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专版)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十三 国际社会主义运动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课件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5039624 上传时间:2019-03-06 格式:PPTX 页数:78 大小:853.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专版)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十三 国际社会主义运动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北京专版)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十三 国际社会主义运动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北京专版)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十三 国际社会主义运动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北京专版)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十三 国际社会主义运动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78页
(北京专版)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十三 国际社会主义运动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7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专版)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十三 国际社会主义运动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专版)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十三 国际社会主义运动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课件(7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十三 国际社会主义运动与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高考历史 (北京专用),2.(2017北京文综,40,8分,0.31)(节选)博物馆是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国家的文化符号,承载了丰富 的文化内涵。联合国规定每年的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 马克思诞生于德国历史文化名城特里尔。1947年,他的故居被辟为博物馆,其中两个展室的主 题分别为“转折点1848年”和“卡尔马克思思想的世界影响”。 (2)在和两个问题中任选其一作答。(8分) 为什么1848年是马克思思想的“转折点”?简要说明理由。 简述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传播的情况。,答案 (2)参考答案要点: 转折点及理由:1848年,马克思与恩格

2、斯发表了共产党宣言。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 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为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提供了理论指导;指出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趋势。 传播: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著作被译成中文;出现了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和报刊;出现了 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解析 (2)主要考查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依据问题,结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及其历史意义作答。 需要运用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进行阐述。联系新文化运动后期李大钊 的宣传活动、五四运动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情况以及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活动思 考作答。,命题评审 博物馆是历史文化的载体,也是都市文化生活的内容之一。本题以马克思故居博 物

3、馆两个展室的主题切入,考查考生对马克思主义诞生和传播情况的理解和掌握。试题要求 考生从两个设问中任选一个回答,这种选题方式给考生一定的选择空间和发挥特长的余地。 该题以博物馆的展览入题,提醒考生注意将课内知识与日常文化生活相结合,学会从现实与历 史对话的角度思考问题。,答案 A 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材料信息看,共产主义者同盟强调全世界无产者 的联合,以实现财产公有和人类的解放为目标,说明共产主义者同盟接受了马克思的革命理论 实现全人类的解放,故选A项。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 生,故B项错误;C项中“开始”表述有误;D项与材料主旨无关。,命题评审 本题以历史

4、文献为背景材料,考查马克思的革命理论。试题呼应马克思诞辰200周 年大事,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应分析材料信息,联系基础知识解答。,2.(2018天津文综,7,4分)右图所示纲领性文献最早发表于1848年,文中提到,“在危机期间 仿佛是工业和商业全被毁灭了,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社会上文明过度,生活资料太多,工 业和商业太发达资产阶级用什么办法来克服这种危机呢?一方面不得不消灭大量生产力, 另一方面夺取新的市场,更加彻底地利用旧的市场”。 对这一论断,认识正确的是 ( ) A.它预见到了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 B.经济危机只能通过消灭生产力来缓解 C.当时欧洲资本主义文明已经发展过度 D.资

5、本主义生产关系会阻碍生产力进步,答案 D 材料表明,占有生产资料的资产阶级,在经济危机期间大量破坏生产力,反映出资本 主义生产关系会阻碍生产力的进步,故D项正确。材料揭示的是资产阶级克服经济危机的一 般方式,而非对经济危机的预见,A项错误;材料表明,消灭生产力只是资产阶级缓解经济危机的 方式之一,B项错误;经济危机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而不是文明过度发展的危机,C项错误。,概念解析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这是资 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导致的,具有周期性。,2.(2014四川文综,12,4分)下表是俄罗斯一咨询机构19902006

6、年就“十月革命给俄罗斯人民 带来了什么”所作四次调查的结果。这表明俄罗斯人 ( ),3.(2018江苏单科,24B,10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无产阶级革命家列宁晚年在患病休养期间,一直坚持对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思考。阅读下列 材料: 材料 从1921年起,列宁对商品货币关系的观点发生了重大改变。列宁指出,在农村还没有实 行共产主义的物质基础之前,决不能过早地提出向农村推行共产主义目标。共产主义与商业 并非“风马牛不相及”。在大机器工业还没有充分发展的条件下,商业是“千百万小农与大 工业之间唯一可能的经济联系”,“是无产阶级先头部队同农民结合的唯一可能的环节”。 国营企业要进行严格的经济核算,改变

7、不讲核算、不要利润的情况。在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 义过渡期间,要健全货币,整顿货币流通,恢复财政信贷制度,使货币为过渡时期的经济和社会 主义建设服务。要掌握市场规律,以此制定经济措施,来调节市场和货币流通。 摘编自季正矩列宁传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概括列宁关于商品货币关系的观点。(5分)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列宁关于商品货币关系的观点。(5分),答案 答案要点: (1)观点:农村不应过早取消商品货币(共产主义不排斥商品货币关系);商业是沟通工业和农业 的渠道;国营企业要实行商业化准则;健全货币财政体系为社会主义服务;要尊重市场规律。 (2)简评:总结了战时共产主义和新经济政策

8、的经验教训;探讨了社会主义的商品经济理论;丰 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说;对当时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有积极作用(但未能在苏联后来的 建设中得以坚持);为其他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提供了借鉴。,解析 第(1)问,据材料“共产主义与商业并非风马牛不相及”可归纳出共产主义不排斥 商品货币关系;据“商业是千百万小农与大工业之间唯一可能的经济联系”可归纳出商 业是沟通工业和农业的渠道;据“国营企业要改变不讲核算、不要利润的情况”可归纳 出国营企业要实行商业化准则;据“要健全货币恢复财政信贷制度,使货币为过渡时期的 经济和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可归纳出健全货币财政体系为社会主义服务;据“要掌握市场规 律”可归纳出要尊

9、重市场规律。第(2)问,据材料“在农村还没有实行共产主义的物质基础之 前,决不能过早地提出向农村推行共产主义目标”并结合新经济政策实施的背景、特点及影 响进行评价即可。,考点三 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及改革 1.(2018课标,35,4分)1959年,苏共二十一大讨论通过了七年经济计划,规定7年内工业生产总 值提高80%,其中发电量、钢铁产量都要求成倍增长。这反映出七年经济计划 ( ) A.未能摆脱斯大林模式 B.是应对马歇尔计划的举措 C.是新经济政策的延续 D.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答案 A 七年经济计划仍然将经济发展重点集中在工业尤其是重工业上,体现出鲜明的斯 大林模式的特征,故A

10、项正确。马歇尔计划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已结束,B项错误;材料体现的 是经济发展的计划性,与新经济政策注重市场的作用不符,C项错误;材料表明七年经济计划延 续了此前的一贯做法,没有体现出国家对经济控制的加强,D项错误。,解题指导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斯大林模式的特征。,3.(2017课标,35,4分)20世纪70年代至今,赫鲁晓夫回忆录多次出版,并被翻译成多种语 言。因其内容的复杂性,不同年代版本的内容均有所不同。由此可知,此回忆录作为一种史料 ( ) A.能够准确记述作者的事迹 B.比相关研究著作的可信度更高 C.版本越新越接近历史真相 D.反映出时代对历史叙述的影响,答案 D 本题以赫

11、鲁晓夫回忆录在不同年代出版内容的不同作为背景材料,考查回忆 录这种史料的史学价值。本题属于典型的史料鉴别与应用题,要求学生掌握各种史料的特点 和史学价值。根据题干描述,这本回忆录不同年代的版本在内容上有所不同,说明这本书受到 了外部因素的干扰,并没有展示出全部真相。这也就证明了时代对历史叙述会产生一定的影 响,故D项正确。题干明确指出该回忆录不同年代版本的内容有所不同,因此它不能够准确记 述作者的事迹,故A项错误。回忆录作为史料,主观色彩浓厚,与其他相关研究著作相比,其可信 度并不高,故B项错误。题干只是提到回忆录的内容因年代不同而有所不同,并不能确定版本 越新越真实,故C项错误。,拓展提升

12、影响史料运用的主要因素:(1)研究者的立场不同。(2)研究的方法、角度不同。(3) 史料的选取和运用上的差别。(4)时代的局限性。,4.(2017课标,34,4分)1953年,苏共中央决定,改变集体农庄劳动报酬发放办法,由以前每年发 放一次物质报酬改为按季度或者按月发放,同时在一些集体农庄试行工资制度,农民可以像工 人一样每月领取工资。这一措施旨在 ( ) A.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B.改变计划经济管理体制 C.消除城乡之间的差别 D.推动农民走集体化道路,答案 A 本题以苏共中央的措施为切入点,旨在考查解读材料信息和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 能力。材料表明,苏联将集体农庄劳动报酬的发放期限缩短,同时

13、在一些集体农庄试行工资制 度,这一措施实际上是利用物质刺激的办法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故A项正确。这一措施只 是在计划经济管理体制内部进行调整,并未改变计划经济管理体制,B项错误;该措施的提出主 要是针对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和农业落后的状况,并不是为了消除城乡差别,C项错误;20世纪 30年代,苏联已经实现了农业集体化,D项错误。,解题关键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材料所述措施的使用对象和所要解决的问题。,7.(2016江苏单科,19,3分)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政府在各地组建了数千个拖拉机站。每个 站配备一批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大提高,但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农业并没有 明显增产。造

14、成这一后果的主要原因是 ( ) A.农村缺少机械操作员 B.农业正在进行集体化 C.农民缺乏生产积极性 D.农庄没有土地所有权,答案 C 材料表明,苏联“一五”计划期间,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大提高,但并未带来农业的明 显增产,说明生产工具的进步并未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表明生产者即农民缺乏生产积极性,抵消 了生产工具进步带来的优势,故C项符合题意。农村缺少机械操作员会造成机械闲置,不会带 来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大提高,A项错误;农业集体化是农业经营方式的变化,相对于个体经营能 有效促进农业发展,不是导致农业增产不明显的因素,B项错误;集体农庄拥有土地所有权,D项 错误。,评析 本题考查斯大林模式下的农业状

15、况,考查考生准确把握历史现象的能力,难度适中。解 题的关键是正确评价斯大林模式。,11.(2015江苏单科,19,3分)“20世纪50年代苏联科技人员发明了连续铸钢法,铸出的钢锭比传 统方法质地均匀,且能将产量提高1/10到1/5,因而被28个国家买去专利。但直到1980年,苏联自 身只有11%的钢锭采用此项技术生产。”对材料解读最准确的是 ( ) A.制度变革激发技术创新 B.计划经济制约技术转化 C.科技交流不受冷战影响 D.经济模式决定科研方向,答案 B 苏联于20世纪50年代发明的“连续铸钢法”专利技术被28个国家购买,而自身的 采用率却很低,这与苏联当时的计划经济模式有关。计划经济主

16、要通过指令性计划来管理和 调节国民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技术的转化,B项正确。,12.(2015山东文综,21,4分)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反映19291938年美国和苏联在世界工业总 产值中所占份额(%)变化趋势的是 ( ),答案 A 19291938年,美国受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影响,工业总产值呈先下滑后上升的 状态,但总体上占世界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在持续下降;苏联受五年计划影响,工业生产能力增 强,1937年其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二位,B、D两项错误;苏联工业生产虽有发展,但仍落后于 美国,C项错误。故答案为A项。,评析 本题考查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解答此题一要注意理解材料的 有效信息,二要运用巴黎公社的有关史实进行分析判断。,2.(2014江苏单科,15,3分)下表据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相关内容编制。阅读该表,造成苏 俄(联)农民年平均税款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余粮收集制的推行 B.固定粮食税的实施 C.实物配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