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如皋四星高中高考地理 基础知识篇 区域产业活、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读案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162473 上传时间:2019-03-0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如皋四星高中高考地理 基础知识篇 区域产业活、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读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江苏如皋四星高中高考地理 基础知识篇 区域产业活、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读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江苏如皋四星高中高考地理 基础知识篇 区域产业活、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读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江苏如皋四星高中高考地理 基础知识篇 区域产业活、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读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江苏如皋四星高中高考地理 基础知识篇 区域产业活、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读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如皋四星高中高考地理 基础知识篇 区域产业活、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读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如皋四星高中高考地理 基础知识篇 区域产业活、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读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单元区域产业活动 走进考纲:1.农业区位与农业地域类型: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2.工业区位与工业地域: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3.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4.生产活动中的地域联系: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 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5.交通与聚落、商业网点: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基础回顾:人类生产活动农业一、区位因素1.区位含义:某一地理事物与其他地理事物的空间关系。2.区位因素的分析

2、:主导因素、综合及评价(有利与不利)。二、影响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1影响农业的区位条件:(1)自然条件:气候(热量、光照、降水);地形;土壤;水源。(2)社会经济条件:市场;交通运输;劳动力;政策;地租、农业科技等。2农业区位条件自然条件(1)气候光照:我国西北地区瓜果特别甜、青藏地区单产高、中亚棉花、埃及棉花、地中海气候区,影响产量及农产品的品质。热量:种植制度(熟制)、农作物的种类。气温日较差大:热带沙漠、温带大陆性气候及青藏高寒区昼夜温差大,利于有机物积累,单产高或产品品质好(西北地区瓜果特别甜,中亚、埃及等棉花)降水:种植业、畜牧业(降水过多英国畜牧业;降水过少热带沙漠气候、温带大陆性气

3、候)气象灾害旱涝春旱:华北,是因为4、5月份气温回升,蒸发快,降水少;夏季7、8月份由于副热带高压控制出现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伏旱)和江南地区的干热少雨天气;西北地区干旱严重沙尘暴我国西北、华北(黄河以北)、东北中部 低温冻害东北地区台风东南沿海(台湾、福建、浙江、上海、广东、海南)寒潮影响我国除了青藏高原、云贵高原、海南岛、台湾岛的全部地区(2)地形农业类型平原种植业 山地畜牧业立体农业:江南丘陵(丘上林草丘间塘,缓坡沟谷果鱼粮)基塘生产(珠江三角洲:桑基、蔗基果基,市场需求的变化)(3)水源绿洲农业:沙漠地区灌溉农业:温带大陆性气候(河西走廊冰雪融水、地下水,河套平原、美国中西部、中亚、宁夏

4、平原河流水),热带沙漠气候(西亚和北非),地中海气候农业区。(4)土壤华北平原黄土(土层深厚)、东北平原黑土(富含有机质)、四川盆地紫色土(富含磷、钾)、江南丘陵红壤(含铁、铝多,有机质少、酸性强、土质粘重;治理方法是施矿质肥料和有机肥、补充熟石灰、掺砂)、长江中下游平原土壤肥沃。酸性土壤茶树、油茶树、马尾松、杉木;沙质土壤棉花、花生。水土流失对南方低山丘陵地区农业生产造成的影响使当地水资源更加紧缺;使当地土壤贫瘠2农业区位条件社会经济条件(1)市场市场的需求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市场区位及需求的变化:城市周围农业结构的变化交通条件改善、冷藏保鲜技术发展: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

5、扩展。(2)交通运输园艺业、乳畜业、商品谷物农业、大牧场放牧业、混合农业要求有方便快捷的交通运输条件。(3)政策商品粮基地的建设,得益于政策的支持。(4)劳动力水稻种植业、热带种植园农业;地广人稀、地租低商品谷物农业、大牧场放牧业等商品率高的农业类型;农业科技对农业增产的贡献越来越大。城市化对郊区农业的影响:不利方面:占用大量的耕地,破坏土地资源;污染农业生态环境;有利方面:农业结构的变化;增加了农民收入。四、农业地域类型农业地域类型分布条件生产特点备注水稻种植业集中分布在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的季风区,以及东南亚的热带雨林区(零星种植:美国、拉美、南欧、非洲)有利:雨热同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6、水源充足;劳动力丰富。不利:洪涝和伏旱灾害。劳动密集型,小农经营;单产高,商品率低;机械化水平低;水利工程量大;科技水平低。大牧场放牧业美国、阿根廷(牧牛)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牧羊)气候温和,草类茂盛;地广人稀;距海港近的优势发展措施:培育良种牛;改善运输条件;开辟水源;种植饲料商品谷物农业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阿根廷 (玉米、小麦)自然条件优越;交通便利;地广人稀;工业和科技发达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是商品谷物农业的基本特征混合农业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南非、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将饲养牲畜和谷物生产有机结合起来;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农场为良性的生态系统;农民可有效地利用时间安排农业

7、活动;农业生产具有大的灵活性和对市场的适应性。制约因素:水源不足(灌溉条件)措施:东水西调乳畜业北美五大湖周围(温带大陆性气候)、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我国上海及北京等大城市周围西欧:纬度高,热量不足,不适宜发展种植业,但气候阴冷潮湿,利于多汁牧草的生产,利于发展乳畜业;地形平坦;水源充足;市场广阔;交通便利主导因素:市场和饲料地中海型农业地中海式气候区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园艺业发达,以葡萄、无花果、橄榄、柑橘人类生产活动工业一、区位因素1自然条件:水源,土地数量2经济因素:原料或资源,能源,市场,交通运输,劳动力数量、价格、技术与设备,农业基础、土地价格3 社会因素:基础设施服务、工业基础

8、与生产协作(集聚),政策、个人偏好侨乡,地缘影响,4 环境因素:环境效益(城市功能区布局),环境质量,环保门槛(产业转移)工业部门代表部门原料指向型工业甜菜、甘蔗制糖,水果、水产品加工、低品位炼铁等市场指向型工业家具、印刷、啤酒、食品、石化厂等动力指向型工业有色金属冶金(炼铝、炼铜、合金等)廉价劳力指向型普通服装、电子装配、包带、制鞋等技术指向型工业集成电路、卫星、飞机、精密机械等案例:沪宁杭工业基地工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及解决措施:限制性因素:矿产资源与能源缺乏;措施:资源的跨区域调配;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低耗能、节约型及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科技,提高资源利用率。二、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优势条件

9、(1)发达国家的优势:资金、管理、技术、金融贸易、健全的法制(2)发展中国家的优势:资源、劳动力数量与价格、市场、地价和房租三、工业的集聚与分散1工业联系方式:工序上的工业联系生产协作;空间上的工业联系共用基础设施和信息、共享廉价劳动力。2工业联系工业集聚工业地域工业城市工业集聚的意义:加强协作,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取得规模效益;共用基础设施,节约生产建设投资。四、城市居住与工业区的布局(一)污染企业布局思路:1企业有无污染及污染性质;2与河流流向及风向的关系;3与城区的距离(郊外、热力环流圈外);4卫生防护带;5经济效益;6留有发展余地(二)区位1污染企业的区位大气污染类企业(钢铁厂、火

10、电厂、酿造厂、水泥厂、砖瓦厂、炼油厂、化工厂):盛行一种主导风向布局在盛行风向的下风向;季风避开冬、夏季对吹的风向(季风垂直方向上);风向玫瑰图布局在当地最小风频风向的上风向。水污染的企业(农药厂、印染厂、造纸厂、电镀厂、皮革厂、炼油厂、化工厂):居民区河流的下游。大气和水污染类企业:既要考虑与风向的关系,也要考虑与河流流向的关系居民区与工业区间设置绿化带;自来水厂布局在河流上游。2居住区的区位:盛行一种主导风向布局在盛行风向的上风向;季风避开冬、夏季对吹的风向,即常年盛行风向的垂直地带;布局在当地最小风频风向的下风向;居民区可在河流的上游。五、传统工业区的综合整治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调整

11、布局;改善交通;发展科技;除污染,改善环境 案例:东北老工业基地(辽中南工业基地)(1)面临的问题:资源短缺枯竭;产业结构单一;经济体制缺乏活力;设备老化,技术落后;环境污染严重;受到沿海经济发展的冲击(2)措施: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能耗;促进经济结构多元化;发展科技,改造设备;治理污染,美化环境;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与交流六、典型工业区(传统工业与新兴工业由于在区位因素选择上的分异,导致在空间布局上的差异)著名工业区发展条件发展特点传统工业区德国鲁尔区(英国中部工业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俄罗斯的欧洲部分)丰富的煤炭、离铁矿区近、充沛的水源、便捷的水陆交通条件、广阔的市场生产

12、结构单一,由于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世界性钢铁过剩、新技术革命的冲击。后经五个方面进行综合整治,经济由衰落转向繁荣。新兴工业区美国“硅谷”(日本的硅岛、英国的苏格兰中部、德国南部慕尼黑)位置优越,环境洁净优美;气候宜人;有高等院校;便捷的交通(临航空港或高速公路);军事订货。科技人才比例高;增长速度快、产品更新换代周期短;研究开发费用比例高;产品面向世界市场七、产业转移1原因:降低生产成本(转入地区原材料价格低、地价低、工资低、公用事业费低、环境门槛低);投资环境改善;开拓市场;基础设施建设的改善。2产业转移对转入地的影响:有利:促进经济发展;加快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增加就业机会;加快基础设施的

13、完善;不利:污染加重,环境恶化。3产业转移对转出地的影响:有利:优化产业结构;改善环境质量;不利:产业空洞化;失业率增加。案例:首钢搬迁到曹妃甸(1)对北京市区的影响:缓解用地压力;缓解交通与人口压力;改善城市大气环境(2)对曹妃甸地区的影响:提升产业结构;提高就业率;提高城市化水平;提高区域经济水平;扩大对外联系;推动交通与基础设施建设;可能会降低当地生态环境质量。生产活动中的地域联系一、生产活动中的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交通运输交通运输方式优点缺点铁路运输运量大、速度快、运费低、连续性好公路运输机动灵活运量小、运费高水路运输运量大、投资少、运费低速度慢航空运输速度快运量小、运费高管道运输运具和

14、线路合二为一通信:邮政、电子通信、互联网 商贸(收购、储运、销售)二、交通运输与聚落空间形态北方平原聚落:道路呈棋盘式聚落呈团块状南方聚落:沿交通线分布聚落呈带状三、交通运输与商业网点布局交通运输线密度商业网点密度:山区与平原(山区人口稀少、交通线路少;平原人口稠密、交通线路密集) 交通运输线路改变商业网点的兴衰 现代交通运输的发展商业网点向市区环路边缘或市区边缘的高速公路沿线(大型批发市场交通最优原则地价低、交通便利) 城市交通网络的发展商业网点和商业中心增多。第四单元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走进考纲:1.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人地关系思想在不同历史阶段的特点。2.环境问题: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3.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人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必然性。基础回顾:一、人地关系思想演变时 期人类思想的特点产业革命前地理环境决定论崇拜自然,适度利用自然产业革命后人类中心论征服自然,产生环境问题(城市环境污染,乡村生态破坏)20世纪70年代开始人地协调论可持续发展二、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原则公平性原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