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庆市肇源县2017届九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10月)试题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439539 上传时间:2019-03-1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3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大庆市肇源县2017届九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10月)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肇源县2017届九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10月)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肇源县2017届九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10月)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肇源县2017届九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10月)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肇源县2017届九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10月)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大庆市肇源县2017届九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10月)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大庆市肇源县2017届九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10月)试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234567891011121314151.下列估测中,正确的是( )A.一支新铅笔长约17.5dm B.课桌高度约为7.8cmC成年人步行的速度为5m/s D.唱一首歌大约需要4min2.诗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中,描写轻舟运动时所选的参照物是( ) A、轻舟 B 、山 C 、河中的水 D 、轻舟上的人3.关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v=s/t,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速度与通过的路程成正比;B速度与所用的时间成反比;C速度与通过的路程成正比,与所用的时间成反比;D速度与通过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无关。4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

2、是( )A正在发声的物体不一定在振动B声音能在真空中传播C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主要是因为它们的响度不同D蝙蝠靠超声波探测飞行中的障碍和发现昆虫5物体的运动规律可以用图像表示,如图所示的各个图像中,可以表示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 A甲、乙B甲、丙C乙、丁D甲、丁6. 小明的家距离学校900m远,一天他上学时,以1m/s速度走完了前半路程,接下来又以1.5m/s的速度走完了后一半路程,则他这次上学走路的平均速度是( )A1.25m/sB1.2m/sC1.5m/sD2.0m/s7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甲、乙两物体,它们的速度之为2:3,通过的路程之比为3:1,则它们所用的时间之比为A1:2 B2:1

3、 C9:2 D2:98. 甲、乙两同学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同方向做直线运动,他们通过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A在010s内,甲同学比乙同学运动的慢B两同学在距离出发点100m处相遇C在10s20s内,甲同学静止不动D在010s内,乙同学的速度为20m/s9下列实验与实例,能说明声音产生条件的是( )A往鼓面上撒一些泡沫屑,敲鼓使泡沫屑会不停地跳动B美妙的歌声使人心情愉快,发动机的噪声使人心烦C邮局电话亭用玻璃制成,隔音效果比较好D月球上没有空气,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交谈10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B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波具有能量C

4、听诊器能增大振幅,使响度增大D“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11.不同物体吸收太阳辐射能力不同,小明认为它可能与物体的颜色有关,于是,他将几个完全相同的物体涂上不同颜色放在太阳底下,测出相同时间内物体升高的温度。就“小明认为它可能与物体的颜色有关”这一环节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收集证据 B.猜想假设C.进行实验D.分析论证12. “女高音”和“引吭高歌”的“高”分别指的是声音的( )A.响度大,音调高B.音调高,响度大C.音调高,音色好D.音色好,音调高13.下列做法用来改变音调的是( )A.老师用扩音器讲课 B.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个音叉C.摩托车装消音器 D.依次敲

5、击装有不同高度水的瓶子14.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他们的位置如图所示,图中能正确反映两人运动距离与时间关系的是( ) 15.噪声是一种环境污染,一些城市规定学校周边机动车禁止鸣笛,下列减弱噪声的方法与之相同的是( )A.在录音棚内安装隔音设备B.在学校或住宅区种植花草树木C.夜晚禁止建筑工地施工D.在高噪声厂房工作的人员要戴上耳罩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计15分)16.如图是“龟兔赛跑”的情形,在比赛开始后,“观众”通过 ,认为跑在前面的兔子运动快;由于兔子麻痹轻敌,中途睡了一觉,“裁判员”通过 判定最先到达终点的乌龟运动快。 17.人的步行速度约为1.2m

6、/s表示的物理意义是_。18.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_19某汽车在公路上行驶时,速度计上的示数如图所示,可知汽车行驶的速度是 km/h,若汽车以这个速度定速巡航前进210km,则行驶的时间是 h 20.如图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木块A的长度是 cm。21.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运动的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运动速度相同的小车是 和 ;经过5 s,跑在最前面的小车是 。22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但我们看到蝴蝶翅膀在振动时,却听不到因翅膀振动而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蝴蝶翅膀振动的频率 20Hz(选填“低于“、“高于”)这种听不到的声波有很强的破坏性,在这次“512”汶

7、川大地震时,600多公里之外的贵阳也有不少市民出现头晕、恶心等症状,就与这种声波有关,我们将这种声波称为 声波23如图为一个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若频闪照相机每隔0.2s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小球A点到F点做的是 (填“匀速直线”或“变速直线”)运动;小球从B点到F点的平均速度是 m/s 三实验题(每空2分,共24分)24.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的实验。 (1)该实验目的是练习用 和 测平均速度。(2)该实验原理是 。(3)实验时斜面的坡度不能太大,因为 。(4)实验时为了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减少误差,小车必须从 释放。(5)实验时观察到,小车沿斜面顶端下滑到斜

8、面底端的运动是 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6)实验中测得路程s1上的平均速度为v1,路程s2上的平均速度为v2,路程s3上的平均速度为v3。那么,v1、v2、v3的大小关系是 。(7)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段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段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正确吗?理由是 。25.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时,发现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 能传声。声音的响度越大,小球被弹开的幅度越

9、大,说明响度与 有关。;如图乙装置在月球上小球将 (填“弹起更大”或“不会弹起”)四、计算题题(26题8分,27题8分,共16分)26. 2014年12月28日无锡地铁二号线正式开通运营,它是贯穿无锡城区东西的一条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路。该线起于滨湖区梅园站,止于锡山区安镇站,全程运行大约50 min,沿线共设车站22个,部分站点数据如下表,求:车站名称距前站距离/m总里程/m三阳广场9559 110无锡东站74325 463安镇西1 01727000(1)无锡地铁二号线的全程平均速度为多少?(结果取整数)(2)若要从无锡东站乘地铁到三阳广场站大约需要多少时间?(结果取整数) 27.一座铁路桥,

10、正桥长780m,桥全长2080m,一辆全长120m的列车通过正桥的时间整好为1min,问该火车全部过桥的时间为多少秒?“ 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DBDDCBCBACBBDDC16. 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相同路程比较时间17. 1秒内通过的路程是1.2m18. 0 m/s19. 70;320. 1mm;2.3421. 甲、丙;乙22. 低;次23. 变速直线;0.1524. (1)刻度尺 停表 (2)v=(3) 坡度越大,小车的速度就越大,所用时间太少,测量不准确 (4) 静止 (5) 变速 (6)v2v1v3(7)不正确,如果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开始释放,小车在B点的速度

11、为零,可是实验中小车经过B点时的速度不为零,故该做法是不正确的25.振动;空气;振幅;不会弹起。26.解析】本题考查速度公式及其应用。(1)无锡地铁二号线的全程路程为s=27000m,全程行驶时间为t=50 min=3 000 s,则全程平均速度为v=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000s=9 m/s;(2)从无锡东站乘地铁到三阳广场站的路程为s1=25 463 m-9 110 m=16 353 m,所用时间大约为t1=错误!未找到引用源。=16353m/9 m/s=1 817 s。答案:(1)9 m/s(2)1 817s27.解:(1)铁路正桥L正桥=780m,L车=120m火车全部通过正桥走的路程:s1=L正桥+L车=780m+120m=900m,火车全部通过正桥用的时间:t1=1min=60s,火车的速度v=15m/s;(2)桥全长L桥=2080m,火车全部通过桥的路程:s2=L桥+L车=2080m+120m=2200m,由v=得:火车全部通过桥用的时间:t2=147s答:该火车全部过桥的时间为147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