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044832 上传时间:2019-03-0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河北省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河北省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河北省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河北省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北省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唐山一中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历史(文)试卷第卷 (选择题 75分)一、选择题(共50小题,每小题1.5分,共75分)1. 儒学经典著作称“六经”,其中后来亡佚的是A.乐 B.诗 C.书 D.易2古人说,“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又说,“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这反映出A.孔子“仁”和“礼”的学说 B.韩非“法治”理念C.老子“无为”“小国寡民”的思想 D.墨子“节用”、“兼爱”的主张3荀子记载,“君者,民之源也,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故有社稷者而不能爱民,不能利民,而求民之亲

2、爱己,不可得也。”可见,作者主张A施行仁政 B礼法并施 C君民共治 D民贵君轻4.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里的“儒术”指A吸收了佛教、道教等思想的新儒学B正统的孔孟学说C糅合了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等学说的儒家思想D儒家学说与权术5“学术界论述董仲舒思想的政治性时,往往侧重于它对现实政权的维护和巩固对这一点批判有余而肯定不足。正如周桂钿先生所说,为统治者服务未必就是罪过,这主要决定于统治者的性质。汉武帝时西汉王朝正处于上升时期,有一定进步性。”在这里作者引用周桂钿先生的说法,最有可能想要得出的结论是A肯定董仲舒“大一统”思想的时代价值B应彻底否定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

3、想C汉武帝是历史上很有作为的皇帝D要充分肯定汉武帝在历史上的作用6从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到西汉时期“独尊儒术”的文化体制与思想局面的转变中,我们能够看到A“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B古代学术思想从合到分C中国传统文化的确立 D政治上的统一不需要思想上的统一7作为北宋儒学复兴和理学创立的先声,韩愈的思想主张是A知行合一B“道统”思想 C性命之源 D经世致用8. “仁”在中国古代是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不同的思想家有不同的注解。下列关于“仁”的解释中,属于理学家朱熹的是A“仁”是天理的核心 B国君行政应该“志于仁”C“仁”者“爱人” D“仁”是一切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9. 冯天瑜在中华文化史中写道

4、:“明朝统治者曾一度以心学为诋毁先儒传习邪说的向导,而士子们则从王学中感悟到震霆启寐、烈耀破迷的思想启蒙。”其主要原因是王阳明A否定孔孟权威 B否定“存天理,灭人欲”C高扬人的主体地位 D强调“知行合一”10. 体现中国传统知识分子讲求功利、求实、务实的思想、“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的是A经世致用 B工商皆本 C民主科学 D重农抑商11. 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三人之所以被称为进步思想家,主要是因为他们A反对君主专制,清初经世致用思潮的推动者B主张“农工商皆本”,强调经世致用C主张推翻帝制,建立人民主权国家D对儒学思想进行了总清算,创建了新的思想体系12. 下列观点中属于明清之际

5、进步的思想家王夫之的是A“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B“天人之际,合而为一”C“天人一物,内外一理”D“天地之化日新”13. “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就是各种文明不断交流、融合、创新的过程。人类历史上各种文明都以各自的独特方式为人类进步作出了贡献。”下列中华民族对近代西方文明影响最为深刻的是A四大发明 B天文历法 C唐诗宋词 D中医14.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传入欧洲后,对推动欧洲“发现世界”产生影响的是A火药 B造纸术 C印刷术 D指南针15. 古代中国火药武器的发明,最迟产生于A汉朝 B唐朝 C元朝 D明朝16. 下面是代表汉字四种字体的书法作品,其中直接取代篆书而流行的字体是17苏轼

6、诗句“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反映了传统文人画A技法高超 B“出鬼入神” C注重诗意的特点 D逼真摹写的特色18“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京剧艺术中人物的脸谱A真实再现了客观历史 B固化了大众的历史认知C正确评断了历史人物 D提升了历史人物的价值19. 唐诗、宋词、元曲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词是一种新的诗歌体裁,句子有长有短,可以配曲歌唱。元曲主要是元杂剧,是一种在诗、词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包括说唱、音乐、舞蹈和完整故事情节的歌剧艺术。推动唐诗到宋词再到元曲发展的主要因素是A城市经济的发展 B社会环境的变化C统治政策的调整 D主流思想的演变

7、20. 诗经中的七月描述农民无冬无夏地劳动,却“无衣无褐”;一些爱情诗,反映了青年男女在恋爱婚姻生活中的喜怒哀乐。这说明诗经A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 B是中国成熟诗歌形成的标志C具有现实主义的艺术风格 D表达了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21. 对明清社会的官僚制度、科举制度、教育制度、婚姻制度、家族制度以及僵化的理学等,展开深入批判和揭露,将古典现实主义文学推向高峰的文学名著是A红楼梦 B水浒传 C三国演义 D西游记22. 魏源著海国图志印刷近千册不久被列入禁书;瀛环志略一书在作者徐继畬被罢官后也被查禁。造成其相同归宿的原因是A清朝沉醉于天朝上国的梦幻中 B书中作者的观点触怒清帝C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惨

8、败 D作者的罢官经历决定其归宿23. 鸦片战争后新思想萌发。对其中“师夷长技以制夷”这一主张,理解正确的是向西方寻求强国御侮之道仍然以“天朝上国”自居其中的“技”主要是指军事技术已经对中国落后有了充分认识A B C D24. 19世纪上半期,第一部由中国人编纂的最详备的世界史地著作是A海国图志 B四洲志 C天演论 D孔子改制考25. 陈独秀说,“孔子者,数千年前之残骸枯骨也。宪法者,现代国民之血气精神也。以数千年前之残骸枯骨,入于现代国民之血气精神所结晶之宪法,则其宪法将为陈腐死人之宪法,非我辈生人之宪法也。”这表明当时的新文化运动A主张把古代法律与现代法律相结合B崇尚西方社会的现代法治C反对

9、孔子为代表的传统儒家道德D提出了民主与科学的口号26. 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民主科学观念与中国传统专制观念的斗争。它反映了A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B兴民权,设议院,行君主立宪C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D中西文化的激烈碰撞27. 1917年6月陈独秀于新青年发表时局杂感,“吾人理想中之中华民国,乃欲跻诸欧美文明国家,且欲驾而上之,以去其恶点而取其未及施行之新理想。”这表明当时先进知识分子A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认知和反思B对欧美文明缺陷的批判和否定C对中国社会未来的深刻思考和探索D对三民主义思想的继承和发展28. 十月革命后,新文化运动中先进知识分子极力宣传马克思主义,这表明A马克思主义开始成为中

10、国新思潮的主流B十月革命对新文化运动的产生有影响C先近知识分子开始抛弃资产阶级共和方案,转而学习俄国革命经验D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时代已经到来29. 郭沫若在1925年写了一篇题为马克思进文庙的小说。在交谈中,孔子发现马克思的理想社会与自己的大同理想“不谋而合”,马克思也发现自己对世界与人生的看法与孔子“完全相同”;最后,马克思慨叹:“我不想在两千年前,在远远的东方,已经有了你这样一个老同志!” 由此可见,郭沫若认为A孔子的儒家思想可以救中国B马克思与孔子思想有相通之处C马克思主义应与中国实际相结合D宣传马克思主义应以孔子为旗号30. 1929年5月4日,国民党上海市特别执行委员会宣传部编辑的五四

11、特刊认为,五四运动输入的西洋思想“不是陈腐便是过火”。这里的“过火”是指A实业救国论 B自由恋爱观 C马克思主义 D民主与科学31. 毛泽东指出:“只有这种三民主义,才是新时期的革命的三民主义,中国共产党才称之为中国今日之必须,才宣布愿为其彻底实现而奋斗”。“新时期的革命的三民主义”A明确提出推翻军阀统治B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C体现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D提出了实现共产主义的奋斗目标32.1918年元旦孙中山在民国日报的社论中说:“吾人对于此近邻(俄国)的大改革,不胜其希望也。”这表明A.十月革命引起中国阶级关系的变化B.资产阶级革命阵营发生了变化C.孙中山对十月革命表示真挚的

12、欢迎D.孙中山接受了社会主义思想33.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二者根本的共同点是A坚定不移的走社会主义道路B.始终不渝的贯彻党的最高纲领C把反“左”作为革命进程的重要任务D.实事求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34. 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 A.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B.提出了两类矛盾学说 C.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D.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的理论35. 电影建国大业讲述了从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到1949年建国前夕发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属于这一时期的历史事件是A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

13、导 B国共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C毛泽东发表新民主主义论D中共决定将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36.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的理论成果。下列关于邓小平理论的说法不准确的是A十五大明确提出和使用“邓小平理论”这个科学概念,并把它写进党章B科学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重大问题C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阶级斗争的学说D“南方谈话”标志着邓小平理论成熟并形成体系3720世纪九十年代,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邓小平到深圳、珠海视察并发表了重要讲话。这次讲话提出了真理的标准问题 再次强调了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使“发展才是硬道理”论断深入人心 深刻地阐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A. B. C. D.38. 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根据当时的国际形势,为了保卫国家安全、维护世界和平,高瞻远瞩,果断地制定的决策是A科教兴国 B863计划 C星火计划 D两弹一星39. “文革”期间,出现了“八亿人口八个戏”的局面,其主要原因是A大量文艺工作者被下放劳动改造 B传统戏剧失去了观众群C“左”倾错误的持续发展 D戏剧艺术得到了空前提高40.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于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