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探究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课时跟踪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3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017130 上传时间:2019-03-0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59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优化探究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课时跟踪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优化探究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课时跟踪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优化探究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课时跟踪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优化探究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课时跟踪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化探究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课时跟踪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一)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时间:25分钟满分: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下列关于1949年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表述,正确的是()以老解放区新教育经验为基础吸收旧教育有用经验借鉴美国经验将教育改变为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新中国的人民教育ABC D2.奖章、徽章、证章能真实地反映历史。右图为湖北省“黄陂县人民政府扫除文盲工作委员会”证章,这枚证章应制作于 ()A建国初期B20世纪50年代末C“文革”时期D改革开放初期3我国已有高等院校434所,中等专业学校1 265所,普通中学1.8万所,小学168.2万所,幼儿园1.9万所,全国各类学校在校人数为1 3138

2、.4万人,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奠定共和国教育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这段记载应该出现在()A20世纪60年代的中期 B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初期C三大改造完成之后 D20世纪70年代中期4.右面是1977年以来几个重要年份高考报考人数与录取人数统计图。导致1977年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缓慢B当时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较低C“文革”对高等教育破坏严重D人们对教育的重视不够5.关于右图准考证的说法,错误的是()A为此作出贡献的国家领导人主要是邓小平B该次考试安排在1977年底C该次高考是“文革”后拨乱反正的重要标志之一D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具体实践6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

3、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三个面向”的实质是()A. 通过教育发展提高国家和民族的竞争力B. 教育的发展要适合本国国情C. 教育发展需要加强国际交流D. 教育发展需要超前性7在实行改革开放的同时,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方针,把发展科技和教育事业放在现代化建设的首位,实行的发展战略是()A. “科教兴国 ” B“211工程”C“希望工程” D制定了义务教育法8小明今年读高三了,其父母勉励他说:要科学规划,合理安排,努力学习,争取考上一所“211工程”大学。“211工程”大学的设立是在()A1961至1963年院校调整时B1977年恢复高考后C20世纪90年代推动高等教育发展时D西部大开发时

4、二、非选择题(18分)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是世界上最先注重发展教育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中国的教育体系开始时比任何其他地方的教育都较为开放和自由可是后来由于过分强调形式主义和严格的考试评分制度,而使这种教育体系变得死板和僵化了”。19 世纪下半叶,“西学东渐”之风日盛,1898 年清政府迫于各种社会压力,开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教育改革。材料二高度集中这样一种特点,对于新兴的社会主义教育来说,在那种历史条件下有它的合理性。从建国初直到“文化大革命”前夕,新中国教育有了相当快的发展,为日益高涨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了大批人才,奠定了一个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基本框架。“文化大革

5、命”期间,由于“左”的思想影响,教育事业遭到严重破坏,整个民族文化素质大大下降,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拉大了。材料三党的十二大把教育确定为“经济发展战略重点之一”,十三大提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十四大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教育改革不断向深层推进,教育事业得到新的发展。1995 年 5 月,党中央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1)根据材料一回答,“考试评分制度”指什么?“变得死板和僵化”是在什么时候?“第一次大规模的教育改革”是在哪次运动中?(6分)(2)结合材料二回答,建国初期我国教育借鉴了哪一国家的经验?“文革”期间的教育说明了什么?(4 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我国

6、教育发展的基本经验有哪些?(8分)答 案1选D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及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会议决定借鉴苏联的经验而不是美国的经验,故排除即可得出正确答案。2选A新中国建立后,扫盲工作成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3选A题干数据说明此时已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奠定了共和国教育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到“文化大革命”前,我国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4选C“文革”期间,实行群众推荐上学制度,高等院校的发展受到影响。1977年,国家恢复统一高考招生的制度,大批受“文革”影响而未能参加高考的高中生报名参加考试,而当时的高等院校的招生人数却很少,所以出

7、现了图中所示情况。故选C项。5选D该准考证颁发在1977年,而“科教兴国”是1995年提出的。所以D项错误,符合题意。6选A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教育发展的“三个面向”,反映了当代教育的客观规律,为我国素质教育指明了基本方向。归根结底,其目的是为了通过教育的发展,让教育为现代化服务、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为未来的发展服务,最终提高国家和民族在世界上的竞争力。7选A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为发展科技和教育事业国家制定了“科教兴国”战略。8选C“211工程”是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策划和实行的、针对中国高等教育的一项战略性政策。“211工程”的含义是“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

8、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的建设工程”。9解析:本题考查了中国不同时期的教育发展状况。第(1)问考查中国的科举制度的有关史实,难度不大。第(2)问结合新中国建立初期的“一边倒”政策和对材料的理解分析作答。第(3)问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材料,也可以加入自己的理解,言之有理即可。答案:(1)制度:科举制。时候:明朝采取“八股取士”以后。运动:戊戌变法。(2)国家:苏联。说明: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是一个国家民族综合素质提高的关键。(3)必须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方针;必须坚持教育改革;必须坚持按中国的国情办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四有”新人;必须把尊师重教的思想落到实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