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1·6咏怀八十二首_(其一)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课件要点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83238931 上传时间:2019-02-26 格式:PPT 页数:59 大小:1.6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1·6咏怀八十二首_(其一)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课件要点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高中语文1·6咏怀八十二首_(其一)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课件要点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高中语文1·6咏怀八十二首_(其一)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课件要点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高中语文1·6咏怀八十二首_(其一)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课件要点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高中语文1·6咏怀八十二首_(其一)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课件要点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1·6咏怀八十二首_(其一)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课件要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1·6咏怀八十二首_(其一)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课件要点(5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杂诗十二首(其二) 越中览古一剪梅 今别离(其一),三、名句填空 (1)云中谁寄锦书来?_,_。 (2)_,_。此情无计可消除,_,_。 (3)越王勾践破吴归,_。宫女如花满春殿,_。,【自我校对】 一、mi wi jn chn q zh din chu mu sh 二、(1)照 (2)落下 (3)门 (4)驰骋 (5)想要 (6)已经 (7)更 (8)还 三、(1)雁字回时 月满西楼 (2)一种相思 两处闲愁 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 (3)义士还家尽锦衣 只今惟有鹧鸪飞,一、作家档案 1阮籍(210263),三国魏诗人,字嗣宗,陈留尉氏(今属河南)人。是“建安七子”之一阮瑀

2、的儿子。阮籍在政治上本有济世之志,曾登广武城,观楚、汉古战场, 慨叹“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当时明 帝曹睿已亡,由曹爽、司马懿夹辅曹芳, 二人明争暗斗,政局十分险恶。,曹爽曾召阮籍为参军,他托病辞官归里。正始十年(249),曹爽被司马懿所杀,司马氏独专朝政。司马氏杀戮异己,被株连者很多。阮籍本来在政治上倾向于曹魏皇室,对司马氏集团怀有不满,但同时又感到世事已不可为,于是他采取不涉是非、明哲保身的态度,或者闭门读书,或者登山临水,或者酣醉不醒,或者缄口不言。不过在有些情况下,阮籍迫于司马氏的淫威,也不得不应酬敷衍。,他接受司马氏授予的官职,先后做过司马氏父子三人的从事中郎,当过散骑常侍、步兵校

3、尉等,因此后人称之为“阮步兵”。他还被迫为司马昭自封晋公、备九锡写过“劝进文”。因此,司马氏对他采取容忍态度,对他放浪佯狂、违背礼法的各种行为不加追究,最后得以终其天年。阮籍作品今存赋6篇、散文较完整的9篇、诗90余首。阮籍的诗歌代表了他的主要文学成就。 阮籍的代表作是咏怀诗八十二首。这些诗非一时一地而作,是总计平生所作诗,总题为“咏怀”,这些诗抒感慨,发议论,写理想,充满苦闷和孤独的情绪。,2陶渊明(365427),又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晋宋时代著名的大诗人,辞赋散文家,所著诗文一并流传于世,有集八卷。 陶渊明出生于没落的官宦家庭。八岁丧父

4、,家道更为衰落,与母亲和五岁的妹妹相依为命。虽然生活很贫苦,但因家教优良,他从小就在母亲的指导下读了许多书,包括老子庄子“六经”,以及文、史、神话、小说等等。在五柳先生传中,陶渊明曾把自己描绘为“闲静少言,不慕名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从读书中获得了极大的乐趣,但是他读书并不是字斟句酌,而是“不求甚解”,以期与古人心灵谋合。,陶渊明是中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之一,田园诗派的创始人,“隐逸诗人之宗”。他从小“好读书,不求甚解”;他有济苍生、复故土的豪情壮志,却又因不肯为“乡里小儿”折腰而“归去来”,过起了隐居田园的生活;他生性疏懒、嗜酒成癖,但又常常无钱买酒,于是便有了“我醉欲

5、眠”“渊明漉酒”“白衣送酒”等佳话;他的诗文在当时并没有什么名气,但在唐宋之后,却受到文人墨客的极力推崇,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高峰。,3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诗仙”之称。与杜甫并称“李杜”,对后代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于唐武后长安元年(701)出生在西域的碎叶(今巴尔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县)青莲乡。少年即显露才华,吟诗作赋,博学广览,并好行侠。从二十五岁起离川,长期在各地漫游,对社会生活多有体验。其间曾因吴筠等推荐,于天宝初供奉翰林。但在政治上不受重视,又受权贵

6、谗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政治抱负未能实现,使他对当时政治腐败获得较深认识。安史之乱中,怀着平乱的志愿,曾为永王幕僚,因兵败牵累,流放夜郎。中途遇赦东还,晚年漂泊困苦,病死于安徽当涂县。,李白一生活动主要在唐朝中期的玄宗、肃宗时代。玄宗天宝十四载(755)爆发了一场席卷半个中国的大战乱安史之乱。这场战乱长达八年,到代宗广德元年(763)才算最后平息。战乱使黄河流域的社会生产遭到严重摧残,广大人民惨遭浩劫。从此以后,唐朝就开始走向衰落,封建中央集权日益削弱,藩镇割据势力相对强大,战乱不断。李白一生正处在这个由进入全盛到急剧衰落的历史时期。他是这个时期许多重大事件的目击者和见证人,也是这个时代的卓

7、越歌手。他具有“济苍生”“安黎元”的进步理想,毕生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它的大量诗篇,既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繁荣气象,也揭露和批判了统治集团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在艺术上,他的诗想象新奇,感情强烈,意境奇伟瑰丽,语言清新明快,形成豪放、飘逸的艺术风格,达到了我国古代积极浪漫主义诗歌艺术的高峰。存诗900余首,有李太白集。,4李清照(10841155),宋代著名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济南人(今山东)人。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侵后,流寓南方,赵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

8、,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时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李词工于造语,善于创意出新。擅用白描,创立了雅而不难、易而不俗、生活气息浓郁的“易安体”。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后人对她的评价:“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前此太白,故称词家三李。” “清照以一妇人,而词格乃抗轶周柳,虽篇帙无多,固不能不宝而存之,为词家一大宗矣。”,5黄遵宪(18481905),字公度,号人境庐主人,广东嘉应州(今广东梅州)人。光绪举人,曾任驻日、英使馆参赞及旧金山、新加坡总领事。回国后积极参加维新变法,变法失败后去职家居,老死乡里。有人境庐诗草日本杂事诗等。,黄遵宪是中国近现代转型期第一诗人

9、。黄遵宪很早就有诗歌革新的意识,二十一岁所作杂感,对“俗儒好尊古”提出批评,宣称“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不过这还是泛泛之论。戊戌变法前夕,他提出了“新派诗”的名目,酬曾重伯编修并示兰史云:“废君一月官书力,读我连篇新派诗。”值得注意的是,在此诗中他是以“文章巨蟹横行日”(指横写的西洋文)和“世变群龙见首时”为其“新派诗”的背景。换言之,这是对西学日兴的形势的反应,并有着欲为群龙之首、领风气之先的用意。后来在人境庐诗草自序中,他对自己在诗歌方面的追求作出了更详尽的说明。其要旨大体是最广泛地汲取古代文化和现实生活中的材料,打破一切拘禁,而终“不失乎为我之诗”。,黄遵宪被公认为晚清“诗界革命的一

10、面旗帜”,其“我手写吾口,古岂能拘牵!”的呐喊成了诗界革命的口号;其人境庐诗草的清新之风,一扫旧体诗的陈腐暮气;其诗作真实生动地记录了晚清绝大多数重大历史事件,因此生前诗作即有晚清“诗史”之誉。,二、背景回放 1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阮籍是“正始之音”的代表。他的咏怀82首是十分有名的抒情组诗。其中有些诗反映了诗人在险恶的政治环境中,在种种醉态、狂态掩盖下的内心的无限孤独寂寞、痛苦忧愤。有些诗表现了诗人害怕政治风险,希冀避世远祸的思想面貌;有些诗借古讽今,寄托了对时政的抨击或感慨,表现了诗人对国事的关切;还有些诗嘲讽了矫揉造作的虚伪的礼法之士。总的来说,阮籍的咏怀诗以“忧思独伤心”为主要基调,

11、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在艺术上多采用比兴、寄托、象征等手法,因而形成了一种“悲愤哀怨,隐晦曲折”的诗风。这是阮籍八十二首五言咏怀诗中的第一首。,2杂诗十二首(其二) 杂诗是在晋义熙十年(公元414年)前后,陶渊明50岁时所写,共12首,此首为其中之二。这时离他辞彭泽令归耕园田已10年之久了。在“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生活中,他感到获得了自由,心情舒畅,写下了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样诸多名句。然而他终非“浑身静穆”,这首诗正透露出个中消息。,3越中览古 这是一首怀古之作,亦即诗人游览越中(唐越州,治所在今浙江绍兴),有感于其地在古代历史上所发生过的著名事件而写下的。在春秋时代,吴越两国

12、争霸南方,成为世仇。越王勾践于公元前四九四年,被吴王夫差打败,回到国内,卧薪尝胆,誓报此仇。公元前四七三年,他果然把吴国灭了。诗写的就是这件事。,4一剪梅 李清照婚前婚后都生活在书香世家,其父李格非是苏轼的学生,其夫赵明诚是著名的金石考据家。李清照夫妇雅好词章,常相唱和。1127年,靖康之乱,李清照随家颠簸南下,后来丈夫病死,李清照亡国继以亡家,余生孤苦,郁郁而终。南渡之前,李清照多写闺情相思,明快妍丽;南渡之后,则多写国破家亡的离乱生活,沉哀入骨,词情凄黯。婚后不久,赵明诚即远行,李清照便写下了这首一剪梅寄给丈夫。,5今别离(其一) 黄遵宪倡导“诗界革命”,主张“我手写吾口”,黄遵宪杂感诗,

13、以表现“古人未有之物,未辟之境”,是中国诗歌白话革命的先声,预示了诗歌意象更新与创造发展的时代方向。他宦游海外的创作,明显地反映了欧洲近代科学发展对人类生存环境与日常生活的影响。,1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1)结合作者身世,以及当时的政治背景,采用“知人论世”的方法,探讨诗人为什么而“忧”,他的“忧思”又是什么。 【参考思路】 阮籍身处魏晋易代之际,政治环境险恶,稍有不慎,便有杀身之祸,所以他虽发言玄远,行为不羁,不理世事,但内心是十分痛苦忧愁的。这就是全诗通篇说“忧”,却又不能言明的缘故了。本诗写了诗人深夜弹琴寂寞和孤独不安的忧思,抒发了诗人欲排遣忧愁而不能的绝望之情。,(2)本诗在表达技巧

14、上有什么特点?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参考思路】 这首诗采用了比喻、象征的手法曲折隐晦地抒写了作者内心的孤独、惊惧和哀伤,形成了言近旨远的艺术风格。诗人以“孤鸿”“翔鸟”自喻,以“夜”来喻指司马氏专权制造的恐怖氛围,写出了自己在无边际的惊惧中,犹如惊弓之鸟的状态。,2杂诗十二首(其二) (1)结合具体诗句分析诗人思想感情的变化。 【参考思路】 这首诗先描绘了日月更迭、万里清辉的景象,一句“荡荡空中景”为全诗定下了悲凉的感情基调。然后诗人又用了晚风、冷席的意象,点明了因为天气的变换而觉察出四时更替,更以天寒衬托出心寒,刻画了自己“不眠”的凄寒心境。,接下来两句道出了“不眠”的原因没有可以陪自己说

15、话喝酒的知己,从而感叹岁月如梭匆匆而过,空留一个没有实现大志的自己。诗的结尾把悲伤推向了极致,诗人想到自己坎坷的命运暗自悲凄,心境到天亮的时候都不能平静下来。全诗充满了对人生的感叹。,(2)有人说隐居后的陶渊明已经找到了他心中的“桃花源”,不复苦恼和忧愁,这首诗中却流露出痛苦和矛盾,这是为什么? 【参考思路】 陶渊明为官十三年,看惯了战乱、篡夺、阴谋、危机,决心归隐田园,不再出仕。但隐居后的陶渊明,表面上过得安逸、恬淡,却始终未曾忘记现实,对腐朽社会的不满与壮志未酬的苦恼时时困扰着他,使得他的诗作看似悠然平淡,却饱含焦灼与悲愤之情。这首诗就展示了他的这种痛苦,从诗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诗人在光阴虚掷

16、中矛盾不安的心境。,3越中览古 前三句极写得胜之盛,与第四句是什么关系?从第四句中,你读出了诗人怎样的感慨?悟出了怎样的道理? 【参考思路】 前三句渲染当时的热闹繁华,第四句写出今日此地的凄凉冷落,“鹧鸪飞”三字饱含无限的惋惜和感慨,与前三句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中间蕴涵着作者对勾践的嘲讽和对盛衰无常的感慨。透过这首诗,我们可以发现诗人的历史思考:忘却昔日的屈辱和苦难,陶醉于暂时的胜利和光荣,其结果只能使胜利化为乌有。,4一剪梅 这首词主要抒写了作者的思夫之情,在艺术构思和表现手法上都有作者的特色,富有艺术感染力。其特点是什么? 【参考思路】 (1)词中所表现的爱情是旖旎的、纯洁的、心心相印的。作者大胆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