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烛之武退秦师复习资料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021637 上传时间:2019-03-0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烛之武退秦师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烛之武退秦师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烛之武退秦师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烛之武退秦师复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烛之武退秦师复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烛之武退秦师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烛之武退秦师复习资料(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烛之武退秦师一、文学常识填空。 1. 左传是第一部叙事详细的_著作,相传为鲁国史官_所作,是研究我国_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也是优秀的_著作。 2.春秋时期有_五等爵位。二、基础巩固1.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夫晋,何厌之有?(讨厌) B. 焉用亡郑以陪邻(增加) C.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供给)D.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撤走) 2.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吾不能早用子(古代对人的尊称) B. 夜缒而出 (在夜里)C.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只有) D. 吾其还也(表示商量语气,还是)3.下面关于“微”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2、 )A. 则名微而众寡(细小,轻微) B. 微闻鼠有作作索索(暗暗地)C.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略微,稍微)D.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没有)4. 下面关于“之”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辍耕之垄上(动词,往,到) B是寡人之过也(结构助词,的)C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结构助词,的)D何厌之有?(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B.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C.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D.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6.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夜缒而出 缒:用绳子拴着从城墙上下来B. 敢以烦执事 执事:办事的官

3、吏C.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行李:出使的人携带的物品D.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阙:使缺,损害7.分别比较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对其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越国以鄙远 既东封郑 敢以烦执事 又欲肆其西封A. 两个“以”相同,两个“封”不同 B. 两个“以”不同,两个“封”不同C. 两个“以”相同,两个“封”相同 D. 两个“以”不同,两个“封”相同8. 对“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 越过晋国而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境,国君知道那是很困难B. 越过晋国而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境,国君知道那是很困难C. 越过秦国而把远方的郑国作为晋国的东部边境,您知

4、道那是很困难的D. 越过秦国而把远方的郑国作为晋国的东部边境,您知道那是很困难的9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B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C因人之力而敝之 D失其所与,不知10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公从之。辞曰 辞:推辞 B许之 许:答应C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赐:赏赐 D朝济而夕设版焉 济:渡河11对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是寡人之过也邻之厚,君之薄也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微夫人之力不及此A/ B/C/ D/1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词义相同的一项是()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B行李之往来C若亡郑而有

5、益于君 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13下列文言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以其无礼于晋 B且贰于楚也C夫晋,何厌之有 D若亡郑而有益于君14.下列词语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郑既知亡矣 既然 B.亦去之 离开 C.朝济而夕设版焉 渡河 D.又欲肆其西封 延伸、扩张15.下列词语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苛政猛于虎也B.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C.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微斯人,吾谁与归D.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烨然若神人16.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成分,正确的一项是( )A.夜缒而出,(佚之狐)见泰伯B.(郑伯)

6、许君焦、瑕C.(晋)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D.(晋君)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17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何厌之有 厌:讨厌B若不阙秦 阙:侵损、削减C肆其西封 肆:延伸、扩张D失其所与 与:结交,亲附1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焉用亡郑以陪邻B.郑既知亡矣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C.且贰于楚也且君尝为晋君赐矣D.无能为也已且君尝为晋君赐矣19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最能表现烛之武机智善辩的一组是()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邻之厚,君之

7、薄也今老矣,无能为也已A B C D三、课文分析1. 对烛之武这个人物性格的分析评价,最恰当的一组是( )怀才不遇,牢骚满腹 能言善辩,智能过人深明大义,顾全大局巧舌如簧,挑拨离间无中生有,拨弄是非A. B. C. D. 2. 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句是( )A. 烛之武“夜缒而出”,说明当时郑国的情况十分危急。B. 从烛之武对形势的分析中可知,晋国的实力与秦国的实力不相上下。C. 晋侯为了报答秦伯,曾经答应过给秦国两座城池。但是把城池划过去后,就马上修筑城池进行防御。D. 从亡郑于秦无益,说到秦、晋历史关系,说到晋国灭郑之后必然进犯秦国,步步深入,层层逼紧,句句打动对方,具有很强的说服力。3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秦、晋兵临城下,郑国危在旦夕,在这种情势下,烛之武不顾个人安危“夜缒而出”,求见秦伯,表现了他深明大义、以国事为重的爱国精神。B烛之武具有高超的论辩艺术,他在秦伯面前不卑不亢,侃侃而谈,既不刺激对方,又不失本国尊严,抓住了秦伯的心理,层层深入,逐步渗透,最终使秦伯心悦诚服。C秦、晋曾是友好邻邦,秦对晋有割让焦、瑕二邑的恩惠;晋对秦却严加防范。烛之武对这种微妙的关系了如指掌,并巧妙地加以利用,这是他得以智退秦师的关键。D烛之武的劝说,使秦伯撤走了围郑的军队,还派部队帮助郑国防守,秦晋联盟顷刻瓦解,晋国不得已而退兵。烛之武既退秦师,又退晋师,可谓

9、一石二鸟。4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最能表现烛之武机智善辩的一组是()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邻之厚,君之薄也今老矣,无能为也已A BC D5请根据以下示例,概括烛之武的事迹并简要点评。(60字左右)示例:事迹:邹忌三问三思由小悟大,用宫闱私事现身说法委婉规劝齐王除去蒙蔽。点评:邹忌身在自家,心在国家,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忠心一片实在难得。_6.郑伯请烛之武出面说退秦师,烛之武推辞说:“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这句话有什么言外之意?_ 7.从选文第二段看,烛之武的说辞充分表现了他机智善辩的外交才能。请参

10、考示例,从给出的三句话中任选两句进行点评。示例: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点评:站在秦的立场说话,引起秦王好感,为进一步打动秦伯提供可能。(1)邻之厚,君之薄也。(2)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3)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第_句。点评:_ 第_句。点评:_答案1、 文学常识填空。l 编年史 左丘明 先秦历史 散文l 公侯伯子男二、基础巩固1. A(厌,满足)2. C (唯,希望)3. D(假如没有)4. C(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5.C (A项,名词作动词,军是驻扎的意思,同下文“秦军”。B项,鄙,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鄙;远,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地。D项,使郑亡,动词使动用法。)6. C (行

11、李:出使的人)7. B(第一个“以”,目的连词,来;后一个为介词,拿。前一个“封”为“使成为疆界”,后一个为“疆界”。)8. C 9【解析】A项,“已”同“矣”;B项,“共”通“供”;D项,“知”通“智”。【答案】C10【解析】赐:恩惠。这里指秦穆公曾派兵护送晋惠公回国的事。【答案】C11【解析】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结构助词,的;代词,这件事,指秦、晋围郑这件事。【答案】A12【解析】C项,都是“有帮助,有好处”的意思。A项,东方道路上的主人/请客的主人;B项,出使的人/出门时所带的包裹、箱子等;D项,那人,指秦穆公/尊称一般人的妻子。【答案】C13【解析】C项,宾语前置句,A、B、

12、D三项均为状语后置句。【答案】C14.A 15.C 16.C 17【解析】厌,满足。【答案】A18【解析】A项,介词,把;连词,表目的,来。B项,副词,已经。C项,连词,并且;连词,况且。D项,动词,做;动词,给予。【答案】B19【解析】都能表明烛之武机智善辩。重在表现郑伯自责,是烛之武的牢骚话。【答案】D三、课文分析1. B 2. C 3.【解析】C项,“秦对晋有割让焦、瑕二邑的恩惠”不对,应是“晋曾经答应把焦、瑕二邑割让给秦”。【答案】C4.【解析】都能表明烛之武机智善辩。重在表现郑伯自责,是烛之武的牢骚话【答案】D5【解析】要能概括人物的主要事迹,语言简练;点评部分要能揭示人物的性格和思想品德。【答案】事迹:烛之武不计前嫌冒死出城,凭三寸不烂之舌为郑国智退秦晋联军。点评:烛之武虽有被埋没的幽怨,但一旦被召,便不顾老迈之躯毅然赴难,其爱国之心实在可赞。6. “臣之壮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