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复习(精品)

上传人:suns****4568 文档编号:85171227 上传时间:2019-03-08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8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复习(精品)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复习(精品)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复习(精品)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复习(精品)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复习(精品)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复习(精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复习(精品)(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言文复习,一.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便要还家. 2.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3.诎右臂支船. 4.虞山王毅叔远父刻. 5.选贤与能. 6.矜 、寡、孤、独、废疾者 7.荡胸生曾云. 8.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9.余挐一小舟. 10.焜黄华叶衰 左手倚一衡木,“要”通 “邀” 邀请,“有”同 “又” 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诎”同 “屈” 弯曲,“甫”通 “父” 男子美称,“与”通 “举” 选拔,“矜”通 “鳏” 老而无妻的人,“曾”通 “层” 重叠,“阙”通 缺” 中断,“挐”通 “桡” 撑船,“华”通 “花”,“衡”同“横”,二。指出下列词的古今含义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妻子

2、古: 今: 绝境 古: 今: 2无论魏晋 古: 今: 3、芳草鲜美 古: 今: 4、阡陌交通 古: 今: 5、丝竹之乱耳 古: 今: 6、高可二黍许 古: 今: 7、良多趣味 古: 今: 8、其两膝相比者 古: 今: 9、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古: 今: 10、老翁逾墙走 古: 今: 11、女有归 古: 今: 12、便扶向路 古: 今: 13、人物略不相睹 古: 今:,妻子儿女,男子的配偶,与世隔绝的地方,没有出路的境地,不要说,(更)不必说,表示条件的连词,鲜嫩美丽,滋味好,交错相通,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罢了,耳朵,左右,允许,确实 实在,良好,靠近,比较,只是,表转折的连词,跑,行走,女

3、子出嫁,归还 返回,以前的 旧的,方向,人和物,文学和艺术作品中所描写的人,(三) 一词多义:,属,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神情与苏、黄不属 属引凄异,sh 类,sh 类似,zh 连接,舍,屋舍俨然 便舍船,sh 房屋,sh 离开,寻,寻向所志 寻病终,寻找,不久,可,高可二黍许 珠可历历数也,大约,可以,行,复前行 大道之行也,走,施行,自,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 自康乐以来,在,如果,自从,曾,计其长曾不盈寸 荡胸生曾云,竟然,同“层” 重叠,与,选贤与能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相与步于中庭 天与云与山与水,j 通“举”,选拔,y 欣赏,y 共同,一起,y 连词,和,绝,沿溯阻绝 绝巘眼多生

4、怪柏 哀转久绝,中断,极,消失,能,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以此夸能,能够,能力,本领,白,上下一白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形容词,白色的,名词,酒杯,仅,几乎,将近,仅如银线 仅有“敌船”为火所焚,只,为,武陵人捕鱼为业: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不足为外人道也: 为宫室 中轩敞者为窗 仅有“敌船”为火所焚,作为,给,替,对,向,雕刻,是,被,焉,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句尾语气助词,不译。,哪里,怎么,志,处处志之 寻向所志,动词,做标记,名词,标记,观,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天下之伟观,看,景观,一,上下一白 惟长堤一痕,副词,全,数词,一,虽,老妪力虽衰: 虽乘奔御风,虽然,即使,奇,明

5、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八分有奇,q 奇妙,j 指零数,更,是日更定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gng 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gng 还,势,势极雄豪 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气势,阵势,云,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盖大苏泛赤壁云 高峰入云,说,句尾语气助词,不译。,名词 云彩,练习题,1.第一自然带有神秘色彩的景物描写有什么用? 2.为什么村人“见渔人,乃大惊”? 3. “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表明先世生活年代的社会环境是怎样的? 4.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从文中可推断渔人向桃花源中人说了什么? 5.桃花源中人为什么叹惋?作者为什么不一一写出渔人的话? 6.“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

6、家,皆出酒食”这两句表现了桃花源人什么样的特点? 7.从“不复出焉” “皆叹惋” “不足为外人道也”可以看出桃源人有什么样的理想? .,这段景物描写带有神秘色彩,暗示将会出现“奇境”,为渔人进入桃源渲染了气氛,也为桃源美好作了铺垫。,淳朴厚道 热情好客,希望永远生活在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战乱、和平安宁的社会里.,村人对陌生人出现感到惊异,表明桃花源与世隔绝很久,社会动荡,战争频繁,民不聊生,桃花源外朝代更替,社会动乱,人民生活痛苦。,为时代变迁,桃花源外社会黑暗动荡,人民生活痛苦而叹惋。,本文主要写桃花源的美好,而不是世外战乱;另外桃花源外的事世人皆知,没有必要一一写出。,7.作者为什么在

7、这篇文章中虚构了一个黑暗的现实社会相对的美好的美好境界? 8.渔人离桃花源,“便扶向路”,又“处处志之”,而后来寻找桃花源的人“寻向所志”,却“不复得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9.作者陶渊明在本文中寄托了怎样的一种社会理想?这种社会理想在当时的条件下能否得以实现?试作评价。,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黑暗社会的否定、批判。,在这个社会里,没有压迫,没有剥削,没有纷扰;人人各尽所能地参加劳动,老人和孩子都生活得幸福、愉快,人与人之间都极其融洽而友好,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使人觉得桃花源是一个似有而无、似真而幻的所在,暗示“桃源”是一个虚构的社会,现实是不存

8、在的。,作者这一社会理想是对当时黑暗的社会的批判,在客观上也反映了人民摆脱压迫、摆脱剥削的要求,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它又带有一定程度的复古倾向,在阶级社会中也只能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10.文章以( )为线索,以时间先后为顺序,由( )到( )再到( ),一线贯之。 11.本文出现的成语( );( );( ); ( ). 12.桃花源记中与陆游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境相似的一个成语是 ( ),渔人的行踪,发现桃源,访问桃源,离开桃源,豁然开朗,世外桃源,怡然自乐,无人问津,豁然开朗,陋室铭 练习 1.“铭”是( ) 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 )。本

9、文押( )韵.韵脚是( ).列举你所知道的含文体标志的题目。(不少于两个)( ) 2.本文的中心句( ) 3.写山水对写陋室有何作用? 4.用自己的语言概括陋室的特点。(从哪些方面来表现“陋室不陋 ”) 5.作者描写室中之景、室中之人、室中之事,对写陋室有何作用?,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桃花源记 爱莲说,以山水作类比,引出陋室;暗示陋室不陋,因人生辉,自然环境清幽,交往人物不俗,生活情趣高雅。,表明“惟吾德馨”,暗示陋室不陋,6作者为何要写“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7.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中提及两个历史人物,一是(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蜀国的 ( ) ,一是(西汉)时的文学家 ( ) 8.

10、陋室铭结尾引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什么含义?试联系全文内容作具体分析。 9.”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有什么言外之意? 10.作者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请你对这种交友之道进行辩证的分析。,孔子的原话是“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作者省略了上句而只引下句,是因为上句的意思已经包含在“南阳”二句之中。这样来引述既巧妙地回应了开头“惟吾德馨”一句,又总结全文,深化了中心。,作者对官僚们寻欢作乐生活的鄙弃,意在以古代名贤自比,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作者讲究择友交往,重视“无友不如己者”的儒家交友之道,这一点很值得我们借鉴、学习,但是,作者的这种交友之道多少反映了他孤芳自赏、

11、清高孤傲的思想倾向,这一点又是不足取的。,练习 1.指出下列各句的象征意义 “出淤泥而不染”象征 ( ) “濯清涟而不妖”象征 ( )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象征 ( )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象征 ( ) 2.作者在第一段中从( )( )( )等方面来描写莲的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意在表达作者( )的品质。 3.作者写莲,为什么还要提到菊和牡丹?,11.本文采用了( )的手法.借陋室来表达作者( ),托物言志,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的品质,君子的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君子的特立独行,正直不苟,豁达大度,君子美好的姿质,生活环境

12、,姿态香气,风度气质,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用菊和牡丹来衬托突出莲的高洁品质。菊是正面衬托,牡丹是反面衬托。,4.“独爱莲”,“独爱菊”两个“独”字,表现了他们怎样的生活态度? 5.“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6.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 一句表明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7.文章前后照应,“予独爱莲”和( )一句照应,“( )”和(世人甚爱牡丹)一句形成照应。“众“和( )相照应。 8.请写出两个“莲”的别名 9.请写出两个与莲花有关的成语 10.请写出两句咏荷名句(注明出处和作者),表现出他们遗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的态度,

13、同时又相对表明周敦頣不同于陶渊明的生活态度。,作者既不愿意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愿意像世人一样追逐功名富贵,他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作者对追名逐利世风的鄙弃。,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独,11.荷花是友谊的象征和使者,中国古代民间有哪些的传统? 12.关于莲,有哪些值得探究的问题? 13.鲁迅有诗:“扫除腻粉呈风骨,褪却红衣学淡妆。好向濂溪称净植,莫随残叶随寒塘。”这首诗称颂的是什么花? ( ) 孟子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与周敦颐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看法相反,你同意哪种观点,谈谈你的看法。,春天折梅赠远,秋天采莲怀

14、人,莲花,答法一:同意孟子的观点。人的思想受环境的影响,“孟母择邻”说的即是这个道理。 答法二:同意周敦颐的观点。只要人保持坚贞的操守,洁身自好,即使处于污浊的环境中也能不受其影响。如青春之歌中的林道静。,核舟记专项练习 1.核舟记选自清代张潮编的 。作者是 2.赤壁赋后赤壁赋的作者是宋代大作家_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是 中的句子;“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是 中的句子。 3.”苏 黄”中”黄”指( )代文学家( ),字( ) 4核舟的主题是_,课文在介绍核舟时先用_一词(原文中词)总括,结尾再用_一句话相照应,高度评价了王叔远高超的技艺。 5.该工艺品艺术的精湛主要表现在哪些地方? 6.第三段细致描写鲁直“如有所语话”,佛印“神情与苏、黄不属”,“珠可历历数也”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