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仲容)唯识学三点伟大之处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4137020 上传时间:2019-03-0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3.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唐仲容)唯识学三点伟大之处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唐仲容)唯识学三点伟大之处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唐仲容)唯识学三点伟大之处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唐仲容)唯识学三点伟大之处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唐仲容)唯识学三点伟大之处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唐仲容)唯识学三点伟大之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唐仲容)唯识学三点伟大之处(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唐仲容)唯识学三点伟大之处.txt“我羡慕内些老人羡慕他们手牵手一直走到最后。交话费的时候,才发现自己的话那么值钱。唯识学三点伟大之处 唐仲容 唯识学圆满的建立了佛法的人生观和宇宙观,于中有三点伟大之处 1、以“心”摄一切法的伟大。如六十华严经夜摩天宫菩萨说偈品卷十云:“心如工畫師,画种种五阴,一切世界中,无法而不造。”八识合而为一心,是人生宇宙的根本,这里包括了本识和转识两部分,为自性缘起及业感缘起所依。业有二义:一为作业业用,此通于八识;二为造业,以意识为主的前六识才有。佛法中常说的“业由自心造”的“业”属后者。而“果由自心变”者,就包括阿赖耶识所变异熟及前六识所变异熟生的两大部分。“报

2、由自心受”者,报指异熟果,此中受报多指前六识了境分别,三受相应,属异熟生所摄。既然八识合而为一心,业由自心造,果由自心变,报由自心受,一切皆以心为主,亦由自心转。转有二义:一依意识于所缘境界,随起胜解差别,境随心转;二指转第八识内杂染种为清净法种,舍阿赖耶识,得无垢识。在破分别起及任运起二执的对治道生时,各随所应,差别而转,其在意识刹那刹那有顿转义,在第八识积集净种消融染种,乃至渐渐圆满,金刚道后异熟识空、无垢识现起方名为“转”。 2、是真能立、真能破,无论遮止或诠释皆显中道的伟大。如因明入正理论卷首有颂云:“能立与能破,及似唯悟他;现量与比量,及似唯自悟。”于中立、破者,例如:宛然幻相及彼真

3、实性是有,非有我法,悟入此故,正智得生,故能立,立非增益;实我实法是无,非彼幻相、真性亦无,悟入此故,得法空忍,故能破,破非损减。如实义故,有非增益,无非损减,不增不减,善契中道。所立义中,正显依它、圆成,唯属表诠,不破一法;然显依它、圆成,即是暗破我法。反之,所破义中,正显二空,空彼我法,唯属遮诠,不立一法;然破我法,显示二空,即是暗立依它、圆成。以是之故,立破互依,是真能立、真能破,立破互依故,善契中道。是不立者,暗依不可破之依它、圆成,为除诸障,不立我法,故属密意。是不破者,依圆二者法尔远离所破我法性故,但为悟入,不破真实,属显了义。然密意者,遮遣二执,真实必显。显了者,显了真实,二执自

4、除。故秘密、显了二义,不可截然分割。显了为本,秘密为标,本以标显、标依本立故,善契中道。立者,肯定义。破者,否定义。所肯定者,即肯定是非所否定之实我法者。所否定者,即肯定是非所肯定之依它、圆成者。既皆有所肯定,皆有所诠、所表、所示,由是肯定依它起自性、圆成实自性是有,及有迷此而起遍计所执;亦肯定实我法等是无,及亦无所执依它、圆成自性。既皆肯定,皆有所指,有无二义,不相混淆。于有如实知其有,于无如实知其无,如实知非无非有故,善契中道。 3、显示万象宛然而究竟无我的伟大。人生宇宙的一切虽非有常、实、我法,然而功能不灭,世出世间因果关系丝毫不爽。维摩诘经佛国品有颂云:“说法不有亦不无,以因缘故诸法生

5、。无我无造无受者,善恶之业亦不亡。”意思是说,人生宇宙的一切法上,根本就没有所执的实我法性,我法空故,不可说为有;然而又有如幻的因果规律可得,诸心生时,必有影像显现,故也不可说为没有。法的出现是众缘聚集和合而生的产物,因缘生法的功能不会断灭。于一切法上虽然没有我者、作者、受者可得,然而人生宇宙的一切现象,却是自有它之所以产生的各自的因果关系,体相业用不会混淆。由二执而发起的业必将熏习成种,遇缘必感后来的果报,善业必感可乐异熟,不善业必感不可乐异熟,如是功能绝对不会消失。总之,我法虽无,因果却有,世间是如此,出世间也是如此的,没有什么两样。如能随顺染净因果之有而止恶修善,及大悲摄化一切有情以为大

6、我,以破我法二执,同时又明白本来无我,而知无我法之可破,一切皆如梦幻功德,就能发起中道正行,乃至悟入佛法之知见。谈学佛要点 唐仲容 一、向人定胜天的特殊科学一乘佛法的唯识学奋勇前进 什么是人定胜天的特殊科学?它就是一乘佛法所讲的三时了义教的唯识学。唯识佛法所讲的“唯识”与诸契经所讲的“唯心”是同义词。世亲菩萨在百法明门论中讲“心法有八”即是讲八识合而为一心,一心分而为八识。此之唯识(唯心)即契经所讲的一乘法。故依之而常言“心外无法”,又常言“万法唯识”。法华经方便品云:“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说。”解深密经无自性相品亦云:“依诸净道清净者,惟依此一无第二,故于其中立一乘,

7、非有情性无差别。”华严经菩萨问明品卷十三更云:“一切无碍人,一道出生死。”为什么心识以外别无一法可得呢?因为心识是每个有情必具之内在的万能源泉。略而言之,心识有三大殊异特点:1、有认识一切事物的特殊作用;2、有造作一切业的特殊作用;3、此心法中前七转识具能熏四义,有能熏习的功能,第八赖耶具所熏四义,有受熏的功能,能熏所熏结合就常能维持熏习。由上成立熏习,因有熏习,便有习气,也就是潜能,认识所熏成的潜能,佛法又称之为名言习气。名言习气中的表义名言由熏习所成,是认识诸法的亲因,二取或慧为增上;而名言习气中的显境名言法尔本有,非有新熏,依现行功能的转化(为潜能),虽辗转可说亦由熏习所成,然不同前者,

8、故无增减,它是生起诸法的亲因,业习气则为其增上;由前者所形成的“知”与由后者所形成的“行”,彼此辗转互为增上,阿赖耶识具此等习气,所以它能变生“知与行”的法果。八识规矩颂说阿赖耶识有五种作用:受前七转识及彼心所熏习;能持一切杂染清净法种;内变根身;外变器界;能使一切有情生命相续,从而因果通于三世。因人们的心识有如上所说三大特殊功能,所以常时业由自心作,果由自心变,报由自心受,而成唯识人定胜天思想的有力依据。人们有了这种有力的理论武器为依据,故能找到修行的根本下手之处,而得断执离障,决定人生支配宇宙,主观决定客观,心不随境转,而能转一切境,随顺人定胜天的自然规律,而唯识就成为了人定胜天的特殊科学

9、。掌握这种科学,在世间就可以开拓创造,由人力战胜自然、人心战胜社会而成为自然和社会的主人英雄豪杰;在出世间就可以改转乾坤,由此破执断障、转依成佛而得出世。故华严经夜摩宫中偈赞品卷十九云:“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释迦牟尼依之成佛,并依之传弥勒菩萨,在解深密经分别瑜伽品卷三中云:“我说识所缘,唯识所现故此中都无少法能取少法,然即此心如是生时,即有如是影像显现。”弥勒菩萨依之而绍继佛位,又在分别瑜伽论中依之传授诸大菩萨,故言“菩萨于定位,观影唯是心。”(转引自摄大乘论入所知相分)三世诸佛掌握了一乘法的唯识,而能成就无上正等正觉。故学人们也同样必须掌握这种特殊科学才能深通佛

10、典,而得深入经藏、智慧如海,从而学修一体化,成为至高无上的如来,证得大菩提与大涅槃。二、闻思修持展转往复,奠定雄厚基础 依教起观是学习佛法的通途,故契经等常言“多闻熏习,如理作意,勤修加行”。这是把闻思修三者加以紧密无间的结合,而不是把闻思修三者分开,使之孤立无援;根据学人修学佛法中的实际经验,凡只重闻思、不重修持者,往往偏重于知识层面的积累,而易落入纯学术的研究,是则不成其为学佛者;同时,有些人走入了另一个极端,以抛弃教理的研究,狂言“三藏十二部,留给他人悟”,又如“宁愿饿死蒲团上,不作人间布教僧”等荒谬言论,而成为盲修瞎炼的邪加行者,实为“开口胡乱道”的门外汉。故学佛者名当符实,必需于如来

11、圣教中勤加修学。根据解深密经卷三 “言善通利,意善寻思,见善通达”的教导,应该成就闻思修三慧。此中“言善通利”偏于闻慧;“意善寻思”偏于思慧;“见善通达”偏于修慧。由此可以说是闻思修三慧结合,才是学修一体化。同时,还必须由闻引发思,由思引发修;反之,又由修印证思,由思印证闻。如是展转引发,展转印证,步步落实,层层靠紧,而使对于佛法的认识极端正确,不致虚度时日,唐劳无功,从而奠定雄厚的学佛基础。故大乘庄严经论云:“福德智慧二资粮,菩萨善备无边际。”(转引自摄大乘论入所知相分)犹如人们要到远处行路一样,必须作好充分的准备,预备宽裕的盘缠,然后才可发足从事千万里之远行。行路如是,成就无上菩提何独不然

12、?闻思修的作用不外乎是依如来圣教为广大所缘,如理作意,勤修加行,而得断障离执、证真得智。一切有情之所以有我法二执,尤其是分别所起的我法二执,正是因为由不正的闻思及实践而生起的,所以就必须依于正闻、正思、正加行才能对治。对于此中所对治与能对治的种类差别和形成的原理,成唯识论卷一作如是说:“然诸我执略有二种:一者俱生;二者分别。俱生我执无始时来虚妄熏习内因力故,恒与身俱,不待邪教及邪分别任运而转,故名俱生。此复二种:一、常相续在第七识,缘第八识起自心相执为实我;二、有间断在第六识,缘识所变五取蕴相或总或别起自心相执为实我。此二我执细故难断,后修道中数数修习胜生空观方能除灭。分别我执亦由现在外缘力故

13、,非与身俱,要待邪教及邪分别然后方起,故名分别,唯在第六意识中有。此亦二种:一、缘邪教所说蕴相起自心相,分别计度执为实我;二、缘邪教所说我相起自心相分别计度执为实我。此二我执,粗故易断,初见道时观一切法生空真如即能除灭。”由上可见,若不于圣教所说蕴相、无我相起自心相如理通达二空真理,就不能生起根本、后得二无分别智;推而论之,若离开了依于圣教闻思修习的加行用功,也就不能生起对治二执的“空观”,就更谈不上长劫如理熏习内因之力的大士所行了。所以说,依于圣教多闻多思多修,是因地所行、为未来成佛奠定的雄厚基础。三、在现实生活中不取不舍、齐修六度 大乘菩萨学佛修行首须不舍日常生活,故解深密经序品云:“于一

14、切行成就大觉。”金刚经卷首详言释尊吃饭、化缘、穿衣、洗足等生活事务的概貌作为身教,而列于言教之前,其用意就是教人学佛必须立足在现实生活中,有如是的基础,才能谈得上真正随顺离障、随顺开智、趋向解脱、趋向证真的修持。藕益大师也说:“迷即迷其所悟;悟即悟其所迷。”凡情在穿衣吃饭、睡觉走路、工作学习等的日常生活中迷,故学佛者必须在穿衣吃饭、睡觉走路、工作学习等的日常生活中悟,犹如治病一样,对症下药,乃生卓效。如庞蕴与其妻女谈道一样:(见大慧普觉禅师法语卷二十中,有示廓然居士(谢机宜)一文讲到庞蕴家人坐而论道)庞公说:“难、难,十担麻油树上摊。”庞婆云:“易、易,百草头上祖师意。”女儿灵照说:“也不易,

15、也不难,饥来吃饭困来眠。”虽如庞公所说,诸法实相极为甚深,隐微难知;但也如庞婆、庞女所说的一样,人们只要能立足在吃饭睡觉等的现实生活上用功修行,观空遣执,功行成熟则自然能见性开悟,而得悟入诸法实相,乃至成就无上菩提。明代的王阳明亦云:“饥来吃饭困来眠,从此功行玄更玄(见王阳明全集卷二静心录之八,外集二答人问道)。”而终成为一代名儒,后人称之为古圣先贤。六祖在坛经般若品中亦云:“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又云:“用自真如性,以智慧观照,于一切法不取不舍,即是见性成佛道。”本人有感于此,从学佛实践心得中作有一诗,诗云: 觉圣释迦、阿弥陀,十方三世法王多; 成佛只有一条路,六度齐修破二著。 在现实生

16、活中不取不舍,六度齐修,是学修佛法的关键,且至极重要。金刚经云:“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则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此中无四相即是修禅定、般若二度,以观空遣相、破我法执而不取;安住此二空境界不取,同时就在现实的生活上认真修一切善法,也就是修布施、持戒、安忍、精进诸度以不舍。如是不取不舍,故能在现实生活中行佛所行、做佛所做,故称之为: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经亦云:“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意即在色、受、想、行、识五蕴的一切法上,一方面远离分别言说,现照诸法实性以不取,同时又必须在五蕴的一切现实生活上,善巧分别,现见一切法相,成就大悲,广积福德以不舍。如是不取不舍,以破除实我实法的执著,故能当下证得菩提涅槃,而度一切苦厄。瑜伽师地论真实义品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