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斯妥也夫斯基的精神世界(至第一章)李震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4306792 上传时间:2019-03-03 格式:DOC 页数:73 大小:140.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杜斯妥也夫斯基的精神世界(至第一章)李震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杜斯妥也夫斯基的精神世界(至第一章)李震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杜斯妥也夫斯基的精神世界(至第一章)李震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杜斯妥也夫斯基的精神世界(至第一章)李震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杜斯妥也夫斯基的精神世界(至第一章)李震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杜斯妥也夫斯基的精神世界(至第一章)李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杜斯妥也夫斯基的精神世界(至第一章)李震(7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杜斯妥也夫斯基的精神世界 一八四九年十二月廿二曰杜氏被押上刑场,在等候死刑的那几分钟, 他凝视著阳光照射的敎堂圆顶,想到了永恒生命的出处上帝。 写在前面献给二十世纪末期的中国青年 这本书的完成,断断续续地用了三年,大部分是利用晚饭后到夜半这段时间写的。每当夜深人静,独自沉醉在杜斯妥也夫斯基的世界里,往往忘却了时间的流逝。书成之后,当自己再一次修改的时候,却发现令人不满意的地方太多。其原因可以从三方面去看:第一是笔者自己才疏学浅,尤其在文学方面,完全是门外汉。虽然在这本书中探讨的是哲学问题,但是面对一个伟大的文学天才,自己在文学上功力太弱时,会遭遇到不少困难。第二,这本书是在工作之馀写成的,时

2、间太嫌紧迫与不足。如果能用上十年的功夫,或许可以写出一些令自己和别人满意的东西。第三,杜氏的精神世界,辽阔浩博,极丰富而多彩多姿。他无疑是十九世纪最伟大的心灵之一,在发掘人性与人心方面,也是首屈一指的能手。在这种情况之下,去窥探他的心灵或精神世界,实在是艰巨的工作。对笔者来说,也是一种冒险。爲了避免杜氏思想的眞实性受到太多的损失,笔者尽量让杜氏自己发言。因此可能笔者在这卑微的工作中,引用了过多的原文,甚至不无重覆的地方,只好先请读者原谅了! 笔者的另一个心愿是把这个小小的努力,当作一种尝试,一种不完全或尚未完成的尝试,藉以鞭策自己,在未来的时日里,继续探讨。笔者也不揣冒昧,愿意把这点小小的努力

3、,奉献给二十世纪末期的中国靑年,因爲中国的伟大命运,将在未来的三十年中,决定于他们的意志和选择:自由或奴役,光明或黑暗。杜氏是爲人类争取自由的伟大先知和导师,他的思想及精神,有几点对于时代的中国靑年,具有特殊的启发。 第一:杜氏一生在追求眞理,信服眞理,爲眞理服务上所表现的热情与殉道精神,是令人震惊与心服的。他透过文学作品,尤其是小说,探讨人生问题,挖掘人类心灵时,绝不满足于表面的浮浅的看法,而是层层深入,努力窥视现实和人生的不同层面,探索心灵的无底深渊。他不满足于社会或心理现象的描述,他认爲必须追根究底,追踪那些根本的、形而上的问题。他一生努力发掘存在的根,其思想及体验之所以能对当代存在哲学

4、发生巨大的影响,原因就在这里。 二十世纪末期的中国靑年所遭遇的问题,所必须努力解答的问题,也不只是社会的,政治的,经济的,实证科学的种种问题,而是自由与不自由,生死存亡的问题,必须拿出极大的勇气与衝力,冒险犯难的精神,去寻求根本的答案;透过千变万化的现象,去把握不变的、永恒的眞理。如此才能承先启后,爲国家、爲民族,创造光辉的前途和眞正的幸福! 第二:杜氏是一个人,一个眞正的人,有缺点,有限度,像我们一样。然而他绝不满足于追逐物质的、官能的享受,暂世的名利。在他多灾多难的一生中,他表现了惊人的衝力。衝向眞理,衝向自由,衝向精神的世界,衝向永恒的价値。 他非常重视精神世界的探讨,尤其关怀道德和宗敎

5、的层面。一生折磨他最多的是上帝存在或不存在的问题,是有没有灵魂的不朽和永恒的问题。因爲排斥精神层面的结果是将人兽化或物化。但是他又极力反对抽象的唯理主义和唯心主义,他肯定人的实在限度,人的非理性的,黑暗的层面,更不赞成人的绝对化或神化。将人举的太高或贬的过低都是无神主义的作风,终将使人失去眞实的面目,使人非人化,走向虚无和毁灭。 中华文化的复兴,中国道德精神的重建,是二十世纪的末期中国靑年的责任与使命。必须有辽濶的思想,坚贞的意志,崇高的宗敎精神,卽透过有限以追寻无限的精神,使心灵超昇以上接天心的精神。 杜氏的人格与作品,在这方面是十分有启发性的。而当代的中国靑年,更该学习他的殉道精神和生命衝

6、力,那麽将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也不会有无法达成的使命。 第三:杜氏重视理想,一生努力爲理想而奋斗;但是他认爲眞正的理想是与现实离不开的。理想没有现实是空洞的,反之,现实没有理想会变得呆板而缺乏生气。杜氏的精神世界综合理想与现实,他是一个伟大的理想论者,同时也是一个伟大的实在论者。 杜氏最喜欢强调的是现实是土地、祖国、传统的道德与宗敎、民族、尤其是人民。民族的传统精神及朴实的人民,在他心中有无比的地位,他认爲知识份子如果与大地和人民脱节,就如没有扎根的树,断了线的风筝,最后迷失的将是自己。 杜氏又强调,知识份子必须到民族的伟大传统里去发掘有价値的东西,从广大的人民的德性中去吸取活力,这样知识份子

7、的工作才不致流于空洞及贫乏。基于此一观点,杜氏极力反对全盘西化,使民族的传统精神和需要受到轻视的西化。他是一个伟大的民族主义者,但是不走极端路线,更不偏狭,他希望透过斯拉夫民族及文化中的道德和宗敎力量,实现四海一家的兄弟爱或世界大同的理想。 二十世纪末期的中国青年是祖国未来的建筑师,必须了解这个建筑的基础不是知识份子或某一个特殊阶级,而是人民,祖国广大的,朴实的,勤奋的人民。忽视了人民、祖国的土地和伟大的道德精神传统,任何努力都会落空,形同在沙滩上建筑摩天楼。再者,一个知识份子努力的目标,如果不是爲人民 、国家和人类服务,而只是追逐自我的陶醉和崇拜,其结果是迷失在象牙宝塔或水晶宫中。当代的中国

8、靑年必须有大志,有大理想,才能完成,发扬中华文化,拯救同胞出奴役,获自由的大业。但是大理想绝不能与现实脱节,即与人民的意志及需要脱节,因爲如果没有人民的精神、气节、活力、德性作爲后盾,任何理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重视民族的传统文化,并非固步自封,也不是倡导狭窄的,偏激的民族主义。而且当代中国靑年的使命,不只是使中华民族伟大的传统文化和道德精神能够在现代世界中存续,而且必须发扬光大,使之对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有所贡献。杜氏所强调的人类爱,手足爱,与我国天下一家,世界大同的理想,完全符合。而世界大同的理想三千年以来,已经深植在中华民族的国魂中。如何使它在时代的要求中,发挥积极的影响力,促进人类的大团结

9、,是每一个中国人的责任,更是廿世纪末期的中国靑年必须负起的伟大使命! 李震 谨识于民国六十四年七月十七日 写在第二版刊印之前 这本不成熟的作品是在民国六十四年十月出版的,没有多久先知出版社停止了发行业务,这本书在书店也看不到了。好几位朋友建议再版,我认爲再版就必须充实过去的不足,需要时间来重新整理,于是就搁置下来。五年前有机会到巴黎待了几天,用了一天的时间偕同老同学钱兄志纯去逛巴黎最大的书店和塞纳河畔的旧书摊,欣喜买到了一些多年找不到的杜氏作品,其中包括西伯利亚时代和放逐后初期的作品、书信集和别尔嘉耶夫的杜氏的精神。此书与葛迪尼的杜氏的宗敎世界同爲阐扬杜氏哲学思想的杰出作品。 最近一个月来终于

10、抽出时间翻这些书,并且做了一些笔记,以应再版之需。另外两件事也加强了笔者重新整理这本书并使之再版的决心,其一是近几年来,有关杜氏作品的翻译与出版有增无减,附魔者中文译本的出版使我们看到杜氏全部重要著作都有了中译本,是値得一提的。在笔者所接触到的主是和大专学生中,对于杜氏作品有兴趣的也不在少数,这也是令人欣喜的一个现象。其二是这期间俄国文豪索尔仁尼琴曾应邀到我国访问,并发表演说,震撼了国人的心灵。索氏之作品及言论之所以具有强大的震撼力,具有发人深省的力量,因爲他有一个坚定不移的立场。此立场卽深信并维护西方传统的道德和宗敎精神,这也是二十世纪以来,别尔嘉耶夫等俄国哲学家、文学家及科学家的立场,这也

11、是十九世纪存在哲学先驱杜斯妥也夫斯基的立场。 正是这个维护道德原则和宗敎信仰的立场,使索氏深刻了解共产主义俄国及人类製造的痛苦,在人类历史上是空前的,而此大灾害的来源,与西方人至今所迷信的人本主义有密切的关系。一九七六年三月杜氏的宗敎世界十三日他在英国广播公司第三台发表的演说中告诉我们:一九一七年,在欧州大陆的边缘,崩开了一道裂缝,一个大张其口的罅隙,引诱世界向着无底深渊沉下去。这道裂缝的来源不难找到:那是来自于多年在欧洲广泛流行,并且获得可观成就的学说之逻辑的结果。而这裂缝包擧宇内,广濶无边,其深度不可测知,亦无容置疑,其容量逐步增大又增大,呑噬着更多又更多的人民。 在这以前四十年,杜斯妥也

12、夫斯基就曾预言过,社会主义将在俄国以一万万人爲牺牲品。在那个时候,这一数字的估计似乎不大可能。我愿意提到一位俄国统计家依凡寇干诺夫敎授所作的三页平正报告。这是十二年前就已在西方出版的报告书,不过,就如同一般常见的具有社会意义的事情一样,我们仅仅去注视那些不会与我们自已的感触相背离的事。依据寇干诺夫敎授的分析,我们可以明瞭,要是杜斯妥也夫斯基犯了错失,则他是失之于低估。从一九一七年到一九五九年间,社会主义在苏俄曾以一亿一千万人民的生命爲代价。 在接着一九一七年广及世界大动乱以来的年代里,今天欧洲赖以爲生的,拒绝採取道德原则的那个实用主义哲学,业已达到了其逻辑性的结论:由于没有甚麽超越于我们之上的

13、更高精神力量,同时又由于我以大写字母来写的人乃属宇宙间登峰造极的荣耀,那麽,若是今天需得有人毁灭,让别的任何人去毁灭好了,祇要不是我,不是我所珍贵的自己,也不是我所亲近的人们,那就好了。 索氏强调马克思主义与宗敎的对立来自其无神论的本质,他肯定宗敎信仰的重要,正如杜斯妥也夫斯基相信最后的胜利必然是属于信仰一样感人。他在一九七三年写给苏联统治者的长信中说:我们看得很淸楚并不是你们缺少常识,只不过业已过时的进步主义学说的遗产,加在你们身上许多重担,把你们往下拖:首先是集体化,其次是小商贩和手工业的国有化。这两椿使一般老百姓的生活痛苦不堪,但对你们却无影响。它造成偷窃和说谎泛滥,甚至在国家的日常事物

14、中也避免不了,而你们也对此无能爲力。还有宗敎迫害,它对马克思主义非常重要(注:谢益尔保尔加可夫在从宗敎典型看马克斯主义一书中一九六年,曾表明无神论是马克斯主义灵魂和感情的主要中枢。该学说的其馀部分只不过是附加上去的。对宗敎的切齿仇恨是马克思主义所坚持的特徵。)敎条主义国家领导人,是些愚蠢和自取灭亡的家伙,他们嗾使一些饭桶和小人缉捕最有良心的工人,最不会说谎和偷窃的工人,其结果则是上下一致的欺骗和盗窃成风。但对于一个信徒来说,信仰比什麽都宝贵,比吃在肚子里的食物还有价値。 坚定的信念使索氏充满道德勇气,当记者问他:一位英国大哲学家罗素曾这样提出过他所持的观点:宁变赤色也好过于死亡他的回答是:他为何不说宁变褐色(纳粹)也好过于死亡?我看这没有甚麽分别。我本人,我这一代的人,以及抱持和我同样观点的那些人,我们的一生,全是出于同一个立足点 :宁可死也不做无赖汉。在罗素这个可怕的说法中,一切道德的准绳都已不存在了。他在答复记者的另一个问题时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