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物权法的设施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4971971 上传时间:2019-03-0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随着物权法的设施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随着物权法的设施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随着物权法的设施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随着物权法的设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随着物权法的设施(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随着物权法的实施和老百姓维权意识的增强,产权的归属和依法保护将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利益问题。无论是不动产产权还是土地使用权,其涉及的土地位置、面积等基本属性均和测绘直接相关,这一方面为测绘事业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另一方面势必对测绘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物权法与测绘的关系 物权法构建了以土地所有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建设用地使用权和宅基地使用权为主要内容的土地物权体系,确立了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和登记生效原则,明确了登记赔偿责任。无论是不动产登记和转让、土地承包权登记和转让、建设用地使用权划拨与出让、宅基地使用权的转让、地役权合同的签订等,其位置、面积、权属等信息均需通过地籍或房产测绘调查而

2、得到。物权法与地籍测绘、房产测绘等直接相关。 物权法明确了个人利益要让位于公共利益,但要对因公共利益需要被征收的土地、房屋或其他不动产的个体进行合理的补偿。这对各类以空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为对象的规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测绘是规划的先行,物权法对合理规划的需求,反映到了对测绘尤其是基础测绘的需求上。物权法的实施对测绘提出了新要求 物权法的实施对测绘提出了新要求:一是要加强对不动产登记簿中测绘成果的管理。物权法第十条规定国家实行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第十一条规定当事人申请登记应当根据不同登记事项提供权属证明和不动产界址、面积等必要材料,并在第十四、第十六、第十七条中明确了不动产登记簿的法律效力。与现

3、行的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相比,物权法进一步强调了不动产登记簿是物权归属和内容的根据,不动产权属证书中记载的事项与不动产登记簿不一致的,以不动产登记簿为准。作为不动产登记簿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测绘成果,规定了界址、面积等内容,具有法律效力。这要求测绘机构进一步增强责任心,加强对不动产登记簿中测绘成果的管理。 物权法第十八条规定,权利人、利害关系人可以申请查询、复制登记资料,登记机构应当提供。登记的内容能够为人们所查阅,公众有知情权并可以进行监督。这要求测绘成果如宗地图等可供权利相关单位和个人查询,为市场交易服务。 物权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因登记错误,给他人造成损害的,登记机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登记机构赔

4、偿后,可以向造成登记错误的人追偿。不动产的界址、面积等和不动产价值直接相关,随着社会维权意识的增强,测绘机构有可能面临诉讼,这就要求测绘机构一方面提高测绘人员业务素质,确保测绘结果真实准确,另一方面要依法办事,依程序办事,降低赔偿风险。 二是要加快农村地区地籍调查。物权法第五章区分了国家所有权、集体所有权和私人所有权,并在财产归属依法确定的前提下,给予平等保护;第十一章和第十四章中对土地承包使用权及宅基地使用权作出了规定。这些权利的行使,需要地籍数据作为支撑和依据。比方说城市房屋拆迁、集约节约利用土地,都离不开地籍基础数据。当前,广大农村地区的地籍调查工作还比较薄弱,仍以资源性的调查资料为主,

5、基本上采用小比例尺进行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地形地物综合程度较高,对土地权属状况调查不完整,调查资料不能满足土地用途管制及产权管理的需要。加快农村集体土地调查,全面查清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农村集体土地建设用地使用权和国有土地使用权权属状况,不仅能用于及时调查处理各类土地权属争议,还能为被征地农民准确计算征地拆迁补偿提供重要依据,为宏观决策提供数据基础,确保耕地数量,有利于有效依法维护人民群众的土地权益,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三是要获取翔实、准确、现势性强的基础地理信息。物权法加大了对私有财产的保护,尤其是将建设用地使用权纳入私有财产范畴,这将对房屋拆迁制度产生影响,在

6、某种程度上将会提高城市开发建设的成本,因此,必须科学合理地进行城市规划。这就需要获取真实准确且现势性强的基础地理信息。 目前,基础地理信息尚不能满足城市规划建设的需要。首先是属性信息不全面。现有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产品主要反映居民地、建(构)筑物等地表的基本要素,缺乏对权属等重要基本属性信息的表达,也缺乏对各种专题要素的有效汇总和建库,信息含量较低。其次是基础地理信息更新速度慢、现势性不高。获取翔实、准确、现势性强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可以更好地为规划提供测绘保障,从而使政府更好地按物权法的要求开展建设和开发,合法地建设城市。 四是要依法制定房产测绘新规则。物权法第六章明确规定业主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

7、包括对其专有部分的所有权、对建筑区划内的共有部分享有的共有权和共同管理的权利;第七十条规定业主对建筑物内的住宅、经营性用房等专有部分享有所有权,对专有部分以外的共有部分享有共有和共同管理的权利。按照物权法的精神,应当对涉及区分所有的建(构)筑物的专有部分和共有部分进行测绘。 五是要做好城市地下权属测绘的技术准备。物权法第一百三十六条规定,建设用地使用权可以在土地的地表、地上或者地下分别设立。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城市地下空间的使用也变得日益频繁,城市土地开发利用的重点由向四周平面扩展发展到向地下寻求空间。尤其是大城市,已进入大规模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新时期,大量地下交通设施、市政基础设施、地下空间

8、建筑物和民防工程等均在开发建设,如何合理利用和管理地下空间的新课题也摆到了公共管理者的面前。 现行的国家法律法规尚未对地下空间建设用地权做出明确规定,也没有明确的有关地下空间地籍调查的规程。要开展城市地下空间调查,从测量规范来讲,可以依据现有土地面积及建筑物面积相关规定进行测绘;从测量方法来讲,可能需要采用测量与物探相结合的方法;从地籍图的表示来讲,需要考虑与现有地面地籍图的区别和联系。新形势下测绘部门的对策 一是加强测绘队伍建设。物权法的实施对测绘尤其是地籍、房产测绘的管理和服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土地确权、房产面积等纠纷可能大大增加,这就要求测绘成果经得起公开查询、经得起行政诉讼。当前因

9、为编制的限制,测绘队伍普遍存在人员少、技术人员紧缺的现象,有不少业务人员对政策业务还不够熟悉,以致引起土地权属和房产面积的争议、行政复议诉讼等。这需要加强宣传,学习政策法规,并通过培训提高测绘人员的政策和业务水平。 二是清理完善与测绘相关的法规规章。物权法颁布以前,有许多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都对地权、矿权、房产权及其测绘方法做了规定,各地也制定了相应的测绘规范。这些测绘条例、测绘规范,要按照物权法的要求进行全面清理,特别是地方性规范性文件,对于超越权限制定的,以及与物权法不一致的,要及时废止或修改。 三是统一技术标准与规范。一方面,要依据法律法规,调整现有标准和规范中与物权法不符合的部分,如修

10、编城镇地籍调查规程,制定农村地籍调查规程,修订房产测量规范,制定城市地下空间测量规范等;另一方面,为提高数据自动化处理水平,要制定和修订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数据处理技术标准、航空航天遥感数据处理技术标准、数据采集标准、数据质量标准等。为促进测绘数据共享,要制定、修订地理空间信息基准框架标准、元数据标准、数据交换标准、地理信息系统基础规范、网络建设技术规范等。 四是建立和更新多要素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物权法的规定中涉及了基础地形图、地籍图和房产图等。我国在地形、房产、地籍三图在数据采集过程中,虽然因各自服务目的不同而在要素的选择上有所不同,但它们之间包含许多共同要素,采用的测量原理、方法和原则也基

11、本相同。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它们往往造成重复采集,浪费资金。同时,为全面了解城市土地利用、市政设施、交通、绿地、地下空间利用等现状,科学合理地进行城市规划,需深入挖掘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在此基础上加入各种专题信息,最终形成一个面向GIS的、能完整地描述城市自然和社会形态及其基本属性性质的多尺度、多数据源、多时态的数据体系。 五是形成快速获取和更新基础地理信息的技术保障体系。物权法的实施,对各类带有权属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现势性要求不断提高,更快、更全面地获取和更新基础地理信息成为测绘部门和单位刻不容缓的任务。尤其是对具有重要意义的地理数据,要做到快速、及时、持续更新。为此,要从机构、人员、经费、

12、现势资料搜集、数据源的获取、更新周期、更新方法等方面落到实处;要加强创新,产研结合,实现数据处理智能化、工作自动化、管理信息化,用技术提高效率;要建立新一代测绘基准体系,更多地利用中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进行更新,加快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的测制与更新。 六是推进信息化测绘进程。物权法对测绘成果的需求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前政府与公众对测绘成果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对测绘的更新速度、成果形式和服务手段的要求越来越高。信息化测绘以基础地理信息获取空间化实时化、处理自动化智能化、服务网络化社会化为特征,强调数据采集内容的多样化和专业化,强调对测绘成果的再加工、信息整理、综合分析和深层次应用,这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是

13、相符的。在思想上,测绘单位要改变观念,由提供产品转换到提供服务,增强服务意识,拓宽测绘服务领域;在技术上,要跟踪国际测绘科技发展趋势,吸收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技术,组织快速空间定位、智能数据获取与生产、网络管理与分发服务中的关键技术攻关,不断改造和完善现有的技术和工艺流程;在管理上,要加强统筹协调、完善投入机制、加强人才培养、建立创新工作机制,促进信息化测绘建设稳定发展。 国土资源部 国家测绘局 中国测绘宣传中心 中国科学院地理信息产业发展中心 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 中国测绘学会 中国国家遥感中心 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协会 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 测绘战略发展中心 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帮助信息 | 友情链接 | 法律声明 | 收藏本网 Copyright 2005-2007 中国地理空间项目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 070455号 版权所有 客服热线:010-62211685(直拨)、传真:010-82913592 文章引用自: 评论(0) 阅读(24) 圈子 编辑 打印 有奖举报 前一篇:测绘生产单位如何培养骨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