种全面描述数据在系统中流动、存储和处理的逻辑关系的图形工具,是信息系统逻辑模型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DFD进行数据流程分析只关注数据在系统中的流动过程,包含数据输入、传递、处理、存储、输出等,以此来考察和分析数据处理模式,发现和解决数据流程中的问题,并不涉及任何具体的组织机构和处理工作。 数据流程图(2)数据字典

8、DFD只能描述系统逻辑功能的总体框架,数据流程中有关数据的其他详细信息需要利用数据字典进行定义。数据字典就是对数据流图上所有成分的定义和解释。主要条目包括:数据流、数据元素、数据结构、数据存储、数据处理、外部实体。 编写数据字典时,对数据流图上各种成分的定义必须明确、易理解且唯一;命名、编号要与数据流图一致,必要时可增加编码。4描述处理逻辑描述处理逻辑数据字典可以定义DFD上简单的处理逻辑,复杂的处理还有必要进一步说明,描述复杂处理逻辑的工具主要有:结构化语言、决策树、决策表。结构化语言结构化语言:由“IF”、“THEN”、“ELSE”组成的规范化语言。 决策树决策树: 一种图形工具,左边结点

9、为决策结点,与决策结点相连的成为方案枝,最右方的方案枝的端点表示决策结果。决策表决策表: 当判断条件多且相互组合,相应的决策方案较多时,采用决策表(表格)的形式,为描述这种复杂逻辑提供了表达清晰、简洁的手段。 5系统分析报告系统分析报告第一部分第一部分:开发项目概述。第二部分第二部分:现行系统概况;新系统开发的可行性;系统需求说明;新系统的逻辑方案,包括组织结构图、业务流程图、数据流图、数据字典、数据存储分析、查询分析、数据处理分析等。第三部分第三部分:项目实施计划,包括工作分解、进度和预算。(二)系统设计(二)系统设计 任务:在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按照逻辑模型的要求,科学合理地进行系统的总体和

10、详细设计,实现物理模型,为系统实施提供依据。1系统总体设计系统总体设计(1)系统总体布局方案的确定。包括系统的硬、软件资源以及数据资源在空间上的分布特征。主要有集中式系统和分布式系统。(2)软件系统总体结构的设计。根据系统总体目标和功能将整个系统合理地划分成几个大的功能模块,每个大模块又分解成几个更小的模块,并正确地处理模块与模块之间的调用关系和数据联系、模块内部的联系,以及定义各模块的内部结构。(3)数据存储的总体结构设计。确定数据的总体结构,各类数据记录和数据项的逻辑描述、数据文件的组织方式、各类数据文件之间的逻辑关系;确定存储设备和存储格式;确定数据存储的空间分布;选择数据库管理系统。(

11、4)计算机和网络系统方案的选择。配置系统软、硬件环境,确定网络系统结构。 2系统详细设计系统详细设计(1)代码设计:代码是用来表征客观事物的实体类别以及属性的一个或一组易于计算机识别的特定符号或记号。代码设计的原则:唯一性、标准化与通用性、合理性、稳定性、可扩充性与灵活性、具有规律性、简洁性。 (2)数据库设计:包括三个阶段。概念结构设计是根据用户需求设计数据库的概念模型,一般用实体联系模型(E-R图)表示。逻辑结构设计是将概念结构设计阶段完成的概念模型转换成选定的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支持的数据模型。物理结构设计是为数据模型在设备上选定合适的存储结构和存取方法,以获得数据库的最佳存取效率

12、。(3)输入输出设计:输入设计的内容包括确定输入内容、输入格式;用户界面设计;输入数据的正确性检验;输入方式设计;确定输入设备。输出设计的内容包括确定输出内容、输出信息使用情况、输出方式设计、选择输出设备与介质、输出格式设计等。(4)处理过程设计:用一种合适的表达方式来描述每个模块内部的执行过程。常用方法有程序框图(流程图)、各种程序设计语言等。3系统设计报告系统设计报告是系统设计阶段的主要成果,是面向系统管理人员的技术手册,也是系统实施的重要依据。其着重点在于阐述系统设计的指导思想以及所采用的技术路线、方法和具体的技术措施。(三)系统实施(三)系统实施 1系统实施的任务系统实施的任务把信息系

13、统分析设计的结果付诸于实际,实现具体软件系统的阶段。主要任务包括硬件准备、软件准备、人员培训、数据准备、系统测试、系统切换与试运行等几个方面。2系统测试系统测试目的是为了尽可能多地发现系统中存在的尚未发现的错误,一个成功的测试就在于它发现了迄今为止尚未被发现过的错误。设计测试用例时要以发现和暴露程序错误为目标,尽可能多地使用一些容易暴露问题的测试数据。3系统切换系统切换系统切换就是用新系统代替旧系统的过程。(1)系统切换前的准备工作包括数据准备、文档准备、用户培训。(2)系统切换的三种方式包括直接切换、并行切换、逐步切换。2.3 信息系统的运行管理和维护信息系统的运行管理和维护 信息系统的运行

14、管理信息系统的运行管理 1. 系统运行管理的内容系统运行管理的内容主要任务是对信息系统的运行过程进行控制、记录其运行状态,并在必要的时候对系统进行修改和补充,以使之真正符合管理决策的需要,为管理决策者服务。信息系统运行管理主要通过行政手段,并辅以技术手段进行。通过实施信息系统的运行管理,有助于保持信息系统的稳定性、先进性、实用性、高效性,避免系统混乱现象的发生。信息系统投入使用后的运行管理工作包括:数据的搜集、校验和录入;数据处理;系统硬件的运行和维护;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2. 系统运行情况记录系统运行情况记录有助于不断探索和总结经验,提高信息系统的质量。如果缺乏系统运行情况的详细记录,则无法

15、对系统运行情况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合理的判断,无法进一步优化信息系统的性能。包括工作数量、工作效率、信息服务质量、维护修改情况、系统的故障情况等。为使系统运行情况记录记载得完整准确,要坚持在事情发生的当时当地,由当事人记录。此外,还要尽量采用固定的表格或本册进行记录,记录时用词确切,尽可能给予定量描述。信息系统的维护信息系统的维护 1. 系统维护的内容系统维护的内容信息系统投入运行后,需要不断地对系统进行各项修改和维护,以改正潜在的错误,扩充和完善功能,延长系统寿命。信息系统维护一般包括:(1)软件维护(正确性、适应性、完善性、预防性)(2)数据维护(3)代码维护(4)硬件维护2. 系统的可维护性

16、系统的可维护性系统维护工作直接受到系统可维护性的影响。可维护性是对系统进行维护的难易程度的度量,影响系统可维护性的主要因素有:1)可理解性:理解系统结构、接口、功能和内部过程的难易程度2)可测试性:对系统进行测试和诊断的难易程度3)可修改性:对系统各部分进行修改的难易程度4)可扩充性:对系统进行扩充的难易程度系统的可维护性很难量化的,但可以通过能够量化的维护活动的特征来间接地定量估算系统的可维护性。例如把维护过程中各项活动所消耗的时间记录下来,用以间接衡量系统的可维护性,其内容包括:识别问题的时间、管理延迟的时间、维护工具的搜集时间、分析和诊断问题的时间、修改设计说明书的时间、修改程序源代码的时间、局部测试的时间、系统测试和回归测试的时间、复查的时间以及恢复的时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