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质的含义和由来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4183741 上传时间:2019-03-03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9.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品质的含义和由来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品质的含义和由来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品质的含义和由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品质的含义和由来(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品质的含义和由来1. 何谓品质1.1 品质的定义一项产品或服务整体的特征,此种整体的特征或特性,具有满足顾客规定或潜在需求的能力。1.2 就品质来说,有两个一般性的层面:设计的品质和制造的品质。1.2.1设计品质所有的制品与服务都是在许多不同品质等级或水准下产生的,而这此品质在等级上或水准上的差异都是刻意造成的,因之称为“设计品质”,要达成设计的品质需要在产品或程度设计阶段中即有明确的决定,以确保某些特定的功能要求能让人满意。1.2.2 制造品质所谓制造品质是指产品在规格上和公差上与设计要求的相符程度,制造品质常借着改变品质保证系统中某些方面而改良,诸如使用统计的过程控制方法,改变检验程序的形

2、态等。较高的制造品质常意味较低的总成本,因为它导致废料和制品重工数的减少以及较少的产品不良率及服务不合格。2. 品质管制的由来与发展按照品质管制所依据的手段和方式,我们可以将品质管制发展历史大致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2.1传统品质管制阶段这个阶段从开始出现品质管制一直到19世纪末资本主义的工厂逐步取代分散经营的家庭手工业作坊为止。这段时期受小生产经营方式或手工业作坊式生产经营方式的影响,产品质量主要依靠工人的实际操作经验,靠手摸、眼看等感官估计和简单的度量衡器测量而定。工人既是操作者又是质量检验、品质管制者,且经验就是“标准”。质量标准的实施是靠“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口授手教进行的,因此,有人又称

3、之为“操作者的品质。 2.2 质量检验管理阶段资产阶级工业革命成功之后,机器工业生产取代了手工作坊式生产,劳动者集中到一个工厂内共同进行批量生产劳动,于是产生了企业管理和质量检验管理。质量检验所使用的手段是各种各样的检测设备和仪表,它的方式是严格把关,进行百分之百的检验。1918年前后,美国出现了以泰勒为代表的“科学管理运动”,强调工长在保证质量方面的作用,于是执行品质管制的责任就由操作者转移给工长。有人称它为“工长的品质管制”。1940年以前,由于企业的规模扩大,这一职能又由工长转移给专职的检验人员,大多数企业都设置专职的检验部门并直属厂长领导,负责全厂各生产单位和产品检验工作。有人称它为“

4、检验员的品质管制”。2.3 统计质理管理阶段由于采取质量控制的统计方法给企业带来了巨额利润,战后,很多国家都开始积极开展统计质量控制活动,并取得成效。利用数理统计原理,预防产出废品并检验产品质量的方法,由专职检验人员转移给专业的质量控制工程师承担。这标志着将事后检验的观念改变为预测质量事故的发生并事先加以预防的观念。但在这个阶段过分强调质量控制的统计方法,忽视其组织管理工作,使得人们误认为“品质管制就是统计方法”,数理统计方法理论比较深奥,是“品质管制专家的事情”,因而对品质管制产生了一种“高不可攀、望而生畏”的感觉。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品质管制统计方法的普及推广。2.4 全面品质管制阶段最早提出全面品质管制概念的是美国通用电气公司质量经理菲根堡姆。1961年,他的著作全面品质管制出版。该书强调执行质量职能是公司全体人员的责任,应该使企业全体人员都具有质量意识和承担质量的责任。他指出:“全面品质管制是为了能够在最经济的水平上并考虑到充分满足用户要求的条件下进行市场研究、设计、生产和服务,把企业各部门的研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的活动构成为一体的有效体系。1987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又在总结各国全面品质管制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ISO9000品质管制和质量保证系列标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