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复习人教版古代最中国的改革课件38张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3640833 上传时间:2019-02-28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1.4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轮复习人教版古代最中国的改革课件38张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轮复习人教版古代最中国的改革课件38张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轮复习人教版古代最中国的改革课件38张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轮复习人教版古代最中国的改革课件38张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轮复习人教版古代最中国的改革课件38张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轮复习人教版古代最中国的改革课件38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轮复习人教版古代最中国的改革课件38张(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选修 1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考情导学,线索特征 本选修模块包括古代中国的重大改革和近代中外的重大改革。 1古代中国的线索为: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推动中国向封建社会、统一国家过渡;北魏孝文帝改革推动鲜卑族汉化和农耕化;王安石变法巩固和发展了封建制度。 此阶段的历史特征为:封建性质的改革;推动农耕经济发展;为国家统一奠定基础。,商鞅变法的“废井田、开阡陌”、重农抑商与奖励耕织、推行县制等重大举措,不仅使秦国实现了富国强兵,也推动中国向封建社会过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均田制、移风易俗等汉化政策推动北魏政权和北方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王安石变法以理财为核心,富国、强兵和取士为改革主要内容,有利于改变北宋

2、积贫积弱的局面。,2近代中外的线索为:19世纪中期,出现了顺应工业革命而走向资本主义的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19世纪末,中国的资产阶级维新派进行了把救亡图存和发展资本主义相结合的戊戌变法。 此阶段的历史特征为:西方工业文明冲击;近代化改革运动;旨在民族振兴;促进资本主义发展。,第1课时 古代中国的重大改革,知识整合 核心探究,栏目链接,考点一 商鞅变法,知识整合,1历史背景 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动荡、大变革和大发展时期。 (1)政治:周王室衰微,宗法分封制被破坏。 (2)经济:井田制瓦解。 (3)军事:诸侯割据,战争频繁。 (4)文化:百家争鸣。,2原因 (1)秦国落后于其他国家,

3、客观要求通过变法以增强国力。 (2)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变法,以富国强兵,称霸诸侯。 3主要内容,知识整合,(续表),知识整合,4.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1)对秦国: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为秦后来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2)对中国历史发展: 从法律上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为长期的土地兼并提供了合法性。 首倡的重农抑商政策成为中国长期的基本经济政策,长期影响农业、商业的发展。 中央集权制度萌芽,推动中国向封建社会过渡,推动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知识整合,考点二 北魏孝文帝改革,1历史背景 (1)北魏崛起并统一北方;出现民族大融合趋势。 (2)北魏面临民族矛盾、阶级矛盾等社会危机。,知识整合,2主要内

4、容,知识整合,3.改革的特点 (1)系列配套,比较全面。 (2)兼有确立封建制度和民族融合的性质。 4改革的影响 (1)促进了北方经济的复苏繁荣和农耕化。 (2)促进了北魏和北方少数民族的封建化。 (3)促进了北方地区的民族融合,为隋唐时期国家重新实现统一奠定了基础。,知识整合,考点三 王安石变法,知识整合,1历史背景 (1)北宋面临日益严重的社会危机。 宋初的中央集权和分化事权措施导致“冗官、冗兵、冗费”和积贫积弱的局面。 宋初不抑土地兼并和增加赋税的政策导致阶级矛盾日益激化。 北宋与辽、西夏政权对峙中处于弱势。,知识整合,(2)革新除弊逐渐成为朝野共识。 以整顿吏治为核心的庆历新政为王安石

5、变法奠定了基础。 宋神宗希望革新除弊,重用力主改革的王安石等人。,2变法内容,知识整合,知识整合,(续上表),知识整合,(续上表),知识整合,(续上表),知识整合,(续上表),知识整合,3 . 历史作用 (1)积贫局面的改善:富国之法促进了生产发展,增加了财政收入。 (2)积弱局面的改善:强兵之法提高了军队战斗力。 (3)统治基础的扩大: 取士之法注重实用人才,充实了官僚队伍。,知识整合 核心探究,栏目链接,探究一 核心主题 . ,核心探究,【主题1】商鞅变法的影响和评价 材料一 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前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 商君治秦

6、,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避亲近,法及太子,黥劓(注:黥、劓,古代的两种刑罚)其傅(注:傅,指太子的师傅公子虔、公孙贾)。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 战国策秦策一,核心探究,材料三 惟商鞅变法不顾人言,骤至富强。亦以召怨天下虽得天下,旋踵而亡。 苏轼上神宗皇帝书 问题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分析商鞅变法产生了哪些主要的社会影响? 提示1:影响:增强国力;壮大军事力量;稳定社会秩序;社会各阶层的地位发生变化。,核心探究,问题2:根据材料三,概括并评价苏轼的主要观点。 提示2:观点:商鞅变法导致秦迅速灭亡。评价:苏轼认为商鞅变法使秦国富强,为秦统一六国奠定基础是符合历史史

7、实的;但认为商鞅变法导致了秦的灭亡是错误的,秦朝的灭亡是由于秦的暴政而致,并非因商鞅变法;苏轼夸大了个人对历史的作用。,核心探究,【主题2】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及认识 材料一 窃惟朝廷从初散(贷出)青苗钱之意,本以兼并之家放债取利,侵渔细民,故设此法,押其豪夺,官自借贷,薄收其利。今以一斗陈米散与饥民,却令纳小麦一斗八井七合五勺,或纳粟三斗,所取利约近一倍。虽兼并之家,乘此饥馑取民利息,亦不至如此之重。 司马光司马光奏议 材料二 盖制(管束)商贾者恶其盛,盛则人去本者众,恶其衰,衰则贷不通。 王安石王文公文集,核心探究,问题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司马光认为青苗法的设计目标与实施效果

8、之间有何差距?王安石、司马光在争辩青苗法的利弊时,其出发点有何共同之处? 提示1:差距:青苗钱贷出的初衷本为抑制高利贷,并使政府财政收入有所增加,但实际效果是官贷利息太重,百姓反受其累。共同之处:都声称要维护平民百姓利益(救困济贫)。,核心探究,问题2:根据材料二指出王安石如何处理农商关系?结合变法内容说明王安石是如何实践“制商贾”的? 提示2:关系:商业过度发展导致农业衰退,应以农业为本。实践:实行青苗法、均输法、市易法,官府干预商品交换,直接参与经营商业活动,调控商品价格。,探究二 核心归纳 . ,核心探究,1商鞅变法的特点及其成功的原因 (1)特点。 商鞅变法是春秋战国时期实行最彻底、对

9、旧贵族打击最严重、变法措施最全面、为期最久、影响最深远的改革。 商鞅变法以法律形式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发展封建经济,增加政府收入,实现富国强兵,建立新型地主阶级的统治。 商鞅变法的许多措施,不仅为秦国完成统一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与国家政治基础,对日后中国历史的发展也有重大影响。,核心探究,(2)成功的原因。 顺应历史潮流。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期,封建社会取代奴隶社会是历史发展的趋势,商鞅变法顺应了这一趋势。 商鞅取信于民、执法如山、大无畏的精神。 商鞅变法的内容深入人心。 法家思想的传播和商鞅与守旧派贵族的论战,奠定了变法的思想理论基础,扫除了变法的障碍。 秦孝公变法图强的决心,以及对

10、商鞅的支持重用是变法的后盾。,核心探究,2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的关系 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之间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关系。 (1)孝文帝改革是在民族融合的基础上进行的。北魏统一黄河流域时,那里已经出现了民族融合的趋势。北魏政权用落后的制度统治黄河流域,导致了尖锐的民族矛盾。要巩固北魏的统治,就必须进行社会改革,顺应民族融合的潮流。 (2)孝文帝改革中实行了一系列汉化的措施。颁布均田令,采用汉族先进的封建生产方式;整顿吏治,采用封建的俸禄制;迁都洛阳,更好地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改革社会习俗,接受中原先进的文化和生活方式。,核心探究,(3)孝文帝改革中的汉化措施促进了鲜卑族的封建化进程,将北方

11、民族的融合推向高潮。,核心探究,3王安石变法的评价及启示 (1)性质:封建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是社会改良性质的改革。 (2)进步意义。 变法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加强了国家的军事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 变法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客观上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王安石勇于改革和敢于斗争的精神,值得肯定。,核心探究,(3)局限。 没有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的危机。 以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为出发点,农民的处境没有根本的改变。 (4)启示。 改革必须遵循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原则。 改革是革除社会弊政,促进社会发展和国家强盛的重要手段。但也应防止在改革中出现用人

12、不当、执行不力等问题。,核心探究,改革必然涉及某些人的特权和私利,因而会有阻力,甚至充满了尖锐的斗争。因此,改革者要有远见卓识,行动要坚决彻底,注重改革的实效性。 4比较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的异同 (1)相同点。 目的:富国强兵。 形式:自上而下的改革,得到王权的支持。 内容:都触动了旧势力的利益,遭到强烈的反对。,核心探究,范围:变法都对生产关系作了调整。 变法者个人的命运基本相同。 (2)不同点。 背景:商鞅变法发生在新旧交替的战国时期;王安石变法发生在北宋中期统治危机四伏时期。 根本目的:商鞅变法废除旧制度,建立新制度;王安石变法挽,核心探究,救统治危机,局部调整生产关系。 性质:商鞅变法是一场封建化的运动;王安石变法是对封建社会内部矛盾进行局部调整的改革。 结果:商鞅变法成功,对后世影响大;王安石变法失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