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组织化学概述及制片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83158975 上传时间:2019-02-26 格式:PPT 页数:89 大小:4.7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免疫组织化学概述及制片_第1页
第1页 / 共89页
免疫组织化学概述及制片_第2页
第2页 / 共89页
免疫组织化学概述及制片_第3页
第3页 / 共89页
免疫组织化学概述及制片_第4页
第4页 / 共89页
免疫组织化学概述及制片_第5页
第5页 / 共8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免疫组织化学概述及制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免疫组织化学概述及制片(8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免疫组织化学 Immunohistochemistry 参考教材 免疫组织化学实验技术及应用 主编:倪灿荣等,第一章 绪 论,目 录 一、定义和意义 二、发展简史 三、免疫学概念 四、基本类型与原理 五、种类 六、基本过程,一、免疫组织化学的定义及意义 1、定义 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又称免疫细胞化学(Immunocytochemistry)。 已知的标记抗体(或抗原)原位显示细胞或组织内的相应抗原(或抗体)的方法,进行定性、定量、定位检测。原理: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标记化学反应 酶或其他物质标记抗体 抗原-抗体反应 抗原-抗体复合物 呈色化学反应 底物在

2、酶作用下产生有色物质,2、基本理论,3、优点,高特异性 高敏感性 方法步骤统一 形态、机能与代谢相结合,可定性、定位与定量,4、免疫组织化学的意义,(1)肿瘤诊疗 肿瘤组织起源诊断 肿瘤分型诊断 确定肿瘤的良恶性 确定转移性恶性肿瘤的原发部位 指导肿瘤的治疗、判断预后,(2)病原微生物(肿瘤病因)的检查 (3)免疫性疾病的诊断 (4)科学研究,二、发展简史,1、1941:COON首次用荧光标记抗体检测肺炎双球菌 2、1968:中根一穗建立酶标记抗体技术 3、1974年代: sternberger建立PAP技术 4、1975:KoeHler等发明了单克隆抗体 5、1981:许世明建立抗生物素-生

3、物素标记抗体技术(ABC) 6、免疫电镜技术、杂交-免疫细胞化学等 7、新发展:Envision二步法、90年代建立的葡萄球菌A蛋白标记法(SPA),三、免疫学概念 (一)抗原: 1、定义: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结合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的物质。,2、抗原的两种特性: 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 诱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的能力。 反应原性(antigenicity): 与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特异性结合的能力。,3、抗原决定族(抗原表位): 特殊的化学活性基团区域,(二)抗体:,1、定义 :机体受抗原刺激后,浆细胞产生的, 与相应抗原特异性反应的球蛋白(免疫球蛋白:Ig)。,2

4、、基本结构:,一“Y”字型的四肽链 重链(heavy chain, H):两条、完全相同 轻链(light chain, L):两条、完全相同 二硫键:连接四肽链。 二端:氨基端(可变区,V区) 羧基端(恒定区,C区),(1)可变区( variable region, V ): Ig分子氨基端,Aa的组成和排列顺序有变异,决定了抗体结合的特异性。,(2)恒定区(constant region, C ): Ig分子的羧基端,Aa组成和排列在同一动物种属中同类抗体比较恒定。具有免疫原性,四、基本类型与原理 (一)直接法(一步法) 原理:,(二)间接法 原理:,(三)非标记抗体酶法,1、酶桥法 :以

5、第二抗体作桥,任何抗体都未标记,原理:,一抗和三抗来源于同一种属动物的同类抗体,2、PAP法(peroxidase Antiperoxidase,过氧化物酶抗过氧化物酶法),原理:预先制备PAP复合物,一抗和PAP复合物中的抗体来源于同一种属动物的同类抗体,(四)亲和素-生物素法 亲和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法(Avidin Biotin Complex: ABC法) 原理:预先制备ABC复合物,五、分类:按标记物的不同 免疫荧光组织化学 免疫酶组织化学 亲和免疫组织化学 免疫金-银标记技术 免疫双重和多重组织化学 杂交免疫组织化学,六.基本过程,(1) 抗原的提取和纯化 (2)免疫动物或细胞融合

6、 (3)抗体提取与效价检测 (4)标记抗体 (5)细胞与组织切片标本的制备 (6)免疫细胞化学反应和细胞化学显色 (7)观察和记录结果,第二章 组织学制片技术,一、定义和意义 二、方法 三、基本程序 四、免疫组织化学石蜡切片制作,一、定义和意义,(一)概念 将机体的组织、器官做成能在显微镜下观察的标本的技术,(二)意义,1、是组织学、胚胎学、病理学等生命科学研究组织细胞的正常与病理形态结构的主要方法。,2、是显示组织、细胞中某些化学成分、基因的定位分布和含量变化的不可缺少的手段。,二、制片方法,(一)非切片法: 1、定义:不经切片机切片手续制成标本的方法。,2、类型: 整装片(胚胎):鸡胚 铺

7、片(柔软组织) 涂片(液体) 磨片(骨、牙) 印片(淋巴结),类型:非切片法、切片,2、类型:根据所用支持剂(包埋剂)的不同,分为:,石蜡切片 冰冻切片 火棉胶切片法,(二)切片法: 1、定义:用切片机(microtome) 切成微米厚的薄片, 制出标本切片的方法,三、基本程序,切片法,2、冰冻切片,取材 冷冻 切片 染色 封片,(一)取材:从人或动物体内取下所需组织材料的过程,1、材料来源,(1)人体材料:手术、活检、尸检,(2)动物材料,来源广泛 大多数动物组织结构与人体相似 有的结构比人类更典型,四、免疫组织化学石蜡切片制作,(1)麻醉: 吸入麻醉:将浸有乙醚或氯仿的棉球连同动物一起放入

8、密闭容器内麻醉。 适用对象:小动物 缺点:乙醚麻醉:肺部充血、呼吸道分泌物增多 注射麻醉:静脉、肌肉或腹腔内注射 麻醉剂:3%戊巴比妥等 适用对象:较大动物 缺点:内脏淤血,2、动物的致死方法,(2)空气栓塞:向动物静脉内注入一定的空气 适用对象:较大动物,如兔、犬 缺点:血管、内脏淤血,(3)断头:用剪刀剪去动物头部 适用对象:小动物,如青蛙、小鼠 (4)其他方法:击头法、断髓法、股动脉放血法等,3、致死原则:,(1)选择合适的致死方法:利于取材和观察 (2)快速致死,避免挣扎,4、取材注意事项,(1)根据实验目的选择动物的种类: 肝脏猪肝、胃狗、卵巢猫 (2)组织材料要新鲜:在心跳未停时即

9、取材固定。 神经系统:10秒钟变性 消化系统上皮:15分钟自溶 亚细胞:变性更快。,(5)组织块大小适宜:结构完整,组织块:小、薄: 1cm 1cm 0.2cm,最厚不能超过0.5厘米 (6)修剪附带的其他组织,(3)选好部位和切面: 胃:胃底;胰腺:胰尾部; 肺:肺门 管性器官:横切,小肠环行皱襞:纵切 头皮:顺毛根纵切,肾脏:纵切(包括皮质和髓质),(4)避免损伤组织: 避免手拽、有齿镊子夹、刀剪不锋利,(8)保持清洁:尤其是消化管 用生理盐水洗去血液、污物、粘液及食物残渣,(7)防止收缩变形,骨骼肌、神经在离体后:用木刺扎于木板上或将其两端用线捆于小棒上,(二)固定,1、概念:用化学试剂

10、使蛋白质凝固或沉淀,保持其生活状态时的形态结构的过程。 固定剂(液):用来固定的化学试剂。,2、目的 (1)防止自溶与腐败 (2)维持形态:使细胞内物质凝固或沉淀下来,保存各种抗原成份原有的结构 (3)利于切片:增加硬度 (4)利于鉴别和观察:使细胞内成分产生不同 的折光率 (5)利于染色:媒介作用,使细胞各部易于受色,3、固定剂,(1)固定剂的必备特性 渗透力强 迅速使组织及细胞成分凝固或沉淀,不致使组织过度收缩与膨胀,能使组织获得较佳的折光率,(2)固定剂的种类 按作用原理分: 凝固性:甲醛,重铬酸钾,沉淀性:酒精、升汞等,按化学性质分,还原剂:醛类、醇类 氧化剂:锇酸、重铬酸钾 酸类:苦

11、味酸、醋酸,单一固定剂:一种试剂组成 只对细胞的某种成分固定得较好,不能将所有的成分都保存下来,混合固定剂:两种以上的试剂组成,按组成成分,(3)常用单一固定剂的性质及用法,名称,福尔马林,(甲醛),性质概要,1、无色、刺激味的液体。还原剂,凝固蛋白质。 2、保存脂类、糖,线粒体及高尔基体的固定剂。 3、硬化剂,冰冻切片的优良固定剂。,对染色的影响,固定后的处理,硬化程度,其他,常用的单纯固定剂,对细胞的保存好。甲醛能与任何比例的水、醇及乙醚混合。,渗透速度及小块组织(2mm3)固定时间,较快 412小时,适度,可入70%酒精或水冲洗,对苏木素着色好,对伊红着色困难。,收缩与膨胀情况,收缩较小

12、,脱水会使收缩变大。,名称,性质概要,对染色的影响,固定后的处理,硬化程度,其他,渗透速度及小块组织(2mm3)固定时间,重铬酸钾,1、橙红色结晶体,有毒、氧化力极强,能溶于水,不溶于醇,凝固蛋白质 2、保存类脂体,线粒体的固定剂,溶解染色质。,较快,24小时,在切片技术中是良好的药品,收缩与膨胀情况,起初收缩不显著,组织经酒精脱水会继续收缩,中等,用水冲洗,对酸性染料着色很好,(4)混合固定剂的优点及配制原则,优点:取长补短 原则:相互弥补 快+ 慢 胀+ 缩,(5)常用混合固定剂 A、F液(酒精+ 甲醛) 组成:无水酒精90毫升,40%甲醛10毫升 特点:简单、皮下组织铺片、肥大细胞固定好

13、、对弹性纤维、胶原纤维染色好,Carnoy液,组成:冰醋酸1份,氯仿3份,无水酒精6份,特点:快、用于糖原、神经细胞尼氏体、细胞内DNA、RNA固定。,Bouin液,组成:饱和苦味酸水溶液,40%甲醛,冰醋酸。(15:5:1),特点:常用,固定时间1224小时,适用于大多数组织,以细胞核、细胞分裂为好,对肾脏固定不好。现配现用,Zenker S液,组成:重铬酸钾2.5克,升汞5克,蒸馏水100毫升 贮备液:棕色瓶保存,临用前加冰醋酸5毫升。,特点:常用,固定时间1224小时,水冲洗,加碘去汞,细胞核、细胞质染色好。,(5)固定的方法 灌注法:经血管途径将固定液灌注到所需要固定的器官(超微结构)

14、 类型:心插管固定;股动脉插管灌注 浸泡法:组织直接浸泡在固定液中。 固定液的量:足够、组织块大小的1530倍,瓶底垫纱布 微波固定:固定的组织收缩小 蒸汽固定:避免可溶性成分在固定液中丢失,对人危害大,(6)组织固定后的变化,体积改变:胀或缩,酒精、升汞、苦味酸 缩小,重铬酸钾、醋酸膨胀,硬度增加: 酒精、甲醛增加多 锇酸、苦味酸增加较少,抗张力增加,折光率增加 着色性增加,(7)固定注意事项,标本大小适宜:组织块体积:1cm 1cm 0.2cm 标本固定要及时 最好在低温下固定,固定液的选择要合理,固定液配制要新鲜(除贮存液外,要现配现用) 固定液的量要足够:组织块大小的1530倍,瓶底垫

15、纱布。,固定时间适当:避免太长、太短。,固定后要彻底冲洗,(三)洗涤和脱水,1、洗涤,(1)目的,去除固定液,终止固定作用, 去除固定剂的重金属离子或颗粒,(2)原则,什么配的固定剂就用什么洗(苦味酸固定的,用低浓度乙醇洗),固定剂为酒精或酒精混合液可不洗,洗涤时固定时,特殊成分加特殊洗涤剂:脱黄(70%乙醇), 碘酊脱贡(固定液含升汞的),硫代硫酸钠脱碘,2、脱水,(1)概念:用化学试剂将标本中的水置换出来的过程,(2)目的: 利于浸蜡(水不能与石蜡等包埋剂混合),利于组织的永久保存(水使组织分解),(3)脱水剂,脱水剂的特性,与水任意混合,也能与透明剂混合的液体,脱水剂的类型,单纯脱水剂

16、如:酒精、丙酮等 脱水兼透明的脱水剂 如:正丁醇等 最常用:酒精,缺点:组织硬化和变脆(尤其是高浓度酒精)。,(4)酒精脱水,原则:,循序渐进,酒精浓度逐步增大,柔软组织、胚胎组织:30%开始,暂不包埋的组织:70%80%的酒精保存 更换乙醇:吸水纸吸去组织块表面的水,脱水时间:组织种类、体积大小而定 (一般624小时),(四) 透明,2、目的:便于浸蜡包埋,1、定义:用一种既可与脱水剂相容又能和 石蜡相容的物质置换脱水剂,组织块呈现透明状态。,3、透明剂:透明所用的药剂,透明剂:,苯、甲苯、二甲苯、香柏油、丁香油等,常用:二甲苯、香柏油,(1)二甲苯,优点:透明力强,作用快。,缺点:容易使组织收缩、变硬、变脆。,注意:先经1/2纯酒精+1/2二甲苯混合液过度,再进二甲苯,二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