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与测评课件生物人教版必修二第5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4316989 上传时间:2019-03-03 格式:PPT 页数:68 大小:1.4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案与测评课件生物人教版必修二第5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学案与测评课件生物人教版必修二第5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学案与测评课件生物人教版必修二第5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学案与测评课件生物人教版必修二第5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学案与测评课件生物人教版必修二第5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案与测评课件生物人教版必修二第5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案与测评课件生物人教版必修二第5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6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考纲要求展示,知识网络构建,第1节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一、基因突变 1. 基因突变的实例:镰刀型细胞贫血症,2. 基因突变的概念、原因、特点及意义 (1)概念: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_,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 (2)类型:自然突变和_突变。 (3)发生时期:主要是细胞分裂间期_复制时。,(4)原因: 外因:_因素:紫外线、X射线。 化学因素:亚硝酸、_。 生物因素:某些_。 内因:DNA复制过程中,基因中碱基对的_、数量和_发生改变,从而改变了基因的结构。 (5)特点:_、随机性、低频性、_、多害少利性。 (6)意义:是_产生的途径; 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是生物进化的_。,二、

2、基因重组 1. 概念:生物体进行_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2. 类型 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的等位基因随着的交换而交换 3. 意义 形成生物 的重要原因之一 为生物变异提供了极其丰富的来源,对生物 具有重要意义,精子和卵细胞随机结合属于基因重组吗?,【自我校对】 一、1. 谷氨酸 碱基对 TAAT 2. (1)增添和缺失(2)诱发 (3)DNA分子 (4)物理 碱基类似物 病毒种类 排列顺序 (5)普遍性 不定向性 (6)新基因 原始材料 二、1. 有性生殖 2. 非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 3. 多样性进化 思考:不属于。基因重组发生在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中,

3、受精作用不存在基因重组。,基因突变,一、基因突变的类型 1. 根据对性状类型的影响,可将基因突变分为: (1)显性突变:如aA,该突变一旦发生即可表现相应性状。 (2)隐性突变:如Aa,突变性状一旦在生物个体中表现出来,该性状即可稳定遗传。 2. 根据诱变时的状态,可将基因突变分为: (1)自然突变:即在自然状态下发生的基因突变。 (2)诱发突变:即在人工条件下诱发的基因突变。,二、基因突变对后代性状的影响 1. 基因突变影响后代性状 原因:突变引起密码子改变,最终表现为蛋白质功能改变,影响生物性状。例如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2. 基因突变不影响后代性状 原因:(1)若基因突变发生后,引起了信使

4、RNA上的密码子改变,但由于一种氨基酸可对应多个密码子,若该改变了的密码子与原密码子仍对应同一种氨基酸,此时突变基因控制的性状不改变;(2)若基因突变为隐性突变,如AA中其中一个Aa,此时性状也不改变。,三、人工诱变,1. 发生在体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的基因突变一般随个体死亡而消失,发生在生殖细胞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过程中的基因突变可以传递给后代。 2. 无丝分裂、原核生物的二分裂及病毒DNA复制时均可发生基因突变。,【例1】 (2010福建高考T5)下图为人WNK4基因部分碱基序列及其编码蛋白质的部分氨基酸序列示意图。已知WNK4基因发生一种突变,导致1169位赖氨酸变为谷氨酸。该基因发生的突变

5、是( ),A. 处插入碱基对GC B. 处碱基对AT替换为GC C. 处缺失碱基对AT D. 处碱基对GC替换为AT 【解析】据题知赖氨酸的密码子有AAA和AAG两种,结合题中所给的赖氨酸对应的WNK4基因序列,可以确定该题中的赖氨酸的密码子是AAG,所以当处碱基对AT替换为GC,则相应的密码子由AAG被替换成谷氨酸的密码子GAG。 【答案】B,基因突变三种情况,对蛋白质结构的影响大小的比较,1. 下表表示某真核生物酶X的基因,当其序列的一个碱基被另一碱基替换时的假设性蛋白质产物(用甲、乙、丙、丁表示),根据此表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蛋白质甲的产生是由于基因中碱基的替换发生在基因中不编码氨基

6、酸的部位 蛋白质乙的氨基酸序列一定发生了改变 单一碱基替换现象无法解释蛋白质丙的产生 蛋白质乙和蛋白质丁的氨基酸序列一定不同 A. B. C. D. ,【解析】蛋白质甲的活性不变,可能是由于碱基的替换发生在不编码氨基酸的部位,也可能是由于碱基替换后,密码子所对应的氨基酸不变(一种氨基酸可以对应多个密码子)。蛋白质丙活性消失,氨基酸数目减少,很可能是由于单一碱基的替换后,使终止密码子提前出现,肽链的合成提前终止。 【答案】A,基因突变可产生新的基因,但是没有改变染色体上基因的数量,只是改变基因的种类,即由A-a或a-A,而A、a的本质区别是其基因分子结构发生了改变,即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种类、序列发

7、生了改变。,基因重组,1. 基因重组不能产生新的基因,但能产生新的基因型。 基因突变既能产生新的基因,又能产生新的基因型。 2. 有性生殖后代性状多样性的主要原因是基因重组。 3. 传统意义上的基因重组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实现的,但精子与卵细胞的结合过程不存在基因重组。 4. 人工控制下的基因重组 (1)分子水平的基因重组,如通过对DNA的剪切、拼接而实施的基因工程。 (2)细胞水平的基因重组,如动物细胞融合技术以及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下的大规模的基因重组。再如肺炎双球菌的转化。,【例2】 (2009北京高考T3)真核生物进行有性生殖时,通过减数分裂和随机受精使后代( ) A. 增加发生基因突变的

8、概率 B. 继承双亲全部的遗传性状 C. 从双亲各获得一半的DNA D. 产生不同于双亲的基因组合 【解析】A项中,基因突变概率的高低与生物的生殖类型无关。B项中,有性生殖过程中的变异主要来自于基因重组,故有性生殖的后代具有更大的变异性;C项中,后代的核DNA从双亲中各获得一半,而质DNA来自于母本,即来自母本的DNA大于1/2。 【答案】D,根据细胞分裂图来确定变异的类型,对A、B图分析,2. 下列有关基因重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属于基因重组 B. 同源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局部交换可导致基因重组 C. 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自由组合可导致基因重组 D.

9、 一般情况下,水稻花药内可发生基因重组而根尖则不能 【解析】B项中,交叉互换的对象是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D项中,水稻花药内发生减数分裂,可发生基因重组,根尖细胞进行有丝分裂,不能发生基因重组。 【答案】B,用遗传学方法判断某新性状的来源: 将具有该性状的个体交配 1. 若后代不出现该性状,则说明该新性状的产生是环境因素造成的; 2. 若后代出现该新性状,则说明该新性状是遗传物质的变化引起的。,第2节 染色体变异,一、染色体结构变异,5. 单倍体。 (1)概念: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 (2)特点:植株长得弱小,高度_。,单倍体一定含一个染色体组吗?,三、实验:低温诱导植

10、物染色体加倍 1. 原理:低温处理植物_细胞,能抑制_的形成,细胞不能分裂为2个子细胞,细胞染色体数目发生变化。 2. 过程:根尖培养低温诱导制作装片观察装片得出结论。,【自我校对】 一、某一片段缺失 增加某一片段 非同源染色体 位置颠倒 二、1. 个别 染色体组 2. 形态 功能非 同源染色体 3. 受精卵 两 4. 秋水仙素 萌发 纺锤体 加倍 5. (2)不育 (3)缩短 纯合体 思考:不一定。如四倍体形成的单倍体含有两个染色体组。 三、1. 分生组织纺锤体,染色体结构变异,染色体结构变异与基因突变的区别。 1. 从是否产生新基因上来区别 染色体结构变异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目和排列

11、顺序发生改变,从而导致性状的变异。基因突变是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DNA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基因突变导致新基因的产生,染色体结构变异未形成新的基因。 2. 通过显微镜区别 染色体变异可借助光学显微镜观察,但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显微镜观察不到。,每条染色体上含有许多基因,染色体变异会引起多个基因的变化,所以引起的性状变化比基因突变引起的性状变化较大一些。,【例1】 (2009上海高考)如图中和表示发生在常染色体上的变异。 和所表示的变异类型分别属于( ) A. 重组和易位 B. 易位和易位 C. 易位和重组 D. 重组和重组,【解析】发生的是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而发生的则

12、是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前者属于基因重组,而后者则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 【答案】A,易位与交叉互换的区别。 易位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是指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交叉互换发生在减数分裂的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是基因重组。,1. 已知某物种的一条染色体上依次排列着M、N、O、p、q五个基因,如图列出的若干种变化中,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化的是( ) 【解析】本题考查染色体结构变异。通过与已知染色体上的基因种类和顺序比较可知,A项为缺失(少了P,q),B项为重复(多了O),C项为倒位(P、q的位置发生改变),D项中基因N突变为n,基因O突变为o,

13、但染色体的结构未发生变化。 【答案】D,染色体数目变异,一、染色体组 1. 概念:染色体组是指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是携带着控制一种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遗传信息。 2. 要构成一个染色体组,应具备以下条件: (1)一个染色体组中不含同源染色体。 (2)一个染色体组中所含的染色体形态、大小和功能各不相同。 (3)一个染色体组中含有控制一种生物性状的一整套基因,但不能重复,二、单倍体与多倍体的比较,三、单倍体与多倍体的形成 1. 多倍体形成 (1)自然多倍体:,(3)规律:不论是自然多倍体还是人工诱导多倍体,各种影响因素均在分裂前期抑制了纺锤体形成,最终

14、导致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 2. 单倍体产生 (1)自然单倍体:由未受精的卵细胞直接发育而来(如雄蜂)。 (2)人工诱导单倍体:花药离体培养。 (3)规律:不论自然单倍体还是人工诱导单倍体,均是由未受精的有性生殖细胞发育而成(为单性生殖)。,1. 由受精卵发育来的个体,细胞中含有几个染色体组,就叫几倍体; 2. 而由配子发育而成的个体,不论含有几个染色体组,都只能叫单倍体 。,【例2】 (2010江苏高考T10)为解决二倍体普通牡蛎在夏季因产卵而出现肉质下降的问题,人们培育出三倍体牡蛎。利用普通牡蛎培育三倍体牡蛎合理的方法是( ) A. 利用水压抑制受精卵的第一次卵裂,然后培育形成新个体 B.

15、 用被射线破坏了细胞核的精子刺激卵细胞,然后培育形成新个体 C. 将早期胚胎细胞的细胞核植入去核卵细胞中,然后培育形成新个体 D. 用化学试剂阻止受精后的次级卵母细胞释放极体,然后培育形成新个体 【解析】受精卵含有两个染色体组,抑制第一次卵裂导致染色体加倍,培育而成的个体为四倍体,A项错误,用射线破坏了细胞核的精子刺激卵细胞,然后形成的新个体为单倍体,B项错误。C项利用移植方法获得的个体为二倍体,C项错误。次级卵母细胞不释放极体,卵细胞则含有两个染色体组,含有极体的受精卵中含有三个染色体组,发育而成的个体为三倍体,D项正确。 【答案】D,染色体组数目的判别,1. 细胞内形态相同的染色体有几条,则含有几个染色体组,如下图所示,每种形态的染色体有3条,则该细胞有3个染色体组。 2. 根据基因型来判断。在细胞或生物体的基因型中,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出现几次,则有几个染色体组,如基因型为AAaaBBbb的细胞或生物体含有4个染色体组。 3. 根据染色体的数目和染色体的形态数来推算。染色体 组的数目 。例如,果蝇体细胞中有8条染色 体,分为4种形态,则染色体组的数目为2个。,2. 下列为卵巢中一些细胞图像,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图中所示细胞分裂具有连续性,则顺序依次为甲丙乙丁 B. 若乙的基因组成为A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