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之四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4192071 上传时间:2019-03-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文学史之四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之四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之四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之四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之四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文学史之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文学史之四(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明代文学的分期及各期概况前期:元代文学的余波和明代中后其文学突变的准备。中古文学的最后阶段。1、人心思治、崇拜英雄的思潮;2、精神解放且富有时代使命感的文人;3、作家的忧患意识;4、作品: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的编著,南戏的中兴,宋濂、刘基、高启等的诗文;5、经济复苏又使士人的忧患意识消蚀,文化专制使创作产生不安全感,文学创作贵族化。(二)后期:明代中叶,文学变革突飞猛进。进入近古文学。1、城市及商业的繁荣、市民阶层的壮大、统治阶级的腐朽、思想控制的松动、王阳明心学的流行;2、章回体小说编著的热潮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的刊行,西游记、金瓶梅的问世;3、戏曲传奇体制的定型和变革三大传奇、临川

2、四梦;4、诗文的复古和革新前后七子、唐宋派、公安派、竟陵派;5、短篇小说的繁荣三言二拍;6、社会危机使理性回归,重新强调文学的社会功用;二、为什么人们常把小说作为明代最具时代特征的文学样式?在明代各类文学体裁的发展中:(一)章回小说的发展和定型,是明代对中国文学作出的最为宝贵的贡献。是中国古代长篇大论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体裁。白话短篇小说的兴起。如:三言、二拍。三国志演义1、 成书过程不仅是我国章回小说的开山作品,也是我国最有成就的长篇历史小说。(一)历史的真实:三国的历史,三国志及注提供了素材。(二)民间从晚唐到元末一直流传和丰富着三国的故事,并有“尊刘贬曹”的倾向。(三)金元时期大量的三国

3、戏.(四)罗贯中在长期的众多的群众传说和民间艺人创作的基础上创作了三国志演义。三、分析三国志演义中“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A传统:中国古代的通俗文艺有“正”与“邪”的传统,三国志演义也继承了这一传统。C历史背景:正统史学一般都奉蜀汉为正统,民间故事也有尊刘贬曹的倾向。D思想背景:在宋元以来民族矛盾尖锐的时候,“人心思汉”、“恢复汉室”正是汉族人民共同的心愿,把既是“汉室宗亲”又是“仁君”的刘备奉为正统,最能迎合大众的接受心理和美好愿望。E体现:曹刘对比刘以宽待人,曹以暴害民,刘以义待士,曹以诈待士,在三国志演义中集中反映出“拥刘反曹”的倾向。F正统观念:许田射猎、曹丕废帝、刘备正位。四、曹操形

4、象:1、典型的反面人物。2、集中概括了封建地主阶段代表人物的一些典型特征:虚伪、奸诈、残忍的人生信条,杀粮官、杀杨修、梦中杀人等情节,突出了他的阴险、奸诈、残暴和不仁不义。3、英雄人物:军事家、政治家,军事上的雄才大略和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发扬军事民主,不失英雄本色。实乃一枭雄。五、三国志演义中战争描写的特点:(一)最擅写战争,时间之长、次数之多、规模之宏大。(二)着重表现每次战争的不同条件,特别是具体条件下战略战术的运用,突出战争指挥者主观指导及战争规律的作用。(三)描写的系列战争彼此关照,主次配合。(四)在以写为主的同时,也展开其他活动的描写,而这些活动又与战争的进程有机联系。(五)通过战争刻

5、画人物思想性格,歌颂了力,赞美了智,传递了美。七、三国演义的地位和影响:(1)文学的。是中国长篇小说的开山之作。是章回小说的开山之作。是历史演义的开山之作,其巨大成功,招徕了后世无数的效仿之作,为后世的长篇小说创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2)非文学的。首先是对于战争的详尽描写,直接为后世战争提供了宝贵的借鉴,从而成为战争特别是农民战争的教科书。它对民间信仰的影响也非常深远。如在中国北方非常流行的关公崇拜,民间的结拜情结,都受到三国演义的重大影响。水浒传一、成书与三国相同,也是“集体创作,文人写定”,但其历史依据非常稀淡,主要还是民间传闻和通俗文艺。至多是有一点正史的影子。南宋以来,梁山故事已经成为

6、说话和杂剧艺术的重要题材;特别到元代,水浒戏非常之多,如双献功李逵负荆等。这些都为水浒传的写作提供了重要的题材来源。二、思想内容着重揭露了封建统治的罪恶,挖掘了农民起义的社会根源。成功地塑造了许多起义英雄的光辉形象。 小说细致而生动地描写了农民起义如何由零碎的复仇星火发展到燎原之势的过程。 写出了起义的悲剧结局,揭示出了起义失败的内在原因。 三、主题众说纷纭。代表性的说法:忠义说;为豪杰立传说;诲盗说;游戏说;农民革命战争的史诗说;为市井细民写心说等。表露的非常明显的绿林文化特征。四、女性观(1)水浒传中女性世界的构成:大体分为妖女、魔女和无面目女性几类。第一类如潘金莲、潘巧云、贾氏等;中间比

7、如顾大嫂、孙二娘;后者比如林冲的妻子以及大量的连姓名也不被注意的女子。(2)好汉们对待女性的态度:大体是有家室的比较冷淡,没有家室的对女性则多充满仇视。(3)就结果看,女性所造成的影响基本是灾难。如林冲的妻子因为貌美而招致调戏,导致林冲的发配;阎婆惜与宋江的同事通奸,导致宋江的亡命江湖。五、艺术成就1、人物性格从类型化向性格化过渡。包括:(1)把人物放在特定社会环境中,扣住人物的身份、教养、经历、遭遇多层次地刻画人物性格;(2)善于处理英雄人物个性与共性的关系;(3)在尖锐的矛多冲突中展现个性;(4)传奇性与现实性、超常性与平凡性结合。2、在细节描写上取得了超越前代的艺术成就。3、艺术结构。串

8、珠式的结构方式,用梁山事业这根主线,将众多的英雄传奇连在了一起。也有人说这是一种板块结构。4、语言艺术也取得了卓越成就。活泼灵动、惟妙惟肖的语言。水浒传首次运用了纯粹的口语作为书写语言,生动流畅,惟妙惟肖,体现出了作者高度的语言运用的才华,纯粹的白话成为后世小说创作的唯一语言,水浒传起到了典范作用。六、地位和影响1、文学的:是英雄传奇的范本,对后世的历史演义和侠义公案小说的发展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对其他文艺体式提供了丰富的题材。2、非文学的:后世农民起义以及绿林豪杰起义,学习其战术战略,乃至借用其绰号等;进步的评论家、思想家往往以之为工具,借以批判社会之不公、道学之可恶、真心之可贵等。西游记一

9、、西游记的艺术特征 (1)奇诡变幻的神话世界。充分发挥作家驰骋想象能力的奇幻思维。作者以绚丽的想象,向人们展示了一个光怪陆离、五彩缤纷的神话世界。(2)集动物性、神性、人性于一身的人物形象。(三)寓庄于谐的讽刺艺术。(4)巧妙曲折的艺术结构。丰富了我国长篇小说的结构宝库。(5)轻松幽默的语言风格。作者大量使用诙谐幽默的话语,轻松愉快、诙谐幽默的风格。 金瓶梅1、 女性世界的悲剧。金瓶梅中的女性世界,是一个与传统的温柔敦厚的女性标准截然不同的。她们对名节十分淡漠,而对情欲、物欲、肉欲充满了渴望。她们的行动有某种合理性,她们用自己的力量冲击着不合理的礼教制度。但由于时代给她们的的限制,她们的全部才

10、华就只能用在迎奸卖俏与追求享乐上,难以跳出人性的泥潭,最终走向灭亡。 2、 世态炎凉的丑剧小说通过西门一家的兴衰,深刻地暴露了当时的世情的虚伪、冷漠和整个社会的利己主义本质。西门生前身后,围绕着他的那些人的举动。生动地为我们展示了末世的世态炎凉、人心险恶。作者通过这样的背景,客观上揭示了一个难以适应近代人文思潮问世的恶劣环境。 三、艺术成就题材的转变(由非凡人的非凡事向凡人凡事的转变),审美趣味的转变(从歌颂到暴露),性格化的人物形象塑造(告别了类型化与扁平化),网状结构的高度成熟(以家庭为圆心,以西门家为主轴,以家庭人物命运为经,以其他人物命运为纬),口语化的市井语言(妙在口语家常) 。四、

11、在中国小说历史上的贡献(1)第一部文人独立撰写的长篇小说。金瓶梅的出现开创了文人独立创作长篇小说的新局面。(2)第一部世情书。金瓶梅的出现,打破了旧有的传统。标志着中国小说的描写对象从远离人间的神走向了人,体现了文学向人的复归。(3)为以后的世情小说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把我国长篇小说的发展划分成了两个阶段。三言二拍一、“三言”的全称分别是警世通言喻世明言醒世恒言。二、进步的思想内容1、对“重农抑商”的传统观念的反动;2、市民眼中的社会黑暗面3、以个性自由为基础的情爱观念三、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内容小说的可贵之处在于通过对杜十娘不幸遭遇的描写,暴露了封建伦理道德、门第观念的罪恶,揭示了妇女被侮辱、被

12、损害的社会根源。写出了一个下层妇女度合理的美好的人生的追求、维护人的尊严这一初步民主主义思想。四、杜的艺术特点A、在尖锐的故事冲突中揭露人物内心世界和性格特征;B、用传神的细节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征;C、用衬托的方法来塑造人物;D、用人物语言来塑造人物五、“三言”艺术特色(1)编织故事上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准。使用巧合和偶然的艺术手法,简化故事的漫长进程;善于运用具有细节特征的小道具来扭结、推动故事情节,增加戏剧性;善于设置伏笔和悬念。(2)将人物放在激烈的冲突中,白描手法的大量运用,运用对比、映衬等手法。(3)语言使用上典雅而不失通俗,在口语基础上,大量采用谚语、俗语,使小说富于浓厚的生活

13、气息。句法上尽量使用短句,注意音调铿锵、富于节奏感。六、“二拍”的题材内容(1)经商题材,时代特色。(2)爱情题材,提倡男女平等的观念。七、“二拍”的艺术贡献(1)结束了以往拟话本中套话的程式化窠臼,代之以自己的韵语,使韵文与散文相互呼应结合;(2)对人物性格的刻画更为考究;(3)对细节的追求更细腻;(4)议论虽时显迂腐且也过多,但个性鲜明,增加了整部作品的个性特征。凌濛初的“二拍”,真正标志着文人化的拟话本的成熟。一、明代戏剧的主要剧种有杂剧和传奇。 二、四大声腔:海盐腔、余姚腔、弋阳腔、昆山腔。三、明代戏剧的基本特征:数量众多;题材多样;审美风格的雅化。 明代杂剧1、王九思 中山狼院本开单

14、折短剧之先声、杜甫游春2、康海中山狼3、徐渭四声猿(狂鼓史、雌木兰、女状元、玉禅师)。“四声猿”:是“指鹿说马”、曼倩诙谐的四个南杂剧作品,包括狂鼓史、雌木兰、女状元、玉禅师。取古谣“猿鸣三声泪沾裳”感人至深之意名集。作品摒弃了陈腐的伦理说教,采取奇情浪漫的夸张、效果强烈的对比和出人意料的奇妙构思结构剧作,表现了作者愤世嫉俗的叛逆精神和狂放不羁的性格。语言通俗流畅。被称为“明曲之第一”。 牡丹亭和汤显祖1、 汤显祖的创作“临川四梦”:紫钗记、还魂记(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二、牡丹亭的思想和社会意义以情反理,反对处于正统地位的程朱理学,肯定和提倡人的自由权利和情感价值,褒扬像杜丽娘这样的有情

15、之人,拨开了正统理学的迷雾;崇尚个性解放,突破禁欲主义,肯定了青春的美好,爱情的崇高以及生死相随的美满结合;在商业价值日益增长,市民阶层不断扩大的新形式下,对于正在兴起的个性解放思潮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三、艺术特色(1)塑造了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2)积极浪漫主义精神。体现出牡丹亭较为典型的浪漫注意风格和多重艺术魅力。(3)牡丹亭是一部兼悲剧、喜剧、趣剧、闹剧诸多因素于一体的复合剧。 长生殿洪昇一、艺术特色强烈的对比;突出性格特征;浓郁的抒情气氛: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吊古伤今,咏叹历史上的不公,人世间的不平;浓郁的神话色彩蒲松龄和聊斋志异 一、思想内容写了大量的狐鬼花妖,而且一般而言,对她们都表示了赞美。揭露权贵、豪绅欺压、凌辱下层人民的罪恶,颂扬反抗压迫,不畏强权的英勇斗争精神,表现了作者进步的民主主义思想。抨击科举制度的种种弊端和封建文人为猎取功名而不顾廉耻的丑行。歌颂青年男女反对封建婚姻,冲破礼教束缚,追求自由、美好爱情的斗争精神。对忘恩负义,玩弄女性的劣行给予无情鞭笞。富有深刻意义的寓言式小说和公案小说。二、艺术特色 (一)以传奇笔法表现志怪内容。1、对志怪题材的继承与发展;2、对传奇笔法的继承与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