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毕业创作中对借鉴的感悟

上传人:n**** 文档编号:83008682 上传时间:2019-02-2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7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术——毕业创作中对借鉴的感悟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美术——毕业创作中对借鉴的感悟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美术——毕业创作中对借鉴的感悟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美术——毕业创作中对借鉴的感悟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美术——毕业创作中对借鉴的感悟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美术——毕业创作中对借鉴的感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术——毕业创作中对借鉴的感悟(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毕业创作中对借鉴的感悟摘 要: 本选题结合毕业创作这一实践活动,解决自己在绘画中的困惑与不解,主要 是谈自己对绘画中借鉴的看法,在借鉴中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发展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是我进行借鉴研究的目的。通过这一选题,对创作中的借鉴进行有目的研究。研究如何有效的借鉴大师,如何取舍,在大师的画作中找到自己,探究属于自己绘画方式,寻找适合自己的绘画语言。关键词: 借鉴; 选择性; 临摹; 自然一 创作时的困惑马蒂斯说过“幸福在于撕开笼罩着我们的迷雾”。1 怀着满心的憧憬开始了我人生中第一次的油画创作课,这意味着我们可以脱开老师给予的思想枷锁,在自由想象的海洋挥洒自如,尽情的挥洒自己。代表着文艺

2、复兴时期艺术最高成就的达芬奇曾说过说“爱好者受到所爱好的对象的吸引,正如感官受到所感觉的对象的吸引,两者结合,变成一体。这种结合的头一胎便是作品”。 每每想到自己将会有一幅凝聚自己思想的画作,心中的希望便在升腾,脑海里充满了各种奇怪的想法,创作的冲动使我紧张着,欢快着:诡异的面孔,苍白的肌肤,狰狞的血色红发。这些想法如无形的大手推着我,冲破了老师的“多准备,易动笔”的教诲,背着老师开始了人生第一次的油画创作。但自动笔开始,各种的问题便如影随形,一个接一个的出现了。从构图便出现了问题:大小的安排,空间的安排,主次的安排拦路虎般横在我的面前。勉强的完成了构图,如何表现成了首当其冲的难题。我疑惑了:

3、创作不就是将脑海里的想法“复制”然后“粘贴”吗?老师的一番话加重了我的困惑:“去看看大师的作品会对你有帮助”。创作难道不是史无前例吗?创作还需要借鉴大师吗?二 关于创作中借鉴的思考(一) 有目的有选择的借鉴漫步在午后的阅览室,思索自己困惑的根源归于我对于艺术“借鉴”的理解。“借鉴”是一种极其普遍学习方法,也是一种相对特殊的学习技巧。普遍是因为几乎每个人都会用到,翻开每位大师,你都会发现他的背后有“借鉴”的存在。特殊是因为它是一种速成的学习方法,借他人的成果来成就自己,亦如武侠小说的人物要想集众人武功于一身,只会有两种结果,武功尽失或是武林高手,成功的人永远都是那些掌握技巧的,同样要取得“借鉴”

4、的成功也是需要技巧的有目的有选择的“借鉴”。达芬奇在笔记中提及“画家如果拿旁人的作品做自己的标准或典范,他画出来的画就没有什么价值;如果努力从自然事物中学习,他就会得到很好的结果。罗马时代以后画家的情况就是如此,他们继续不断的在相互模仿,他们的艺术就迅速在衰颓下去,一代不如一代。” 达芬奇笔中的“模仿”不同于“借鉴”,“借鉴”是建立在“模仿”之上的,可谓是“源于模仿高于模仿”。如果说“模仿”是单纯的效仿或是原样的照搬,“借鉴”是有目的有意义的选择。法国的一位善于刻画女性美的艺术家马约尔(罗丹的学生,并且与罗丹和布德尔共称为欧洲雕刻“三大支柱”)。他的作品大多充分展示了裸体所具有的无限魅力,人体

5、被赋予了如此丰富和广阔的含义,象征了人的精神世界和充满了生命的活的自然。当马约尔决定开始自己的雕塑之路时,罗丹在雕塑界的艺术影响已经如日中天,马约尔没有被神化般的权威吓的止住步伐,他以自己的努力建立起不同于罗丹的雕塑艺术风格。如果说,罗丹在塑造人物时利用各种不平衡的动态来表达自己诗一般的激情,那么,马约尔却是通过建立雕塑的质量中心,来取得丰满沉静的和谐。从美学观上看,他与罗丹正相对峙。人称北方的罗丹,南方的马约尔。何以他能如此成功地推翻了罗丹的雕塑传统,建立了他的象征主义雕塑风格呢?“借鉴”帮助了马约尔,马约尔早年很欣赏“纳比”派。他主张女性雕像应保持一种发端于古希腊罗马的净化,把女人体的的原

6、始曲线美比喻为自然的一部分。他把人体的自然律动用以象征一种建筑,一种自然或一种生态现象。虽然以古希腊为楷模,但更注重把古代传统加以简化、净化,因而出现了突出体积和体块的现代倾向。他能推倒更准确地说他发展了罗丹的艺术观是不足为怪的,因为时代需要他。设想一下马约尔如果没有借鉴纳比艺术中对他有利的因素,现在我们只能看到罗丹的复制品似的艺术,他也会永远的埋在罗丹的影子里。这正如我们要的“借鉴”是选择而不是追随,有目的有选择的“借鉴”就如同站在伟人的肩膀,成就自己,这样的“借鉴”好于一味的复制伟人的影子。在艺术的长河里,我们的父辈们建立起来各色的艺术,要借来用就要选择那些适合自己的,摒弃不适合自己的,并

7、且要在借的基础上创造属于自己的艺术,正如尤瑟纳尔所言:“我们的父辈修复了一尊尊雕像;而我们则把它们的假鼻子假器官一个个去掉;我们的儿孙呢?轮到他们时无疑会另行其事。我们现在的观点即代表一种所得,同时也表示一种失去”。“去伪存真”则是给予我们初学者的良言。要去伪存真,就得靠理智来支配,而理智有时未免会在选择上出现偏差,要避免这种偏差,只有和美不断地交流。普珊经常说:“一个艺术家在观察对象的时候,应该是一个干练的老手,而不是在复制对象时弄得筋疲力尽。不言而喻,艺术家应该具有一对敏锐的目光。” “既然是借鉴那终究还是个借,版权还是人家的,创作可跟这个挨不上边。”我认为“借鉴”与“独创”的关系是辩证统

8、一的,“借鉴”是“独创”的基础,“独创”是“借鉴”的必然结果。有了一切“借鉴”的准备是开创自己独特风格的前提也是必然,没有先前的“借鉴”的学习,要搞“独创”是很难的,同时有了万事具备的“借鉴”就有了通向成功的“独创”。当然通向艺术成功大门的路不会是一道选择题,借鉴了就必须独创,否则就是杂七杂八艺术的一种,生活在伟人的包围圈里,直至窒息,为了生存你只有顽强的创新。高更的话似乎佐证了我的观点:“画家们失去原始的感性,失去灵甚至失去想象力,他们盲目的想追寻一些他们没有能力去创造的内涵。结果他们只能人云亦云,一旦失去便即刻失去自我。这也是为什么不能建议后生独处的缘故。除非他是个坚强又能忍受孤独的人。”

9、(二) “借鉴”的分类了解艺术史的人都会知道,艺术发展至今是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借鉴”下完成的,印象主义大师德加甚至认为:“研究自然并不重要,因为绘画是继承传统的艺术。”我们并不主张德加的不必研究自然的观点,但是绘画是在传承下发展的,这是毋庸置疑的。毕加索在爵士乐中提到:“安格尔经常使用垂直的线条,在他的裸体人像的草图中,常常可以看到在胸部和关节内踝处没有擦掉的垂直线,阿拉伯似的图形在这条假象的线条周围展开。采用这种手法也给我带来很大的益处;垂直线深深的印入我的脑海,帮助我精当的确定要画的线条和方向。我没有疯狂的线条。” 正是因为毕加索的借鉴,我们才能够看到建立在“安格尔艺术”之上的“毕加索的艺

10、术”。 文化也在“借鉴”下为众人所熟知:希腊优美缠绵的神话,古埃及神秘的王权,贵族雍容华贵的生活,这一切都在艺术题材的“借鉴”下广为流传。利用“借鉴”这一有利“传播工具”的帮助,就可以把美抓在手里!因此要继承和发扬古人创造美的方式,像存款一样把它一代一代的传下去!借鉴是一个广泛的词汇,借鉴的内容和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简单做了一下分类:1 对于绘画内容的“借鉴”有位农民他有一面用无花果树制作的盾牌,想在上面画一副画,于是请达芬奇的父亲带到城里请画师画。但他的父亲却把他交给了达芬奇,想试试他的画艺。达芬奇决定画一副惊心动魄,令人望而生为畏的盾面画,以达到盾面的效果。他首先读了几本有关妖魔鬼怪的书籍

11、,然后开始构思。有一天他想起了希腊神话中的女妖麦杜萨的传说,深受启发。她是一个蛇发女妖,面貌凶丑,口喷火焰,头发都是一条条毒蛇,她的魔眼看了能使人僵化为石。于是达芬奇不仅收集女妖的资料,而且还运用了一些小动物,综合了这些形象他开始描绘起来,由于不间断的工作以至那些小动物的尸体都腐烂发臭了,他毫无察觉。正是达芬奇对希腊神话内容的“借鉴”,生动的向我们展示了神话的神秘魅力和艺术感染力。这种对于神话故事生动情节的借鉴比比皆是,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取材于圣经、提香的花神取材于古罗马神话、鲁本斯的劫夺吕西普斯的女儿们取材于希腊神话、德拉克洛瓦的但丁和维吉尔取材于但丁神曲中的“炼狱篇”。大师们将人们的想象转

12、化为丰富生动的形象,这是“借鉴”也是“创作”,是建立在“借鉴之上的创作”我们极力追求的。2. 对于绘画题材的“借鉴”高更早期作品追求形式的简化和色彩的装饰效果,但还没有摆脱印象派的手法。后来多次到法国布列塔尼的古老村庄进行创作,对当地的风土人情、民间版画及东方绘画的风格感到兴趣,逐渐放弃原来的写实画法。由于厌倦城市生活,向往仍处于原始部落生活的风习和艺术,高更不顾一切,远涉重洋到南太平洋上的一个岛上去生活和画画,直到去世。高更以极大的热情真诚地描绘了土著民族及其生活。或许正是由于高更的画作,今天的我们才能够远隔时空来了解那段的风土民情。为了反映真实的海难事件:1816年法国的巡洋舰装载400人

13、去塞内加尔,舰长是一个拥有后台却对驾驶丝毫不懂的家伙,由于他的错误指导导致船遭遇海难,船长坐救生艇逃走,剩下的150名逃生者坐着临时扎的木筏在海上漂流。最后仅剩十人,而对于这次的重大的海难事故,路易十四只是发表一个简短的信息。籍里科创作了梅杜撒之筏,在紧张的气氛、强烈的色彩对比中,把命运推到生命的极限。他用革命性的角度借鉴历史,描绘历史,创造历史,活生生的向我们展示了历史。这样的例子很多:德拉克洛瓦希阿岛的屠杀讲述了土耳其进攻希阿岛,并对当地人民残酷的屠杀;珂勒惠支织工暴动真实的反映那个时代精神的压抑,是德国底层人民生活的写照;德加芭蕾舞课对大歌剧院芭蕾舞演员生活的描写,表现为人们创造“美”的

14、艺术家在创造过程的痛苦和艰辛。很多人认为画家存在的理由就是客观的反映生活,传播生活,因此很多的绘画的题材都是来自生活、反映生活。生活给了画家创作的灵感,给了画家创作的动力。画家也从生活中“借”来的感悟应用于绘画,提供美的享受的同时,感触生活。3 对于大自然的“借鉴”油画创作表现的是自然美,是对现实美的再创造。 但艺术美不等于自然美,它高于自然美。油画作品反映的是现实美,现实中美的事物或事物的美,是油画创作的有力根据或根源。比如,这样一幅生活情景:在暮色苍茫的天空下,有一对衣着朴素,身体健康的农民夫妇,在田野斜斜相对而言地站着,都低了头,把手放在胸前,身边倒着一辆手推车和一个盛满马铃薯的篮子。他

15、们在辛勤劳动了一天正要回家的时候,远处传来了教堂的钟声,于是他们脸上现出虔诚肃穆的神色,双双心情平和地做起了晚祷。这不是法国19世纪农村典型的生活景象吗?在这幅生活景象中,我们看到的不正是劳动人民那种纯朴善良的性格美和人与人之间和谐诚挚的关系美吗?是的。但是,这种现实生活中的景色和美,是法国农民画家米勒在他的名作晚钟里为我们描绘出来的。克劳德莫奈在诺曼底的海滩上遇到了艺术家欧仁布丹,他后来成了莫奈的良师益友并教授他学会画油画。布丹曾对莫奈说“当场画下的任何东西,总是有一种以后在画室里所不可能取得的力量、真实感和笔法的生动性。”莫奈在他今后的绘画生涯中也是按布丹说的话去做的,因为在他的内心里充满

16、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很多大师提倡从大自然获取自己的创作灵感,追求自然的画风(如图5)。“画家应该研究普遍的自然,就眼睛所看到的东西加以思考,应用事物的优美的部分,这样他的心就会像镜子一样真实的反映面前一切,这就好是第二自然如果努力从自然中学习,他们就会得到很好的结果”,这是达芬奇所追求的从自然中”借鉴”,享受自然所给与的,并且追求着自然的画风。安格尔认为:“世界上不存在第二种艺术,只有一种算艺术,其基础是:永恒的美和自然大凡完美的艺术都是建立在客观自然的基础上,它来自于客观自然”。 就连被太阳伤害的普罗米修斯梵高也同样认为:人保存大自然里色彩的美不是通过呆板的模仿,而是通过在同一值的色彩层次带里的新创作,而这个色彩层次带不需要和原来的同样。4 对老师以及崇拜事物的“借鉴”欧仁布丹是法国19世纪风景画家。他以高度的油画技巧真实地描绘出透彻明亮的空气,蓝天上飘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