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中历史同步导学必修二学案: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7.1含答案.doc_bak60

上传人:ha****o 文档编号:85245277 上传时间:2019-03-0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高中历史同步导学必修二学案: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7.1含答案.doc_bak60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8年高中历史同步导学必修二学案: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7.1含答案.doc_bak60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8年高中历史同步导学必修二学案: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7.1含答案.doc_bak60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8年高中历史同步导学必修二学案: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7.1含答案.doc_bak60》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高中历史同步导学必修二学案: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7.1含答案.doc_bak60(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时作业(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一、选择题1小说静静的顿河中的一个士兵说: “在大天白日里就进行抢劫。把我爸爸的粮食抢走啦,磨坊也没收啦,命令上是说要这样对付劳动人民吗?”士兵的话主要针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A余粮收集制 B企业国有政策C粮食税 D义务劳动制解析:题干的核心信息是,一个士兵家里的粮食被全部抬走了。结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士兵的话针对的是余粮收集制,A项正确;粮食税是新经济政策的重要内容,排除C项;B、D两项与题意无关,排除。故选A项。答案:A21921年10月,列宁在党的代表会议上指出:“新经济政策的全部意义就在于而且仅仅在于:要找到我们用很大力量才能建

2、立起来的那种新经济同农民经济的结合点。”这里,列宁主要强调()A利用市场机制 B建立工农联盟C生产资料公有 D按劳分配产品解析:新经济政策的突出特点在于注重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故选A项。答案:A3列宁说:“既然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以下符合上述理论的措施是()A允许私人创办和租赁工厂B普遍实行工业国有化C实行余粮收集制 D禁止自由贸易解析:实践证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是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之后,列宁提出新经济政策,通过在一定限度内发展资本主义,利用市场和商品货

3、币关系来扩大生产,巩固工农联盟,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答案:A420世纪20年代初,苏俄农民喊出了“打倒列宁和马肉,恢复沙皇统治和猪肉”的口号,这说明了()A农民不堪忍受国内革命战争的灾难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了政治和经济危机C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引起了这种状况D苏维埃政权遭到了一切苏俄人民的反对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从材料看,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再适应战争结束后的新情况,导致苏俄社会出现了严重的政治和经济危机。答案:B51922年在庆祝苏联成立的活动中,一个农民兴高采烈地对身边的伙伴说,今年的粮食丰收了,他在交纳了粮食税后还剩下不少的余粮。按照当时规定,这些余粮()A全部上缴国家 B只能

4、由政府收购C必须限量交易 D农民可以自由支配解析:本题比较灵活,注意题干所给的时间“1922年”,此时期苏联已经实行新经济政策,对农业实行固定的粮食税,农民可自由支配剩余粮食。答案:D6苏共领导人布哈林曾指出:“市场关系的存在是新经济政策的决定性因素我们过去认为,可以一举消灭市场关系,而实际情况表明,我们恰恰要通过市场关系走向社会主义。”新经济政策中与之相关的举措是()A以固定的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 B苏共推行全面的工业国有化措施C废除实物分配制,允许自由贸易D开始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解析:以固定的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不能体现市场关系,故A项错误;苏共推行全面的工业国有化措施恰恰是否定市场

5、关系,故B项错误;允许自由贸易,发展商品货币关系,体现了“通过市场关系走向社会主义”,故C项正确;开始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是所有制上的变化,不体现市场关系,故D项错误。答案:C7针对曾把农民出售粮食和其他农产品视为投机倒把并予以惩办的做法,某国领导人指出:“投机倒把活动,如果从政治经济学意义上来理解,那它和正当贸易就区分不开。”体现该领导人这一观点的措施是()A允许农民进行商品交换B推行农业集体化C为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D实行余粮收集制解析:材料强调投机倒把活动与“正当”贸易区分不开,说明该领导人不主张把农民出售粮食和其他农产品视为投机倒把活动,允许农民进行商品交换,是新经济政策的内容,

6、A项为正确答案。答案:A二、非选择题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由于余粮收集制和全部企业收归国有,市场上什么东西都没有,苏维埃纸币快速贬值。瞿秋白在赶往莫斯科的火车上,看到沿途乡下妇人拿100个鸡蛋来,想换些盐,却不愿意要卢布。材料二在俄国小农占了人口的绝大多数,我们必须迁就农民,必然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这样农民才会得到鼓励。材料三第二年(1922年),社会景况顿然改观。街市上人山人海,农家妇女、老人、工人、学生种种色色人簇拥在一处。这里一批白面包、香肠、火腿、牛奶、糖果点心,那里一批小褂、绒裤、布匹唔!多得很呢!政府与农民的关系也得到了缓和。苦尔斯克(即库尔斯克)农民对于新经济政策中

7、的粮食税很满意。商业也活跃了起来,商店、面包房、咖啡馆也都开张了。以上均摘自中学历史教学资料参考(1)根据材料一,概括苏维埃政权所面临的严峻形势。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造成严峻形势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判断列宁准备采取什么措施克服困难?实行这项措施的出发点和根本目的分别是什么?(3)材料三的现象说明了材料二中的措施的积极作用是什么?解析:第(1)问要结合所给材料,根据“余粮收集制和全部企业收归国有”分析出当时实行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结合“市场上什么东西都没有”以及“不愿意要卢布”分析出生活物资的严重匮乏和卢布的贬值,联系教材归纳出原因;第(2)问根据“粮食税”推断出列宁要实行新经济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出发点和根本目的;第(3)问概括材料分析出新经济政策实行后市场的繁荣。答案:(1)严峻形势:工农群众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强烈不满,所需的各种生活物资严重匮乏,货币贬值,苏维埃政权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原因:长期战争对经济的严重破坏;“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严重损害了群众的利益。(2)措施:新经济政策。出发点: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根本目的:解决国内的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3)说明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取得明显成效,苏俄经济迅速恢复,物资(商品)开始丰富,受到工农群众的欢迎,工农联盟得到巩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