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JCI标准运用PDCA降低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

上传人:章** 文档编号:83675543 上传时间:2019-02-2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JCI标准运用PDCA降低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基于JCI标准运用PDCA降低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基于JCI标准运用PDCA降低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基于JCI标准运用PDCA降低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JCI标准运用PDCA降低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基于JCI标准运用PDCA降低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的效果观察(2018年)摘 要 目的:探讨JCI标准下运用PDCA循环管理降低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的应用效果。 方法:成立PDCA小组,对住院患者跌倒的发生原因进行分析,确定要因,制定对策并实施,实施前后进行效果评价。 结果:运用PDCA模式降低了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由实施前的跌倒发生率0.325降至实施后的0.165。 结论:根据JCI标准实施PDCA能有效降低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保证患者安全,减少意外伤害,提高工作人员安全意识。关键词 PDCA;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跌倒是指突发的、不自主的、非故意的体位改变,倒在地面或更低的平面上。PDCA循

2、环也称戴明环,是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根据客观规律总结提出,是广泛应用于质量管理的标准化、科学化的循环体系。我院从2016年引进JCI标准对医院进行质量管理,并于2017年4月正式通过JCI评审。依据JCI评审标准,降低病人跌倒/坠床导致伤害的风险是患者安全目标之一。我院在患者安全管理过程中,采用PDCA循环进行降低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的质量改善活动,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将实践过程报告如下。1 问题分析1.1 现状调查2016年3月至7月,我院发生住院患者跌倒例次数分别为1例、2例、3例、5例、3例,共14例,跌倒发生率为0.325。2016年8月,我院成立跌倒专项质量改善小组,由护理部、医务科

3、、后勤保障科、药剂科、营养科、临床住院医师、护士、门诊护士等多学科、多部门组成,明确职责、相互协作。1.2 原因查找PDCA小组成员一起进行“头脑风暴”,并结合临床实际,每人提出23条可能导致住院患者发生跌倒的原因,将这些原因围绕4大方面进行分类,寻找每一个潜在原因与结果之间的关系,整理并绘制成鱼骨图。1.3 主因确定设计跌倒/坠床发生原因查检表,由小组成员对住院跌倒事件进行投票,即每人均对各条原因进行评选,运用柏拉图进行数据分析,根据“二八”法则,确定主要原因为以下5项:无规范化评估制度;无系统性针对性培训;健教知识未掌握;设备设施不安全;无持续性及时性监管系统及组织。2 对策运用PDCA循

4、环管理方法改善跌倒安全质量,PDCA循环包括4个阶段8个步骤。4个阶段为:计划(P)、执行(D)、检查(C)、处理(A)。8个步骤为:分析现状、建立目标、分析原因、制定计划、实施对策、检查效果、固化成果、转入下一循环。2.1 确定目标根据基线调查结果,查阅相关文献报道,结合我院工作实际,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降至0.25以下,并呈稳定趋势。2.2 制定对策针对无规范化评估制度,健全完善制度标准、优化工作流程;针对无系统性针对性培训,加强培训和考核力度;针对患者及家属健教知识未掌握,强化健康教育的落实;针对设备设施不安全,完善硬件设施;针对无持续性及时性监管系统及组织,讨论制定了持续监控追踪的措施。

5、每个对策均运用PDCA工作思路和模式进行整改。2.2.1 健全完善制度标准、优化工作流程(1)制定跌倒/坠床评估制度:由护理部牵头,医务科、后勤保障科、药剂科等科室配合,结合医院工作实际制定统一的病人跌倒风险防范制度,院长签字审核下发。产科、儿科、小儿外科、康复医学科等重点住院科室根据专科特点和服务对象的特异性,制定各科室的跌倒防范制度或指引。(2)制定跌倒/坠床护理工作流程:确立发生跌倒的应急流程,包括评估是否发生伤害及伤害等级的评定、患者处理、事件上报等。由于孕产妇为特殊群体,我院为妇儿专科医院,孕产妇收治量在住院患者中占较大比重,故制定了一套完整的个性化的孕产妇跌倒处理流程,使安全管理工

6、作更加标准化、精细化。(3)完善跌倒/坠床评估标准:入院或转科时进行跌倒风险首次评估。成人(14岁)跌倒危险评估总分8分、儿童(4岁且14岁)4分为高风险患者,应执行预防措施。每周再评估一次。手术后或产后下床活动前,病情发生变化时,须进行跌倒/坠床危险因素评估。年龄4岁无需评估直接列为跌倒高风险患者,应执行预防措施。(4)规范跌倒/坠床评估表单,实现信息化:使用住院成人跌倒危险因素评估量(14岁)和住院儿童跌倒危险因素评估量表(4岁、14岁儿童)进行住院评估,将评估表单导入护士信息工作系统,运用PDA掌上工作端实现护理工作信息化,病情评估和记录更加及时、便捷,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5)开通致跌

7、药物提醒权限,实现医护共同评估:药剂科制定致跌药物目录,医生开具易致跌药物医嘱时,医生工作站和护士工作站相继显示“是否使用”和“是否执行”弹框,提醒医护人员,实现医护共同评估,提高安全责任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2.2.2 加强培训和考核力度针对不同职务类别、岗位等级的工作人员开展针对性的培训,包括医生、护士、行政、后勤职工,要求N0N4级的护士全员参加,培训形式分为全院授课、骨干培训、组内学习、跌倒应急演练模拟等,理论学习与操作实践相结合。培训结束后进行现场考核,了解工作人员对于跌倒有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评价培训效果。2.2.3 强化健康教育的落实(1)制作宣教彩页,进行针对性教育:制作预防跌倒十

8、知,对普通人群进行跌倒防范宣教。针对孕产妇,制作孕产妇防止跌倒须知,针对儿童,制作儿童如何预防跌倒坠床,使健康教育具有普遍性和特异性。各科室护士站旁及走廊均设有宣教折页放置架,供患者或家属随时拿取。实施宣教后,护士使用健康教育评估记录单床边评估教育效果,了解患者或其家属掌握程度。医患双方均签字确认,保证健康教育有效落实。(2)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营造轻松的学习环境:门诊设有专人进行跌到评估及宣教,初步筛查跌到风险,对于跌倒高风险患者,在其门诊病历中进行标识注明,提醒其他医护人员引起注意,为患者入院治疗做好安全防范。各住院科室均开设健康教育小课堂,运用生动的课件及视频为住院患者讲解跌倒相

9、关知识,告知发生跌倒的危害性和预防跌倒的重要性。医院举办形式多样的孕妈妈课堂活动,为孕产妇讲解围产期保健知识及安全教育。2.2.4 完善硬件设施(1)改良患者安全防护设施:依据卫生行业标准及专业教材对坐卧设施的规定,医院后勤保障科购置符合要求的儿童专用床,保证床高、床栏高、床栏间距符合要求及儿童生理特点,减少发生坠床的机率。购置安全型平车,平车两侧有护栏防护,保证转运安全。购置成人及儿童型轮椅,患者坐于轮椅时,可在腰部及腿部绑定安全带。在普通成人科室使用单扶手,特殊科室加装儿童扶手,体重秤旁安置双扶手,降低跌倒的发生机率。墙体使用软包,减少跌倒伤害。(2)对卫生间进行改造:普通住院病区卫生间有

10、蹲式和坐式两种供患者选择,卫生间内添置扶手,安装紧急呼叫装置,医务人员可及时处理意外事件。填平卫生间台阶,避免地面落差导致的跌倒。针对特殊人群在每层楼增设亲子卫生间和无障碍卫生间,满足不同人群的住院需求。(3)改善清洁方式,保持地面干燥:改善洁具洁剂、清洁工作车、清洁方式,潮湿地面及时防止安全提示牌,避免安全隐患。(4)设置提醒标识:在楼梯间、晾晒间、配膳间、床头等区域设有“小心台阶”、“注意落差”、“地面潮湿,注意防滑”、“防跌倒,防坠床”等不同形式的醒目标识,提醒患者时刻谨防意外发生。2.2.5 持续监管追踪(1)根据不良事件管理制度,强化安全管理:鼓励自愿上报不良事件,并严格对报告人给予

11、保密性保护,对隐瞒不报的采取相应处罚,营造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2)开通医院OA网不良事件上报系统跌倒/坠床专项模块:在OA办公平台,开通跌倒/坠床不良事件上报专项版块、专项流程。成立跌倒小组,专人负责个案调查。(3)实施每季度跌倒/坠床专项检查:护理部每季度组织专项质量检查,实行住院病区全覆盖,对跌倒的环节质量如环境、患者评估、预防措施落实等进行查核,对落实率最低的项目优先进行改进。(4)将跌倒/坠床评估纳入护理质控监管:召开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将跌倒各项相关指标及检查结果进行通报反馈,督促下一步整改。3 结果及分析运用PDCA模式进行针对性管理后,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由2016年8月的

12、0.384降至2017年12月的0.165,且在该时间段内逐渐稳定低于目标值,说明改善措施有效,病区安全管理质量得到明显改善。传统的护理质量管理模式着重于对护理行为的最终结果评价,在一定时间内以传统的考核指标组织一次检查、归纳、通报,而忽略对护理工作过程培训和督导,对存在的问题没有及时跟踪和改进。科学的质量管理手段是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的重要保证。医院实施一系列的改善措施,规范了工作人员的职责标准,细化了工作流程,强化了员工责任心和安全意识,提高了患者及其家属的自我管理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促使医患共同参与安全管理,促进了医患关系的和谐进步,营造了安全的文化氛围。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的降低,

13、提高了患者住院的安全感、舒适感,提升了患者满意度,有利于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和口碑。标准化、规范化的住院安全管理,也为员工提供了高效舒适的工作环境,缓解了工作压力和担忧,增加员工的成就感和自豪感,调动了工作热情和积极性。综上所述,运用PDCA管理工具降低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取得了良好效果。通过项目改进,发现一些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如儿童住院科室发生坠床的比率增加等,项目组将这些问题转入下一个PDCA循环,进行进一步的持续改善。参考文献1 北京协和医院世界卫生组织分类合作中心翻译组.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ICD-10)M.10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839-841.2 潘沼山,孙芳敏,黄始振.现代管理学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213-215.3 王丽华,缪滔,朱玲凤,等.运用PDCA模式管理病区环境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 (9):893-895.4 陈巧玲.预防住院患者跌倒的护理质量控制J.护理学杂志,2010,25(17):44-46.5 张红,宋辉,张晓媛.手术室护理质量的监控方法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8):6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