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免疫性疾病

上传人:优*** 文档编号:83379284 上传时间:2019-02-27 格式:PPT 页数:57 大小:2.2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件:免疫性疾病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课件:免疫性疾病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课件:免疫性疾病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课件:免疫性疾病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课件:免疫性疾病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件:免疫性疾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件:免疫性疾病(5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免疫性疾病,非特异性免疫 1)先天性的、 2)可以遗传的、 3)非特异的,由非淋巴细胞介导的。 特异性免疫:1)后天获得的,2)不遗传,3)具有特 异性。 传统认为小儿时期,特别是新生儿和未成熟儿处于不成熟阶段,其某些免疫防御能力亦显低下。实际上,出生时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均已相当成熟,其免疫反应能力低下可能是免疫系统“无经验(nave)”之故。即其免疫系统虽业已完善,但因以往未曾接触抗原,故未能建立免疫记忆反应。,小儿免疫系统发育特点,细胞免疫,防御:抗胞内寄生菌、真菌、病毒感染,如结核杆菌、麻疹、水痘、风疹、巨细胞病毒、白色念珠菌。 免疫监视:防肿瘤。 皮肤迟发性超敏反应:排斥反应。 胎儿期

2、细胞免疫不成熟,易遭致宫内感染,长期带病毒,风疹、CMV。 生后成熟,如新生儿接种卡介苗数周后,结核菌素试验即呈阳性反应。,小儿细胞免疫(T细胞免疫)特点,胸腺:出生时715g,与体重之比值是一生中最大的,直到34岁胸腺X线影消失,到青春期后胸腺开始萎缩。 T细胞:来自骨髓的淋巴干细胞成熟(CD3) CD4 CD8 胎龄13周起出现对同种异型移植物的排斥反应,对有丝分裂原的增殖反应。 40周龄时具备对各种抗原的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 足月新生儿外周血T细胞绝对数已达到成人水平,小于胎龄儿和早产儿的T细胞数量少,对有丝分裂原的转化率低。,绝大多数脐血T细胞(97%)为CD45RA+“原始”T细胞表

3、型(成人外周血为50%),而CD45RO+记忆性T细胞极少。新生儿活化的T细胞表达CD25(活化标志)较成人为弱。 新生儿T细胞功能缺陷表现为: 辅助B细胞产生免疫球蛋白的能力受限; 活化吞噬细胞和产生CTL的能力下降; CD40配体在活化的T细胞上表达低下,影响B细胞免疫球蛋白的同种型转换; 产生细胞因子能力低于成人(缺乏抗原刺激所致)。,小儿体液免疫(B细胞免疫)特点,骨髓和淋巴结:B细胞成熟的场所,起到类囊的作用。 颈和肠系膜淋巴结发育最早(胚胎10周);足月新生儿能扪及腹股沟浅表淋巴结;2岁后扁桃体增大,后稍缩小,67岁又增大。1213岁淋巴结发育达顶点。 B细胞:比T细胞发育较迟。

4、胎儿B细胞对抗原刺激可产生相应的IgM类抗体,而有效的IgG类抗体应答需在3个月才出现。 足月新生儿外周血B细胞量略高于成人,小于胎龄儿出生时B细胞数量少。,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 ): 1IgG 1)含量最多; 2)可通过胎盘,孕期32周进入胎儿循环的母亲IgG明显增加,出生时脐血IgG水平甚至可高于母亲IgG水平10%; 3)早产儿、小于胎龄儿IgG水平低于母亲; 4)来自母体的IgG在生后6个月内起重要抗感染作用; 5)生理性低丙球血症:生后3月虽然自身合成能力增加,但来自母亲的IgG大量衰减,至6个月时全部消失,故36月龄婴儿血清IgG水平降至最低点。,2IgM

5、 1)虽然胚胎12周时已能合成IgM,但因缺乏抗原刺激,胎儿自身合成的IgM量极少,母亲IgM不能通过胎盘; 2)因而出生时脐血IgM水平很低,若发现脐血IgM水平升高(0.2-0.3/L),即提示胎儿有宫内感染; 3)是抗革兰氏阴性菌的重要抗体。,3IgA 1)脐血IgA水平很低(多0.05g/L),若脐血IgA水平升高也提示宫内感染, 2)分泌型IgA可从母乳中获取, 3)分泌型IgA不易被水解蛋白酶分解,是呼吸道、肠道、泌尿道粘膜局部抗感染的重要因素。 4)新生儿、婴幼儿期分泌型IgA低下是易患呼吸道、消化道、尿路感染的原因。,4IgD和IgE 两者均难以通过胎盘,在新生儿血清中IgD和

6、IgE含量极少, IgD生物学功能不清楚, IgE参与I型变态反应,与过敏性疾病有关。生后可从母乳中获取部分IgE,自身合成的能力也不弱。患过敏性疾病时血IgE水平可显著升高。,小儿免疫球蛋白水平及变化情况,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primary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s, PID),是指免疫系统的器官、免疫活性细胞(如淋巴细胞、吞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及免疫活性分子(免疫球蛋白、可溶性分子白细胞介素、补体和细胞膜表面分子)发生缺陷引起的某种免疫反应缺失或降低,导致机体防御能力普遍或部分下降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一、反复感染-是最常见的表现 特点: 反复 严重 持久 感染的部

7、位: 呼吸道、胃肠道、皮肤、全身 以呼吸道最常见,原发性免疫缺陷病-临床表现,病原体 抗体缺陷G+菌化脓性感染 T细胞缺陷病毒、真菌、结核和沙门菌属 等细胞内病原体感染 补体成分缺陷奈瑟菌属 中性粒细胞功能缺陷金葡球菌 多重、机会感染多,原发性免疫缺陷病-临床表现,原发性免疫缺陷病-临床表现,感染的时间: T细胞缺陷和联合免疫缺陷生后不久发病, 抗体缺陷为主,因存母体抗体,612月后发病,感染的治疗: 抑菌剂无效,需杀菌剂、联合、长疗程才有效,原发性免疫缺陷病-临床表现,二、自身免疫性疾病 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系统性血管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免疫复合物性肾炎、I型糖尿病、免疫性

8、甲状腺功能低下和关节炎等,三、肿瘤 淋巴系统肿瘤(尤其B细胞淋巴瘤)最常见,病史 感染史 发病年龄 过去史:疫苗病 脐带脱落延迟 GVH 其他临床特征 家族史:家谱调查,体检和X线 皮肤 淋巴结、扁桃体、肝脾 毛细血管扩张 先天畸形 X线:胸腺,原发性免疫缺陷病-诊断,一般治疗,原发性免疫缺陷病-治疗,预防和治疗感染 保护性隔离 预防用药 用杀菌剂,疗程和剂量大 心理学支持 鼓励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严重免疫缺陷、细胞免疫缺陷者禁用活疫苗 防止GVH 选择性IgA缺乏者禁忌输血和血制品,二、替代治疗,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有低IgG血症 高效价免疫血清球蛋白(SIG) 用于严重感染及预防

9、 血浆: 输注白细胞: 用于吞噬细胞缺陷伴严重感染 细胞因子:胸腺素、转移因子、IFN-,原发性免疫缺陷病-治疗,三、免疫重建 胎儿胸腺移植/胸腺上皮移植 骨髓移植 HLA-同胞移植 HLA-半相合移植 无关供者移植 脐血干细胞移植 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胎儿肝脏移植 四、基因治疗 (尚处于探索阶段),原发性免疫缺陷病-治疗,最常见的免疫缺陷病 由于环境因素所致(感染、药物、营养不良、 外科、年龄等) 免疫系统广泛受累 (T, B,NK, PMN,M),但明显不如原发性免疫缺陷病严重 最常见临床表现:反复呼吸道感染 治疗原则: 治疗原发病,去除诱因,继发性免疫缺陷(secondaryID,SID)

10、,定义:由于后天因素导致的免疫系统暂时性功能障碍,继发性免疫缺陷病的诱因 营养不良 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缺乏 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 遗传代谢性疾病 染色体异常 (21-三体综合征),尿毒症,糖尿病, 蛋白质丧失性肠病,肾病综合征,张力性肌萎缩, 镰状细胞贫血 肿瘤和血液病 感染 早产儿和未成熟儿,继发性免疫缺陷(secondaryID,SID),免疫功能低下,反复感染,肿瘤 自身免疫性疾病,营养紊乱,继发性免疫缺陷(secondaryID,SID),支气管哮喘,【定义】,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及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共同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患

11、。这种慢性炎症导致气道高反应性,当接触多种刺激因素时,气道发生阻塞和气流受限,出现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或加剧,多数患儿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病因,哮喘发病,多基因遗传,发病机制,上皮损伤,炎症细胞浸润,血管扩张,黏液腺肥大,水肿,黏液,基膜增厚,NAEP, Expert Panel Report. Guidelines for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Asthma. August 1991.,哮喘时的气道形态学改变,气道平滑肌,哮喘的病理生理(1),哮喘病理生理学(2),临床表现,症状,体征,成人喘息1.M

12、PG,Global Initiative for Asthma: Global Strategy for Asthma Management and Prevention 2006,实验室和其他检查,痰液检查 动脉血气分析 胸部X线检查 呼吸功能检查 特异性变应原的检测,反复发作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多与接触变应原有关。 发作时在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 上述症状可经治疗或自行缓解。 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胸闷和咳嗽。 临床表现不典型者至少应有下列三项中的一项阳 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试验阳性;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 昼夜PEF变异率20%。,诊断标准,咳嗽变异型哮喘(

13、Cough Variant Asthma),(1)持续咳嗽4周,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运动、遇冷空气或嗅到特殊气味后加重,痰少,临床上无感染征象,或经较长时间抗生素治疗无效;(2)支气管舒张剂诊断性治疗可使咳嗽发作缓解;,(3)有个人或家族过敏史、家族哮喘病史,过敏原(变应原)检测阳性可作辅助诊断;(4)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慢性咳嗽。,表1 哮喘病情严重程度分级的判断指标,治疗,脱离变应原 药物治疗 急性发作期的治疗 非急性发作期的治疗 免疫治疗,一、哮喘长期控制的标准 (1)最少或没有症状,包括夜间症状;(2)最少的哮喘发作;(3)肺功能正常或接近正常;(4)体力活动和运动不受限;(5)最

14、低限度地使用缓解药物;(6)不因哮喘而急诊或住院;(7)极少甚至没有药物不良反应。,二、哮喘治疗的目标 (1)有效控制急性发作症状,并维持最轻的症状,甚至无症状;(2)防止症状加重或反复;(3)尽可能将肺功能维持在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4)防止发生不可逆的气流受限;(5)保持正常活动(包括运动)能力;(6)避免药物的不良反应;(7)防止因哮喘死亡。,治疗原则,抗变态反应性炎症治疗应越早越好。要坚持长期、持续、规范、个体化治疗原则,治疗包括:(1)发作期快速缓解症状:抗炎、平喘;(2)缓解期防止症状加重或反复:抗炎、降低气道高反应性、防止气道重塑、避免触发因素. 做好自我管理。 与医院建立联系,

15、长期随访。 应用免疫调节剂。,哮喘治疗药物,控制类药物,哮喘治疗药物,平喘药之一-2受体激动剂,短效类 特布他林喘康速 沙丁胺醇喘乐宁、舒喘灵、万托林 长效类 福莫特罗奥克斯都保 沙美特罗舒利迭 班布特罗邦备片,剂 型,哮喘药物各种吸入剂型,平喘药之二茶碱类,治疗指数窄,易中毒 胃肠道症状:恶心、呕吐 心血管症状:心动过速、心律失常、血压下降 呼吸中枢兴奋 严重者抽搐、死亡,注 意 事 项,平喘药之三抗胆碱能药,短效类 - 异丙托溴胺 (爱全乐) 长效类 - 噻托溴铵(思力华),由于哮喘的病理基础是慢性非特异性炎症,糖皮质激素是当前治疗哮喘最有效的抗炎药物。,平喘药之四糖皮质激素,多环节抑制炎症; 抑制炎症细胞的迁移和活化; 减少微血管渗漏; 抑制细胞因子的生成; 干扰花生四烯酸代谢,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 增强平滑肌细胞2受体的反应性。,作用机制,控制发作抗炎药糖皮质激素,主要用药,使用原则,控制发作抗炎药糖皮质激素,后面内容直接删除就行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主要经营:网络软件设计、图文设计制作、发布广告等 公司秉着以优质的服务对待每一位客户,做到让客户满意!,致力于数据挖掘,合同简历、论文写作、PPT设计、计划书、策划案、学习课件、各类模板等方方面面,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感谢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