昂贵的关于唐人送别诗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4801950 上传时间:2019-03-0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4.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昂贵的关于唐人送别诗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昂贵的关于唐人送别诗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昂贵的关于唐人送别诗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昂贵的关于唐人送别诗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昂贵的关于唐人送别诗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昂贵的关于唐人送别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昂贵的关于唐人送别诗(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A thesis submitted toin partial fulfillment 关于唐人送别诗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 千百年来,故国乡土之思,骨肉亲人之念,挚友离别之感,牵动了多少人的心弦,“离别”也就自然成为我国古典诗歌中歌咏的重要内容。从先秦诗经到两汉的乐府,从唐代诗歌到宋元词曲以至明清的诗文,离别之情唱之不尽,一如长江之水源远流长。特别是唐代,由于波澜壮阔的社会生活、由于跌宕起伏的人生际遇,更使得“送别诗”成为唐代诗歌中的重头戏。而特殊的社会背景,特别的人格追求等,又使得唐人的送别诗有了自己独特的特点。 一、别虽一绪 事有万族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2、是的,自从有了人类,有了社会,便有了分离,许多本该是天长地久的,却不得不天隔一方。唐代自然也是如此。这个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经济繁荣,疆域广大,国内和国际交流频繁,所以人们的活动场范围也在不断扩大,人口的流动性增强,上至达官贵人下到黎民百姓,都有机会或主动或被动地离开自己的家。所以,唐人送别诗的一个特点就是:送别的种类很多,涉及领域广泛,而且又都是一往情深。 孟郊的古别离、杜甫的新婚别写的是夫妻间的离别,那份别离的幽怨与痛苦,自是感人至深的。李益的喜见外弟又言别和柳宗元的别舍弟宗一则是兄弟间的骨肉分离,难舍之情溢于言表。而孟郊的古怨别、杜牧的赠别则极写情人间的缠绵悱恻。这些可算是亲人间的、

3、情人间的离别,而在唐人的送别诗中,抒写更多的则是同僚间的、朋友间的离别之情。 他们有的是写送好友到外地去做官的,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和送梓州李使君、李白的送友人入蜀等,好友外出做官,诗人摆酒相送,其间充满了殷殷的叮嘱和深深的情谊。 还有也是送好友到外地做官的,但际遇不同,与前者相比,他们的友人或同僚却都是被贬的,这类诗歌,在唐人的送别诗中占了很大的份量,如王勃的别薛华、宋之问的送别杜审言、刘长卿的送裴郎中贬吉州、柳宗元的重别梦得等,诗人在送别好友的同时,或表达政治上的失意,或渲泄对朝廷的不满,或表明对友人遭遇的同情与宽慰,感情深切而感受人。 还有一类送别,也与做官有关,

4、那就是送友人去远征的,如陈子昂的送魏大从军、岑参的送李副使碛西行军等,这些多是边塞诗人的作品,充满豪情壮志,感情慷慨激昂。 相比之下,下面的这类送别诗,可能会让人的心情轻松一些,那就是送友人去远游的,也可能是诗人多半不愿把“柴米油盐”放在诗中表现出来,所以,我们读不到多少他们为生计而四处奔忙的句子,更多的倒是游山玩水的闲情逸致。如杜荀鹤的送友人游吴越、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刘长卿的饯别王十一南游等,这些诗毫无悲酸之态,也不故作豪放语,意境高远,情深意浓。 以上都是送人离家的,唐诗中还有一类则是送人归家的,如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李白的金乡送韦八之西京、温庭筠的送人东归等,就是送人回家的,而王维

5、的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韦庄的送日本国僧敬龙归则是送友人回国的了。这类诗中还有一种,如刘长卿的送灵澈上人、送严士元、王维的送别,虽然送的是出家人或隐士,却也可以算作是送人回家的,只是这个家有些抽象而已。 此外,唐人送别诗中还有一类,那就是无论是送人的还是被送的,都不是主人,如司空曙的云阳馆与韩绅宿别、杜牧的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郑谷的淮上与友人别、权德舆的岭上逢久别者又别等,这里的送者和行者,都是旅途中的一个匆匆过客,其送别的情绪则别有一翻味道,让人深思,耐人寻味了。二、手法多样 情深意长 送别诗首先是抒情诗,诗人们在抒发心中的情感时,有的直抒胸臆,有的借景抒情,有的使用比喻那么

6、,在唐人的送别诗中,表现出来的手法也是多种多样的。 好友分别,离情别绪自是深重,深情厚谊不吐不快,所以,在唐人的送别诗中,有很多是直抒胸臆的作品,如高适的别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闪途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 前两句直写落日之景,后两句直写真诚情谊,全是肺腑之言而毫无保留阻碍,慷慨悲歌,一吐为快。再如李白的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话潭水身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前两句叙事,后两句抒情,友情之厚,深及千尺,借助潭水直抒胸臆,至于“相送情无限,沾巾比散丝。”则更是把浓重的离愁别绪直吐出来而不假任何掩饰。 当然,直抒胸臆是一种坦诚,是深情厚谊的最直接的体现

7、,但是,深挚的情感又往往是说不尽道不完的,所以有很多诗人不愿去仰声长呼,而是借助别的方式表达出来,于是他们找到了借景抒情这一法宝。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的确,景物在有情人的眼中是会变的,它会因人的情绪的不同而不同。所以,在送别诗中,诗人们在送别时的眼前的景物也都往往附上了浓重的情感的色彩。唐人的诗本就重情趣,重意趣,他们在表现“情”与“意”的时候,往往都要借助“景”或“境”,这一点在唐人的送别诗中也有深刻的体现,是唐人送别诗一个相当显著的特点。如李白的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从兹去,萧萧班马鸣。 首联写送别的地点在郊外,

8、青山白水,景色如画,但一“横”一“绕”就把不愿分离的惜别之情借助山水表达出来。中间两联更写离别的深情,颔联想象别后友人的行程,表达了对友人的殷切关怀,颈联“浮云”象征友人行踪不定,“落日”隐喻诗人依依惜别的深情,情景交融,扣人心弦。尾联情意更切,马犹如此人何以堪。整首诗借景抒情,新颖别致不落俗套,感情真挚而感人。 再如刘长卿的饯别王十一南游: 里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苹。 友人远去,频频挥手,依依惜别,但诗人没有直抒心中所想,借送别处长江两岸的景物入诗,用一“望”字把眼前景和心中情融为一体,让烟水、青山、飞鸟来烘托自己惆怅的

9、心情,“空”字不只点出被送友人远了,同时写出了此时诗人空虚寂寞之情,五六句写心随友人去了,直到目的地,最后又回到现场,久久不忍归去,无限愁思寄予白苹,真正做到了情景交融,且首尾相应。而历来为人们所推重的薛涛的那首送友人则更是情景交融的典范之作: 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开首两句直落别浦晚景,秋季相送格外难堪,眼前的景色令人凛然生寒,而且此处不尽写景,暗用蒹葭诗意,以表达一种友人远去,思而不见的情绪,使诗的内含大为深厚,三句似宽慰的语调,与前句隐含的离伤构成一个曲折,表现出相思情意的执着,末句美梦难得,一句之中层层曲折,将难堪之情推向高潮。 借景抒情这

10、种艺术手法,自从产生以来,一直都是最常用的抒情手法之一,用在诗歌中的更是俯拾即是,因为离开了景而纯粹去谈情,仿佛这情便没有了着落。所以,在唐人的送别诗中,几乎每首诗都有借景抒情的例子。但我以为借景抒情的最高境界则是:融情入景,把一段浓浓的深情,深婉含蓄地藏在简淡的、似乎是不经意间得来的景中,只留下若隐若现的一截丝头,让读者去发现、去抽取,越抽越多,牵出一腔心事,跌宕起伏,意味深远,一如醇酒,虽清洌而味厚,时愈久而愈香。 如张说的送梁六自洞庭山就是这类诗歌较为典范的例子: 巴陵一望洞庭秋,日见孤峰水上浮。 闻道神仙不可接,心随湖水共悠悠。 在这首标志七绝进入盛唐的诗中,诗人便深深地掩藏了自己的心

11、事,只含蓄地借助景物透露给我们些许信息:眼见友人离去,秋波浩渺中征帆渐远,直入朝廷去了,而自己却谪居岳州,遥无归期,一个“孤”字语带双关,失落与孤寂的情绪便渐上心头了,而一个“浮”字又顿生扑朔迷离之感,峰浮于水,人浮于世,飘泊之愁便更浓了,第三句明写传说中的神仙“不可接”,实是友人“不可接”,友人远去的地方朝廷“不可接”,于是一片凄婉的心事就在这简淡的秋景中浮现,随着悠悠的湖水荡漾起伏,言有尽而意无穷。严羽在评价唐诗时说:“盛唐诗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莹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 以此来评价这类诗歌当不为过。 再如刘长卿的送灵澈上人: 苍苍

12、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夕阳,青山独远归。 即景抒情,情在景中,写景有一种淡淡的意境,精美如画,竹林寺远,钟声触动思绪,归影勾起诗人的归意,但诗人形象隐于诗外,在闲淡的意境中,我们可以看到诗人不遇而闲适,失意而淡泊的情怀。但这种情怀全在意境之中,诗人一句也没有说。却深得融情入景之三味。 融情入景的写法,还有一类是诗人使用了比喻,将心情托负于物象,比如同样是刘长卿的诗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末一句写友人远去,一叶孤舟顺水而去,实则上更写友人身为逐臣,飘泊无定,正如孤舟,同是逐臣,此情更堪伤怀,读来令人黯然神伤。而王维的那首送沈子

13、福之江东中的名句:“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更把相思之情比喻成无边春色,直送友人到天涯海角去了。 以上俱是在送别时,借身边之景来抒离别之情,在唐人的送别诗中,还有一种则是写别后之景,抒离别之情的。 如王勃的江亭月夜送别二首其二: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 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写送别,而不写分别时的情境,却写别后之情,写别后之情,我们也不能明白地看到,我们只能见到别后之景、别后之境:寒烟渐渐升起,月华慢慢逝去,夜色深沉冷寂,江亭人去亭空。友人去后,诗人顾望留连之状跃然浮现纸上,凄凉寂寞之情不禁油然而生,可谓深得借景抒情、融情入景之妙。而许浑在他的谢亭送别中写到:“日暮酒醒人已远,

14、满天风雨下西楼。”也是同类的手法,因送别而醉,醒来时暮色苍茫暗淡,风雨迷蒙凄清,于是心情也更加怅惘空虚,凄暗孤寂。更有妙者如王维的山中相送: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明年春草绿,王孙归不归? 不写送别,只把道别作暗场,而写别后的寂寞之感、怅惘之情。离愁往往在别后当日的日暮而更浓重、更稠密,但诗人却只用“掩柴扉”这一生活中极为平凡的动作来表达,把浓厚深挚的情感,掩藏在这一看似不经意的动作之中,味外有味,令人神远。至于“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此去与师谁共到?一船明月一船风” 则是想象别后远的友人的处境而别有一翻味道了。 三、伤感旷放 各有千秋 “多情自古伤离别”,这是柳永式的、带

15、着浓重伤感情绪的离别,也是和他有着相同感触的许多人的离别。唐人的送别诗中,这类诗不在少数。“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王勃的别薛华)不重惜别之情,而写悲切的身世之感,政治上挫折,迢迢千里唯失意相伴,哀伤情绪是很浓厚的。再如卢纶的送李端: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全诗以一个“悲”字贯穿全篇,首联写送别的环境,从衰草笔,大大加重了离愁别绪,给全诗定下了深沉感受伤的基调,次联写送别的情景,仍是紧扣悲字,融入浓重的依依难舍的惜别之情,颈联感叹身世,仍是紧扣悲字,感情沉郁,将惜别、感世与伤怀合在一起,心境更显悲凉。再如贾至的巴陵夜别王八员外: 柳絮飞时别洛阳,梅花发后到三湘。 世情已随浮云散,离恨空随江水长。 诗人是怀着被贬的失意离开故乡的,开首两句情景交融,既点明季节地点,又渲染气氛,给人一种人生飘乎,离合无常之感。三句“浮云”的比喻,更加深了难遣的离情,结尾一个“空”字表达了一种依依不舍而又无可奈何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