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新人创出“三沟经验”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4836624 上传时间:2019-03-05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阜新人创出“三沟经验”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阜新人创出“三沟经验”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阜新人创出“三沟经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阜新人创出“三沟经验”(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阜新人创出“三沟经验”提起“三沟经验”,阜新人为之骄傲,令人欣慰。这是阜新人创造的,是国务院命名的先进经验。20世纪60 年代“三沟经验”的推广,在全省、全市产生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三沟经验”的灵魂就是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勇于拼搏的精神,这就是“三沟”人的奋斗精神,这就是阜新人的精神。 “三沟经验”的由来 1963 年冬和1964 年秋,国务院副总理谭震林两次委派国务院东北工作组组长石山,率调查组来阜新调研,并于1964年2月3日写出了调查报告。作为主管农业的谭震林副总理看了石山等5位同志的调查报告后,于2月12日在给辽宁省委、东北局计委、农委和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委的信中,第一次使用了“三沟

2、经验”一词。他在信中说:“请你们认真总结三沟经验,即毛岭沟、招束沟、塔子沟经验。”“三沟经验”是阜新人创造的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主要内容是七家子乡毛岭沟的封山育林控制水土流失的经验、蜘蛛山乡塔子沟的河边造林防风固沙经验、招束沟乡拉各拉的治理坡耕地防治水土流失的经验。这个经验参加了全国农业展览馆展览,又被推广到全省、全国。 1965 年,时任阜新市委副主任的肖光同志和叶俊义、王景远、马廷奇一行4 人,于6 月2 日专程到北京,向谭震林副总理汇报了“三沟经验”的推广情况,受到谭震林副总理的热情称赞。在这之后,阜新发展了“三沟经验”,涌现出了“三沟经验”的综合样板他本扎兰乡白玉都村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

3、的新典型。欧力玛扎布、查干少布都是典型人物代表。他们把三个沟的经验都学到了手,使白玉都村大变样,荒山荒沟被绿化,荒坡荒地被治理,粮畜生产连年获得好收成。 阜新是一个风沙干旱严重缺水少雨地区。新中国成立初期,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水土流失面积为693 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74%。治理风沙干旱、水土流失成为农业生产的主攻方向。“三沟经验”就是人们在治山、治水的实践中创造的。这个经验从1965年开始在全省推广,特别是辽西地区掀起了学“三沟经验”的高潮,形成了规模效应,大面积山水林田被治理,农业综合效益逐年提高。 “三沟经验”的发展 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县委、县政府历届领导班子,始终注意推广和发展“三沟经验”,

4、年年造林、治山治水,使荒山秃岭改变了模样。特别是到了上世纪80年代,县委、县政府围绕改造生态综合治理这个中心,大作“三沟经验”的文章。1985年,县委提出了“生态立县”的指导方针之后,县里就出现了“三变”经验。即福兴地查干村变广种薄收为少种高产多收,退耕还草还牧,退耕还林;变秸秆、绿肥直接还田为过腹还田,大力发展畜牧业;变单一种植为农林牧全面发展。这一经验很快在旧庙乡试点并逐步推广到全县、全市,促进了农林牧全面发展,推动了全市农业的改革。对此重大变化,中央农业发展中心顾问、当年“三沟经验”调查组石山同志,于8月15日再次来到阜新视察农村工作,肖光和邓庆林陪同视察了彰武县和阜新蒙古族自治县。石山

5、同志一行认真听取汇报,深入农村调查,看到阜新30年“三沟经验”的推广带来的变化大加赞赏。他说:“阜新三沟经验对阜新农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由于水土保持改善了生态,形成了小雨不下山、大雨不冲田的良好生态环境,为“两高一优”农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从1987 年至1991 年,阜新蒙古族自治县连续5 年受到省政府“农田基本建设大禹杯先进县”奖励。1991 年全县粮豆总产量达到6.5亿公斤,荣获国务院授予的“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殊荣,成为全国农业百强县之一。1993 年,被国家确定为全国商品粮基地县。 三沟精神的延续 “三沟经验”体现了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战天斗地的精神,自1965年以来,阜

6、新地区积极弘扬“三沟”精神,“三沟”经验被更多的人所接受。“三沟经验”的创始人崔景明、包清福、白永贵、欧力玛等就成了“三沟”人的领头雁。他们成了闻名全市的劳动模范,成为人们学习的楷模,广大干部群众跟着他们学、跟着他们干,干出了一番业绩。 崔景明在塔子沟河边造林,保持水土的典型代表人物。他是蜘蛛山乡塔子沟村人,阜新解放后,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中,他担任村护林员。他既护林又造林,带领群众造林,到1967年把塔子沟汤头河沿岸200 多亩地全都绿化了,成为阜新地区造林护林的榜样,被评为全国林业劳动模范。他胸怀全局,足迹踏遍了毛岭沟、哈巴气、大青山等300多个村庄,翻越了附近座座山头,造林无数,为

7、阜新地区的造林事业贡献出了一生。1967年,他去世后,市政府在塔子沟山坡上为他竖立了一座纪念碑,缅怀他的业绩。 包清福是“三沟经验”治理坡耕地为水平梯田经验的代表人物,是治理荒坡荒沟、改土造田的带头人。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在生态建设中又涌现出了许多模范人物。李振江在福兴地乡改造塞北沙荒,造林数万亩,使贫穷落后的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1989 年荣获“ 全国绿化奖章”。县委书记邢鹤龄带领县委一班人提出了生态立县的口号,把“ 三沟”经验发展成生态立县“ 飞鸟”模式,受到省、市表扬。李庆文这位全国优秀专家,在1988 年7 月至1995 年4 月任阜新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期间,带领辽宁省农科院的科技人员,在总结“三沟经验”的基础上,在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大力推广以旱田作业农业技术为主要内容的经验,使农业生产连年获得大丰收。单洪恩在国华乡把一个个秃山变成了花果山,使荒沟河滩变成了葡萄沟,带领国华乡人民走上了封山养果奔小康之路,受到省委领导的高度评价。福兴地乡水保员宋德,1989 年被评为全国区级优秀水保员,还有邰胜、齐敬忠、辛云博等,在水利工作战线上,在生态建设和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中都作出了突出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