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综合检测二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4191883 上传时间:2019-03-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史综合检测二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国古代史综合检测二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国古代史综合检测二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中国古代史综合检测二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中国古代史综合检测二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史综合检测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史综合检测二(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二轮复习 中国古代史综合测试二编写: 审核:高三历史组 学 校: 班 级:_ 姓名:_ 准考证号: 密封线内不要答题一、选择题 1孔子说:“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亚里士多德也说:“男 子生来上等,女子下等,前者治人,后者治于人”。这反映出 夫权社会里女子地位相对较低 东西方妇女都处于社会底层在古代希腊和古代中国妇女都不属于公民 古代思想家均不同程度存在思想局限性 A B C D 2吕氏春秋上农:“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财产轻便),其产约则轻(容易)迁徙, 轻迁徙,则国家有患,皆有远志,无有居心。”这段话的核心思想是 A民贵君轻 B重农抑商 C施行仁政 D闭关锁国3学生子游对孔子前后言论不一提出

2、批评,当时批评孔子的人不少,有人还骂他是丧家之犬, 但 是自汉代以后不断为孔子溢美,成为天下第一圣人。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孔子时代人们不把他当圣人看 B孔子被不断溢美的过程是君主专制强化的过程 C被溢美的孔子不是真实的孔子 D自孔子诞生起就成了政治符号失去原有的真实 4 2008年8月8号,奥运会开幕式表演中有震撼人心的一幕:5897块活字印刷字盘变换出不 同字体的“和”字,表现了中国汉字的演化过程,也表达了孔子“和为贵”的人文理念。对以上体现的中国文化元素表述错误的是 A孔子的“和为贵”思想,有利于“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构建 B汉字经历了甲骨文一大小篆一隶书一楷书的演变过程 C宋代毕升发明

3、活字印刷术,加快了文化传播速度 D新文化运动倡导简体汉字 5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用一人焉则疑其自私,而又用一人以制其私;行一事焉则虑其可欺,而又设一事以防其欺。”黄宗羲所说现象直接导致中国古代政治 A中央集权 B腐败严重 C高效清明 D机构臃肿 6秦始皇开创的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历史发展产生的最重要影响是 A维护了国家统一 B发展了社会经济 C防止了外敌侵略 D加强了民族团结 7(2011年3月淄博市一模1题)“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 于 古而不用于今也。故曰:世异则事异。”这段话反映了 A孟子的“仁政”学说 B墨子的“兼爱”思想 C韩非的变法革新主张 D庄子的“

4、齐物”观点 8金瓶梅描写了北宋运河沿岸的市井风情:潘金莲下棋赢了五钱银子,用三钱买酒、两钱 买了一个猪头、四只蹄子卖炊饼的武大,凑了十数两银子,典得县门前楼上下二层房屋居住。以下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北宋城市、坊不再严格分开 B北宋时期白银已经广泛流通 C北宋城市经济比较发达 D文学作品有一定的虚构成分 9明朝中叶以后,民营手工业在很多行业后来居上超过了官营手工业,甚至在江南一些手工业 部门开始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其主要原因是 A民营手工业与市场的联系更为密切 B民营手工业的技术精良、经营灵活 C民营手工业主要分布于江浙沿海地区 D明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腐朽 10西方人把科举制看作

5、是“中国第五大发明”。下面有关科举制的说法错误的是 A科举制推动了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向贵族政治的转变 B科举制的发明,摒除了权力的干扰,保证选拔的公正、公平 C科举制是维系儒家意识形态和儒家价值体系的正统地位的重要手段 D科举制的实行,在制度上使国家政权向社会各阶层开放,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 11孙中山曾于五权宪法中指出:“自世卿贵族门阀举荐制度推翻,唐宋厉行考试,明清峻法执行,无论试诗赋、策论、八股文,人才辈出;虽所试科目不合时用,制度则昭若日月。”以下对此材料的解读,错误的是 A科举制度在历史上曾有利于人才的选拔 B科举制度作为一种人才选拔制度,有存在的必要性 C科举制度被废除,是因为考试内

6、容不能与时俱进 D门阀举荐制度被推翻,是因为考试制度执行不力 12唐中宗不经中书省和门下省而径自封拜官职,因心怯,故他装置诏敕的封袋,不敢照常式封发,而改用斜封,所书“敕”字也不敢用朱笔,而改用墨笔,当时称为“斜封墨敕”,这表明 A中书省和门下省的权力高于皇权 B唐朝中枢机构的行政决策具有民主性质 C唐中宗时期皇权有所弱化 D国家制度对皇权具有一定的约束力 13、如图是中国古代社会家庭关系示意图,形成和维护图中社会家庭关系特征的因素有 宗法观念 自然经济 商品经济 理学思想 社会习俗 A. B. C. D. 14、)张荫麟在中国史纲中,是这么给封建社会定义的,“在一个王室的属下,有宝塔式的几级

7、封君,每一个封君,虽然对于上级称臣,事实上是一个区域的世袭统治者而兼地主。”依据你的理解,这样的社会实行 A.小国寡民的城邦政体 B.皇权至上的集权制度 C.天下共主的封国体系 D.郡国并行的二元体制 15、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它用趋于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最大限度地超脱了舞台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以达到“以形传神,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下列关于京剧的说法,错误的是 A.道光年间,出现“徽汉合流”局面 B. 京剧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代戏曲的成熟 C. 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 D.京剧以表演历史故事为主,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16、秦汉以后,中国存在一种“官无封建,而吏有封建”的政治现象

8、。它指的是官员和胥吏的职位均不得世袭,但胥吏却常常利用办事程序繁琐、官员不熟悉政务之机,使其职位实际成为自家的“封建”领地。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A.分封制的长期存在 B.官僚政治的弊端 C.中央集权的削弱 D.行政效率的低下17、“他们接受更多的后备人员进入官僚体制,并为那些适合在政府的某个职位上的人提供丰厚的薪金。他们甚至安置文职官员来监管军队。”宋朝统治者的上述做法A.提高了军队战斗力 B.减轻了政府的财政负担 C.加强了中央集权 D.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18、隋唐时官方对曹操的评价以肯定为主,认为他是大英雄;到了北宋则完全相反,从官方到民间对他的评价都以否定为主。形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9、是 A.宋代商品经济高度发展促进了思想解放 B.宋代统治者强化中央集权的需要 C.理学发展为官方统治哲学的结果 D.宋代市民文学发展的结果 19、(2012年汕头调研)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写道“秦汉以来,民间交易,惟谷帛与钱,无用银之例。明起,钞法竟不能复行,而银币代起,亦为中国史上一重要变更。”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中央集权加强的必然要求 B.资本主义萌芽的必然结果 C.对外贸易和走私活动的推动 D.白银矿藏资源的大量开采 20、推动中国古代文学从汉赋、唐诗发展到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的最重要的因素是 A.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对外交往日益频繁 D.民族之间的融合加强

10、 21、1514年,广东布政司参议陈伯献上奏说:“近许官府抽分(注:征收进口税),公为贸易,遂使奸民数千,驾造巨舶,私置兵器,纵横海上”。据此可知A.陈伯献反对海禁政策 B明政府加强海禁力度 C明代东南沿海遭到西方侵略 D明政府曾经放松海禁 22、2011年10月30日,中国伦理学会开展的中华小孝子培 养工程在北京启动,计划通过5年时间培养百万名孝子。早在汉代,政府就大力推广孝经,以孝德为推选官吏的主要标准。下列表述能够体现其真实意图的是 A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B慈孝之心,人皆有之 C忠臣之事君,尤孝子之事父也 D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23、儒家思想能够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

11、想,并且保持了长久的生命力,主要得益于 其思想体系根据时代需要不断丰富和完善 封建统治者的大力提倡 儒家思想没有受到外来思想的影响 封建官办教育对儒家思想的大力传播 A B C D 24、史记货殖列传载:“周书曰: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财匮少则山泽不辟矣。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司马迁认为 A西周实行“工商食官” B秦汉采取重农抑商 C耕种、开采、加工、交换本末有别 D农工皆本,经济民生25、“眼珠子,鼻孔子,朱子高于孔子;眉先生,胡后生,后生长于先生。”这是中国对联艺术中非常典型的双关联。下列对“朱子高于孔子”喻意的最佳解释是 A朱熹的学说比孔子更科学 B朱熹建

12、立了系统的理论 C朱熹使儒学更具哲理性和思辨化 D朱熹对儒学的贡献比孔子大二、非选择题 26.(20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牙行是市镇经济结构的中枢,操纵市镇经济的运作:“市中贸易,必经牙行,非是,市不得鬻,人不得售”;举凡“花、布、柴、米、纱。下及粪田之属,皆有牙行,类皆领贴开张”。在这一时期(明中后期)的中国与葡萄牙、西班牙、日本等国的贸易中,中国以出口生丝、丝织品、瓷器等为主,进口少量土特产,明显的出超,葡、西、日等国商人不得不以大量白银支付贸易逆差,于是美洲和日本的白银源源不断地流入中国。成为这一时期中外贸易的显著特点。樊树志晚明史材料二 时文被大批地印刷和流传是在明代的成

13、化年间以后。成化之前,世间无刻本时文。杭州通判沈澄刊印了一册京华日钞(时文选集),获得了重利。从此以后形成风气,甚至达到了书坊非举业不刊,市肆非举业不售,士子非举业不览的地步。顾炎武曾说过:“至一科房稿之刻,有数百部皆出于苏、杭,而中原北方之贾人,市买以去。” 杨念群何处是“江南”材料三 明清时期江南商品经济快速发展,但没有出现类似于英国的工业革命。一些学者把明清江南经济与英国经济进行比较,力图找到明清以后中国大大落后于西欧的原因。黄宗智提出了解释明清江南经济发展的“内卷化”理论。这一理论认为,江南的农户家庭虽然通过增加劳动力的投入获得了较高总收入,但由于人口压力导致的劳动报酬递减,人均日产盈却是下降的。劳动生产率的下降导致社会虽然有“增长”但是却没有发展,也就是出现“无发展的增长”。他把江南经济运行的这一方式称为“内卷化”或“过密化”。黄宗智认为,真正的“发展”意味着通过增加单位劳动的资本投入来提高劳动生产率,即如18世纪英国农业以及现代机械化农业所展示的情形。但是,明清时期中国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则是出现了“内卷化”,成为“没有发展的增长”的典型代表。彭慕兰的核心观点是:18世纪以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