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大豆的国际贸易 刘少侃 国际贸易论文

上传人:suns****4568 文档编号:83002511 上传时间:2019-02-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我国大豆的国际贸易 刘少侃 国际贸易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论我国大豆的国际贸易 刘少侃 国际贸易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论我国大豆的国际贸易 刘少侃 国际贸易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论我国大豆的国际贸易 刘少侃 国际贸易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论我国大豆的国际贸易 刘少侃 国际贸易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我国大豆的国际贸易 刘少侃 国际贸易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我国大豆的国际贸易 刘少侃 国际贸易论文(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我国大豆的国际贸易大豆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豆类,起源于中国。大豆在中国栽培并用作食物及药物已有五千年的历史。大豆是豆科植物中最富有营养而又易于消化的食物,是蛋白质最丰富最廉价的来源。由于大豆用途多样,营养价值高,栽培广泛,便于出口,所以在缓和世界性饥饿问题上起了重要作用。 中国是大豆的故乡,主产地东北是世界上最适宜种植大豆的地区之一,所以大豆也一直是我国在国际市场上最具竞争力的农产品,现在世界上的大豆几乎都是直接或间接从我国引去的。我国的大豆大约于2000年前传到日本和朝鲜,1740年引进法国,1790年传到英国,1875年传入奥地利,1881年传入德国。1873年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举行的万国博

2、览会上,第一次展出中国大豆即引起轰动,被人们视为珍品,称为“奇迹豆”,从此,中国大豆大步走向世界。我国一直以来都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净出口国,但是自我国1996年全面开放大豆市场以来,大豆进口关税大幅降低,国外的大豆大量涌入我国,进口量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使得我国最终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作为大豆起源的中国,正在经历一场大豆的危机,一方面大豆种植面积不断萎缩,种植大豆的农户面对跌破种植成本的收购价格愁容满面;另一方面进口大豆的数量不断攀升,本国大豆加工企业面对使用质优价廉进口大豆的跨国公司无力招架几乎全部停产或破产。我国年产大豆1500万吨左右,需求在5463万吨左右,需要进口是

3、不争的事实,但2006年上半年国产大豆销售困难,而进口总量同比却增加15%,达到1400万吨。进入我国市场最快的是美国的ADM、新加坡的Wilmar,还有嘉吉、邦基、来宝等大公司。山东依靠进口大豆的企业几乎全军覆没,大连华农、三河汇福等一批国内大型油脂企业也元气大伤。跨国粮商则借机兼并企业,淘汰大量竞争对手, 如ADM收购了华农集团湛江油脂厂;邦基收购了山东日照油脂厂、菏泽油脂厂等企业;嘉吉收购了华农集团东莞油脂厂、广东阳江丰缘集团等企业,还在南通新建了年处理300万吨大豆的油脂厂;来宝收购了广西钦州大洋油脂厂;新加坡丰益集团分别在山海关和青岛新建了年加工150万吨和120万吨大豆的油脂厂。从

4、此,进口大豆称霸中国大豆市场。截至2006年底,全国仍在建设的97家大豆油脂加工企业中,外商独资或外资参股的企业多达64家,年加工能力为5100万吨,占大豆总压榨能力的73%,占实际加工总量的80%以上,产能过剩的矛盾愈加突出。同时,由于跨国公司在国内新建和并购大豆加工企业,已初步形成了垄断布局,与大豆相关的化肥、农药、经贸、轻工与食品等上中下游产业受到极大伤害,如国产制油机器生产企业的生存空间将大大缩小。中国大豆在国际贸易中,与其他国家相比,存在一定的恶劣,从而导致中国大豆在国际贸易中身居困境:1机械化程度低,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缺乏规模效益,导致生产成本高。我国在大豆生产中,劳动力成本占总成

5、本的一半,而机械成本占11%,而在美国,劳动力成本加上机械成本总和占生产成本的35%。从2003年起,我国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导致大豆种植的成本增加。在我国,大豆的生产规模小,没有规模效益,导致生产成本的增加。2.随着中国加入WTO,国际资本进入中国大豆产业,跨国粮商基本完成了在中国的战略布局,他们控制了中国60%以上的实际压榨能力后,垄断了中国80%的进口大豆货源。目前四大国际粮商已控制了中国80%以上的大豆进口货源。国际资本已基本控制了中国大豆的进口。3.我国自1998年开始进行了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大豆不再在粮食收购保护价的范围,自此完全走向市场。然而由于我国大豆供大于求,导致大豆的市场价格

6、低于保护价,我国种植大豆的农民遭受损失,也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农民种植大豆的积极性。而在美国、巴西好阿根廷等大豆生产国,国家给予种植大豆的农民大量补贴,使其大豆业发展更为迅速。 据了解,中国大豆主要是非转基因大豆,而进口大豆以转基因大豆为主。中国大豆的栽培历史已有5000多年,素有“大豆故乡”之称。为何进口转基因大豆进来之后却能够在中国大行其道呢?根本原因就是,出油率比国产大豆高5左右,能带来更多经济效益,美国等大豆主产国,对豆农有可观的农业补贴,这让豆农在出卖大豆时有廉价出售的“本钱”,提高了价格竞争力;最后,进口转基因大豆运输成本低,到货时间准。而国产大豆的主产区集中在东北三省,要通过铁路

7、南下。国产大豆不但运输成本高、耗时长,到货时间有时难以操控。 那么,我国的大豆在市场经济中难道没有优势,根本难以和转基因大豆竞争了吗?据国家粮食局西安油脂科学研究设计院高级工程师蒋新介绍说,现在我国原料大豆的内在质量和外观质量均有所提升,百粒重50克的大粒和15克的小粒特用豆已大批量推向市场,单产有所提高;已具有形成优质、非转基因、绿色大豆品牌的条件。我国大豆在国际贸易出口中呈现以下优势:1. 在大豆种植资源方面,我国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和劳动资源。大豆在我国的分布很广,除了少数地区外,全国各省市都适合大豆种植。特别是我国东北和黄、淮海地区,是世界上最适宜种植大豆的地区之一。另一方面,我国劳动力资

8、源丰富且成本低。我国农村劳动力严重过剩,能为大豆的生产,加工和服务贸易提供丰富而又廉价的劳动力。我国在土地资源和劳动资源上的优势,提高了大豆的质量,降低了大豆生产加工的成本,是我国大豆在国际贸易中的巨大优势。2. 在大豆的质量方面,我国大豆蛋白质的含量比国外大豆高两个百分点,而含油率比国外大豆低两个百分点。在大豆生产大国中,只有中国实行完全的非转基因政策,因而国产大豆在取得原产地证书之后,在欧盟、日本、韩国更容易得到市场的认可。此外我国大豆蛋白质、异黄酮、膳食纤维含量以及质量也相对较高,是功能保健食品的绝佳原料。绿色、有机、非转基因是我国大豆在国际贸易中的质量优势。3. 在地理位置方面,我国的

9、东北地区是我国生产大豆的主产区,其产量在全国的比例高达66 % ,并且我国东北也处于东北亚大豆消费的地理区位的核心地带,因而相对于美洲大豆来讲,我国大豆具有运输及时、运费低廉的优势。亚洲是世界上大豆需求量最多的地区,也是进口大豆最多的地区,在世界大豆贸易中,亚洲大豆进口占非常重要的地位,我国与亚洲各国运输距离和时间短,运输方便,从而优于其他如美国、巴西等世界大豆主产国。目前,我国的大豆加工业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业链条,延伸到饲料加工、畜禽、水产养殖、营养保健、包装、化工、环保、军事、医药、纺织服装、航空、航天等领域,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如果国内大豆生

10、产消亡,大豆将完全依赖进口,各相关产业的发展将受制于人。同时,我国食品营养所需植物蛋白和动物蛋白来源将受制于人。由于大豆加工和贸易已被外资掌控,如果大豆生产全面崩溃,我国的大豆供应及饲料工业、畜禽、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将全面受制于外国,传统豆制品、肉、蛋、奶及水产品等的供应将面临挑战,严重危及我国食品安全。因此,摆脱中国大豆产业的困境,防止大豆种植面积继续萎缩,提高国产大豆竞争力,阻止外资全面垄断,保障农民利益,保护大豆产业是我国现在刻不容缓的事。这就需要发挥政府、市场及各相关利益方的共同作用。1.政府方面,给予并加大对种植大豆的农民的补贴,调动农民种植大豆的积极性;提高科技水平,加大对大豆种植的

11、科研投入,普及科技知识,提高农民的生产效率,培育高质量的大豆,从而增加大豆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加强各部门的协调与合作,共同努力消除进口管理上的弊端,从而促进中国大豆的顺利出口,并给予大豆产业政策保护和支持。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降低从事大豆产业的成本,提高效率。2.市场方面,大豆企业要不断创新,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和生产效进行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科技创新;通过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各种形式建立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豆企业;加强与同行业的合作,同时也要加强与其他行业的合作,从而提升自我实力;建立健全大豆期货交易市场,控制大豆贸易定价;建立健全我国大豆产业体系,加强我国大豆产业链上的各个相关利益方的密切协作,共同建立组织体系,使大豆产业的链条环环相扣3.在国际方面,力争公平合理的竞争,培育具有经济实力,能抵御市场风险的大豆企业,进行强强联合,进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公平竞争。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共同发展。 刘少侃 08电子商务二班 2008300106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