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上传人:H*** 文档编号:837388 上传时间:2017-05-1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3.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我国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我国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我国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我国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国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摘要我国通过长年实行的传统的静态人口户口管理制度实现社会的稳定和谐,从而建立和巩固出一种二元化的城乡人口管理格局,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改革开放推动人口流动频率不断增加,现行户籍制度的不足越来越明显。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户籍制度改革涉及的范围众多,包括保障结构、社会体系、经济、政策方方面面,进行户籍制度改革活动务必尊重科学方针,务实,循序渐进。从目前的国家政策来看,我国现在是倾向于大力改变目前城乡二元结构,不断推动城镇化率的提升,从而引导着户籍改革的总体方向,农村户口将逐渐退出我国历史舞台,以后我国所有城市终将全面实行依据居住地划分的城乡

2、统一的户口迁移制度,户籍管理制度将淘汰掉过去推行了多年的非农业户口、农业户口分类管理模式,城乡居民势必统一户口管理为居民户口。由此本文依据文献推导我国户籍制度的改革趋势势必为城乡统筹服务。本文系统的分析了我国户籍制度的内涵,通过文献法深入分析我国户籍制度的变迁历程,并系统针对我过户籍制度的现状、不足和取得的成果进行研究分析,通过科学发展观和管理学理论去探讨如何更好的实现户籍制度改革措施,从而为我国户籍制度的改革提供更多的科学理论依据。一、引言户籍制度的历史悠久,放眼全球,全世界绝大多数的国家都通过户籍制度实现民事登记制度的管理,能够有效帮助政府实现登记管理,我国目前采用的户籍制度主要是在我国计

3、划经济时期实现了稳定巩固国家内部秩序的目标,从而推动我国经济的进步,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但是时代是不断发展变动的,我们过去使用的户籍制度不可能永远符合现在的社会需求,过去长期使用的二元户籍制度已经不符合现代市场经济社会的情况,展现出许多有待优化的地方。例如以前的户籍制度通过人口流动的限制来实现内部秩序的稳定,但是现代市场经济人口流动需求巨大,限制人口流动将会大大的阻碍我国经济发展,不符合目前的情况,最后只会导致我国城乡经济水平的差距越来越大,所以对我国户籍制度进行改革势在必行,从法制化的手段去实现户籍制度的完善优化,不断推动社会保障制度的健全,研讨如何更好的实现户籍与土地之间的良性循环,剥

4、离户籍附加利益,从而获得追求的普惠公平的社会福利目标。户籍制度的改革被我国大众广泛关心,因为户籍制度关乎每个公民的切身利益,从目前的进展来看我国户籍制度的改革还是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进步,但是时代的变迁也显示我国户籍制度务必尽快进行改革优化,管理缺乏规范性,匮乏的城市资源都导致户籍制度中的矛盾日益凸显,经济条件的悬殊使得城市与农村的生活水平越发不平衡,没有跟上其他关联性政策改革直接引起我国户籍制度改革过程阻碍较多,困难重重。即使户籍制度改革是有阻碍的,我们也必须进行改革活动,因为这才是符合时代需求的,目前来看阻碍户籍制度改革的力量在不断削弱,所以更应当继续加强改革措施,依据科学客观规律,不断加

5、强制度配合协调、逐步到位、公民公平公正、城镇化,研究推动城乡统一户口登记管理制度体系,通过身份证管理、户口登记等管理措施实现规范的人口管理系统,从而将过去静止的静态人口管理改革为更为符合时代需求的动态人口管理。二、户籍制度改革的重要意义(一)有利于城市的发展,有利于城市化率户籍制度的改革势必导致较多的具备较好经济条件的农村人口迁移到城市生活,而我国属于农业大国,在巨大的人口基数基础上我国又有比率较高的农村人口,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将大大提高城市整体基础设施的需求量。吃穿行游购娱,全都需要城市依托基础设施实现需求的满足,从而推动城市整体的发展。分析相关数据我们可以得出认知,城市人口消费水平高于农

6、村人口,农村人均消费水平仅为城市人均消费水平的三分之一,有利于正在进行结构调整的我国经济增长速度的加快。农民群体向城镇的转移有利于农村生活习惯的改变并提高城市消费总量,内需也会提升。我国经济虽然有着较为理想的数据作为展示,但是在繁荣的表象下暗流涌动,经济结构失调的问题不断干扰着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目前来说最为明显的现象为我国外贸依赖较重,投资过旺,储蓄量巨大,不理想的消费都是导致这些情况产生的原因之一。要想改变这种现状,首先应当刺激城市消费水平,我国农民群众基数大,更是应当通过城镇化实现农民群众收入水平,从而扩大内需,实现农民生活习惯城市化,促进农民消费水平的提升。我国城市化过程与传统世界各国

7、城市化相反是多种原因导致的,我国工业发展在近现代以前及其滞后,随着现代国门的开放才获得了飞速提升,我国是传统农业大国,农民人口基数巨大,我国在推行城镇化过程中是逐步开展的,导致我国城市化过程与传统模式相悖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我国户籍制度没有跟上时代需求。我国现在实行的户籍制度导致虽然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但是即使农村群众在城市就业也无法改变农村户口。随着瞬息万变的市场需求呼声不断上涨,户籍制度改革被许多地方不断尝试,例如深圳市开始制定政策允许达到要求的农民工落户,重庆为了实现内需扩大而通过户口农转非的手段进行城镇化,推动小城镇与大中城市之间和谐互助,不断壮大大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支持中小城镇发展。

8、要想实现更好的城镇化,就需要不再遏制外来人口想要实现农转非,通过制度的优化实现待遇的平等,只有真正的公平公正才能将城镇吸收人口的能力发挥出来。通过城镇化可以做到提升农民消费习惯,从而推动城市内需的发展。(二)有利于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农民工”这一词语带有歧视性和贬义,并且展现出农民群体与城市之间存在的隔阂,农民工虽然都有农村土地,但是他们选择到大城市谋取更多的生存机会,他们在城市有一份获取报酬的工作,却没有城市户口,没有得到城市户口应当享有的社会保障。农民群体为城市发展建设提供了自己的一份劳动力,积极争取更加光明的人生和未来,却没有获得城市的认可。部分城市规定非本地户口的人在城市经商或工作超过

9、一定年限,或者是购买了房产,便能够申请城市户口,利于更好的贡献劳动力。通过城市户口能够更好的实现农民工在城市生活条件待遇的改善,现行的户籍管理制度无法保证进城务工人员的应有权利。目前突出的问题有:农民工普遍工资不高,容易出现农民工工资拖欠的情况,劳动强度大,劳动时间长,大部分从事的工种都是缺乏安全性的工作,社会保障匮乏,易于出现工伤和职业病,生活保障、子女求学、居住条件都存在较多阻碍,文化、政治、经济权益较难得到应有的维护。只有通过户籍制度改革才能让农民在城市扎根并获得应有的社会保障,防止农民在城市的就医、就业、居住出现过多不必要的阻碍。户籍制度改革能够保障农民工享有国民待遇,农村进城务工人员

10、受到城市边缘化待遇会影响社会和谐,农民工为城市发展建设献出了自己的一份力量,农民工的正当权益被损害,我国城市苦累的工种都被农民工所从事,通过自身的努力谋求工薪的同时也促进了城市的建设。由于农民工从事的工种大多属于社会底层,导致城市对农民工权益不平等,农民工长期因为户籍问题而被差别对待。目前包括深圳在内的多个城市开展户籍改革,从而有利于维护农民工群体享有应得的权利,维持社会安定和谐。(三)改革户籍制度有利于农村产业发展提升城乡一体化需要依靠制度的改革,只有资源获得了自由的流动才能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大力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完善符合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型城乡关系,能够打破过去传统的计划经济格局体制。经济

11、发展进步需要依靠户籍制度的改革,广大农民群众要维护自身利益需要依靠制度的完善优化,科学合理的进行户籍制度改革才能够做到公民合理流动迁途自由,从而实现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满足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目前存在的传统计划经济为基础的户籍制度造成城乡居民两种身份制度的存在,只有通过户籍制度改革才能消除目前存在的对立不公平的城乡对立状态,为农村居民创建一个可以自由居住迁移的户籍制度,从而让农村居民获得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劳动保护权益和就业竞争机会,获得公平的发展条件,并享有在居住地和工作所在地社区同等民主选举、被选举等的权利,才可以做到全面激发劳动力并为社会做出最大的贡献,刺激生产力的

12、解放,合理开发人力资源。通过户籍制度改革能够推动农村工业化、农业产业化,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例如重庆可开发城市用地仅仅只有九十平方公里,而大城市要想发展,就必须开发农村土地,将农村适宜的土地开发建设为工业用地和基础设施用地,从而提高城市人口,开发农村大量闲置的土地,提高经济效益。改革户籍制度能够提高农村人均耕地面积,加强农村生产集约化,帮助农村居民获得更多收入,在进行户籍制度改革试点中,重庆采取的方式是通过农村居民转移到城市,帮助农民实现共同富裕,通过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实现农村土地的开发改造,为规模化生产做准备。目前来看我国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水平还是较为低下的,桎梏了我国农业生产,由于

13、农民主要的收入来源不再是过去的通过耕地获取的经济收入,导致集劳集资的手段不能有效解决农民收入。通过让达到要求的农民转移到城市生活,将农村闲置土地承包给大企业大公司,不单单能够通过大企业的技术资金优势建设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水平,还能实现土地的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实现高效利用土地。农民进城务工,原本拥有的土地便有可能被流转,宅基地也可能会因为流转而再次被利用为耕地。同时,进入城市生活的农民获得城市户口能够帮助农民获得教育、医疗、就业、居住和就业的权利,让农民获得同等的机遇。重庆市政府在进行农转非政策时充分考虑到了农民的特殊情况,在满足农民获得城市户口的同时暂时保留他们对宅基地、林地、土地收益,缓冲时间

14、大约为三年,从而实事求是的实现农民工收入问题。三、我国户籍制度改革与发展现状(一)我国户籍制度阶段性改革的演进1、居民户口自由迁移时期(1951 年到 1957 年)这一时期是居民户口迁移量持续增长的阶段,1951 年到1953 年期间人口净迁移率超过百分之三十,1954 年全国自由迁入迁出二千万人,并持续增长,机械增长人口达到百分之五十。从 1951 到 1957 年属于居民户口自由迁移时期,我国户籍制度是先从城市建立起来并向农村拓展,户籍管理一开始是较为混乱的,甚至达到政出多门的状态,并逐渐被统一规范为由公安局管理。这一时期最大的特点是农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并自由遵从自愿原则转移户口所在地,

15、公民迁移居住权得到充分尊重。2、控制居民户口迁移时期(1958 年到 1978 年)1958 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明确规定农村居民要将户口迁移到城市必须持有劳动部门的录用证明或者城市户口登记机关的准许迁入的证明,才能办理户口迁移到城市。从这一条例的颁布我们可以看出户口管理制度从过去的人口统计、治安管理转向了社会控制的趋势,户籍管理制度开始限制人口自由迁移。1958 年 1 月此条例的颁布是通过法律的形式将我国城乡分隔的户口登记制度和限制农民迁移的制度巩固下来,城乡二元分制格局体系开始稳定。二元户籍制度在当时是积极的,我国在当时的城乡人口比例为二比八,工农业产值比约为三比七,二元户

16、籍制度在我国起了较长时间的稳定社会秩序、便于统计人口的作用,促进了工业化发展,提高了资源整合效率,维持了城乡人口比例的稳定,在当时是能够促进经济发展的,在我国当时较低的城市化水平下,预防了人口流动对城市造成的冲击。这一时期户籍制度的演变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并不断提高其控制人口流动维持社会稳定的功能。这一阶段的公民被人为的区分为“非农业人口”和“农业人口”,城乡之间的差距较大,户籍制度将两者划开了距离。户籍制度主要将重心放在如何更好的协助计划经济建设,并围绕于此进行强化、限制、补充、调整,使得户籍制度成为计划经济体制的核心制度,人为的将城乡格局设置为农村支持城市发展、农业为工业提供支持、限制人口自由流动的局面。3、我国户籍制度的松动与过度阶段(1979 年到 1994 年)1984 年我国颁布关于农民进入集镇落户问题的通知,1992 年又出现“蓝印户口”,买卖户口热潮出现。4、我国户籍制度改革阶段(1995 年至今)1994 年开始我国取缔户口按照商品粮为标准进行划分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