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度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张家港办学点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4136939 上传时间:2019-03-02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9年度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张家港办学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09年度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张家港办学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09年度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张家港办学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09年度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张家港办学点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09年度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张家港办学点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9年度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张家港办学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9年度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张家港办学点(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9年度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张家港办学点开展高职教育教学征文暨“高职高专迎评”主题征文活动的通知各系部、全体教师:为了深入贯彻学校关于实现学校教育教学和专业建设转型发展的重要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实践我校高职教育“以社会为本、以教师为本、以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同时也为创建“示范性电大”,迎接江苏省教育厅和江苏省城市职业学院对我校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的评估,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树立职业教育思想,深化高职教育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展示我校高职教育特色,促进我校教师的高职教学实践能力、提高教师的学术研究水平、推动我校教师的教学和科研创新,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张家港办学点科研处经学校同意,决定

2、在全校范围内举办一次 “迎接高职高专评估”的主题征文活动。现将征文活动要求及相关事宜通知如下:一、征文主题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快高职教育发展,探索张家港高职教育特色办学之路,为学校转型发展和迎评工作献计献策二、征文对象凡我校教职员工均可参加,其中凡是从事高职教育教学的一线教师必须参加。三、征文范围(不限于此)征文应紧密围绕促进学校教育管理和专业教学向高职高专方向转型发展,迎接“示范性电大”和“高职高专”评估的主题,结合我校开展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实际需要,立足我校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的实际情况进行撰写,体现高职教育教学发展的理论创新,突出高职教育教学的实践特色,进行行动研究、实证研究

3、和对策研究,提交的征文或报告必须是未公开交流或未公开发表过的最新研究成果。征文主题和范围详见附件一。 本次征文不单独设立课件类评奖项目,但如果有教师提交课件(须为2008年1月1日至今的完整或结题课件),则由科研处另行组织评审专家进行评选,如符合课件奖励条件,则报请校长室批准后,另行给予相应的奖励。 四、征文要求1、每人最多可报2篇征文。2、同一篇征文署名不得超过2人。3、提交的征文既可以是行动方案、研究报告,也可以是研究论文。4、征文重点集中在我校高职教育发展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和“高职高专迎评”工作。 5、作者撰写文章要力求贴近高等职业教育实际和我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需要,观点鲜明,主题突出,切

4、合实际,有较强科学性和针对性,有独立见解。6、广大教师应恪守学术道德,征文严禁抄袭。提交征文若有抄袭,一经发现取消评奖资格。因抄袭而取消评奖资格的名单将上报校长室并在全校公布。7、教师统一向自己所属的系部提交征文,最后由系部汇总后向科研处提交。8、为确保征文评审的公正和保密起见,科研处不接受教师以个人形式提交的征文;科研处人员个人也不得接收教师个人或系部提交的征文;系部应安排专人负责征文的收集工作,不得泄露提交征文的教师姓名和征文题目。本次也不接受任何通过OA网络办公系统等网络形式的征文申报!9、征文字数须在3000字以上,且必须遵循一定的学术规范和论文格式。课件和行动方案研究也需遵循该专业的

5、技术规范。具体要求见附件二。10、本次征文时间为2009年3月28日2009年5月31日。五、报送程序1、2009年5月31日前:教师向所在系部提交征文(Word文件,符合征文规范)的电子稿。征文格式见附件二。其他形式成果不受此限制。2、2007年6月1日6月6日:系部收集整理征文电子稿,并制作征文汇总表电子稿(格式见附件三)。3、2007年6月10日前:各系部以移动存储设备保存上述资料,并面交科研处。六、评奖办法本次征文将由学校科研处和学校学术委员会组织匿名评审,评审过程将严格保密、体现客观公正。征文将按照论文主题分组交叉评选,评审组在评审委员会中随机抽取组成,负责征文的初选,最后由本次征文

6、评审委员会评审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和优秀论文奖。科研处负责本次征文组织活动的人员不参加评审。本次征文评出:一等奖3名,每名奖金500元二等奖5名,每名奖金300元三等奖10名,每名奖金200元优秀奖若干名,每名奖金100元以上奖项和名额,可以空缺。本次凡初审通过的征文皆可作为教师本年度的科研成果,可纳入年度科研考核,具体考核参见“教师科研考核暂行办法”。本次征文活动还将对系部的组织活动评出优秀组织奖。七、其他本次征文的获奖论文和优秀论文将结集出版“高职高专迎评研究专辑”。本次征文活动的具体解释由科研处负责。附件一:2009年度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张家港办学点高职教育教学征文暨“高职高专迎评”主

7、题征文选题指南附件二:2009年度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张家港办学点高职教育教学征文暨“高职高专迎评”主题征文规范附件三:2009年度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张家港办学点高职教育教学征文暨“高职高专迎评”主题征文系部汇总表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张家港办学点科研处二00九年三月二十七日 附件一2009年度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张家港办学点高职教育教学征文暨“高职高专迎评”主题征文选题指南各位教师可以从以下征文范围中选择适合自己的主题进行研究,也可以选择与高职教育发展相关的主题进行研究。尤其欢迎就学校迎接“高职高专”评估进行对策研究的征文,以及影响职业教育教学的全局战略发展和整体改革的、在当前我校职业教育发展中存在的热点或

8、难点问题,提出具有一定深度的新思路、新见解、新举措的研究论文。征文选题指南如下:一、办学方向和发展战略1、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培养社会紧缺技能型人才的办学新思想、新理念2、培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人才的办学新思想、新理念3、“以社会为本、以教师为本、以学生为本”办学理念在我校的具体实践4、学校教育转型发展的战略和模式研究5、学校教育资源整合和优化配置的对策研究6、学校应对新形势高职教育发展挑战的对策研究7、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8、学校高职教育新型办学模式探究9、学校迎接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的方案和对策研究10、学校迎接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的指标体系研究二、教育

9、管理1、完善学校管理制度体系的研究2、构建学校规范化和高效化的组织结构研究3、构建学校规范化和高效化的管理结构研究4、有特色的系部教育管理体系研究5、产、学、研一体化高职教育管理模式研究6、高职教育管理的制度创新研究7、高职教育的教育管理运行机制研究三、专业和课程建设1、基于应用型高职教育的专业设置研究2、基于应用型的高职课程体系建设研究3、高职特色专业建设的构想和实践研究(以一个专业为例)4、高职精品课程建设的构想和实践研究(以一门课程为例)5、高职应用型教材开发的实践研究6、高职技能型课程开发和实践研究7、高职专业培养目标及目标体系研究8、高职课程建设的目标及目标体系研究9、高职应用型课程

10、开发的方法研究10、专业实验室的设计和建设研究11、专业培训中心的设计和建设研究12、课程资源建设和利用研究四、教学管理和改革1、适应我校高职教育转型发展的教学管理体系研究2、适应我校高职教育转型发展的教学模式研究3、高职教育质量标准体系的研究4、高职教育质量监控体系的研究5、高职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6、高职课程改革与高职教学方法的创新7、提高高职教学质量的实证研究8、高职课程教学方法的创新策略9、技能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研究10、教学实训模式和方法的研究11、构建技能型教学实施和保障体系的研究五、师资队伍建设1、我校高职师资队伍的需求和结构研究2、我校高职师资队伍的培养模式研究3、我校技

11、能型教师的培养研究4、我校教师的专业化、技能化发展研究5、教师个性化的科研发展研究6、促进技能型教师的激励和保障制度研究六、学生工作1、高职学生素质教育的模式和方法研究2、高职学生能力的培养方案研究3、高职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研究4、高职学生职业实践能力的培养研究5、高职学生工作的制度体系研究6、学工处开展学生活动的工作流程研究7、学生社团工作制度研究8、学生社团活动与学生能力培养研究9、系部开展学生活动的特色研究10、高职学生就业形势及对策研究七、产、学、研结合研究1、产、学、研相结合培养模式的定位研究2、学校产、学、研相结合培养模式的内涵研究3、学校产、学、研相结合培养模式的实施过程研究 4

12、、学校在产、学、研相结合培养模式中作用研究5、加强学生实践教学基地和实训基地的建设6、产教结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等行动方案的研究7、产、学、研相结合的有效性研究附件二2009年度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张家港办学点高职教育教学暨“高职高专迎评”主题征文规范一、页面设置1、纸型:A4纸2、页边距:上、下、左、右各设置2.5cm。3、行间距:1.5倍行间距4、字体设置题目:小2号宋体、加粗,居中对齐姓名、部门:4号楷体、加粗摘要:“摘要”5号宋体、黑体;摘要内容字体为5号宋体关键词:“关键词” 5号宋体、黑体;关键词词条字体为5号宋体,且各词条之间用“;”隔开正文:字体为小4号宋体,正文的一级

13、标题字体为4号宋体、加粗参考文献:“参考文献”5号宋体、黑体;参考文献条目为5号宋体二、摘要写作规范 1、内容结构(1)论题指研究对象、目的和任务,是研究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表述研究的对象、目的和任务,可使读者了解进行该项研究工作、撰写该篇论文的缘由和旨意。(2)观点指论文中新的发现、独到的见解。要突出那些经过严密论证、有较高价值的新发现,突出那些与前人理论、成说不同的新看法,以及与重大现实问题密切相关的新见解。(3)方法是指研究所运用的理论、思路、途经、采用的手段。(4)结论是指在对研究结果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性判断、评价、预测、建议、肯定与否定的假设等;其表达应考虑与研究的目的或论文

14、的篇名相关联,对事物的分析评价应注意量和质的辩证关系,掌握适度,不说过头话,不妄下论断。 2、基本要求(1)客观性。应紧紧围绕原文中提出的新观点、新方法、新论证进行概括和提炼,切忌涉及原文以外的内容和结论,更不允许把自己或他人以前的研究成果写进摘要中去。结论的表述应不作超越本文内容的引伸,不对他人成果轻易加以否定。尽量不用“我们”、“笔者”、“本文”等词作主语,这是由摘要必须客观报道文献内容、不加评论性文字的基本特点决定的。 (2)简洁性。摘要是原文的浓缩,作为论文的组成部分要随文刊出,应用最简洁、精炼的文字概括出全文的主要观点和内容。(3)完整性。摘要内容一般应当包括论题、观点、方法、结论(

15、结论有时与观点同一)诸项,重点是论题、观点和结论,不应缺如。摘要不是对原文摘录出来的几句话的简单拼凑,必须语义连贯,保持上下文逻辑关系,文字通畅,自成一体,一般不分段落。(4)规范性。摘要要排除在本学科领域里已成常识的内容;不得简单地重复题名中已有的信息;书写要合乎语法,并尽量同原文文体保持一致;尽量使用规范化的名词术语(包括地名、机构名称和人名),尚未规范的词语,以使用原文所采用者为原则;采用非标准术语、缩略语、略称、代号,除相邻专业读者也能清楚理解者外,在首次出现处必须加以说明;一般不用图表和非公知公用的符号,也不宜引用正文中的图表公式和参考文献序号等。3、编写中的几个问题 (1)注意以反映本文的主要观点和内容为主,避免喧宾夺主,在摘要中介绍前人或他人的研究成果和结论;或其他有关该课题研究的历史背景材料。(2)注意开门见山,直接接触实质性内容论文的主要观点和结论,避免绕弯子,作空泛议论。 (3)注意引文的语气、句式的选择。摘要多采用判断、肯定为主的陈述句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