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能力建设》二能力建设的途径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4092745 上传时间:2019-03-02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64.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务员能力建设》二能力建设的途径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公务员能力建设》二能力建设的途径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公务员能力建设》二能力建设的途径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公务员能力建设》二能力建设的途径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公务员能力建设》二能力建设的途径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公务员能力建设》二能力建设的途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务员能力建设》二能力建设的途径(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公务员能力建设之二 : 能力建设的途径什么是途径呢?就是通过什么样的道路、什么样的方法来把能力建设抓起来,落到实处。我认为有两个基本途径,一个是外促,一个是内省,外面促,内面省,内外结合。所谓外促,包括:制度建设、会议要求、培训;所谓内省,包括;自学,自研,自悟,内外结合来抓建设。一、能力建设的途径之一:外促外促,我只讲两个东西,一是关于制度,二是关于培训。1、制度。制度就是各种规定,约束我们每个人、每个公务员都把要能力建设当成个大事来抓,这关系到我们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问题,因此制度是非常重要的。凡“制”都带有强迫性,规定性。但我们经常违反制度,我举个我们院的事例,或者说举个我自己的事例。我原

2、来是中国科学院的院长兼党委书记,一把手,每年春天,机关党委要求我,说王院长,您得把今年参加党校学习的人员给定下来,上半年3个,下半年3个。这是制度。我作为院长得赶快落实党委的决定,于是要求同志们报名。结果等了半天,没有人主动报名。我就开始动员了,同志们哪,上党校是好事情啊,学习提升是能力建设啊,我们有这么好的机会,有那么好的老师,那么好的条件,还有经委支持。可是,还是没有人报名。为什么大家不去呢?我派张三,你去。张三说了:领导啊,不是我不去啊,我老妈今年上半年身体不好,病歪歪的,老让我陪着上医院去,我一去党校学习,我妈怎么办呢?我说张三你就别去了。我找李四,李四说哎呀,院长,不是我不想去,今年

3、上半年我抓了一个大课题,这条“大鱼”30万,我把个“鱼”做完,咱们大家都好啊,你看,我们单位不是缺经费吗?如果我把这个大课题丢掉,损失重大啊,院长啊你叫别人去吧。我又找王五,王五没有原因,说反正我不去。我就很奇怪,能力建设这么重要,为什么大家都这么个态度呢?当然,原因也许还有别的,比如老师讲课讲得不太好,可能内容落后于时代,但是,对我而言,我不能给给上级党委汇报说我们这里没有人愿意去。我越想越生气,想出个办法,召开处级干部开会,所有干部全部到场,不能一个请假,然后叫他们自报,按时间排队,2006年上半年、2006年下半年、2007年上半年、2007年下半年、2008年上半年、2009年一个一个

4、排队,填空白,填不满不散会。处级干部逼得无奈得很,本来不想去,但是又要填,个个往后缩。我不管。反正填满了才散会,到时候我按这个名单自动划,不商量。我以为这个事情就这样解决了,能力建设有保障了。没想到,到了明年上半年,问题又来了,“哎呀,院长啊,不是我不去,我老爹昨天摔跟头了,一摔不要紧,脚出了问题,不能上班了,我得天天培他到医院去看病去。”又泡汤了。作为党委书记,一把手,我单位的人都不爱学习,我脸上有光吗?作为上级党委重视的人事科学院,对学习都不重视,得了吗?我反复想,能力建设、素质提升个个挂在口头上了,为什么一到关键时刻都上不去呢?我辗转反侧地想,这里肯定有问题,但问题出在哪儿?要说制度,有

5、;要说提要求,提了;该开的会,开了;该说的话,说了。问题在哪里呢?后来我忽然想到我的制度建设有毛病,我的工作不到位,不是大家不去,是我有问题。我怎么发现自己有问题的呢?有一年我到了中石化,中石化在浙江的定海,办了一个培训班,我去讲课。我看见墙上的大标语是这样写的:“用人、育人一体化战略”。什么意思呢?我很感兴趣,就问,中石化的同志介绍说,就是员工的培养过程要跟他的使用过程相结合。我又问怎么具体操作呢?他们说凡是没有经过培训到一定时间、一定层面、没有达到要求的一律不准提拔。什么叫提拔呢?两种含义,一种就是从科级到副处,副处到正处,这是行政台阶;一种是技术员到工程师,工程师到高级工程师,这是技术职

6、务台阶。凡是培训不到位的,凡是没有经过多天培训的,一律不提拔。这个制度一建立,领导一说培训,哪里用得着领导动员,大家都抢着来。“哎呀,领导你让我去吧,这次我非去不可!”领导说“不行。”“你不让我去,我多难受啊,我特别想去。” 我就把中石化跟我们中国人事科学院比较,为什么就有这么大的差别呢?同是一个天下,为什么两种觉悟呢?后来我想通了,这不是觉悟的问题,是制度问题。我们学院,好象有这么个制度,号召大家参加吧,努力吧,同志们去吧,实际上这种制度没有一种机制,没有一种好的机制,促使大家抢着去,不去不行。中石化就做到了这一点,我是个科长,我等着提拔呢,我是一个技术员,我想当工程师,我就要培训去。可我们

7、这儿,你去吧,不去就拉倒,拉倒也没事。谁去谁就是为我这个院长做好事,对人家却没有什么益处。因此每个人都把自己去党校学习、去读书、去提升当成一个负担,原因在我这里,是我的制度建设没有抓好,没有想到把使用干部和培育干部结合起来,制度落后,导致员工落后。或者说也不是员工落后,而是员工有一个权衡,有一个经济学思考,我去,是合适还是不合适,什么叫合适呢?就是利益最大化。现在我们都是经济人,但是也是复杂人、社会人,但是基本上是经济人。员工从经济学的角度一考虑,去了以后有无好处,既然没有好处,我何必要去呢?所以我说能力建设要抓制度建设,制度得有根本性、长期性、稳定性,制度本身要有机制蕴含在里面。机制是什么呢

8、?机制就是制度里面蕴含的各种规定、规则和程序。最近报刊里面关于体制、机制的各种名词很多,为此我查了很多书。我把我的查阅结果告诉给同志们,制度里面蕴含了机制,每种制度都有机制,那么是好机制,要么是坏机制。机制是怎么形成的呢?是规定、程序、规则这三个东西运转的结果。然后我利用这个方法来研究我们院的人才培训制度,或者说是能力提升制度,或者是能力建设制度,我发现一个问题,就是制度里面,要研究怎样造就一种自动化的良性运作过程。如果哪个单位这样来思考、研究问题,能力建设就能够到位。2、培训培训,这是外促的这二个方面。培训是我们能力建设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每个单位都得重视,但是我发觉很多同志对培训的认识

9、很不够。什么是培训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查了很多书,发现很有意思,很多人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培训,那么,如果我们从多个角度来研究它,就会提升我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我们常讲“学习提升”,而学习提升的方法很多,学生在学校学习称之为“教育”,在职员工学习称之为“培训”。打个比方,你还是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或研究生时,在学校里边学习、提升自己,那叫“教育”;工作之后,你去参加各种进修班、研修班的学习,那叫“培训”。很显然,这种培训是调整我们的劳动力质量的一个方法。可见教育与培训是不同的。从历史看,培训早于教育。比如我们老祖先,打猎、采集,上一代教会下一代,那就是培训,那时还没有教育。什么时候有教育的?

10、孔子办学,就是教育。所以说培训早于教育。再从现在社会来看,培训长于教育。我们的教育,小学、中学、大学,也就十几年,而培训呢,要伴随我们终身,所以培训长于教育。培训是为了让我们提升价值的,培训多的人是价值高的人,培训是为了走向自由的,培训多的人是自由多的人,这些认识都是很好的认识。在这里,我特别要给同志们讲两点新认识,大家不知道的认识,第一个观点就是培训是投资,培训是投资对这个认识,很多人没有感觉,或者感受不深,或不能理解。为什么我们把培训当成是投资?这是因为培训使得我们身上的人力资本强大起来。美国有一个教授叫舒尔茨,是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他在上个世纪60年代写了一本书,论人力资本投资,在这本

11、书里面,舒尔茨教授讲了四个观点,这四个观点当时整个世界都不具有,那是惊天动地、史无前例的见解。这四个观点可用四句话概括。第一句话:“人力资本在我们人的身上表现为智力和体力的总和的价值”。怎么理解?你有知识、智力、健康,那么这就是你的人力资本,它是智力和体力的总和的价值。第二句话:“个人力资本是投资的结果”,大家可能会感到非常纳闷,我的知识、我的健康、我的智慧,是投资的结果吗?谁给我投资了?我从小到大没见人来投资啊?同志们,我们每一个人从出生到成年的过程中,发生过四轮投资,第一轮投资是从小到大的营养费、保健费,投资方是父母、家庭,没有这笔投资,我们不可能健康地活下来,虽然我们没有感觉,但它实实在

12、在地发生了;第二轮投资是教育费,投资方是父母、家庭,没有这笔投资,我们就将是一个健壮的文盲;第三轮投资是继续教育,如在职培训、进修等等,没有这笔投资,我们原先储备的知识会迅速折旧,成为时代的落伍者;第四轮投资是我们在求职中所发生的各种成本,比如找工作特别是迁徙流动所产生的各种成本。这四轮投资加在一起就是你身上的人力资本的价值。如果你有一个儿子或女儿,养到大学毕业时,在他(她)身上大概凝聚着价值20万人民币的人力资本,这是我们中国政府的测定。如果你是美国人,那么你的子女大学毕业时,身上凝聚着16万美元的人力资本。如果是个飞行员,那更不得了,起码是百万身家。我一个同学是飞行员,老飞行员,他开飞机,

13、不断地训练训练,那得花多少钱?百万身家都不止。因此我们大家一定要建立一个新认识,培训是能力建设,是投资。很多同志不具备这个观念,总认为培训是受罪,培训是难受,培训是把我关起来读书。我说,同志啊,你错了。培训是投资,是提升、是升值,是走向自由,是劳动力的质量改进、调整。我这么一说,同志们应该清楚这个概念了吧,人力资本投资。还有一些观念,讲的很精彩,很有用处,我介绍大家。舒尔茨说:一个企业、一个单位,如果能力的投资和物力投资如果没有齐头并进,那么这个事情本身将成为你这个单位的增长的限制因素。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你这个企业或单位,如果只搞物质建设,不进行能力建设,那么这种状况必然变成经济增长的障碍。

14、舒尔茨还说:“人力资本是由人们通过对自身投资所获得的有用的能力组成的。”舒尔茨又说:“有能力的人民是现代经济丰裕的关键”。怎么理解?就是有能力的重庆人民,是现代重庆经济发展的关键。还有一个经济学家叫贝克尔,也是诺贝尔奖获得者,他说:“培训会降低现期收益,并提高现期支出,但是,如果它可以大幅度提高未来的收益,或者大幅度降低未来支出,企业就乐于提供这种培训。”为什么企业要培训呢?因为企业是要赚钱的,他不搞培训不行。那么公务员也是一样,公务员培训,现期是支出,减少我们的收益,但是未来是增加我们收益的,降低支出的。所以总的来讲培训是赚钱的。这种认识是非常理性的,值得我们去重视它。最近还有一个学者,一个

15、著名的思想家,哈耶克,写了一本书,知识在社会中的应用。这本书写的很深奥,我跟同志们讲介绍一下。在这本书里,哈耶克说知识分两大类,一大类是科学知识,一大类是具体知识。这种分法非常奇特。哈耶克说科学知识是可以从书本上获得的,比如我们读小学、中学、大学,学的知识都是可以编码的,可以传授的。但是还有一类知识,具体知识,就很难编码,很难传播,讲也讲不清,道也道不明,甚至只能意会不能言传,一传出来就走样了。同志们感觉不好理解,那么我举个例子。比方说中医切脉,可以知道你是否怀孕了,男孩还是女孩,这种本事就不是书本上能够讲清楚的,这叫悬脉,什么悬脉呢?讲也讲不清,道也道不明。怎么去获得这个知识呢?就得培训。所

16、以,同志们,不要以为教育能解决一切,教育解决不了一切的,教育可以解决一半的东西,另一半解决不了。这个认识让大家猛醒,原来教育是教育,培训是培训,两码事。教育解决的,是那种能够传授的、能够编码的、能够讲得清的知识,另一类没法编码的、玄妙的知识,要靠培训来解决。因此我们在职者,既要读书,又要重视培训。现在很多培训没有做好,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把教育与培训混在一起了,或者用教育代替培训。在职者最需要的是培训,而我们的很多培训都在从事教育,于是学员认为你的东西我听也可,不听也可。这就考验我们的培训能不能把那些个微妙的,玄妙的,不可言喻的东西传下来呢?同志们看看,中医师,技师都非常重视培训,为什么呢?那些具体环境、具体人、具体场景的东西,要靠言传身授。我们的培训起不了作用,是因为和教育混在一起。为什么我们把教育和培训混在一起呢?是因为我们大家不了解这里边的奥秘,这个学者哈耶克,了不起的思想家,了不起的大学者,把里边的奥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