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蒋建宁:当创新成为一种习惯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845562 上传时间:2017-05-1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蒋建宁:当创新成为一种习惯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精编]蒋建宁:当创新成为一种习惯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精编]蒋建宁:当创新成为一种习惯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精编]蒋建宁:当创新成为一种习惯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精编]蒋建宁:当创新成为一种习惯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精编]蒋建宁:当创新成为一种习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蒋建宁:当创新成为一种习惯(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蒋建宁:当创新成为一种习惯从东交民巷到东直门大街 5 号新落成的中青旅大厦在北京东二环边上,中青旅的 CEO 蒋建宁的办公室就在大厦的顶层,蒋建宁说:作为一个服务行业,需要树立公司形象,中青旅大厦光鲜更意味着一种实力。中青旅是团中央旗下唯一一个上市公司,偶尔提及蒋建宁也是一个局级干部,不过少有提及的“官衔” 倒教人回忆起中青旅曾经的办公地北京东交民巷,离团中央仅隔着一条马路。从 1997 年 12 月上市,至今仍是全国唯一一家以旅游为主业的上市公司,八年的发展让中青旅在有想法且有机会在京城的黄金地段建设一座大厦,拥有了实力。当然建大厦绝不仅因为要体面,蒋建宁说:旅游行业是个很脆弱的行业,任何的

2、战争、疾病、灾难等都可以轻易地推倒这个行业,所以建立这座大厦就像是中青旅一个稳定的后防,“这座建筑面积 65129 平方米的大厦除了中青旅办公自用外,其余的还可以用作出租,如果运转正常的话,一年会有 5000 万的租金收入,仅这一项收入,就完全可以支付中青旅所有员工的工资。”蒋建宁说道。这个大厦在租赁时对与旅游相关的行业入住会有 10%的优惠,蒋建宁希望以此吸引更多的相关行业入住中青旅大厦,他说:希望中青旅大厦成为中国旅游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和旅游信息的集散地、发布平台。中青旅的主业是旅游,我要正本清源在外界甚至在同行的眼里,蒋建宁无论是出身还是行事有些异类。因为现如今的中国旅游行业中的 CEO

3、 大都是从行内干起,比如有人干导游起家;而蒋建宁无疑就是旅游行业的空降兵,尽管到中青旅之前,蒋建宁有相当的资历来运作一个企业,但对于旅游这个行业,蒋建宁是外行。但蒋建宁不服“小”,他常说自己是“ 年轻的老干部 ”,当年他不满 17 岁时便从江苏宜兴考到了北京师范大学经济系。大学时代,他是学生会的积极分子,毕业后,蒋建宁留校当了团委书记,当时他是最年轻的高校团委书记。24 岁,一纸任命书,蒋建宁成了副总务长,管着七大处,1000 来号人,当时他也是最年轻的校级干部。“我本人学经济出身,有过不少企业的实践,我在经济和经营管理有很强的自信,我完全相信自己可以做好。”34 岁时,他成了当时最年轻的上市

4、公司的 CEO。年轻或许就是异类,而蒋建宁掌舵中青旅的方式在行内看来也很出位。他频频出招旅游以外的行业,高科技、房地产、IT 业,这样的路子在业内人看来离旅游远了,蒋建宁在走一个多元化的道路。少帅蒋建宁似乎更像是一个资本运作的专家,而非旅游业界高手。而蒋建宁说:我要纠正这样的观点,这样的观点是不完整的,我要正本清源。他说:“中青旅是唯一一个以旅游为主业的上市公司,而中国旅行社、国际旅行社与中青旅号称国内三大,但前两者都是国企,企业特性不一样,他们更多地是依着行规行事。“上市公司的运作模式与传统企业肯定不一样,作为一个上市公司必须要构建法人治理结构,按照现代企业制度来运作。“我们必须重视资本运作

5、与生产经营协同发展。中青旅上市公司这个元素,使我们必须重视资本运营,争取给股东更大的回报。“但中青旅的主业是旅游行业,这是它的行业特性,也是中青旅的基础。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如果不尊重行业特性,资本运营是无米之炊。“同行更看重中青旅的资本运营,可能是因为与同行不可比性,这让他们忽视了中青旅的行业的特性。”蒋建宁用数据说话,他说,中青旅上市以来,除了 SARS 那年,旅游接待人数、创造的利润每年都创历史新高。这在行业内是独一份。旅游接待人数从上市之初每年十几万不到 20 万,去年达到 82 万人。“中青旅的资本运营是建立在对主业的培植和发展之上,我们的观点很明确,必须注视资本运营,但资本运营要基于

6、生产经营,没有生产经营,上市公司就会空壳化,主业模糊化。”蒋建宁强调说。改制风平浪静,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这很奇怪每个国企改革改制都是一场恶仗,而在中青旅一切在暗流涌动中开始,在风平浪静中结束。为什么在中青旅能进行得如此顺利,蒋建宁也不解:我不知道为什么,这很奇怪。任何改革都会打破原有的利益格局,对既得利益者造成伤害,蒋建宁说,在改革过程中,所有人的利益都被剥夺过,也包括我自己。作为团中央的属下单位,如果蒋建宁愿意,他还可以享受体制内的很多特权,但他还是选择了放弃,“放弃对于企业整体发展是非常有益的。”蒋建宁说道。取消班车,取消供暖费等,蒋建宁把原来体制内的优势全放弃了,“现在包括我在内,员工在

7、大厦停车每月也得交费。”在员工看来,蒋建宁凡事举重若轻,而只有蒋建宁明白那番轻松背后做了多少功课,他说,其实我是举轻若重。“很多东西不能自以为是,每一次的改革我都会思量再三,哪一拨人会反对,哪些人会拍手叫好,如何处理,是直奔主题,还是分几步走?”这样的思考让蒋建宁度过了很多个不眠之夜,他说,少有人真正理解作为一个上市公司老总的难处。在取消班车前,蒋建宁做足了功课。中青旅每天要发 6 趟班车。很多人要加班,而班车到点就走,实际上坐的人很少,一辆车上经常就坐五六个人,很浪费。据说蒋建宁当时让办公室天天做记录,记下各路班车的乘坐人数,连续一个月。再计算 6 台班车的维修费、保养费、司机的薪水,算下来

8、,公司需要为每一个坐班车的人每月支付 2 万多元。不算不知道,算出来吓了大家一跳,当数字出来取消班车这个看似损害大多数员工利益的举措变得轻而易举。这之后所有司机去开旅游大巴,庞大的司机班没了,给员工增加交通补贴。改革变得如此轻易。“我做任何事情都会百分之百地负责任。一旦决定要改,就一定保障改革的成功。”坚定也让他时常处于焦虑。“任何一项改革有负面的东西都很正常。”对把改革作为企业常态的蒋建宁来说,居安思危,只争朝夕。我经常对班子里人说,要善待为改革作出牺牲的人在中青旅,改革是一种常态,蒋建宁说,改革换个角度也可以看成是一种创新。如今,中青旅的员工对于改革有着很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因为他们感受到了

9、改革过程中的公平、公正、公开;而且改革的确给企业带来了发展的动能,企业通过一次又一次改革发展,也给大家带来了更大的益处。蒋建宁解释道:“我们无法做到绝对的公平,绝对公平也是不存在的。但我要求班子成员在内心要追求公平。“改革之初员工可能会有疑惑,但老百姓很实在,他们看到了,有了具体感受,一切都很释然。到目前为止,中青旅的员工对于企业迈向现代企业进程中的改革从内心是认同的。”蒋建宁改革的另一个“大手笔”是对中层的降职或免职,原先的中青旅还是官本位的企业,中层干部都挂着级,处级或者副处级,官本位的色彩很浓。入主中青旅八年,中层干部被降被免的有 30 来人,“前一阶段我还免掉了一个中层,降职或免职后待

10、遇就会差很多,但是没有一个人跟我闹,甚至跟我来理论的都没有。”事实上,在或降或免中层干部时,蒋建宁多数时候都会与这些中层进行一对一的谈话,“好事我从来不会找员工谈话,而坏事就不一样了。”从人格上尊重每个员工,被蒋建宁总结成改革成功的元素之一。蒋建宁说,我经常失眠睡不着觉的时候,想得最多的是那些被降职的员工,想他们的生存状态,想他们会有什么想法。在不破坏公平原则的基础上,我对他们都会有所关照,很多时候他们并不知道。“和他们谈话时,他们经常讲,其实我们没意见,而是怕别人的舆论。在每一次的谈话后,很多人会标榜与蒋总关系不错,并不是因为私人的恩怨才有那样的决定。”蒋建宁自认为在中青旅还没有人恨过他,在

11、他掌舵的这八年里,没有人把告状信什么的寄到上级主管单位,而这样的事情在以前并非鲜见。事实上在很多人退休或离开中青旅时依然会向蒋建宁微笑示好。在中青旅能上能下成了很自然的企业规则,当你不适应岗位的时候,你就可能被降职甚至免职;当企业进行一些结构性的调整时,也不会因人设岗,挂一些无谓的虚职。“还有人过去是被降职的,经过几年后,因为表现出色而东山再起,甚至职位比原先还要高。”蒋建宁说,一个没有人格力量的人绝对没有力量领导一场改革成功。改革者本身的品质很重要。有些改革客观上是好的,但领导者个人品质经不起考验的话,就会破坏改革的形象在中青旅,每一次的改革蒋建宁都会让员工意识到,他和他手下的领导班子付出比

12、我们更多,“他们必须看到,这是非常重要的。”蒋建宁这样说道。当你对官场没有诉求的时候,很多人对你少了办法上升之初,34 岁的蒋建宁表现得就很强势,在第一次班子大会上,他说,“听说你们都说我太年轻了,我比去年大了一岁,去年没有人觉得我年轻,因为去年那些人了解我,你们现在还不了解我,咱们只能走着瞧。”在中青旅有一句口号,把复杂问题简单化,蒋建宁说:中青旅没有好人也没有坏人。在我眼里只有两种人,一种对企业有价值的人,另一种就是没有价值的人,我们没有资格来评价别人,我们与员工的关系就是用我们的职业经验,共同协作推动企业的发展。蒋建宁力争在中青旅建立一种简洁和谐的人际关系。在中青旅一切靠业绩说话,靠建立

13、个人关系在企业谋得个人利益,在中青旅没有市场。“几乎没有人与我套近乎,中青旅分支机构的经理们有可能一年连一个电话也不打,但每个员工很清楚,业绩会主宰自己的命运。”在国企,新官到任,员工一个惯性思维就是他有什么背景,他是谁的人,他怕谁?蒋建宁说,我没有背景,我不是谁的人,我也谁都不怕。这样的姿态倒是让很多人少了很多的办法,蒋建宁从不把自己坐的那把椅子当成一个官位,“对我的评价是靠市场、靠业绩,这是最客观的。”一个过去纯而又纯的国企转型至今天完全的现代企业,处理其中关系,蒋建宁形容“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当你在传统企业里对官场没有诉求的时候,很多人对你就少了办法,我能听谁的?”团中央是中青旅过

14、去唯一股东,也是如今的最大股东,蒋建宁却很少踏进团中央的门,他说,门卫都见我面生,不让我进。“有事没事我不会围着领导转,但我靠业绩说话。”团中央最初投入中青旅总共七千万元的资本,八年内,光是现金红利就拿走了八千多万元,而中青旅还有净资产三十多个亿,这就是蒋建宁的底气。“我认为与股东的关系如何是双方决定的,我曾经与一些老总说,与股东关系不如意,某种程度上是你们污染了环境。你们在逢年过节时候,与认为会决定自己命运的人搞搞关系什么的,其实角色意识在这时候已经错了。”“没有人会干预我的决策,这取决于双方的信任,我把自己看成是一个职业经理人,而不是一个官。“蒋建宁说,无私无畏,这很重要。人物档案蒋建宁出

15、生年月:1963 年 12 月公司名称:中青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职务:执行董事、首席执行官大学文化,1984 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经济系。1991 年1992 年在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研修管理,经济学学士,高级经济师。曾任北京师范大学团委书记、副总务长、副秘书长,北京国安电气公司副总经理,中国人保信托投资公司助理总经理兼北京创格科技集团总裁。1998 年 4 月起任中青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裁。2001 年任中青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首席执行官。现任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常委、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副会长、中国旅行社协会副会长。荣誉称号:蒋建宁 1999 年被授予中直机关“十大杰出青年”称号;2001 年 1 月入选中国青年杂志评选的“可能影响 21 世纪中国的 100 位青年人物”。2005 年入选“2005 年度影响中国旅游业十大新闻人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