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中大附中三水实验学校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综合过关测试卷 新人教版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151804 上传时间:2019-03-0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中大附中三水实验学校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综合过关测试卷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广东省中大附中三水实验学校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综合过关测试卷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广东省中大附中三水实验学校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综合过关测试卷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广东省中大附中三水实验学校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综合过关测试卷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广东省中大附中三水实验学校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综合过关测试卷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中大附中三水实验学校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综合过关测试卷 新人教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检测题总分:100分(含卷面分5分)班级_姓名_等级_一、 积累与运用(39分)1、看拼音写汉字(10分)din ( )污 z ( )咒 du( )落 ch( )形 x( )戏 洗( )zhu 慷 ( )ki 贪ln ( ) l( )去 sh( )望2、 给加点字注音(10分)倔强 扒窃 论语 猝然 金窖 厄运 泯灭 姊妹 报酬 蹂躏3、用横线画出每一组的错别字,并在后面括号里写出正确的字(5分)(1)多愁善感 突如奇来 碌碌终生 绝处逢生 ( )(2)可望不可既 回味无穷 不可磨灭 玲珑剔透 ( )(3)具体而微 多姿多彩 天灾人祸 险像迭生 ( )(4)无忧无虑 心矿

2、神怡 举世无双 心痛如割 ( )(5)异国他乡 得失之患 猝然长世 问心无愧 ( )4、填空(7分)(1)理想的作者是我国著名现代诗人 。(2)论语记录_的一部书,共20篇,是_家的经典著作之一。(3)孔子,名 ,字 ,春秋时鲁国陬邑(现在山东曲阜人)。我国古代著名的 家、 家。5、 仿照前面的句式和修辞手法,在下面的横线上续写两句话。(4分)人生没有了理想,犹如航船失去了风帆;6、趣味语文(3分) 有一次,马克吐温与一位夫人对坐。他对她说:“您真漂亮。”夫人高傲地回答:“可惜,我再无法同样赞美你。”马克吐温毫不介意地说:“那没有关系,你可以像我一样说句谎话。”请问马克吐温说这话的言外之意是什

3、么?二、 阅读(56分)(一)(25分)子曰:“ ,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子曰:“ ,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把

4、画线的地方补充完整。(2分)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6分)(1) 人不知而不愠 ( ) (2) 吾日三省吾身( )(3) 传不习乎? ( ) (4) 士不可以不弘毅 ( )(5) 死而后已 ( ) (6) 其恕乎 ( )3、翻译下列句子。(4分)(1)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2)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4、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句子(5分)(1)提醒人们应该注意对朋友守信用的句子(2)要求我们在学习中要有老老实实态度的句子(3)认为应该虚心求教、博采众长的句子(4) 强调责任重要的句子(5)关于培养宽厚胸怀的句子5、简要谈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两句让你知道了什么道理?(4分)6

5、、“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最早由儒家提倡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你是怎样看待这一观点的?(4分) (二)阅读下列短文,做712题。(17分)躺在母亲身边 (王晓明)母亲病了,躺在床上,我就坐在母亲的床边玩电脑。母亲大多数的时候是悄无声息地躺在床上的,但是有时候也会试探着想跟我说话。说她又觉得哪个地方不太舒服了,说她又做了一个可怕的梦了,说她年轻时有多么健康,一个人能干多少活了。这时我总是很不耐烦。 有一次,母亲突然探过身来凑近电脑说:“你一直在电脑上干什么?不累吗?” “聊天。”我不耐烦地说。 “聊天?跟谁聊啊?”母亲又问。“一个外地的,不认识。”“不认识?”母亲好像很是不解,“那说什么呀?”“

6、反正也无聊,随便说什么都行。”我说。“哦。”母亲若有所思地看了一会儿,又像很累似的长叹一口气,重新躺回到床上。 我又聊了一会儿,无意中转头看看母亲,她正睁着眼看着天花板出神。我心里突然一动。我名义上是在这里陪伴母亲,可除了能为她做点饭倒杯水外,还做了什么? 母亲是生我的时候落下了病根,多年来一直 A (倍受、备受)疾病的折磨,近年又添上了许多老年病。也许因为母亲常年生病,她自己不在乎了,我们也习以为常了,有时周末回家,也很少想着要主动帮她干点什么,总是她一个人里里外外地干这干那。 母亲这次犯病,就是累病的。她病了,不但得不到我们的同情,反而谁见了她都会抱怨,都觉得她把自己累病了,害得我们也跟着

7、受累。每当我们抱怨的时候,母亲总是一声不吭,仿佛她真的做错了什么一样。 我关掉电脑,给母亲倒上一杯水。还没等我说什么,母亲却说:“看电脑累眼睛吧?快躺下闭着眼歇一歇。” 我答应着,拉了一床被子就躺在母亲身边。我说:“妈,你给我说说你以前的事,我看看能不能写篇文章。”母亲 B (惊喜、欢喜)得一时不知该说什么。我静静地躺着,耐心地等着她说。突然觉得,原来躺在母亲身边,就是这样的感觉暖暖的。 我却已经遗忘多年了。 7、根据文意,选择括号中恰当的词语填到A、B两处(2分) A: B: 8、请结合语境,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短语运用的妙处。(2分)突然觉得,原来躺在母亲身边,就是这样的感搅暖暖的。 9、阅

8、读第段画线的句子,说说其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3分) 10、试分析第两段在文中的作用。(3分) 11、结尾“我却已经遗忘多年了”这句话该如何理解?(3分) 12、从小我们听着“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的故事入睡;伴着世上只有妈妈好的歌声、游子吟的吟诵声长大。母亲,一个人世间最亲切的名字。她们用甘甜的乳汁滋养着子女成长,她们将生命热血全部奉献给她的孩子。如果,“中国母亲”这个伟大的群体能获得央视“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特别奖,请你为她们写一段颁奖词。(4分)“中国母亲”颁奖词: (三)阅读下面短文,做1316题(14分)你为什么拿这一个(张晓风)回家之前,我去买了一些水果。我买了一根香蕉,

9、两个橘子,和一个泰国椰子。中秋节刚过,家里水果没吃完的还很多,随便买一点即可。今天选的三样各有理由,香蕉是因为今年盛产,大家帮忙吃一点比较好,所以买它几乎是出于道德的因素。至于橘子是因为它初上市,皮还青青的,闻起来香味却极辛烈,令人想起千年前的老苏写给朋友的诗:“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只须花少许钱,就能买到季节的容颜和气味,以及秋来的诗兴,何乐不为所以,买橘子,是基于美学理由。而买椰子却有个非常简单明了的诉求:我口渴了。此刻已是晚上十点半,我在外工作了一整天,非常辛苦,自己带的水也喝完了,买可乐或矿泉水会留一个塑胶瓶来伤害大地,不如买椰子,椰汁甘美近酒,而且椰子壳对大地是无害的。但

10、我在排队付钱的时候,收账的老板娘却用非常奇怪的眼神望了我一眼,说:“喂,阿姨,你为什么要拿这一个?”她指的是那个椰子。咦?这一个不能拿吗?难道顾客有义务告诉店家自己为什么要选某一个水果吗?这年头连父母都不见得敢问子女为什么要选某人为配偶了,我却竟要回答这么一个奇怪的问题。“没什么,我随便拿的。”我说的是实话。付完钱,我请她帮我在椰子上凿一个洞。她凿好,替我插上麦管,然后,她转过身来,又追问了一句:“那么多个椰子,你为什么偏偏拿这一个?”奇怪,原来她还没有放弃要问我真相,这一次,轮到我好奇了:“这一个,有什么不该拿吗?”我问。“大小都是30元一个,这一个,特别小呀!”她叹气,仿佛我是白痴。“所以

11、,刚才那根香蕉我没跟你拿钱但是,怪呀,你为什么要选这一个呢?”她的年纪看起来不算小,从事这一行想必也有些岁月了,阅人大概也不在少数,看到我这种顾客不选大反选小,简直颠覆了她用专业知识归纳出来的金科玉律,所以想穷追猛打问个明白。但我并不想挑个大大的椰子,我此刻并没有太渴,就算渴,我也快到家了,我只想有点什么润润喉而已,有什么必要花时间去精挑细选找个椰汁饱足的大椰子呢?这跟道德的修养不太有关系,我只觉这样做比较合理而已。如果我此刻行过正午的沙漠,喉干舌燥之际,看见椰子摊上有大小不一而价钱一样的椰子,我大概也会拣个大的拿吧?可是回顾前尘,我的大半辈子好像都没碰上什么非争不可或非挑不可的事,我习惯不争,可也没吃过什么大亏。像此刻,老板娘不就免了我的香蕉钱吗?也许她可怜我的弱智吧?其实她没算我香蕉钱我也是经她说明才知道的。我习惯不看秤,不复核,店家说多少我就给多少。我不是个全然不计较的人,但生命、义理、文章都够复杂了,实在顾不上水果的价钱啊。我当场把椰汁喝完了,那分量不多不少,刚刚够润我当下的枯喉。13从作者选择水果的理由中可以看出她是个怎样的人?(3分) 14理解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2分)看到我这种顾客不选大反选小,简直颠覆了她用专业知识归纳出来的金科玉律。15. 买水果本来是一件日常小事,作者却从中生发出诸多的人生感悟,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