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学新进展》ppt课件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3794050 上传时间:2019-03-01 格式:PPT 页数:107 大小:341.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麻醉学新进展》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07页
《麻醉学新进展》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07页
《麻醉学新进展》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07页
《麻醉学新进展》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07页
《麻醉学新进展》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0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麻醉学新进展》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麻醉学新进展》ppt课件(10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麻醉学新进展,概述,1846年10月16日医学界一场革命的序幕悄然拉开 William T.G.Morton医师为一个名叫Edward Gilbert Abbott的患者用乙醚实施麻醉,然后外科医师在无痛状态下为该患者进行了一侧颈部血管病变切除术;这开创了一个解除疼痛的新纪元-现代麻醉学的创立 150年来,在手术室、战场、病房、疼痛诊疗中心,无数的患者得益于麻醉医师的治疗,而麻醉医师的起源正可以追溯到这一重大事件,麻醉的基本概念,麻醉(anedthesia,希腊文narkosis) 麻为麻木麻痹,醉为酒醉昏迷。 麻醉:用药物或其他方法使病人整体或局部暂时失去感觉,以达到无痛的目的进行手术治疗。

2、 镇痛(analgesiology):运用有关麻醉的基础理论、临床知识和技术以消除病人手术疼痛,保证病人安全,为手术创造良好条件的一门科学。,麻醉概念的发展,麻醉和麻醉学的范畴是近代医学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并且不断地更新变化。 麻醉镇痛 麻醉前后整个围手术期的准备与治疗 监测手术麻醉时重要生理功能的变化 调控和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 目标: 维护病人生理功能 为手术提供良好的条件 为病人安全度过手术提供保障 手术麻醉意外时,及时采取有效的紧急措施抢救病人 承担危重病人复苏急救、呼吸治疗、休克救治、疼痛治疗等,现代麻醉学 分为临床麻醉学、复苏与重症监测治疗学及疼痛诊疗学等,成为一门研究麻醉镇痛、

3、急救复苏及重症医学的综合性学科。 既包含有基础医学各学科中有关麻醉的基础理论,又需要广泛的临床知识和熟练的技术操作。 麻醉工作者通过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不断的充实提高临床麻醉工作和麻醉学的内容。,麻醉概念的发展,现代麻醉学科的工作任务,临床麻醉 复苏与急救 重症监测治疗 疼痛治疗及其机制的研究 其他任务:休克治疗、液体电解质失衡治疗、呼吸疗法、吸毒后的戒断治疗等,麻醉发展的三个阶段,一、古代麻醉发展阶段麻醉的发现与萌芽 从史前时期开始,古代医学的发展经历了悠久的岁月,对麻醉的认识从盲目无知、依靠巫神到有目的的寻找探索 一直到世纪中叶出现了化学麻醉药才进入近代麻醉阶段,这一阶段的特点是人类在遭

4、受到伤病及手术所产生的痛苦,逐步寻找解除病痛的方法,其间出现过应用鸦片、大麻、曼佗罗等药物镇痛 从麻醉的概念来看,不论其麻醉效果和安全性,均与现代麻醉应用的药物和方法无法相比,尚处在萌芽状态,麻醉发展的三个阶段,二、近代麻醉发展阶段临床麻醉学的形成 世纪,乙醚等全身麻醉成功地应用于外科手术,是为近代麻醉学地开端 这一阶段的特点是许多医学家、化学家、包括外科医生、医学生等为麻醉药的发现和临床应用作出了贡献 同时使麻醉方法和药物在临床的应用多样化 针对手术麻醉过程中的问题,也从单纯的镇痛发展到麻醉期间及麻醉前后比较全面的处理 到世纪年代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逐步形成了临床麻醉学,麻醉发展的三个阶段

5、,三、现代麻醉学的发展阶段 进入世纪年代,在临床麻醉学发展的基础上,麻醉的工作范围与领域进一步扩展,麻醉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不断充实提高,麻醉操作技术不断改进完善,麻醉学科和专业进一步发展壮大。迈进了现代麻醉学的发展第三阶段。 这一阶段的特点表现在出现了专职从事麻醉专业的人员,由于麻醉工作范围与领域的扩展,麻醉学又分支出亚学科,随着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的运用,促进了麻醉学的现代化。,麻醉学在临床医学中的重要作用,为大外科的手术病人提供无痛、安全、肌松作用、无不良反应和知晓、良好的手术条件以完成手术治疗 通过所掌握的复苏急救知识和技术,对各临床科室病人,特别是危重症病人发生的循环系统、呼吸系

6、统、肝、肾等脏器功能衰竭的处理 ICU 疼痛诊疗门诊 其他有关治疗诊断场合:MRI、妇科、胃肠镜室、导管室等,麻醉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麻醉学是一门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密切结合的学科 在基础医学方面以药理、生理、生化、病理生理学为基础 近年来麻醉学又以生物物理、分子生物、免疫、遗传、生物医学工程学密切联系,进一步探讨和阐明疼痛与麻醉对机体的影响和机理。 在复苏和危重症医学方面研究机体死亡与复活的规律。 反过来通过临床实践,验证和丰富诸如疼痛学说、麻醉药作用机理、麻醉对遗传的影响等。 随着整个医学科学和麻醉学的发展,麻醉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将更加密切,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古代麻醉发展史,公元前600

7、0年已发现人类已进行比较复杂的手术,可以看到石器时代人的头颅上,有做过类似现在环钻手术的痕迹。在古代埃及已经知道做截肢术睾丸切除术。但还没有发现有减轻疼痛的知识和措施。 在埃及金字塔上所绘的手术图案中病人是清醒的,这一时期可能使用过鸦片和大麻镇痛。在公元前2250年的医书中可以看到亚述及巴比伦人实施手术的叙述,公元前1400年到公元前1000年古印度已知道外科手术用针、亚麻线或头发缝合组织。公元前900年在希腊及罗马能从伤口取出异物及进行止血手术。 这一时期由于受宗教迷信的影响,认为疾病和死亡是人们受到上帝的惩罚,只有依靠祈祷求神而消灾去痛,同时还缺少有效的止痛方法。,古代麻醉发展史,1562

8、年法国医生Pare用绑扎四肢的方法,以压迫神经血管减轻手术的疼痛。 以后陆续有1595年Costa、1661年Severing等应用冷冻的方法止痛,但这些方法可能引起肢体的坏死。 以后又有人采用放血的方法,使病人产生脑贫血引起失神而进行手术。 在中世纪曾经有人使用浸有各种止或催眠药物的海绵,如鸦片、莨菪等,在使用前将海绵浸泡热水后给病人吸入或吮吸。 其中尤以应用含有莨菪碱或其它生物碱的曼佗罗,在这种药物的影响下,有可能引起较长时间的睡眠下实施手术最为有名。 也有采用饮酒,病人在酩酊状态下实施手术。 关于曼佗罗的麻醉作用早在一世纪的Celsus和Pling已有记载,但一直没有引起重视,认为它是邪

9、恶的东西。 一直到18世纪化学麻醉药的出现,才结束了麻醉的启蒙状态。,古代麻醉发展史,我国很早以前就有关于麻醉的传说和记载,例如,“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就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很久以来就千方百计寻找治病止痛的良药。 战国名医扁鹊以“毒酒”作麻药,为病人“剖腹探心”。 公元世纪,我国伟大的医学家华佗发明了“麻沸散”,据后汉书华佗列传、三国志华佗列传中记载:“疾发结于内,针药所不能及者,乃令先以酒服麻沸散,即醉无所觉,因破服背,抽割积聚;若在肠胃,则断截湔洗,除去疾秽,既而缝合,缚以神膏,四、五日创(疮)愈,一月之间皆平复。”,古代麻醉发展史,公元1世纪左右神农本草经载有药物365种,其中就

10、有不少具有镇痛麻醉的药,如羊踯躅、大麻、乌头、附子、莨菪子、椒等。 公元652年孙思邈著备急千金药方,752年王焘著外台秘要;都有用大麻镇痛的记载。 1337年元代危亦林著世医得效方记载了草乌散,1381年明代朱棣等所撰普济方亦载有草乌散的制法和用法。 1578年李时珍在本草纲目种、中,介绍了曼佗罗花的麻醉作用说:“用热酒调服三,少顷昏昏欲醉,割疮炙火,宜先服此则不苦也。” 1642年明代张景岳资蒙医经记有蒙汗药,用闹羊花、川乌、草乌、乳香、没药等磨为极细粉末,用热酒调服。 1662年王肯堂证治准绳、1743年清代祁坤的外科大成及同年赵学敏所著川雅内编介绍了由草乌、川乌、天南星、蟾酥、番木鳖等

11、组成的开刀药方。,古代麻醉发展史,关于针灸镇痛,早在战国时期(公元前475221年)古典医书黄帝内经在针灸方面从经络穴、针灸法到针灸理论做了比较系统的论述,有针刺治疗头痛、牙痛、耳痛、关节痛和胃痛等记载。 相传为秦越人所著的难经论述了经络穴,215282年晋黄甫谧著针灸甲乙经进一步总结了古代针灸的成就,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比较完整的针灸专著。 宋代王唯一撰成铜人针灸穴图经三卷。制成铜人模型。 明杨继洲著针灸大成十卷,总结了明代以前的针灸学方面的成就。 清代医宗金鉴针灸心法要决及其经络经穴图解,流传很广泛,古代麻醉发展史,在复苏急救方面,公元前45世纪,有扁鹊切脉以诊断人之生死,用针、砭石和草药进行

12、急救复苏的记载,据史记记载“太子患尸厥症,呈现假死状态,扁鹊根据太子的病情,确认病人并未死亡,用针刺热熨和汤药等使病人起死回生”。 张仲景金匮要略方论载有对自缢者的抢救方法,说明早在23世纪,中国即已实施了比较完善的复苏术。 以后晋葛洪肘后备急方中亦有关于复苏猝死病人的详细记载:“徐徐抱解其绳,不得断之。悬其发,令足去地五寸许,塞两鼻孔,以芦管内(纳)其口中至咽,令人嘘之。有顷,其腹中转,或是通气也。其举手挥人,当益坚捉持,更递嘘之。若活了能语,乃可置。若不得悬发,可中分发,两手牵之”。这是对口吹气法的最早记录。 本法操作包括人工呼吸的基本要领:悬发或牵发以保证呼吸道通畅。用芦管插咽吹气,类似

13、于今经通气管吹气。塞鼻以防漏气,以符合对口人工呼吸的要求,INTRODUCTION,麻醉(ANESTHESIA):指用药物或其他方法使病人整个机体或机体的一部分暂时失去感觉,以达到手术中无痛的目的。 麻醉学(ANESTHESIOLOGY):研究消除病人手术疼痛,保证病人安全,为手术创造良好条件的一门科学。可分为:临床麻醉学,复苏学,加强监测学,疼痛学等。,BRIEF HISTORY,一、中国古代麻醉史 药剂:公元前2世纪,华佗,麻沸散 1337年, 危亦林,草乌散 针灸:皇帝内经、难经等针刺镇痛 复苏急救:东汉 张仲景金匮要略方论、 后晋 葛洪肘后备急方, 中关于人工呼吸的记载。,BRIEF

14、HISTORY,二、现代麻醉史 全身麻醉:1846年,Morton首次成功使用乙醚麻醉,被视为近代麻醉学的开端;1934年,硫喷妥钠应用于临床,成为现代静脉麻醉的主药;1942年,肌松药筒箭毒碱应用于麻醉,改善了全麻效果。 局部及神经阻滞:1884年,Koller将可卡因用于眼局部手术,次年Halstead将其用于神经阻滞。1896年人株网膜下腔阻滞成功。1905年普鲁卡因合成成功。,BRIEF HISTORY, 特殊麻醉方法: 气管内麻醉法:1792年Curry首次进行人体气管内插管,随后出现各种气管内插管和喉镜。1923年设计出来回式CO2吸收装置,逐渐发展为各类麻醉机。 低温麻醉 (17

15、97年试行)(1862年乙醚麻醉下动物低温)(1905年体表低温心脏手术) 和控制性降压(1951年) 复合麻醉,BRIEF HISTORY, 复苏学及危重医学 手法人工呼吸人工呼吸器 心肺复苏 (CPR) 心肺脑复苏(CPCR) 加强监测治疗室(ICU,intensive care unit) 的建立 危重医学(CCM,critical care medicine)形成 5.麻醉专业组织发展: 1893年伦敦麻醉医师协会,1905年美国成立麻醉学会,1936年正式成立美国麻醉学会(ASA). 中国1989年卫生部明确麻醉科为一级临床学科.1986年徐州医学院创办麻醉学系.,麻醉工作的范围,一

16、、临床麻醉工作 麻醉前准备 麻醉期间:操作、监测、处理、记录。 麻醉后:送返、访视 .(止痛泵) 二、麻醉恢复室和ICU 三、急救复苏 四、疼痛治疗,麻醉的分类(1), 全身麻醉(general anesthesia) 吸入全身麻醉(inhalation anesthesia) 静脉全身麻醉(intravenous anesthesia) 局部麻醉(local anesthesia) 表面麻醉(topical anesthesia) 局部浸润麻醉(local infiltration anesthesia) 区域阻滞(regional block) 神经阻滞(nerve block) 神经丛阻滞(nerve plexus block),麻醉的分类(2), 椎管内阻滞(intrathecal block) 株网膜下腔阻滞(subarachnoid block) 硬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