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书活动的沿革》ppt课件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3238757 上传时间:2019-02-26 格式:PPT 页数:121 大小:68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秘书活动的沿革》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21页
《秘书活动的沿革》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21页
《秘书活动的沿革》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21页
《秘书活动的沿革》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21页
《秘书活动的沿革》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秘书活动的沿革》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秘书活动的沿革》ppt课件(1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秘书活动的沿革,第一节 我国秘书活动的起源和早期发展 一、秘书活动产生的条件 二、秘书活动产生的标志 三、我国古代的秘书活动 四、古代秘书活动的基本特点 五、古代秘书工作的主要制度 六、古代社会对秘书的素质要求,一、秘书活动产生的条件,1、社会管理组织的出现是秘书活动产生的前提条件。 2、文字和公文的出现是秘书活动产生的必要条件。,二、秘书活动产生的标志,广义:黄帝至禹时期(距今约4500年至4100年) 狭义:黄帝时期 1、史官:记录部落联盟首领言行,并接受咨询的人员。 2、纳言调查研究,上通下达,宣布首领命令的官员。 3、古籍记载中的文献,1、史官,“史”的说文: 进善旌” 大戴礼

2、记保傅、淮南子主术篇、崔豹古今注等古籍有记载 。 诽谤之木”:尧又根据舜的建议,命舜在土阶前树立了一根木柱,让百姓在上面书写意见、指出自己的过失,以修明政治,称为“诽谤之木”。 (舜又名重华,所以又称华表。),2、纳言,尚书舜典载:“帝曰:龙!朕谗说殄行,震惊朕师,命汝作纳言,夙夜出纳朕命,惟允。” 史记五帝本纪孔安国注云: “纳言,喉舌之官也,听下言纳于上,受上言宣于下,必信也。”,三、我国古代的秘书活动,(一)古代秘书机构 商西周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 (二)古代秘书名称的演变 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唐宋辽、金、元明清,(一)古代秘书机构,商:太史寮 西周:太史寮分为太史、小史、

3、内史、外史、御史等不同等级 西周后期:太史寮+卿事寮 卿史寮 东周时期:作用不明显 秦汉:秦始皇设立丞相府。丞相府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君主集权制度下的中央秘书机构。 西汉 :丞相府 尚书署 东汉: 尚书署 尚书台(分为六曹) 东汉末年秘书令(左、右丞 ) 曹丕称帝建魏后,又改秘书令为中书令。增设中书监职,组建成中书省,负责起草诏书,掌管章奏,成为新王朝的中央秘书机构。,(一)古代秘书机构,魏晋南北朝 : 中书省 门下省 尚书省 隋唐:三省扩展为中央政务机构。 翰林学士院 机要秘书机构。 宋:宋朝承袭唐制 元:元朝承袭宋制 明:由翰林学士组成内阁 。 (1)明成祖时的7人,发展到清初,已扩

4、展为300多人分12房办事的大衙门 (2)职权:从收阅奏章、充当顾问,膨胀为“赞理机务,表率百寮”(乾隆会典卷二二),总理政务。,(一)古代秘书机构,清:清康熙帝、雍正帝先后设立南书房、军机处作为中央政府的秘书机构。内阁转化为政务机构。 军机处:从起初的办理往来军报、颁发皇帝任命将帅、出师征剿等命令 拟写诏旨、收受奏折、参与政务、审理大案、奏补文武官员等 决策中枢,(一)古代秘书机构,总结: 历代中央秘书机构的职权、规模总是由小到大,逐步增强,最后膨胀。而它一旦膨胀,封建统治者就予以抑止、削弱、解散,或将其转化为政务机构。然后,重新起用身边的职位低微的秘书官吏,组建成新的秘书机构。,(二)古代

5、秘书名称的演变,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唐宋辽、金、元明清 商代:大致可划分为贞卜史官、祭祀史官、作册史官、记事史官四类。 西周:层次、职掌更为分明。自上而下,分为太史、小史、内史、外史、御史。 御史到了东周后期,上升为各诸侯国国君身边的重要秘书官员 春秋战国:诸侯崛起,史官逐渐衰落。此时,大批士充实入秘书队伍,各诸侯国因而设置了一批新的秘书官职。 比如:秦国设立了尚书;齐国设立了掌书;魏国设立了主书;鲁国设立了令正。,(二)古代秘书名称的演变,秦汉:重要的:尚书 一般的:令史、掾史 谒者(专掌传达皇帝命令的) 其 它:符玺令(也称符节令) 女史(记录皇帝言行,女子) 秘书令 东汉末年 秘

6、书左丞 中书监 中书舍人 魏 文 帝 (魏武帝)秘书右丞 中书令 主书、书吏,(二)古代秘书名称的演变,魏晋南北朝: 中书舍人(权高位重) 令 史 起居令史(记起居注的秘书官) 记室令史(将军幕府的文字秘书) 唐代: 皇帝的御用秘书官是翰林学士 中书省内的重要秘书官员有中书舍人、通事舍人、起居舍人、起居郎 门下省内的重要秘书官员有给事中、典仪、符宝郎 尚书省有左司郎中、右司郎中、都事、主事等。 三省中一般的秘书人员:令史、制书令史、录事、记室史等。 军队中的秘书官有掌书记、判官、孔目、记室参军、记事参军等。,(二)古代秘书名称的演变,宋代: 路(最高地方行政建制):帅、漕、宪、仓四司。 四司中

7、的重要秘书官:主管机宜文字官、主管书写机宜文字官、主管文字官等。 县衙押司,在押司指挥下,负责文书书写、档案保管等。,(二)古代秘书名称的演变,辽、金、元:辽、金、元是历史上少数民族南下中原建立的王朝,它们的秘书工作既带有本民族的特点,又融合了唐宋的经验,在秘书官吏名称上也有所反映。 辽: “北面官” 管理契丹人的“辽官”系统。下设有大林牙院,设置林牙、林牙承旨及左、右林牙等秘书官员。 朝中的秘书官员:知院贴黄、知圣旨头子事。 一般的秘书官吏:令史、笔译公文的译史等。 “南面官”管理汉人的“汉官”系统。秘书官职名目则仿照唐宋。 金: 朝廷中的重要秘书官:奏事官 地方政府内的秘书官:知事、都目、

8、吏目、典吏、书吏、抄事、主文、贴书、知印等。 元:官衙中处理公文的人员:案牍吏员,有院掾、台掾、司吏、书吏、笔赤、照略案牍、提控案牍、主案、写发等 传达主官旨意、催促各项事务落实的人员:传达吏员、奏差、宣使。,(二)古代秘书名称的演变,明代: 六科给事中、中书舍人 前期的内阁学士、司礼监的秉笔太监 清代: 内阁中的中书、贴写中书、笔贴式 六科中的给事中 军机处的军机章京都属秘书官吏,四、古代秘书活动的基本特点,1、秘书活动历史悠久 2、秘书机构变动频繁 3、秘书人员选拔较严 4、秘书制度比较完备,五、古代秘书工作的主要制度,1、文书工作制度 2、档案工作制度 3、保密工作制度 4、信访工作制度

9、 5、印章管理制度 6、工作报告制度 7、办事责任制度 8、参谋言谏制度,六、古代社会对秘书的素质要求,秦代: 主要特点是世代相袭。 当时以承办文书为主要业务的秘书人员称“史”。同时,凡犯过罪的人也不能担任文书工作。,六、古代社会对秘书的素质要求,汉代: 选用秘书人员着重于业务能力。当时,中央政府机构尚书台和御史府任用秘书,需经过严格的考试。 汉书艺文志和说文解字卷十五引尉律(1)年龄须在17岁以上。 (2)要能背诵书九千字以上。 (3)考其大篆、小篆、刻符、虫书、摹印、署书、书、隶书等八种字体。 (4)每年年底,郡考(合格者) 郡守 京城太史面试 优秀者 尚书台和御史府任尚书令史(文书),六

10、、古代社会对秘书的素质要求,尚书台中的尚书侍郎(为朝廷起草公文): 除注重其文采外,还很重视实际工作的锻炼。 选拔过程:(见东汉会要诏令) 尚书郎中(初入台任,为见习官员,满一年后) 尚书郎(协助诗郎办理文书事务) 尚书侍郎(三年后才能任),六、古代社会对秘书的素质要求,魏晋南北朝: 统治者在选用秘书时已要求其精于业务,以 提高文书工作的质量和使文书卷面字迹美观。 出现了文、笔之分。 文即文章诗赋,须有情辞声韵。 笔即公文,不须有韵,也不必具有文采,只 须直言,着眼于叙事达意,施于实用。,六、古代社会对秘书的素质要求,“笔”的例证: 陈琳、阮路被曹操所聘用。曹丕赞誉他们为“章表书记,令之隽也。

11、”(曹丕:典论论文) “沈诗任笔”(任陆和沈括) 阮禹与为曹公作书与韩遂,六、古代社会对秘书的素质要求,“文”的例证: 统治者纷纷聘请书法家担任秘书。 曹操四处募求,聘得梁鹄为选部尚书,掌管文书奏章; 梁武帝聘用工褒为秘书郎; 北齐尚书令司马子如任用赵彦深为文吏,掌抄写文书、参与机密; 王蒙之、王献之、王徽之各被聘为内史、中书令、黄门侍郎等秘书官。,六、古代社会对秘书的素质要求,唐代: 应试士人 初试学馆或地方政府 省试(礼部) 进土及第 释褐试(吏部主持) 九品小品 地方政府任文吏(文吏即从事文书工作的秘书人员) 日后再逐渐提升 释褐试包括身(身材相貌)、言(口才)、书(书法文理)、判(判理

12、政事的能力)。 先考书、判,凡“楷美道美,文理优长”,即书法工整、文理通顺、判事能力强者,才能再看其是否“体貌丰伟,言辞辨正”,即相貌端正、口齿清楚。,六、古代社会对秘书的素质要求,总结: 唐朝选用秘书的要求已趋于全面,不 但要求他们文化水平高,工于书法,擅长 写作,还要求其娴于辞令和有制理公文的 能力,且考虑到了外貌的要求。,六、古代社会对秘书的素质要求,宋代: 以直接考试拟写应用公文的能力选用秘书。 曾一度侧重经学。(考试内容由重文学诗赋改为重经义、策论)极感缺乏专门人才。 三省上书皇帝,陈述其严重性,指出:“今进土既纯用经术,如诏诰、章表、赦敕、檄书、露布、戒谕之类,皆朝廷官守日用不可缺

13、者,若悉不司试,何以兼收文学博异之士。”(续资治通鉴卷八四宋哲宗绍圣二年) 宏词科,规定只有取得进土资格者才能报考,以要求 考生必须博览古今、熟悉经史,有很高的文学修养, 在此基础上再试其公文写作能力。,六、古代社会对秘书的素质要求,宋代小结: 选拔目的具体,要求明确,将秘书选拔制度大大推进了一步。 所设的宏词科相当于今天从有高学历的知识分子中考选文字秘书。自此形成了两宋选拔朝廷文字秘书的制度。,六、古代社会对秘书的素质要求,南宋高宗时,改词科为博学鸿词科: (1)没有出身限制。 (2)考试规则愈加严格,考试的内容应用性更强,规定“以制、诏、书、表、露布,檄、箴、铭、记、赞、颂、序十二件为题。

14、”(续资治通鉴卷-一二宋高宗绍兴三年条)。 考试步骤: 非现任官:12种文体中作应用公文2篇 礼部(报名时) 学士院中的学官 准予进京考试。 现任官:作文 上司审阅 允许离任赴京应试。 考试时从12种文体中取6件命题,答卷要求准确、通顺、简练。录取者分上、中、下三等授职。,六、古代社会对秘书的素质要求,元代: “刀笔下吏,遂致窃权势,舞文法矣。”(元史纪事本未科举学校之制) “名分虽微,所系甚重。” “年深通晓刑名、练达公事、廉慎引止、不作过犯”的吏员中挑选 “首论行止,次取吏能,又计月日多者为优。”( 元典章卷十二吏部)即首先要求业务能力,再次要求曾担任过公职多年、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人。 根据

15、这些条件挑选出来的秘书,还须身份清白、可靠的人担保具结,最后经监察官审查合格,方可任用。而在职秘书中不符合上述条件者,一律罢官。,六、古代社会对秘书的素质要求,元代(中央级秘书): 除满足上述条件者,还需满足以下条件: (1)中书省的秘书须从枢密院、御史台的秘书中选用。 (2)枢密院、御史台的秘书从六部的秘书中选用。 (3)六部的秘书则从诸路岁贡(各地每年按规定向中央贡献人才)中任用。 “岁贡”须通吏事、知经史。同时,内外职官中有足以能胜任秘书工作者,也许罹用,后规定半数的秘书须由在职官吏充任。,六、古代社会对秘书的素质要求,元代小结: 秘书选拔制度已趋于成熟,不仅要求秘书须有良好的品行、业务能力、实际经验,而且还创立了逐级升补的办法。有效地保证了上一级机构中秘书人员的素质。,六、古代社会对秘书的素质要求,明代:科举制度臻于完善。统治者通过层层考试,将最优秀的人才选拔出来,任用为朝廷各部门重要的兼职或专职秘书。 并由进士、举人担任地方政府中的秘书,普遍提高了秘书的文化素质和各级秘书工作的质量。,六、古代社会对秘书的素质要求,清代: 殿试 进士的前三名 翰林院修撰、编修之职1 翰林学士 内阁 高级秘书 (1负责记录皇帝的起居注、进讲经史及草拟朝廷册诰等公文),六、古代社会对秘书的素质要求,其余的进士再经过一场考试,称馆选,考取者入翰林院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