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出版石鼓诗词集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4144377 上传时间:2019-03-0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出版石鼓诗词集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关于出版石鼓诗词集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关于出版石鼓诗词集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关于出版石鼓诗词集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关于出版石鼓诗词集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出版石鼓诗词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出版石鼓诗词集(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出版石鼓诗词集鼓韵千秋的话宝鸡杨斌陈仓石鼓是国之罕有瑰宝。陈仓石鼓现世,石破天惊,震撼朝野;陈仓石鼓又命运多舛,历尽坎坷。风雨飘摇中,石鼓皮泐字糜,却不掩其千古价值和谜悬千古。于是,文人麇集,孔窥洞见及文学、书法、文物、考古、史学、美学、诗学、地理学和篆刻等等门径,超迈者几达祖庭。适逢盛世,国宝愈珍。国内唯一的石鼓公园和仅见的石鼓阁矗立在石鼓的故乡宝鸡!宝鸡人振奋,古人有知,也必雀跃。各种石鼓文集园中呈现,一本陈仓石鼓古今诗词集也即将呼之欲出。石鼓公园的建设者们和宝鸡的诗词家们在这里“情投意合”。风雅汇聚,吟颂悠长,两仟多年的浩歌于此时融通交汇。幸事何以伦比?陈仓石鼓,知者钻之弥深,仰之弥

2、坚,粗识者或仅耳闻。故乡人自因喜宣于众。其鼓,史上又称为“岐阳石鼓”、“周宣猎碣”、“陈仓十碣”、“雍邑刻石”等等。唐贞观面世以来,文学家、史学家、书法家等观之咸“曰妙”,趋之欲拓者若鹜。其早期不乏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之辈,稍晚时更有杜少陵、韦应物,张籍和韩愈。论才学名望皆一时之选。历代大凡著名文学家、史学家、书法家,或为诗,或为文,少有视而不见者。何耶?皆因石鼓的千古价值所使。为此,疑古维新家康有为赞之曰“石鼓既为中国第一古物,亦应为书家第一法则也”。其先后,也多有人誉之为“刻石之祖”、“小篆之祖”。今人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导唐金海更断为:“石鼓是我国独一无二的珍宝。”无独有偶,陕西考古

3、研究院研究员王辉也说:“(石鼓)在中国灿如星斗的文物中,恐怕没有任何一件可与之相比。”赞誉不可谓不高,重视不可谓不最。今天,故乡人民传承它、钟爱它、宣传它,自是情出自然。我们共同为石鼓出自宝鸡而自豪、而骄傲。石鼓在宝鸡存时不短,出土前的近千年尚且不说,它一直散落在陈仓(今宝鸡市郊区)荒野。到唐朝初年,它现于陈仓北阪,朝野上下一时为之轰动。但其时,石鼓只在原出土地保存。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才由陈仓北阪迁置至天兴县(属今宝鸡)。元和初年,诗人韩愈曾经向国子监祭酒请求,将石鼓运到长安太学学习并保护,未得应允。为此,韩愈曾作长诗石鼓歌以发感慨。十年多后,郑余庆才迁石鼓于雍城夫子庙。唐末五代十国

4、时,战乱纷起,石鼓也遭劫难,散失民间。直至宋初,司马光的父亲司马池出任凤翔,察访得石鼓下落,运回凤翔,安置在府学门庑下,但已十存其九。至宋仁宗皇祜四年(1052年),有向传师四处搜访,才终于找到散落的“乍原”鼓,然而已被人中削刳成石臼之形,所幸尚有余字可见,至此十鼓重聚。这才有十年后,26岁任凤翔府签判的苏轼在孔夫子庙见到这些石鼓,感慨而长咏石鼓歌一首。宋大观二年(1108年),钟爱金石书画的宋徽宗命将石鼓迁至汴京(今河南开封),字行填金置于皇宫内府。至此,石鼓才离开故乡宝鸡,开始了另一轮颠沛流离。公元1127年,金破宋掠汴京,石鼓被运往燕京,后弃之荒芜。元初,石鼓在燕京几经迁徙,终落国子监。

5、明清两代,十枚石鼓均存放在北京国子监,但保护无方,摹拓不禁,石鼓加速脱落、剥泐。1933年,日军觊觎华北,当时故宫博物院院长马衡先生主持石鼓等古物南迁,存放在上海多年。抗战爆发后,石鼓又由专人护送,由上海迁运至四川重庆、峨眉等地,曾途经宝鸡,重历故乡。抗战胜利后石鼓终于由南京运回北京,于1958年开箱,陈列于故宫博物院旧箭亭至今。故乡人每温石鼓坎坷经历,不由感慨万端。石鼓的最贵重之处在刻字,但因岁月变迁和迁徙抛掷,石鼓文字连续脱落、剥泐。据研究:石鼓原字应在700多字;唐人拓本尚有497字;而天一阁北宋本为462字;清人高士奇所见仅为325字;清钱泳履园丛话云:“其篆凡650字,至元中存386

6、字,今仅存280余字而已。”现存世北宋拓本,最多465字。研究者多以此为据。石鼓所刻年代,是历代研究的重点,争议很多,考据者各执一词。宋以前多认为是周宣王时所刻。郭沫若认定为秦襄公时(前770前766);震钧、罗振玉、马叙伦以为是秦文公时(前765前716),马衡等人认定是秦穆公时(前659前621),而唐兰先生则认为刻于秦献公十一年(前374年)。但将石鼓定为秦代刻石,则认识比较一致。 十面石鼓十首诗,合乎诗经雅颂佳什之数。成诗前后与诗经交错而行。以实物依据证实了旷世杰作诗经的历史真实性。石鼓诗本身也以优美飘逸的回旋韵律,反映了作为诸侯国的秦前期,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的崛起发展。这是历代研

7、究者至为重视的重要方面。“鸾翔凤翥众仙下,珊瑚碧树交枝柯,金绳铁索锁纽状,古鼎跃水龙腾梭。”大文学家韩愈对陈仓石鼓书法篆刻艺术价值很是推崇。石鼓文的艺术性极高,不愧为“千古篆法之祖”。它以一种自然而不乏修饰的笔法,表现出线条的圆润;其结字方正匀称,庄重典雅,体态浑穆,画如屈铁。诚如前人所说:“体象卓然,殊今异古,落落珠玉,飘飘缨组”。康有为 书镜谓:“金钿落地,芝草团云,不烦整裁,自有奇采”。正因为石鼓的独特历史性、艺术性,引无数文学家、诗人吟诵歌赋连篇累牍,朝野统括应不下数千;有名有传也少在数百。前有杜甫、韩愈,中有苏轼、梅尧臣,后有王士祯、吴昌硕。文人学士,仪态万方;帝王将相,文采黼黻。诗

8、借鼓以行,鼓借诗以名。今天的宝鸡诗词家们传唱颂赞石鼓,也是后继有人,让心存石鼓者甚慰之。石鼓出在宝鸡,宝鸡属意传承。修葺石鼓出土纪念地,是宝鸡多少代人的殷切愿望,经过近几届政府的努力,终于事成愿遂,中华石鼓园高高耸立在石鼓山上,石鼓阁薄云近天,青铜器博物馆古朴雄浑,仁义礼智信五德园喻意有自,周秦文化广场各有风采。石鼓阁内,珍置着从故宫博物院原鼓原样复制而成的石鼓十面;并陈列着陕西著名画家王志平所绘包括先秦诸公在内的56幅宝鸡历史人物图。石鼓园匠心独运,由石鼓所秉承传承的、根植于宝鸡的周秦文化和汉唐文化,在这里都可以得到沁雨润雾般领略。经过近四个月的忙碌,鼓韵千秋陈仓石鼓古今诗词集终于可以付梓了

9、。出一册石鼓诗词专辑,是我们宝鸡市诗词学会久有的想法。去年,中华石鼓园初步建成,形制宏大,包纳广泛,十面石鼓安置在高高耸立的巍峨石鼓阁里,使出刊专辑迫在眉睫。于是在王云飞同志的提议和牵线下,学会和石鼓园建设单位一拍即合,决定很快拿出这本集子。实在的说,陈仓石鼓和诗词有天然渊源,石鼓文实际上就是十首诗,而从杜甫、韩愈发端,历代文人以诗咏鼓者不知凡几。确实是有“鼓由诗以名,诗由鼓以闻”的现实。作为志于传承石鼓,熟悉石鼓,宣传石鼓的宝鸡人,汇聚历代吟咏石鼓诗词,并迎合发出新的雅颂之声应该是责无旁贷的。这也就是眼前这本书出版的初衷。传统诗词集子一般以诗体分类的较多。和以往我们出的几本专辑一样,这次我们

10、还是以内容来分类,大的分类上有古代和当代两部分。古代的,我们收集整理了唐以后、清以前有影响的咏石鼓的诗词赋约近百篇,栏目名为“石出天惊”。这里面就内容讲也是两种,一种是专咏石鼓的,以韩愈、苏轼的诗为代表,一种是咏他事兼顾石鼓的,以杜甫、岑参的诗为代表。但在体例上还是按年代顺序编排的。当代诗词按内容又分为“鼓吟激越”、“鼓园新咏”、“周秦流风”和“阁上俊杰”四部分,另外把楹联辞赋辟出一部分为“鼓山联赋”。“鼓吟激越”是这次宝鸡的诗人们专咏陈仓石鼓的诗词曲。“鼓园新咏”是吟咏新建石鼓园、石鼓阁的。“周秦流风”是赞颂周秦文化的,因为石鼓凝聚了周秦文化精华,同时石鼓园内也包含有周秦文化内容。“阁上俊杰

11、”赞叹的是宝鸡著名历史人物,这也是石鼓阁展览的一个内容。这本书由于本市诗词界的水平所限,以及编辑时间仓促,质量谈不上多好。但对读者从某个侧面了解陈仓石鼓还是应该有所助益的。如果能由此引起一些爱好者对石鼓的兴趣,就更是格外的收获了。其实石鼓是一个富矿宝藏,它牵涉的学问很多,还有更多的哑谜悬疑等待破解。正如一位研究家所说,石鼓的事是“说不尽,道不明”的!深究以后,确实应该有这样的感慨。比如历代研究最多,聚讼的焦点之一就是石鼓的“生辰八字”和“出身”,就从来没有统一意见。从周朝的文、武、成、宣诸王到先秦的襄、文、灵、景、献诸公,都曾被认定是始作鼓者,甚至近到北魏宇文氏。近数十年通过比对出土的先秦青铜

12、器,范围才大致认定缩小到春秋先秦这里。还有人认为刻石和成诗就不在一个年代,诗中说到“汧水”,那应该是秦襄公以前在汧陇建都牧马的情况,而从刻石字形看,应该是百十年以后的事了。争论的另一个焦点就是十面石鼓的内容,有人认为十鼓十诗纪十事,件件应有事实为据,所以石鼓诗是叙事诗;另有人以为十诗就是泛泛地因景舒情,应该是舒情诗。比如同样是“吴人”鼓,有人以为“吴人”就是“虞人”,就是古代管理山泽渔猎的官,这首诗也就是讲山泽管理的情况。而另有人以为“吴人”讲的就是春秋吴国的事,具体点就是楚吴之战,申包胥哭秦庭,秦穆公出兵驱吴救楚的故事。还有石鼓的功用,因内容而异,有说是某公纪功碣,有说是祭祀先祖碣,有说是宫

13、殿附属物。石鼓的出土地点因为古籍说法不一,也有出自天兴县南、雍之三畤原、陈仓北坂等说法。还有十面石鼓的次序;石鼓上文字和读音的辨识;石鼓诗与诗经的关系;石鼓诗的文学价值等等,都有完全不一样的说法。为什么有这么多分歧的观点?大约一则因为石鼓文字从出土就剥泐损毁严重,意思难以连贯;二则石鼓字义不清,甚至还有一些独特字,或者叫“原生态”字,难识难理解;三则诗本身就有简洁跳跃的特点,还有“比、兴”的构思妙处,石鼓诗更是两千多年前的作品,辨识理解很难统一,是很正常的。加之初期刻石上没有款识,更加大了认定难度。那么石鼓的这些谜团就没法解了?当然不是。我们现在就比唐宋人知道得多的多了,因为文字研究在进步,文

14、物考古在进步,出土文物也越来越多,抽丝剥笋,难题总会越来越少。关键在于研究探索的锲而不舍。除以上列举的一些方面外,石鼓上需要研究的课题应该还有很多。比如从形制、源流、年代、文字等方面将其与诗经作形式、语言风格上的比较,进行文学上的研究;对石鼓历代拓本进行比较研究;把石鼓文与青铜器文比较研究,进一步廓清文字演变的轨迹;从书法艺术角度,通过研究对石鼓文进行价值定位;以及通过石鼓研究,探索当时秦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情况等等。希望通过中华石鼓园的开辟,石鼓阁形象和石鼓的陈列介绍,对陈仓石鼓感兴趣的人越来越多,对石鼓文化研究探索的人越来越多,以使石鼓文化传承下去,也就是把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下去,为建

15、设新时代的中华新文化增添应有的历史厚重。实在应该感谢韩愈老先生,他老人家似乎与宝鸡特别有缘。他一生做的许多值得称道的好事中,有两件大一些事就与宝鸡有关,一件是众所周知的谏迎佛骨表事件,公元819年他对皇帝老儿大张旗鼓到宝鸡地区的法门寺迎佛骨有看法,上表劝阻皇帝不要搞这劳民伤财的事,并说过去的皇帝佞佛的都短命,皇帝于是要他的命。后改主意发配他到潮州,路过蓝田就有了那篇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的名诗。另一件事就是此前8年,他作为国子监博士,上书当朝主事要求把陈仓石鼓迁入太学,既可以保护国宝,又可以让学生学习。不过他那时人微言轻,没人理他,使石鼓仍旧弃之陈仓。于是就写了这篇石鼓歌。以韩愈后来“文宗”的地位,加上这首歌不同凡响,引动了后世对保护石鼓的重视。历代相当多的文人写诗赞美石鼓,恐怕与韩愈的诗也不无关系。毛泽东亲笔书写韩愈的石鼓歌,新建的石鼓阁特展韩愈的石鼓歌,都不可谓无因。读石鼓诗,应该多了解一下韩愈啊! 二一年五月十五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