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指导学生学弟子规做人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4220362 上传时间:2019-03-0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6.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指导学生学弟子规做人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如何指导学生学弟子规做人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如何指导学生学弟子规做人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如何指导学生学弟子规做人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如何指导学生学弟子规做人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如何指导学生学弟子规做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指导学生学弟子规做人(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指导学生学习弟子规为了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让小学生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丰富的营养,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在小学生中开展诵读经典很有必要。诵读经典就是让小学生从懂得孝敬父母、尊老爱幼、关心他人、关心社会,成为人们眼中的好孩子、好学生。诵读经典的目的在于,用经典沐浴学生心灵,净化学生内心世界,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格。但由于经典内容离学生生活实际比较遥远,本着不加重学生负担原则,根据教材的要求,要以学生为本,从激发学生兴趣出发,扎实有效地推进诵读活动,切实提高诵读活动的实效性,需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明确学习目的(一)、用经典浸润学生思想13岁以前是儿童记忆学习的黄金时期,也是儿童语文文字学习的

2、最佳时期,更是儿童文化素养、高尚的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经典诵读,就是让孩子在这一年龄阶段通过诵读、熟背经典、开发智力,培养健全的人格,规范日常生活行为,积累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为孩子的成人成才奠定坚实基础的一种教育方法。如我们学校每学期,从低年级到高年级都要举行一次背诵弟子规竞赛,弟子规这本书,全文仅一千字左右。三字一句,文字优美,言简意赅,琅琅上口。它包含孩子日常生活中应遵守的各种规则,教育孩子如何孝敬父母、尊敬师长、诚实守信,如何饮食起居、穿着打扮、怎样做事、怎样做人,如何读书,如何面对不良环境等。通过竞赛背诵弟子规不是目的,最为重要的是将其应用现实生活,达到学以致用。小学生学习弟子规后,

3、变得知书达理,识字多了,知道的事物也多了,语言表达能力增强了。(二)、用经典培养学生正气“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坚持写日记是积累素材的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佳途径,让每位学生准备一本日记本,及时地记下自己课外诵读的古诗文,并写下自己的感想,受到的启发。如读了三字经中的“如囊莹、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通过晋朝的车胤没有灯就去捉莹火虫来照明读书,孙康没有灯借着大雪的反光来读书的故事,引导学生写出自己的体会和感受,启发学生如何直接引用荀子劝学中的“少而不学,长大无能也。”或者古诗中的名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等。古语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学生的积累丰富了,自然会“腹有诗书

4、气自华”。胸襟是要可以通过一定的引导来扩大的。如小学语文教材中用周恩来12岁就发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宏愿;在给小学生的文章解读中,关于“天下”的内容了解不少。但是没有根基的“天下热情”是很可疑的。你在课堂上热血沸腾,一出教室,外面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的商品世界,那么,你在特定情境中的情感肯定是要变样的,所以说天下情结是需要根基的。根基是什么呢?古人总说国家天下,也就是说天下的胸襟是一步步铸造的。小孩子在课堂上学到的周恩来赶不上阿衰,就是缺乏阅读根基。比如说,你关注商业吗?你关注制度建设吗?你关注科学吗?你知道除了明星漫画之外的社会吗?你不知道这些,凭什么就突兀地立下像周恩来那样的大志呢?

5、“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媷”这样的内容在孟子的文章中处处可见,这些不仅仅是2000年前的事情,他它们其实就是发生在我们的周围,与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如果说让我们的孩子在它们记忆力最好的时候把这些背诵下来,引导他们,他们自然而然地会关注国家,关注社会,自然会有大胸怀、大气魄,将来成为社会的栋梁。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做家长的总是担心孩子被各种东西所惑。有人则是羡慕别人的孩子,人家的孩子就特别正气,不管是在做人方面还是其他方面。这是一个往孩子脑袋里塞什么东西的问题,中国古代就讲空究先培正气,才能抵御邪气,就是这个道理。如果要你的孩子脱离了你的视线,你就有所担心,即使是他要上大学了,你还在担心

6、他是否会去玩游戏耽误了学业成为众多退学大学生中的一员的话,你就应该早早给孩子培育正气。(三)、用经典帮助小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行以儒学价值为核心的传统文化,重人伦、求和谐、盼安定、道德修养渗透在古诗文中,将对小学生发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我国是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优秀文化的创始国,中华民族的优秀伦理,道德思想成为炎黄子孙生生不息、代代相传的精神源泉。而21世纪的中国,已在光辉灿烂的传统文化之中,融合了许多外来了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先进科技、乡村音乐、卡通动画等西方文化,身处于中西文化交融的新的时期小学生,仅仅满足做一个与国共荣辱的出色的中国人是远远不够的。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莫克尔斯在人的现

7、代化一书中指出,如果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个人没有从心理、思想和行为方式上实现由传统的人到现代人的转变,那么,这个国家的现代化只有徒有虚名的。当前,我国经历了30年的改革开放,对世界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国际上的地位日益飙升,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更离不开中国,因此,我们只有培养出“国际型人才”,才能前所未有的步伐与国际接轨,与世界经济一体化。那么,培养“国际型人才”,学做现代人又该具备哪些品质呢?人的现代化一书中告诉我们五大品质:一是准备和乐于接受他未经历过的新的生活经验、新的思想观念、新的行为方式。二是准备乐于接受社会的改革和变化,适应力强。三是具备灵活的头脑和开放意识强的禀性,不囿于传

8、统,敢向传统挑战。四是能尊重并乐意考虑各方面的不同意见和看法,善于计划自己的现在、将来,愿意吸取新知识。五有强烈的个人效能感,对人和社会的能力充满信心,办事讲究效率,守时惜时。这些品质与中国的传统的精华相结合时而做客观的、合理的取舍。因此,我们一方面要注重渗透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方面要将小学生的视野置于国际大背景中,让小学生具备放眼世界的眼光与胆魂,从而去了解世界,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立足中国,走向世界;更让小学生从只关心自己、关心家庭的狭隘的圈中走出来,去关心地球,关心国际和平、关心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树立起“地球村”的思想,使小学生养成作为国际性人才所必备的行为习惯,养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价值

9、观感和道德品行,最终成为一个真正能面向未来、走向世界的人,这也是科学发展观的题中之义。二、指导原则:1、循序渐进原则:循序渐进是教学的一般原则,开展经典诵读也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逐步提高要求。如一开始可以采用“范读引路”,在范读过程中,教师及时地帮助学生扫清文章中的一些生僻字、多音字;在学生大致了解诵读内容以后,可以采用“引读点拨”,又例如低声吟唱法必须在诵读的基础上进行,诵读了,吟唱起来才不会因语句不熟而有停顿,诗的语调、语气才会一气呵成,古诗之音乐美才会和谐流畅,才能真正感悟诗中和谐优美的乐感,欣赏诗中音乐美等。其过程可以体现为:“读一读”,只要求读得通顺,读得流畅“唱一唱”、“演一演”、“

10、玩一玩”,要求得在唱、演、玩中提升兴趣,在“乐中学”“想一想”、“悟一悟”,要求在兴趣盎然中体味经典的各种美。2、以读为本原则:“读书千遍,其义自现”,经典诵读更应坚持“以读为本”的原则,在读中学会理解、学会体会、学会思考、学会感悟。3、注重学生差异原则:由于学生认知水平、理解能力、表达能力、阅历经历等因素的差异,教师允许、承认学生诵读的个体差异,给予适当指导,“不求千篇一律,但求有所体现”,让学生在自身的感悟中诵读经典,从而真正张扬学生个性,培养创新精神,提升创造能力。三、指导策略:1、发挥校本研修作用,建立诵读指导网络2、师生共同参与,真正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从小学生心理特征分析,他们最能接

11、受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学习活动。无论采用何种诵读方法,都应该是师生共同参与,从而在参与过程中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例教师全篇或片段地进行范读,胜过任何一种说教;教师作为文本文件的引读者时,其实是将情感因素作为拓展学生思维、激发兴趣的“引爆点”, 此处引读不同语文学科的引读,重点关注语调的抑扬,节奏的快慢,语音的轻重。故事引导时,教师又要充分挖掘弟子规和三字经中的典故,以其简单明快、形象具体的情节吸引学生,从而萌发想读,想了解的欲望,并在故事中明理导行。3、拓宽诵读空间,培养学生诵读兴趣以读为本,但不仅仅停留于“读”,不停留于统一形式的读,应该通过多样活动,拓宽诵读空间,使学生的诵读兴趣在各项活动中得

12、以延续。(1)与学科结合:弟子规与语文学科密不可分,同时与口语表达课及少先队雏鹰争章活动有机整合,进行学生诵读活动的指导。(2)与音乐结合:音乐以其优美旋律常常牵动着学生的吸引力。我校充分发挥网络的作用,以网站 160首古诗吟唱为样本,根据学校实际有选择地利用红领巾广播台、班级多媒体,让一个个快乐的音符代替枯燥的文字,使一行行诗句鲜活起来,赋予诗句以生命。如咏鹅1=D55 36 5 - 53 5 6 - 6 56 3. 5 21 23 1 - 5 5 5 051 35 5 - 66 56 3 - 21 23 2 - 鹅,鹅, 鹅, 曲项向天 歌, 白毛 浮绿 水, 红掌拨青 波。5 5 5 0

13、51 5 6 - 6 56 3. 5 21 23 1 - 鹅,鹅, 鹅, 曲项向天 歌, 白毛 浮绿 水, 红掌 拨青 波。再如利用一些乐器为诵读伴奏,也能取到良好的效果。(3)与活动结合:我校把升旗仪式、主题集会也作为读经活动的宣传阵地之一。不定期地利用国旗下的讲话,以一个专题来对学生进行再启动,再激励。例主题为诵读经典,学会感恩的升旗仪式上,当结尾主讲老师带领大家一起诵读弟子规时,可以说把氛围渲染到了极致,而且这种气势不仅影响了学生,更影响了班主任,影响了参加升旗仪式的所有任课教师,为争取任课教师的支持添上了浓浓的一笔。再如元宵灯会上,我们带领学生读有关元宵的古诗文:辛弃疾词元夕:“东风夜

14、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朱淑真生查子元夕:“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九九重阳,我们又集体诵读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少年相伴夕阳红大队活动中,全校师生触景生情地诵读孝敬名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亲恩不可忘,百善孝为先”当学生听到有自己熟悉的经典诗文时,总能兴奋地大声参与,身心得到了满足,焕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体会诵读经典的成功。也可以与游戏、与阳光体育活动相结合,在游戏、体育活动中适当地加入诵读的内容,从而培养学生的诵读兴趣,符合“乐学”原理。4、以读促悟,挖掘诵读活动的真正内涵以读悟景,以读悟情,从而达到诵读活动的内涵:即通过

15、诵读、熟背经典、美文、唐宋诗词,以达到文化熏陶、智能锻炼与人格培养的目的。如用“古诗配画法”从白云流水中感受飘逸,从秋雨秋叶中感受苍凉从一幅自己创作的图画中体会“一切景语皆情语”。如草一诗,前二句从野草的繁茂联想到春荣秋枯的生长规律。后二句运用了“烧不尽”、“吹又生”,发出对草顽强的生命力的由衷的赞叹。学生在诵读时既体会了古诗的意境美、韵律美,更从表像的意境中领悟出其中蕴含的不屈不挠、奋发向上的精神。再如故事引导法,让学生从故事中悟清道理,受到启迪,规范自己的为人处事。四、诵读方法类型1、“不求甚解”法“不求甚解”不是指不加理解地生吞活剥,而是领会主旨,产生共鸣。我们不要求学生字字明意,句句通晓,而是通过讲解大概的意思,让学生心领神会、熟读成诵。(1)琅琅出声诵读法一、二年级使用的是三字经、弟子规,三字成句,琅琅上口,让学生高声诵读,力求读得清晰、准确、有节奏,让学生在强烈的节奏感中体味整齐划一的美感。跟读:诵读主体为师生,教师范读,学生跟读。也可以跟磁带读,在正确的读音中熟悉诵读内容,引读:诵读主体为师生,是一种互动诵读,一般采用老师读上句,学生读下句。老师读一句,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