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理解(小五9.20)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4787999 上传时间:2019-03-0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阅读理解(小五9.20)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阅读理解(小五9.20)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阅读理解(小五9.20)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阅读理解(小五9.20)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阅读理解(小五9.20)》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阅读理解(小五9.20)(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阅读理解】 课内阅读(选做) (一)(小四) 暮江吟 一道_中, 半江_红。 _九月_, _。1. 把古诗补充完整。(4分)2. 作者是_朝诗人_。诗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把_比作_,把_比作_,整首诗格调清新,色彩明艳,表达了诗人_之情。(8分) (二)(小五) 马 诗 大漠_,_。何当_,_。1. 补充诗句。2. 本诗的作者是_代诗人_。3. 这首诗中描写了_景物,诗中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_心情的诗句是。 课外阅读(3) 韦德的礼物一天,老师讲完圣诞老人的故事,问同学们:“如果圣诞老人在大年三十晚上从国外赶来给大家送礼物,你们希望得到什么?”教室里的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同学们一个个

2、争先恐后地抢着回答。有说要金子的,有说要洋楼的,有说要考试得高分的。一个男同学,静静地坐在座位上,丝毫不为这热闹的场面所感染。他叫韦德,家境不好,出生不久便没了母亲,父亲在他3岁时又不幸葬身深崖。他是奶奶一手拉扯大的。也许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吧,韦德很懂事,在班里不仅人缘儿好,成绩也总排前几名。可最近几个星期,他时不时在课堂上走神。老师提醒了几次,他老不改。为此他吃了好几回“冰激凌”如果有同学上课走神儿,老师就用冰冷的手摸摸他们暖暖的小脸蛋。“韦德,你呢?最喜欢和希望得到什么礼物?”老师走到他面前轻声问道。韦德慢慢站起来,垂着眼睛,在努力地想着。老师拍拍他的肩膀,鼓励他。不一会儿工夫,韦德便抬起

3、明亮的眼睛,显得非常高兴,他几乎是抑制不住兴奋的情绪喊道:“我想要一双棉手套和一双棉鞋!”韦德也笑了,笑得真挚、纯洁。“为什么?”老师突然觉得这个矮小又穷困的孩子,他这个朴素的愿望绝对不会像听起来那样微不足道。“老师的手很冷,有了棉手套就暖和了;奶奶的脚生冻疮,穿上棉鞋就会好了。”韦德稚嫩而喜悦的童音在教室上空盘旋着。同学们顿时安静了下来,一个个若有所思地抿紧嘴唇,似乎有什么东西敲击着他们的心灵。1.根据解释在短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写下来。(4分) 微小的不提一提。 ( ) 争着向前,唯恐落后。 ( )2. 填空。(1)“冰激凌”在短文中是指_。(3分) (2)韦德想要一双棉手套的原因是_;想

4、要一双棉鞋的原因是_。(5分)3. 选择正确的答案。(4分)“同学们顿时安静了下来,一个个若有所思地抿紧嘴唇,似乎有什么东西敲击着他们的心灵。”请问敲击着他们的心灵的东西是指( )。A. 同学们感到惭愧。B. 老师对韦德所鼓励的话语。C. 韦德善良、纯朴的品质。4. 如果是你,希望得到什么礼物?为什么?(4分)_ (4) 登山人 三个人同去攀登高山,第一个人刚开始攀登几步,感到山陡难攀,就退了下来。他说:“我是知难而退。” 第二个人攀登到半山腰,气喘吁吁,望着上面险恶高峻的山势,摇摇头说:“还是适可而止吧!”也退了下来。 只有第三个人,在攀登途中,知难而进,勇往直前,几次跌倒 ,都爬起来再上,

5、最后终于登上了顶峰。 过了几天,三个人又碰面了。第一个人说:“登上顶峰也不过那么回事。还是我知难而退好,省了许多力气。”第二个人说:“是呀!所以我适可而止,中途退下,还是明智的。”登上顶峰的那个人笑了笑,说道:“不过,顶峰上的无限风光,你们是无法看到的。”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1)知难而退:_ (2) 适可而止:_2. 用上“最后终于”写一句话。_3.从文中找出恰当的词语,分别概括三个登山人的不同做法。 第一个登山人:_ 第二个登山人:_ 第三个登山人:_4.用“_”画出文中的过渡句。5. 写出画“ ”句子的意思。_6.短文要说明什么问题? ( ) A说明登山的困难。 B赞扬不畏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 C.说明知难而退,能省力气。登上顶峰也不过那么回事。 D.赞扬适可而止是明智的。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