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简明教程第三章资本与剩余价值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3634143 上传时间:2019-02-28 格式:PPT 页数:74 大小:8.2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治经济学简明教程第三章资本与剩余价值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政治经济学简明教程第三章资本与剩余价值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政治经济学简明教程第三章资本与剩余价值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政治经济学简明教程第三章资本与剩余价值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政治经济学简明教程第三章资本与剩余价值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政治经济学简明教程第三章资本与剩余价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治经济学简明教程第三章资本与剩余价值(7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第一节 货币转化为资本 第二节 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第三节 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 第四节 资本主义工资,一、资本的含义,1、资本的含义 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2、资本的特征: (1)资本的增殖性资本区别于货币的根本特征。 (2)资本的运动性资本的增殖性只有在运动中才能实现。 (3)资本的返还性资本的增殖、运动性是以一定的垫支为起点的,只有先返还才进一步谈得上增殖。 (4)资本的风险性资本是收益性与风险性并存。,二、资本的形态,1、资本的货币形态 以货币形态表现的资本, 是资本的最初始形态。 2、资本的实物形态(生产资本,商品资本) 分为两大类: 生产资本类是指以

2、机器、原料、厂房等生产要素表现的资本; 商品资本类是指包含剩余价值的商品(产品)形态表现的资本。,二、资本的形态,3、无形资产的形态 以知识形态存在的经济资源,如专利权、版权、商标权等。 特点:非实物性;一次生产多次转让;以获利能力作为估价的主要依据。 4、虚拟资本的形态 以有价证券形式存在,能定期带来收入的资本。,第一节,货币转为为资本,一、货币与资本的区别 无论是从历史上还是从现实生活中看,货币都是资本的最初表现形式。 但货币不一定是资本。资本和货币是有区别的。,W,G,W,G,W,G,资本流通公式,商品流通公式,流通形式不同,买卖顺序相反,先卖后买,先买后卖,流通目的不同,为买而卖,取得

3、使用价值,为卖而买,取得价值,流通内容不同,不同的使用价值相交换,同质异量的价值,运动界限不同,有 限,运动无止境,G,m,资本:能够带来价值增殖(剩余价值)的价值,根本区别:,W,G,W,普通的货币只是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此时,货 币转化 为资本?,G,W,G= G+G,从形式上看,资本总公式和价值规律是矛盾的。,二、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资本总公式:G W G/ 答案:这一公式概括了一切资本运动的共同特点。,矛盾何在?,不可能在流通中产生, G的来源,既贱买 又贵卖,贵 卖,不产生剩余价值,商品流通领域,等价交换,不等价交换,贱买,不可能在流通中产生,不可能离开流通产生,?,离开流通,货币不

4、会增殖; 离开流通,商品价值无法实现,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Pm 只是为生产提供物质条件,G,W,G,G,W,G,G,Pm,W,W,A,A商品是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关键,只发生价值形态变化,M不可能产生在卖和买两个阶段上,只可能产生于买的商品上?,可以自己支配劳动力,劳动力就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即存在于人的身体中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1.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三、劳动力成为商品,A成为W,劳动者有完全人身自由,劳动者没有生产资料,条件,必须出卖 劳动力,在封建社会末期逐渐形成,延续,维持,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 所必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A 的价值,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5、,劳动力的恢复、保持和延续,(1)劳动力商品的价值,维持劳动者本人生活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维持劳动者家属生活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劳动者的教育训练费用。,发展,与其它商品价值决定的共同之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2.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劳动力商品的价值:,(2)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 特 殊 性: 不仅能创造出劳动力自身的价值,而且能创造出比他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结论: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一般商品:,苹果:,布:,消失,,使用价值 价值,使用价值 价值,转移到衣服上,消失,,消失,,“原来的货币所有者成了资本家,昂首前行;劳动力所有者

6、成了他的工人,尾随于后。一个笑容满面,雄心勃勃;一个战战兢兢,畏缩不前,象在市场上出卖了自己的皮一样,只有一个前途让人家来鞣。”,第二节,资本价值增殖过程,商品生产过程,劳动过程,价值形成过程,具体劳动,抽象劳动,创 造,使用价值,转 移,旧 价 值,形 成,新价值,一、一般的商品生产过程,资本的生产过程,劳动过程,价值形成和增殖过程,具体劳动,创 造,转 移,使用价值,旧 价 值,抽象劳动,A 价值,剩余价值,二、价值形成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形 成,新价值,例:某工厂生产10斤棉纱,生产资料价值24元,劳动力价值元,劳动生产率水平1元/小时,工人劳动6小时。,Pm价值24元,A价值 6元,工

7、人劳动6小时,具体劳动转移Pm价值(24元),抽象劳动形成价值 (6元),投入 30元,收回 30元,=,没有增值,1、劳动过程,这一过程仅仅是一个价值形成过程,例:某工厂生产20斤棉纱,生产资料价值48元,劳动力价值元,生产力水平不变,1元/小时,工人劳动12小时。,Pm价值48元,A价值 6元,工人劳动12小时, 具体劳动转移Pm价值(48元), 抽象劳动形成价值 (12元),投入 54元,收回 60元,m=60-54=6元,m,2、价值增殖过程,结论:剩余价值就是由劳动者创造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0,6,12,必要劳动时间,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剩余劳动),结论: 价值

8、增殖过程“不外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3、工作日的两个部分,总公式矛盾的解决,GWG/,G(54元) W,PM(48元),A(6元), P W /(60元) G/ (60元),流通领域 等价交换,生产领域 劳动力创造出大于自身价值的价值(m),流通领域 等价交换,转移旧价值48,创造新价值12, 剩余价值不再流通中产生,而是产生于生产过程,但不能离开流通,流通领域为剩余价值的生产提供了条件。,表现在厂房、机器设备、原料、辅助材料等生产资料上的资本,叫做不变资本。,资本,不变资本(c),可变资本(v),表现在劳动力上的资本,叫做可变资本。,三、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依据资本的不同部

9、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不同作用。,只发生 价值转移,价值增殖,1、划分依据,2、划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具有重要意义,进一步揭示了m产生的源泉:v 为考察资本增殖程度(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m/ 为政治经济学的一系列理论奠定了基础,2、剩余价值率( m / ),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的比率。公式表示:m / =m v,剩余劳动与必要劳动比率。即: 剩余劳动必要劳动 或 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四、剩余劳动率、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量,1、剩余劳动率,从商品生产一般角度讲,剩余劳动率和剩余价值率反映社会生产力水平的高低和劳动者创造剩余价值的能力。 在资本主义,它准确地反映了资本家雇

10、佣工人的剥削程度,因而又叫剥削率。,3、剩余价值量,m = m v,影响剩余价值量的因素:,m /的高低,工人人数或v量,第三节 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基本方法,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工作日(小时),0,6,12,必要劳动时间,剩余劳动时间,m,=,6小时,6小时,100%,=,0,6,6,3,15,12,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m,9小时,=,6小时,150%,=,一.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通过工作日的绝对延长来生产剩余价值的方法。 举例:,限制劳动日延长的因素,生理因素,0,24,家庭生活、社会活动时间,吃饭、睡觉、休息时间,

11、社会道德因素,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在工作日长度一定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地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增加剩余价值的方法。举例:,1、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含义,工作日(12小时),0,6,12,必要劳动时间,剩余劳动时间,0,4,6,12,必要劳动时间,剩余劳动时间,m,8小时,=,4小时,200%,=,m,=,6小时,6小时,100%,=,2,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在工作日长度一定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地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增加剩余价值的方法。举例:,1、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含义,生产相对 剩余价值,缩短必要劳动时间,降低劳动力价值,降低生活

12、资料价值,提高社会 劳动生产率,前 提,社会劳动生产率如何提高?通过各个企业追求超额剩余价值来实现。,2、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实现过程,(3-2.7)40,超额剩余价值是个别资本主义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商品社会价值的差额。举例:,什么叫超额剩余价值?,20斤 棉纱,60元 (48c,6v,6m),3元,3元,0,个别企业 劳动生产率 提高一倍,40斤 棉纱,108元 (96c,6v,6m),3元,2.7元,12元,相对剩余价值以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为条件,是所有企业普遍获得的,相对比较长期。,超额剩余价值以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为条件,是个别企业获得的,它是一种暂时的现象。

13、,3、相对m和超额m的关系:既有区别,也有联系。,区别:,所有企业普遍获得相对剩余价值是通过个别企业获得超额剩余价值的途径实现的。,超额剩余价值是相对剩余价值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联系:,4.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关系,联系,两者本质一致,绝对m生产是相对m生产的基础、起点,两种方法的物质技术基础不同,区别,在资本主义发展各阶段所起作用不同,都是靠延长 剩余劳动时间,三、生产自动化条件下剩余价值的源泉,m仍然是雇佣工人 的剩余劳动创造的,机器仅仅是作为生产资料发挥作用。 自动化生产条件下,劳动的复杂程度提高,同一时间创造的剩余价值增多。 劳动者的范围不仅包括直接操纵机器的工人,

14、也包括与物质生产有关的科学技术人员和企业管理人员。(总体工人) 由于整个社会的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劳动力价值降低,整个资本家阶级便能够获得比过去更多的剩余价值。,生产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导致单位劳动能创造出更多的价值和剩余价值,从而使剩余价值率提高。因此生产自动化、机器人的出现,只是生产技术上的进步,剩余价值的源泉没有改变,依然是劳动者的剩余劳动。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和剩余价值理论仍然是颠扑不破的科学理论。,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四、剩余价值规律,剩余价值规律的内容: 通过不断扩大和加重对雇佣劳动的剥削来达到获取剩余价值的目的。,首先,追逐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资本主义生

15、产的实质就是剩余价值生产。,其次,追逐剩余价值决定着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生活的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分配,M,m,交换,生产,消费,再次,生产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存在、发展和灭亡。,产生,发展,灭亡,m,资本主义工资,第四节,工资是A的价格,工资不是劳动的价格,劳动不是商品,劳动本身没有价值,在劳动力被购买和使用前劳动无法独立存在,说劳动是商品,逻辑上不能成立,?,工资的本质:劳动力价值的货币表现即劳动力价格,一、工资的现象和本质,工资的现象:劳动的报酬,二、工资的形式,计时工资,计件工资,计时工资是按照劳动者的劳动时间支付的工资。例:,工作1小时得10.5元工资,工作1天(8小时)得120元工资,计件工资是按照劳动者生产的产品数量或完成的作业量支付的工资。例:,生产1双皮鞋得30元工资,工作1天(生产3双皮鞋)得90元工资,名义工资,即以货币来表现的工资。,实际工资,指以货币工资所能实际购买到的生活资料的数量及其享受到的服务来计算的工资。,三、工资水平及其变动趋势,上升,上升,上升,上升,上升,下降,二者变动情况:,只有实际工资才能真正反映工人的实际收入和生活状况。,工资的变动趋势: 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呈上升趋势。,相对工资,相对工资是指工人工资在新创造的价值(v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