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敦煌修复十二载 新增装具树丰碑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843352 上传时间:2017-05-1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敦煌修复十二载 新增装具树丰碑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精编]敦煌修复十二载 新增装具树丰碑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精编]敦煌修复十二载 新增装具树丰碑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精编]敦煌修复十二载 新增装具树丰碑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精编]敦煌修复十二载 新增装具树丰碑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编]敦煌修复十二载 新增装具树丰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敦煌修复十二载 新增装具树丰碑(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中国国家图书馆敦煌遗书的修复与保护张 平内容提要:本文综述了中国国家图书馆开展敦煌遗书修复和保护工作的历史与现状。对不同历史时期修复与保护工作所采取的方法与措施进行了比较。讲述了敦煌遗书修复原则的产生与装具设计过程。一、 中国国家图书馆珍藏的敦煌遗书中国国家图书馆收藏有一万六千余号敦煌遗书 ,约占全世界敦煌遗书存量的四分之一。 敦煌遗书与四库全书 、 永乐大典 、 赵城金藏并称中国国家图书馆善本特藏四大 镇库之宝 。敦煌遗书内容包罗万象,包括政治、历史、地理、军事、经济、宗教、文化、科技、艺术、医药等各个门类。有中文、古龟兹文、梵文、古叙利亚文、古回鹘文等众多语言的文字资料。文献书写年代从公

2、元 4 世纪到 10 世纪。各种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原料的纸张,为我们研究中国造纸术的产生与发展提供了珍贵资料。采用不同装帧方法装订的敦煌遗书,为我们展示了中国古代书籍初期装帧形式的演变过程。因此,敦煌遗书堪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百科全书。保护好这份珍贵的祖国文化遗产并使其能够长久流传下去,是我们古籍修复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二、 敦煌遗书现状在中国国家图书馆收藏的 16000 余号敦煌遗书中有相当数量的卷子存在破损现象。破损较严重卷子的纸张已经老化一触即碎,到了完全不能展开阅读的地步。有的卷子曾被泥土、油(古人使用的灯油或蜡油) 、水浸泡, ,变得脆硬,糟朽。每展阅一次,常常掉下来碎渣、碎片。

3、三、敦煌遗书修复由于敦煌遗书自身的文献价值,从古到今敦煌遗书的修复工作就一直没有停止过。如果按照时间和修复方法划分,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1900 年以前修复的敦煌遗书中国国家图书馆收藏最早的敦煌遗书成书于四世纪。阅览过程中的磨损与保存条件的不佳,使书籍的损坏在所难免。由于当时还没有专门的古籍修复技术人员,修复工作自然就落在了一些僧人的肩上。在国家图书馆藏新 0329 号中就留有著名的三界寺僧人道真写下的修复工作日记:長興五年歲次甲午(934)六月十五日,弟子三界寺比丘道真,乃見當寺藏内經論部祑不全,遂乃啓顙虔誠,誓發弘願,謹於諸家函藏,尋訪古懷經文,收入寺中,修補頭尾,流傳於世,光飾玄門,萬

4、代千秋,永充供養。1900 年以前修复的敦煌遗书在修复材料和修复技法上具有明显的特征。这一时期修复所选用的修复材料比較单一,只有纸张。采用的补纸有两种:一种是抄写经书时剩余的素纸。另外一种是被废弃了的文书书叶。昃 97 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此卷残破断裂,在卷子的背面有四块补丁。且四块补丁相互重叠,四补丁的形状均为长方形,全部是敦煌遗书写经素纸。具体尺寸如下:1#补纸长 48cm,宽 24.8cm。厚 0.28mm,有帘纹。2#补纸长 28.2cm,宽 25.5cm,厚0.12mm。无帘纹,有栏线。3#补纸长 13.5cm,宽 14.8cm.厚 0.12mm.有帘纹,有栏线。4#补纸长30.5c

5、m,厚 0.12mm。有帘纹。此卷修补用粘合剂采用的是淀粉类浆糊。 (淀粉类浆糊只是敦煌粘合剂中的一种,另有一种为棕黄色,粘度很高不易揭开。其成分有待分析) 。通过观察补丁的粘补位置笔者发现:四块补丁是分四次粘补上去的。第一块补丁,也就是最下面的一块的面积最小,后面三块的面积依次变大。前后四次修复所采用的修复技法相同。均是用刀或剪将补纸裁剪成长方形进行粘补。前三张的纸张厚度相同,第四张纸的厚度比前三张厚了一倍多。由此可以想见古人的修复理念,即修复破损了的经卷要选用与经卷纸张相同的纸张作为补纸。且补纸的厚度不得低于经卷的纸张厚度。粘补面积要大大超过破损面积。从昃 97 的破损处我们看到补丁粘补的

6、地方并没有出现缺损,只是有横向的断裂口子,裂口处两边的字迹完全可以缀合。在这种情况下,补纸的宽度竞达 14.8cm。从这块补纸可以看出古人认为只有补纸有足够的强度和宽度才能避免卷子的再次折断,粘接面积越宽越牢固。然而事实却恰恰相反,正是由于补丁过厚,使用的粘合剂过稠(补纸厚度决定粘合剂的浓度) ,使补纸与写经纸的结合边缘形成了台阶,而敦煌遗书是卷轴装必须卷起存放,用厚纸修补的经卷虽然暂时不会折断,但由于修补过的地方纸张厚度已比未修补的地方增加了一倍,经数次收卷补丁的横向台阶处便出现新的断裂。于是便粘贴第二第三第四块补丁,补纸的厚度也随之增加。以至形成纸板很难卷收。古人修复的敦煌遗书虽然在修复技

7、法上不够成熟,但其所体现出的修复理念是值得称道的.最值得肯定的是坚持“整旧如旧”的原则,对原件不做任何改动。1900 年1990 年修复的敦煌遗书据敦煌石室经卷总目记载:1910 年由藏经洞移交京师图书馆的较为完整的敦煌遗书共计 8679 号(有一号多卷的情况) 。1922 年编纂的敦煌劫余录实施一款一号,共编成8738 号。1927 年写经组将残余的经卷编写成敦煌石室写经祥目续编新增 1192 号。其后又从各地陆续收藏了一批敦煌遗书,其主体部分编为 1600 余号。在这批入藏的敦煌遗书中,其中部分被人修复过。修复时间应在 1900 至 1954 年之间。在修复技法上呈现出多样性。比较有代表性

8、的有以下几种:完全按照中国字画传统装裱法中的手卷装裱法进行装裱的无上秘要 。唐开元六年(718)写本无上秘要 。此卷加装的天头、隔水、迎首、拖尾等一应俱全。写经纸上下各镶有仅 1 毫米宽的局条,手卷端面光亮、平整。拖尾前部右下角,钤“故宫博物院修整组修复”朱文印章一方,此卷的装裱技法堪称精良。凡熟悉中国传统手卷装裱方法的人都知道,手卷的外观十分讲究。为了达到手卷端面平整、光滑的效果,有两道工序是必不可少的。一是削卷即对芯纸进行切削,这样做的结果必然会使芯纸变窄。二是往卷芯和托纸鑲料上刷胶矾水。矾就是硫酸铝,现代研究表明硫酸铝在有水分存在的情况下,可以产生水解反应呈酸性。酸是促进纸张老化变质的最

9、主要的原因。从此卷的外观效果上看,装裱时添加胶矾已屬必然。采用不同于传统装裱法中手卷装裱法进行修复的大谷收藏品。大谷收藏品是由文化部于1954 年从旅顺博物馆调入国家图书馆的。大谷收藏品的纸张状况基本完好,大多数只有轻微破损。当时人们出于保护这批藏品的良好愿望,对其进行了托裱。观察其装裱形式笔者发现:这批大谷收藏品并未采取中国传统字画装裱法中的卷轴装装裱法进行了装裱。除了在卷尾加装了地杆和轴头,在卷首粘接了包首外,没有添加任何镶料。以新 0011妙法莲花经卷第七为例:此卷宽 25cm,撒金纸天头长 21cm。通卷托裱。托纸采用机制纸,纸厚 0.06mm。卷首前端裱接了一长 20.7 厘米的白纸

10、与天头和包首粘接.从包首所用织锦和托纸材料看,此次装裱时间应在 1920 至 1954年间。大谷收藏品的装裱工作,是一次对敦煌遗书进行保护的尝试。这次修复工作虽然没有取得理想的修复效果,但却第一次跳出了传统装裱的方法,证明人们已开始认识到传统修复方法的弊端。是人们寻求、探索新修复方法的体现。十分难得可贵。另外,从加装的直径达 2.1 厘米的轴杆来看,说明此时的人们已经试着加大轴杆的直径来取代拖尾。当然,大谷收藏品装裱工作存在的问题也是一目了然的。由于在经卷的背面粘接了一层托纸,使人不仅看不到书写在背面的字迹,而且也影响了对经卷纸张的研究。 在国家图书馆善本室的修复记录簿中有这样的记载:敦煌资料

11、.10.一九八五年九月十八日.。这条纪录反映了在 1985 年国家图书馆曾经进行过敦煌遗书的修复工作。对个别敦煌卷子进行了尝试性修复。可惜在修复方法上没有创新,仍然沿用将经卷纸张搓薄、整卷托表的传统手卷装裱方法。当时任善本部主任的李致忠先生明确指出此种修复方法不妥,在没有研究出科学的修复方法前应停止修复。许多专家对修复结果也不满意,于是,修复工作停了下来。1991 年以后开展的敦煌遗书修复工作1.时代背景七十年代以来,中国国家图书馆与国外图书馆的交流日益频繁。1974 年至 1976 年间,英国图书馆中文部主任霍华德.纳尔逊和东方文献保护室负责人比得.劳森都曾访问过中国。其后英国图书馆在 85

12、 年和 88 年分别派遣东方文献保护室的马克.伯纳德和比得.劳森等修复人员到中国国家图书馆学习中国古籍修复技术,同时表达了邀请中国古籍修复专家到英国帮助修复英藏敦煌遗书的愿望。1990 年,中国国家图书馆派出杜伟生赴英国图书馆帮助修复敦煌残片。此次英国之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不仅成功修复了英藏敦煌遗书残片,而且带回了英国图书馆在开展敦煌遗书修复方面的一些经验教训,为中国国家图书馆制定敦煌遗书修复方案奠定了基础。说到这里,我们应该特别感谢英国图书馆东方部的吴方思博士。是她促成了此次中英图书馆之间的交流。2.修复方案的产生经过中国国家图书馆敦煌遗书成规模地修复工作始于 1991 年 3 月。在任纪愈

13、馆长的领导组织下,此项工作列入了中国国家图书馆“八五”其间的重点工作。在冀淑英等馆内一批老专家的指导下,善本特藏修复中心认真总结了前人以及国外修复敦煌遗书的经验教训,提出了以“局部修补”为核心的全新的修复方法。经众多专家反复研究论证后,制定出了敦煌遗书修复方案。此後,这个方案成为了指导敦煌遗书修复工作的重要原则,并逐渐为英法等世界发达国家修复敦煌遗书时所效法。十三年的敦煌遗书修复实践证明,这个修复方案的主体是正确的。下面摘录的是敦煌遗书修复方案:(一)在指导思想上,严格贯彻整旧如旧 的方针,尽可能保持遗书原貌。这里所谓的整旧如旧 ,不是企图恢复该遗书没有损坏以前的原貌,如古代的 旧。古代的那个

14、旧 ,不可能再恢复。而是尽可能保持该遗书修复前的原貌。而所谓尽可能保持该遗书修复前的原貌 ,就是在修复工作中仅使该遗书的残破部分得到养护,绝不使遗书其它部分的现有状况产生任何形态上的改变。 (二)在修复方法上,坚决屏弃传统的通卷托裱,采取对原卷的保存现状与残破现状作具体分析,区别不同情况,予以不同处理的原则,妥善处理保护 与使用这一对矛盾。做到既充分保证原卷在正常使用的情况下不再损坏,以保障研究者的使用与保管者的管理;又尽量少修,尽量保持我们目前所看到的卷子原状,尽量保留原卷的各种研究信息。(三)在外观效果上,要求修复时附加的裱补纸与原卷必须有明显的区别,从而避免因修复工作而干扰原卷固有的研究

15、信息。(四)在保留处理上,要求修复工作本身是可逆的。即现在的修复不会对原卷形态造成任何不可逆转的变化。将来如果有更好的修复技术出现,便可以清除目前的修复状态,恢复原状。也就是说,现在的修复不会对原卷造成任何损害,如有必要,随时可以改用更为先进的技术,以更好地保护这些遗书。 上述修复原则与方法的提出,在世界范围的敦煌遗书修复工作中还是第一次。在国家图书馆善本部图书修整组的努力下,上述原则得到较好的贯彻。3.修复技法针对敦煌遗书的两种形态(卷轴、残片)修复时采用了两种不同的修复方法: 卷轴修复法:卷轴修复法的特点是选用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原件厚度的纸张,染成比原件略浅的颜色,然后分层对原件的缺损部位

16、进行修补。首先用喷壶将原件的背面喷湿、展平,沿着破损边缘涂抹浆糊(浆糊的涂抹宽度应控制在两毫米以内)后,粘上第一层皮纸。然后沿着浆糊的印记趁湿将补纸的多余部分撕下。此时要注意补纸与原件之间纤维的搭接距离是否适宜。第一层补纸的作用只是用来填补缺损处,因此,最佳的粘接状况应该只是补纸撕出的纤维搭接在原件上。操作时需要非常细心,多余的纤维要用镊子将其剔除。第二层与第三层补纸的粘接方法与第一层的粘接方法近似。区别在于浆口加宽。后两层主要起加固的作用。将大面积的残破处修复好后,需对卷子的四边进行修整。在修复四边时要注意注重修复卷子的上下两边,卷边即使只有微小的裂口也要进行修补。对卷首和卷尾处的破损要区别对待,有些卷子虽然残破但并无裂口就可不补。因为以后此处有可能与其它卷子缀合。 残片修复法:敦煌残片的修复方法与敦煌卷子的修复方法基本相同,只是侧重点有些不同。敦煌卷子的修复很注重对上下两边的修整,敦煌残片的修复更注重的是对残片的中央部分的粘接。敦煌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