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叙事(林文芳)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4305822 上传时间:2019-03-0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叙事(林文芳)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教育叙事(林文芳)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教育叙事(林文芳)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教育叙事(林文芳)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教育叙事(林文芳)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叙事(林文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叙事(林文芳)(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需要爱 作者: 林文芳 ( 桃坑学校)摘要: 教育是立国之本,同时又是传播舆论,奠定思想的向导。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必须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契机,用爱点亮教育的旅程,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实实在在地感受到自己是在爱的洗礼中接受最优质的教育,教师在爱学生的同时,其实也是在爱自己。理解与包容学生是成功的教育机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师用自己无私的爱心与广袤的理解托起了中国教育的明天。关键字: 教育 教育工作者 理解 爱 当下的教育最热门的一个话题就是“新课改”。从过去单纯的以教师为主的课堂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高效课堂。 这是教育的飞跃,教育真正的开始关注于作为有思想有活力的学生,而不再一味地把他

2、们作为知识灌输的容器。这体现了教育开始尊重生命的价值,开始真正的直视生命的尊严。我觉着这不仅体现在课堂上,广而言之,更应体现在学校生活中,教师应该在课余生活中给学生足够多的关爱与理解,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那么我相信这样的教师不仅能够拥有高效的课堂,更能在学生的心里植根爱的种子,这样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下面我讲到的是一个真实的教育案例: 小邱是我校八年级班上的一名男同学,我是教授八年级的生物学,有一天,班上的语文老师给我看小邱同学单独写给我的作文, 原文是这样的: “生物老师xx,我想对您说,那次我惹您生气了,后来我也生气了,我从一开学就很喜欢您,因为我非常喜欢您,也不知怎么,我喜欢在您的课上

3、捣乱,和语文老师的课一样,可能是我嘴巴多吧!也非常对不起我惹您生气了,您和语文老师一样懂得我们的心理,虽然我们班有的同学对您有意见,但是我很喜欢您,希望我走后您不要想我,我走了,这个课堂可能会安静许多,这次对您说的话,希望您不要说出去,希望您能替我保密,老师我要走了,您不要太想我,我走后,我们还会见面吗”?这是一个真实的案例,就在读完小邱同学信的一周后,某个中午就突然听到同学谈到小邱离校出走了。当时觉着心里有一种负罪感。为了替学生保密,把本来可以教育学生的机会丧失了。其实现在想想在小邱的心里,一定是希望老师能劝导他继续上学,如果这样做了,毕竟还证明老师在时时刻刻关注和关心他。由于听取了八年级语

4、文老师的建议,替学生保密,我就没有把这件事情及时地反馈给其班主任,学生的突然出走给了我们学校的每位教师心灵上重重的一击,它使我们反思我们的教育到底教给了学生什么? 教育事业是神圣的事业,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的肩上都肩负着国家、社会、家庭对我们信任与重托。我们要用自己无私的爱去点燃学生心底深处那盏爱的明灯,把爱这颗种子从小就植根于每位学生的心灵深处,案例中的小邱是留守儿童,父母常年在外务工,家中只有年迈的爷爷奶奶。而爷爷奶奶毕竟精力有限,同时也由于受教育程度不高,对孩子的心理教育不够重视,孩子在长期的时间里心灵深处缺乏爱的滋润,他就会去寻找另外的一种宣泄途径或者说是一种弥补,一种心灵的慰藉。案例中

5、的小邱在周末之余,联系上了前不久退学回家的小潘,这二人在班上就是很要好,周末,小邱也会到县城聚一聚,而小潘则带着小邱光顾各大网吧!因此两人所谓的“友谊”也在与日俱长。正如小邱在自己的周记中这样写道:“看着小潘远去的背影,我的视野模糊了,我真的很舍不得他走,为什么学校的老师就是不能理解我们”?当我读完周记时我很诧异,是什么让小潘这么有吸引力?这样的例子在社会上屡见不鲜,但却实实在在地发生了在我的身边,我不禁要呼唤教育爱的回归, 试想当学校教育真正地把学生的主体地位落实到实处,把学生真正地当作活生生的人来看待,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用爱心来温暖学生的心灵,用理解来进行换位思考。换位很重要,站在学生

6、的角度来审视教育,会发现很多问题。就本文谈到的案例我想就以下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作为班主任老师要熟悉了解班上的每位学生,所谓了解就是对学生有所知晓,熟悉就是对学生有全面、客观、详尽的知晓。也可以说,了解就是知其然,而熟悉就是知其所以然。这是作为班主任的首要任务,对于在农村地区任教的教师来说,我们所要面对的群体大部分是留守儿童,从教育的层面来讲,心理疏导摆在了最重要的位置。这一点我自己也深有感触,从初中到高中自己一直作为留守儿童,我们班上大部分同学和我一样。我的心里深深地渴望一份深深温情,深深地渴望一份深深的爱。直到今天我自己成为人民教师,才醒悟班主任对于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性。在学校里,班主任是

7、学生最易亲近的人。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班主任要做一个有心人,心里要带着一份对生命的敬畏之情去对待学生。做一个感性的老师,从细处着手。其次,班主任要灵活地运用教育机制,做到润物细无声。班主任作为一线的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师德,师风。在学校里我眼睛时不时地会看到粉白墙上的标语:“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而我总是在问自己今天做到了没有。如果今天做到了,明天我还要继续。我们学校属于偏远山区,班主任一般是学校新进的年轻教师,班主任不仅要管好本班的教学和班级管理工作,还要做好学校安排的其他教学工作。所以说,班主任的任务很重。以我自己为例:我教授全校的生物学,及担任三年级的班主任及三年级的英语教学。这种情况

8、不仅仅出现在我们学校,在我们这边的偏远山区都是普遍现象。在偏远的农村地区,很少出现班主任跟班上的现象,这在城市地区,如长沙,却非常普遍,在经济发达地区,如长沙,班主任必须是语文老师,兼任的科目较少,那么教师就有充裕的时间去关注学生,不仅体现在学习上,同时也在心理上。而以我校为例,本身地处偏远的山区,班主任津贴每期都只有600-700元。这对于很多城区学校的班主任来说可能不相信,但事实如此。在中国的历史上,提倡教师要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照亮别人,但人毕竟是社会化的产物,人要生存就必须要有衣、食、住、行,而这一切都与金钱挂钩,我每每回想偏远农村的教师在谈到工资时,脸上洋溢的那份微笑,很美,很美。在

9、偏远农村班主任其实就是副业,教师没有从思想上重视起来,那么更加缺乏行动的动力,教育部门必须加大对班主任津贴的的扶持力度,从思想上重视起来,那么我相信班主任在工作上将会更有干劲。在偏远山区教师的任务重,工资低,已成了一个明显的事实。只有让班主任减压,给班主任加薪,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其次,教师自身要提高思想认识,一个人选择教师行业就意味着选择清贫,那么既然选择不了“利”,那么作为人民教师我们必须要无愧于我们的人民,教师要有发自内心对学生的热爱,这也是成为一名合格的班主任的前提。有了政策的支持,班主任应该提高自身的素质,做到“以身作则”,利用空闲时间多阅读有关教育教学及班级管理方面的书籍,在平时

10、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践行自己所学的知识。同时使自己的方式方法更加合理和科学。针对本文的案例,班主任老师应多与学生的家长进行沟通,我校学生的家长长期在外务工,班主任与家长见面的机会有,但有的几乎是零,但是在我当班主任期间我发现多数的家长平时会通过电话询问学生在校的情况,比起家访来这种方式虽说效果不是很好,但是在偏远的农村地区只有这个方法,班主任可以利用好这个方法把家长与学生链接起来,鼓励家长平时多问候询问学生的情况,多给予学生鼓励。同时班主任也要把自己与父母交流的信息及时地反馈给学生,让学生明白,老师时时刻刻在关注自己,同时也关注和尊重自己的父母。那么自然地学生的自我学习的内驱力就会被激发出来。古代

11、有句话这样讲:“得民心者得天下”,而对于教育教学来说,同一个道理。记得前几周学校开班主任工作交流会时,八年级的班主任讲了他读高中时的一个故事,讲述的是他所遇到的一个班主任,他们班的高中同学到现在还会经常去看望那个班主任,所以我想说,真正的一个成功的班主任是会让学生在不经意间想起时,心里顿时会有一股股暖流涌起,它不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改变,只会沉淀在我们美好的心灵深处。 我们常说家庭教育很重要,孩子生命的第一站就是家庭。本文案例中小邱的行为与家庭教育的缺失密不可分。记得读大学时读过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我那时候就在想家庭的影响是多么的巨大。将来自己一定要成为一位好妈妈,营造一个好家庭。但是这对于

12、中国广大的农村地区来说,不知道要多久才能实现,就我们学校片区来说,处于山地地形,不具有什么矿产资源,且交通极为不便,进城要两个小时,大多数学生的父母常年在外务工,过年回家才能见面,对于孩子他们只感觉亏欠很多,唯有从物质上加以弥补。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不能去苛责家长,一是由于家长的教育水平有限,不能从更高的层面去认识教育孩子的重要性,但是更多的是家长由于现实条件而无能为力。所以要真正的解决留守儿童的问题国家要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民生。作为学校,要办出自己的特色,在办校理念上要注意潜能生的转化,这一点我们学校做得比较好。虽然国家一直强调“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然而到了地方,由于受中高考指挥棒的

13、影响,政策又变了样,每个地方的领导总是希望在他当政时多出几个状元,中高考分数线多上几个点,希望是好的,但是一旦这样的理念到了地方学校实施起来,实质就变了,德、智、体、美最后就只有智。那么“德”呢?学生围绕着分数转,老师也围绕着分数转,所以本文案例中的小邱自然成了老师心目中的“差”学生。很多地区教育部门明确把学生的考试成绩与教育教学奖励挂钩,农村地区的教师本来工资福利待遇低,所以把这个作为自己奋斗的目标,而轻视了德育。我时时感到对现状的无奈,却又无力改变,教师要是能把足够多的精力引导到关注学生的个体上来,那么中国这样的教育才有希望,我们培养的不是只要会考试,能拿高分的人,而是应该具有健全的人格和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所以我不禁会去审视教育,尤其对于农村的父母来说,努力地鼓励学生上学,将来有出息,这种思想没有错,思想意识水平不同,那么同孩子将来的思维观念也不同。而学校教育应该站在高的起点上,鼓励孩子发展自己的同时,要树立远大的理想,要有敢为天下先的思想,学习周恩来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壮志。教育事业是人类最崇高的事业,教育事业的成功来自于学校、家庭、社会的合力。在以后的教育旅程里我会好好地利用这三股力,创造最适合学生的优质教育,从而无愧于学校粉白的墙上那几个大字“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参考文献:班主任工作方法与技能 天津出版社 初中生家长必读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