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2015届高三历史12月调研考试试卷(含解析)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044853 上传时间:2019-03-0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2015届高三历史12月调研考试试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河北省2015届高三历史12月调研考试试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河北省2015届高三历史12月调研考试试卷(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河北省2015届高三历史12月调研考试试卷(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河北省2015届高三历史12月调研考试试卷(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北省2015届高三历史12月调研考试试卷(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2015届高三历史12月调研考试试卷(含解析)(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北省唐山一中2015届高三上学期12月调研考试文综试题(满分:300分,测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II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试卷综析】本试卷是河北省唐山一中2015届高三上学期12月调研考试文综试题,从选择题来看,题目灵活,干扰信息大,有一定难度。从范围来看,知识点细,

2、覆盖面广,重在考查学生的基础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非选择题把考查重点放在灵活迁移和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上,放在从不同的思维角度、多元的思维层次去认识和理解历史事物上,放在对考生的历史态度、历史研究基本方法的考查上。试卷整体质量较高。第I卷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题文】24礼记王制:“山川神祗有不举者为不敬,不敬者君削以地。宗庙有不顺者为不孝,不孝者君绌以爵。变礼易乐者为不从,不从者君流。革制度衣服者为畔,畔者君讨。”材料表明西周礼乐制的特点是 A威慑性、实效性 B制度性、强制性C等级性、仪式性 D规范性、持久性【知识点】

3、A1古代中国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周朝的政治制度【答案解析】B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及与教材知识的联系能力。提炼材料关键信息 “变礼易乐者为不从”、“革制度衣服者为畔”。这体现出西周礼乐制制度性的特点, “不从者君流”、“畔者君讨”又体现出西周礼乐制强制性的特点。故选:B【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的特征。【题文】25有学者经研究发现,宋代经常出现县官职位空缺,无人愿意履职的现象,即使在江南富庶之地也同样如此。出现这一现象最可能的原因是A中央集权过度,地方权力衰弱 B理学影响有限,文化教育落后C商品经济发达,弃官从商普遍 D经济重心南移,文人弃北趋南【知识点】

4、A2古代中国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从汉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答案解析】A北宋初年,为加强中央集权,宋太祖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又抽调各地精兵强将,充实中央禁军。行政上,由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财政上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控。这些措施的实行,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但过度集权导致地方权力削弱,造成地方县官职位空缺时却无人履职的现象。故选:A【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科学说明和证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题文】26有学者认为,夏商西周确立了封建大一统,那么春秋战国诸侯争霸吞并就是对夏商西周体制的否定。秦统一后,确立新的体

5、制,又是对春秋战国诸侯纷争的否定。这种以一个否定另一个,螺旋式的发展模式,形成了中国古代历史的第一个正反合阶段。而隋唐、宋、元又构成了第三个正反合阶段。元代的行省制相当于其中的“合”。由此,作者认为行省制 A实现了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有机结合 B主要着眼于政治上的统治和军事上的控制 C巩固了元朝的中央统治和国家的统一D充分借鉴了郡县制的优点,基本摒弃了两宋政治制度的缺点【知识点】A2古代中国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从汉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答案解析】A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及与教材知识的联系能力。准确解读材料中“合”的含义是解答本体的关键。材料认为“隋唐、宋、元又构成了第三个正反合阶段”

6、,其中隋唐末期藩镇割据,地方势力庞大,而宋代削弱地方力量,加强了中央集权,这属于“正”、 “反”,作者认为元行省制相当于“合”,即实现了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有机结合。故选:A【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准确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的阐释。【题文】27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曾经把子午线从世界地图中央向西移动170度,使中国正好出现在坤舆万国全图的中央。他这样做 A促进了中国知识分子的觉醒 B改变了中国人观察世界的角度 C迎合了统治者“天朝上国”的心理 D打破了中国传统的“天圆地方”观念【知识点】A2古代中国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从汉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答案解析】C本题考查学生历史问题

7、的分析和理解能力。利玛窦为意大利传教士于明朝万历年间来到中国,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把子午线从世界地图中央向西移动170度,使中国正好出现在坤舆万国全图的中央,完全是为了迎合中国“天朝上国”的心理,其他三项均不符合史实。故选:C【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并作出正确判断。【题文】281912年春,孙中山代表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两个“临时”的提法从本质上体现了 A革命党人为袁世凯夺权留余地 B革命党人追求民主共和的精神 C孙中山不计较个人名利的品质 D中华民国政权还缺乏人民支持【知识点】C2近代中国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辛亥革命【答案解析】B南京临时政

8、府,是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的临时性内阁,按照中华民国建立者的理念:中华民国是人民的国家。约法的“约”字,是双方或多方商讨的意思。因此,约法必须由人民商讨才有法律效力。当时各省还没有选举出民意代表,无法商讨。在1912年3月8日由临时参议院通过,因此只能是临时性质的。两个“临时”的提法从本质上体现了革命党人追求民主共和的精神。故选:B【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准确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的阐释。【题文】29(中国)随着人民公社化的实现,农村食堂、托儿所等组织日渐普及。这表明人民公社A组织军事化 B行动战斗化 C贸易自由化 D生活集体化【知识点】K1现代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

9、道路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答案解析】D1958年8月,中共中央通过了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随后,在全国掀起了人民公社化运动。10月底,全国农村实现公社化。原有的七十四万多个农业生产合作社改组成为二万六千多个人民公社,既是我国农村的基层政权组织,又是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的社会主义经济组织。材料信息“随着人民公社化的实现,农村食堂、托儿所等组织日渐普及”,这充分表明人民公社生活集体化的特点。故选:D【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并作出正确判断。【题文】30美国著名汉学家费正清在观察中国中指出:“20世纪50年代,中美两国内部都很团结,因为它们害怕外国共产主义和外

10、国帝国主义的威胁。它们是一对类似的魔鬼,各自都把对方当成一种巨大的威胁,必须以新的严正态度来对待。”这种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A国际关系格局的影响 B领导集团政策的不同 C中美综合国力的差异 D中美对外政策的差异 【知识点】G1现代世界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两极世界的形成【答案解析】A 解读材料关键信息,“20世纪50年代,中美两国内部都很团结,因为它们害怕外国共产主义和外国帝国主义的威胁”,结合时间可以判断,当时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和苏联为首社会主义国家两个阵营在经济、政治、军事、外交、文化、意识形态等各方面都处于对抗状态,因此这种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国际关系格局的影响。故选:A【

11、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准确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的阐释。【题文】31罗马法规定,若要使物品交易成功,就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以现金或现物进行交易;(2)须有五个证人和一名司秤在场,他们皆应是罗马公民;(3)物件的转移必须在当事人双方在场时当面进行;(4)在进行转让仪式时,必须经过某种正式的手势和言语的宣述。由此推断,此时期的罗马法应是A习惯法 B自然法 C公民法 D万民法【知识点】A3古代世界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古代罗马的政治制度【答案解析】C本题考查罗马法的相关内容,材料详细描述了物品交易的过程及其条件,对物品交易的规定极为详细,由此可以看出罗马法比较重视形式和程序,

12、并结合材料“他们皆应是罗马公民” 判断出此时期的罗马法应是公民法。故选:C【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并作出正确判断。【题文】32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说:“当一个国家开始规定选举资格的时候,就可以预见总有一天要全部取消已做的规定,只是到来的时间有早有晚而已。”在托克维尔看来A规定选举资格违背平等自由精神 B选举自由是民主政治的核心要素C美国对选举资格的限制已经取消 D充分的选举权是时代发展的潮流【知识点】B1近代世界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答案解析】D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及与教材知识的联系能力。托克维尔比他同时代的

13、人对社会历史发展的趋势有更清醒的认识。他在书中多次提到他认为民主社会的到来是不可避免的时代潮流。结合材料信息:“可以预见总有一天要全部取消已做的规定”,这就说明,在托克维尔看来,充分的选举权是时代发展的潮流。故选:D【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的特征。【题文】33下面是1820年至1870年国际贸易额及其增长速度的演变趋势示意图,这一演变趋势的影响是A促使世界文明融合程度的加深 B促使世界各地交流密切,矛盾不断缓和C推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性调整 D推动全球普遍推行自由主义贸易政策【知识点】I2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两次工业革命【答案解析】A从图表材料

14、可以看出,1820年至1870年国际贸易额持续增长,主要原因是工业革命推动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改变了世界的面貌,确立了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并加速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据此可判断,这一演变趋势的影响是促使世界文明融合程度的加深。故选:A【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并作出正确判断。【题文】341939年,罗斯福政府的注意力转移到了国际问题上。凯恩斯说:“你们的战备,远非一种牺牲,而是提高个人消费和生活水平的刺激,这种刺激既不是新政的胜利,也不是新政的失败。”他认为A罗斯福新政推行社会福利政策改善民众生活B美国在战争中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C罗斯福建立军事经济体制摆脱经济危机的困境D罗斯福新政没有起到彻底缓解经济危机的作用【知识点】M1现代世界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及罗斯福新政【答案解析D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分析能力。“这种刺激既不是新政的胜利,也不是新政的失败”说明新政中这种刺激对于经济危机的彻底缓解没有作用。A并不是他强调的中心意思。B、C理解错误。故选:D【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的特征。【题文】35经过长时间的迟疑之后,英国虽然有引以自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