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形象分析+赏析练字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849631 上传时间:2017-05-1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形象分析+赏析练字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精编]形象分析+赏析练字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精编]形象分析+赏析练字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精编]形象分析+赏析练字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精编]形象分析+赏析练字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编]形象分析+赏析练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形象分析+赏析练字(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考点阐释之形象】考查内容之一:人物形象一概念: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既指诗歌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也指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二鉴赏要求: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常见诗人形象:诗人“我”的形象也就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实际上是“诗化了的作者” ,是作者在诗中的“代言人” 。在古代诗歌中,一般有下面几种形象类型。(1)傲视权贵、傲岸不羁的形象。如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李白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塑造了一个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2、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如陶渊明。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如王维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如陈子昂。 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得流下眼泪。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如陆游和辛弃疾。两位诗人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

3、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如示儿 、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 破阵子 。(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如李白的赠汪伦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三思路点拨1解题方法区分诗中人物形象是抒情主人公还是诗人之外的形象。注意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一般来说作者在塑造人物时往往综合运用描写手法,如语言、动作、肖像,特别是细节描写,还有正面、侧面描写。要结合作者对于人物的描写,概括出人物的特点。注意分析作者塑造人物的意义。对于诗人自身的分析要注意结合作者的处境和写作背景,要知人论世。2答题步骤:第一步,概括相关诗句分别写了什么内容,刻画了什么形象;第二步,概括所描摹场景的特点或使用的描写手法;第三步,

4、概括出形象的特征、社会意义或蕴涵的作者情感。【例 1】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高冠谷口招郑鄂岑参谷口来相访,空斋不见君。涧花然暮雨,潭树暖春云。门径稀人迹,檐峰下鹿群。衣裳与枕席,山霭碧氛氲。【然:通“燃” 】结合诗中意象,说说郑鄂是个什么样的形象?答:从谷口、涧花、暮雨、潭树、春云、檐峰、鹿群、山霭等意象, (步骤一)可以看出郑鄂居住地虽然偏僻幽深,却环境优美、高雅、温馨而富有生机,又从人迹稀少和雾气氤氲中可看出郑鄂是隐居山中,过着恬淡闲适生活的隐者。 (步骤二、三)考查内容之二:景物形象一概念:景物形象指写景诗或杂诗中的一般景物。抒情诗往往借助客观事物来表达感情,这种承载主观感情的客

5、观事物也是景物形象。诗中的景物主要有季节、时令、地域、等景物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场面描写,以及色彩描写等。二鉴赏要求:诗中赏画看画面的形、色、动、静,欣赏诗的画面美。古代许多写景诗多具有“诗中有画”的特征。欣赏诗的画面美,主要从四方面着手:一是物象的组合方式,二是画面色彩,三是动态,四是静态。画中品诗由形象画面的色调,把握诗人的情感思想。读一首诗,首先看它描写了什么形象,它呈现一种怎样的色调,并由此推及其内在情感。一般而言,作品所描绘的外在形象画面是鲜活、明丽和昂扬向上色调的,其内在形象情感则是高昂乐观的;反之,外在形象画面是阴暗、凄冷和低沉色调的,其内在形象情感则是低沉伤感的。三

6、思路点拨:高考对于景物形象的考查一般有两种类型,即考查意象类和分析意境类。1考查意象类(例 2)答题步骤:第一步,找到相关诗句,识别诗歌意象,并根据诗中诗句或体现景物特点的关键词语概括意象特点;第二步,结合文章主旨分析诗人为什么要写这一意象;第三步,指出描绘意象的作用或效果。【例 2】 (2008 宁夏海南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问题。题李世南画扇蔡肇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逢人抱瓮知村近,隔坞闻钟觉寺深。【注】 李世南:北宋著名画家,擅画山水。蔡肇:(?1119)字天启,丹阳人(今江苏)。曾任吏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等 职。 瓮:这里指水瓮。坞:地势周围高而中央凹的地方,这里指山

7、坞。请简单描述一下李世南画的扇面中应有的景物。这样一幅画面呈现出什么样的气氛?答:有条小溪从两山之间流出,树林里树叶飘落,一个人抱着瓮在路上(或在溪边) ,山谷那边隐约露出寺庙(步骤一) 。这画面呈现出的是乡村野外恬静、安详的气氛(步骤二、三) 。2分析意境类(例 3)意境含义意境是诗歌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是诗歌中呈现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及其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考查内容意境类考题主要考查对形象的解读、对画面的理解以及对情感的把握,即“客观形象+主观感受+交融统一” 。答题步骤:第一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

8、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第二步,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第三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只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例 3】 (2007 上海卷)诗歌鉴赏阮郎归初夏苏轼绿槐高柳咽新蝉。薫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水沉烟。棋声惊昼眠。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燃。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就作品中划线句,联系下片内容,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写一段鉴赏文字。答:这首诗善于抓住景物特征加以描写,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少

9、女午梦醒来,被园中“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燃”的美景深深陶醉,索性端着漂亮的瓷盆到清池变玩水。水花散溅到荷叶上,像珍珠那样圆润晶莹。 (步骤一)可以想见,此时此刻这位少女的心情也恰如这飞珠溅玉的水花,喜悦、兴奋、不能自持。 (步骤二)作者巧妙抓住“弄水叶面,琼珠碎而复圆”这一细节,融主人公愉悦心情于景物描写之中,真正达到了“一切景语皆情语”的境界。 (步骤三)考查内容之三:事物形象一概念:有些作品以某些事物为具体描写对象,在形象描写中将事物人格化。从全诗看,即把诗人要表现的品格节操或思想感情用象征性的形象曲折地表达出来,这种象征性的形象就是事物形象,如咏物诗中常见的松、竹、梅等。二鉴赏要求高

10、考中对事物形象的考查主要是针对某些事物形象的象征意义来设题。通过分析事物形象的特点,来探求象征体和本体之间的联系,进而分析并把握诗歌的思想和情感。三思路点拨1鉴赏事物形象的关注点熟记特定物象的象征意义;鉴赏一般物象要结合作者的处境,了解作者的身世,分析作者所塑造的形象的象征意义;抓住物象的特征与作者所包含的感情。2答题步骤第一步,总结概括出诗中描绘歌咏的主要物象;第二步,结合诗句分析所咏物象的特点,关注描写用语及评价用语的感情色彩,尤其要分析出其内在神韵;第三步 ,结合诗人自身经历、思想感情剖析所托之情。【例 4】 (2008 广东卷)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木芙蓉吕本中小池南畔木芙蓉,

11、雨后霜前着意红。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窗前木芙蓉范成大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更凭青女流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注】青女:传说中掌管霜神的女神。这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答:吕诗着重描写的是逍遥闲适,任由风吹雨打的形象;(步骤一、二)范诗写的木芙蓉孤苦、辛酸,处境凄凉,但作者并没有把这花看做愁苦。 (步骤一、二)前者是闲适之士的豪迈与大度的形象,后者是在凄苦、孤独的环境中的乐观者形象。 (步骤三)【考点阐释之语言】一诗歌语言的特点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对诗歌进行艺术分析的依据首先就是语言。诗歌语言与其它文学样式的语言相比,更具抒情性、含蓄性、精炼性、跳跃性。二鉴赏诗歌语言

12、的内容。鉴赏诗歌的语言主要包括:1分析诗歌语言的形象性、情感性、含蓄性、精确性,揭示语言所表达的具体意义,即从情感、意境上品味语言,挖掘词语的深层含义。2分析诗歌运用的修辞格及其作用。3分析诗歌语言的主体风格及其艺术魅力,感受其明快、朦胧、沉郁、飘逸、雄奇等艺术特征。【考向分析】考查类型之一:赏析炼字一题型阐释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过锤炼的字所深藏的情思或品味其更为形象生动的效果。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品味,要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鉴赏语言常用术语:风格特征:清新自然,质朴直白、恬淡平实,绚丽多彩、华丽藻饰,简洁明快、平易晓畅,委婉含蓄、蕴藉隽永,沉郁顿挫

13、,悲壮慷慨,雄奇奔放、雄健恣肆、飘逸洒脱等。语言作用:言近旨远、浓墨重彩、淋漓尽致、行云流水、脍炙人口、出神入化、炉火纯青、登峰造极、言简意赅、细腻传神、言有尽而意无穷、含不尽之意于言外、音节和谐、富有音乐美。二设问方式1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2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3请对某字进行赏析。4本诗的某字,换成另外一字好不好?为什么?三答题步骤第一步,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或指出这个字特殊的语法现象或修辞手法,如词类活用、拟人、通感、化静为动等;第二步,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第三步,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有什么艺术效果。【例 1】 (

14、2008 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春日即事李弥逊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车尘不到张罗地,宿鸟声中自掩门。【注】李弥逊(10851153) ,字似之,吴县人(今江苏苏州) 。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答:“网”字既是比喻又有想象。 (步骤一)作者由丝丝小雨想到了用丝织成的网;再由丝网及暮春,想到要把春天网住,即留住春天。 (步骤二)这个想象、比喻非常生动、新奇。 (步骤三)考查类型之二:赏析诗眼一题型阐释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奠定全诗的感情

15、基调,表现出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查对全诗的把握程度。分析诗眼就是抓住诗句中最精炼传神的词进行品味,看其在拓深诗的意境、传达诗人情感上所起的作用。二设问方式1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2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3某词统领全诗的理由是什么?4有人认为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你同意吗?请说明理由。三答题步骤第一步,明确指出作为“诗眼”的词;第二步,结合诗歌具体内容,分析该词在突出主旨、营造意境和诗歌结构上所起的作用。【例 2】 (2002 全国卷)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

16、 “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答:“折柳”这首曲子寓有别情怀远之意,而本诗的主旨正是抒写了思乡之情。 (步骤一)这种思乡之情是由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 (步骤二)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也是全诗的诗眼。考查类型之三:分析语言特色一题型阐释不同诗人的作品,或者同一诗人不同的诗歌,往往呈现出不同的语言风格。鉴赏语言特色,也就是对诗歌语言的格调、色彩、境界、情味等方面的赏析,要记忆一些常用术语,如沉郁顿挫、绮丽典雅、清新质朴、简洁明快、雄奇奔放、悲慨沉郁等,以便表述恰当,答题规范。二设问方式1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2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语言艺术) 。3本诗语言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哪里?请作简要分析。4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三答题步骤第一步,点明语言特色第二步,结合相关诗句具体分析第三步,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