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胸怀城府的双文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4812468 上传时间:2019-03-0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胸怀城府的双文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浅谈胸怀城府的双文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浅谈胸怀城府的双文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胸怀城府的双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胸怀城府的双文(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胸怀城府的双文王实甫西厢记崔莺莺形象张生和崔莺莺的故事,历来收到众多文人学士传颂。源于唐人元稹的小说莺莺传,金人董解元对此故事进行了修改,使之主题思想都发生了变化,让“始乱终弃”的张生最后执莺莺之后,写出了一本具有鲜明个性的董西厢。元朝的王实甫在董西厢的基础上进行了再创造,成就了张生和崔莺莺,使“有情人终成眷属”,使故事臻于完美。王实甫的西厢记用优美的言辞写了一个又俗又滥的爱情故事:张生与崔莺莺一见钟情,而崔母处于家族利益和封建礼法的考虑,对这对苦命鸳鸯进行百般阻挠。最后,在机灵的红娘的牵线帮助下,经过一系列的斗争,崔莺莺和张生终成眷属。西厢记的结尾未免落入俗套,但王实甫笔下的张生和崔莺莺

2、冲破封建礼法的束缚,不顾父母致命媒妁之言,鄙弃名教纲常和利禄功名,听从自己内心的召唤,纵任性情的自由奔放,勇敢地爱起来了。他们从佛殿相遇,一见钟情,到月下吟诗,互通款曲,发展到传书递简,跳墙赴约,直至西厢幽会,两情缱绻,最后长亭送别,海誓山盟,这一些列真情意切,大胆热烈的行为,不知使多少青年男女为之陶醉,为之神魂飞跃。西厢记成功地塑造了一位栩栩如生的深闺思想独立开放的小姐形象崔莺莺,因而孟列夫在中国古典戏剧的改革中指出:“崔莺莺无限钟情和奋不顾身,嫉妒和痛苦,孝顺和不屈服这样多侧面的妇女形象确是其他任何一位元代剧作家都没有塑造过的。”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得出,双文的确胸怀城府。双文,即崔莺莺,乃

3、相国千金,出身高贵,温柔端庄,知书达理,多才多艺,深受封建礼教熏陶,自小家教严谨,是典型的贵族小姐。然而她却与一般的女子不同,她有自己的思想,在温驯的外表下隐藏着不羁的心,胸怀城府,急于追求自由与幸福。双文不同于那些木讷的千金小姐,任其父母的摆布,她是一个对自己婚姻有着无限憧憬的青春烂漫的少女。尽管她一出场就唱出“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原东风”的无限忧愁,但是让能够坦然地面对现实,面对自己的心。她在寺中游玩,巧遇张生,好奇的她非但不躲躲藏藏,反而“回顾觑”张生下,一个深闺未嫁的女子偷瞥一名年轻男子,在当时的礼教制度下无论如何是说不通的。当然我们也不能非常武断地说这时的莺莺已经决定要做些什么

4、了,其实这一瞥里包含了更多的好奇成分情窦初开的双文,那大胆的行为,那么的不“害羞”,那么的不“矜持”,成为那些未能获得真爱的少女们羡慕、向往的对象。也因为她的稍一露面,让张生神魂颠倒,也从此摆在她的石榴裙下,难以抽离。月下烧香,双文一愿先人早升天界,二愿母亲平安无事,三愿难以启齿,通过红娘的口,道中心中之意,原来美丽的双文愿得一如意郎君,原来“心间无限伤心事,尽在深深两拜中”,双文“无语凭栏杆,目断行云”,似有动情之意。她的孝顺、善良由此可见,她的追求也可见。但是由于她早已订下亲事,照理说不该再有其他想法,尤其是在当时思想被扭曲,情感受压抑的时代,在“娶妻如之何,比告父母娶妻如之何,匪媒不得”

5、的封建社会,她理应乖乖地听从父母的安排。然而她内心的小宇宙却是那么的不安稳,显然不满意这门亲事,渴望能够找到自己喜欢的意中人,所以当张生隔墙高吟一首时,她不禁心神一动,依韵而和。也许是因为双文自幼所受的教育与她自身追求之间的矛盾,使她内心斗争反复强烈,所以她城府极深,对自己的行为十分在意,惟恐被人识破。在第三本第二折中,红娘替张生传简,崔莺莺看完后突然发怒,说要去告过夫人,然而在红娘的吓唬下也只好作罢。表面上看似乎是红娘获胜,实际上却并非如此,经过这一闹,崔莺莺确定红娘没有向老夫人泄露任何秘密,是完全站在自己一边的。崔莺莺城府之深心思之密,在这一折里表露无遗。 双文对待爱情很有些假意儿,她出尔

6、反尔,半推半近,使张生备受折磨,进退两难,陷入无限尴尬之困境。传简给张生,明明写着“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当张生跳墙赴约,“莺莺变了卦”,“絮絮答答”的“叉手躬身,妆聋作哑”,翻面不认,怒斥张生,使得张生无可奈何无言以对尴尬万分,最后相思成病。如此胸怀城府的双文,心理面藏着不可告人的小秘密,其实她心思非常缜密,其实她只是害怕,她的城府之深,使得她对自己的行为反复无常。其实她此时内心一定非常矛盾,十几年的教养在无形中约束着她的行为,她自己也改变不了这种矛盾的心态。后来得知张生卧病,她忧虑重重,经过一番挣扎,终于勇敢地跨出一步,与张生结合。这时她已经把礼教的束缚抛在一边

7、,在她的眼里,只有爱情、自由、幸福,她要主宰自己的未来,而不要当封建礼教的应声虫。与张生西厢幽会时,双文对张生说:“妾千金之躯,一旦弃之。此身皆托于足下,勿以他日见弃,使妾有白头之叹。”双文的话语里已经给了张生一个小小的“警告”,此时的双文居于强势,她的一个“下马威”,让张生心甘情愿不离不弃。双文城府之深在她的字里话中都表现得淋漓尽致。都说他们这是一对苦命鸳鸯,他们在爱情之路里长跑跑得可是异常艰辛,崔母的再次阻挠,虽默许双文与张生的婚事,但前提必须是张生高中状元。虽然双文内心并不想让张生远赴京城赶考,但为了能的到母亲的许可,她也只能妥协。但其实“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的双文内心是十分

8、痛苦的,历经苦辛刚刚获得爱情又将面临着严峻的考验,长亭送别,她依然谨慎,充满城府地对张生说:“年少呵轻离别,轻薄呵易弃掷。全不想腿儿相挨,面儿相偎,手儿相携。你与俺崔国做女婿,妻荣夫妇,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在双文看来,有情人儿朝夕相处,耳鬓厮磨,举案齐眉,卿卿我我,缠绵悱恻,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比什么都重要,所以她反复叮嘱张生“此一行得官不的官,疾便回来”,休要说“金榜无名誓不归”。这是对爱情和幸福的热烈渴望和执着追求,这种追求突破了封建陈腐观念和传统道德的束缚,是对“存天理,灭人欲”的程朱理学信条的颠覆,表现双文叛逆的精神,也无疑准确地放映了她那城府之深。双文敢于对封建礼教做出

9、反抗,她的为爱痴狂,为爱奋不顾身,比牡丹亭中的杜丽娘更为勇敢强烈。杜丽娘对爱情的执着追求是有前提的,只有在梦里,在她死后化为鬼魂时,她才敢做出反封建礼教的种种行为,与柳梦梅私自结合,而一旦重生,又须在明媒正娶的条件下才可以,在现实世界中她不能逾越礼教的鸿沟,只有当她出现在虚幻空间里才能反叛礼教,这与自始至终都在与礼教做斗争的崔莺莺比起来,未免有些逊色。最后张生金榜题名,托小琴童传捷报,双文做一番心思遥寄汗衫,意蕴深刻,城府极深。还好张生与其心有灵犀,相识相知,读懂她的心思,最后冲破难关,有情人终成眷属。双文是一个集美貌与智慧于一身,温柔端庄,城府极深,勇于反抗封建婚姻制度,追求爱情自由与婚姻幸

10、福的女子。她生长于一个封建社会里,其相国小姐的身份已经注定她的命运,而恰恰是这样的一位大家闺秀,用自己熊熊火焰燃烧了封建婚姻的枷锁,表现出一种令人震撼的反抗力量。胸怀城府,心机多难以猜测,面对爱情有自己意思,不甘受家长的安排,盲婚哑娶她一点儿都不信服,她跟着自己的心走,敢作敢为,义无反顾。她这种情字为先的爱情观在这样一个处处受到束缚钳制、人人渴望平步青云的时代里是弥足珍贵的,她感动了一代又一代对爱情充满憧憬的年轻人,成为初识情滋味的青年男子心目中美的标准。她是王实甫现实主义创作下反抗封建礼教的典型,她的意义在于并不完全脱离实际,而是闪现更多的现实主义光辉。她的美丽与智慧、哀愁与憧憬、多情与无常、反抗与让步,无不牵扯着读者的心弦,可以说这一形象的成功塑造为西厢记的成就增添了最为亮丽的色彩。参考文献:西厢记新注 【元】王实甫著,张燕瑾 弥松颐 校注 江西人民出版社1980年7月出版论崔莺莺之美崔莺莺形象再解读岳上铧 2007 年第3 期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