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社区规划管理与投资环境问题

上传人:suns****4568 文档编号:82909428 上传时间:2019-02-2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41.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社区规划管理与投资环境问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城市社区规划管理与投资环境问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城市社区规划管理与投资环境问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城市社区规划管理与投资环境问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城市社区规划管理与投资环境问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市社区规划管理与投资环境问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社区规划管理与投资环境问题(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 行政管理专科 毕业论文论文题目 城市社区规划管理与投资环境问题 学生姓名 学 号 1213001470010 指导教师 年 级 12秋 分校/学院 望都电大 提交日期 2014/2/18 论文摘要城市规划是城市的发展计划,也是城市建设发展的蓝图和管理城市的依据。城市规划是一项科学性、应用性和综合性很强的工作,通过规划,可以合理确定城市的发展方向,规模和布局,统筹安排各项建设,协调各方面在建设中的矛盾,使之逐步发展成为设施比较“完善、环境清洁优美,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并能适应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的现代化新型城市。因此,城市规划对于城市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对于城市合

2、理布局及城市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互协调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城市建设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建设以规划为依据,通过建设工程对城市人居环境进行改造,对城市系统内各物质设施进行建设,城市建设的内容包括城市系统内各个物质设施的实物行态,是为管理城市创造良好条件的基础性、阶段性工作,是过程性和周期性比较明显的一种特殊经济工作。城市经过规划、建设后投入运行并发挥功能,提供服务,真正为市民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保障市民正常生活,服务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因此,城市建设是以城市规划为依据最终服务于城市运行。 针对城市规划管理中出现的新趋向,从城市规划面临的挑战、如何迎接这一挑战,以及城市规划管理

3、对投资环境的重大影响方面阐述了城市规划管理应有的基本思路。针对城市规划管理中出现的新趋向,从城市规划面临的挑战、如何迎接这一挑战、以及城市规划管理对投资环境的重大影响方面阐述了城市规划管理应有的重要思路。【关键词】 城市规划 管理 发展 建设目 录 前言.1一、正确认识城市规划.2(一)城市规划面临的挑战.2(二)如何迎接这一挑战.3二、城市规划管理对投资环境的影响.4(一)要坚持统一协调,确保规划先行.4(二)要坚持因地制宜,保证循序渐进.4(三)要突出经济发展,兼顾环境效益。.5(四)加强公正参与 ,确保规划公开。.5(五)要坚持法制建设,确保规划进程.5(六)要突出城市建设,彰显城市个性

4、.5 结论.6参考文献.74城市社区规划管理与投资环境问题城市的有效规划管理是一个时期内发展的蓝图,是研究未来城市的发展。合理布局和综合安排城市各项建设工作的重要举措,所以要把城市规划管理好最为重要,然而,我国目前的城市规划管理还存在着诸多较严重的问题,做好新形势下的管理工作,已经成为当前的紧迫任务。所谓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时期的产物,是一定地域的范围内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所谓城市规划管理,是保证城市各项建设事业有秩序的、协调的发展,使城市的发展建设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有效措施。如何做好成规划工作,确保建设有特色,有品位规划管理范围有效,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问题。

5、二、正确认识城市规划(一)城市规划面临的挑战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城市规划被认为是“国民经济计划的继续和延伸”。因此,城市规划对城市建设的调控主要采取的是一种机械的目标管理和计划控制的方式。但是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城市建设也逐步由以前的政府投资行为,转变为市场调节为主的多元投资行为。城市的开发建设表现为多种经济法人之间的利益关系,或者是经济法人与公众利益的关系。传统的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城市规划体制无论在自身机构、管理机制、还是规划方法等方面都难以适应这种新的经济关系。主要表现在,一是传统的城市规划对城市土地和空间资源价值认识不足,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城市建设资金短缺;

6、二是传统的规划管理强调的是计划性和强制性,若严格按照城市规划进行管理,则投资商没有任何选择余地,容易影响投资商的积极性,若规划执法不严又容易产生各种腐败现象;三是城市规划代表的是城市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目前我们低规格的城市规划管理机构(有的城市还没有独立的城市规划管理机构),难以承担起市场经济条件下调整和协调经济法人与公众利益关系的职能;四是传统的城市规划是以土地利用控制为核心的一种静态的物质规划,规划缺乏实施可行性论证和评估,造成了规划的目标过于僵化,实施中缺乏可操作性,难以适应干变万化的市场,从而造成大面积的违法建设;五是传统城市规划关注的是既定规划蓝图的实现,而忽视了城市规划对城市土地

7、开发过程的调控功能,容易引起土地的投机活动;六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投资商对经济效益过度追求往往会侵害公众的利益,造成土地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而作为城市整体利益的代表,城市规划部门难以对这类行为进行有效的干预和调控,使得公众利益受到损害,社会公益事业的建设得不到有效保障;等等。归结起来就是,我们传统的城市规划管理机制还难以协调市场经济条件下产生的多种经济法人之间以及多种经济法人与公众之间的利益关系。这就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新的挑战。(二)如何迎接这一挑战首先,要树立规划的资源意识。城市规划不仅是一种重要资源,而且是一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的资源。市场经济条件下,土地使用权的取得主要通过有偿出让、转让。土

8、地出让转让的关键是土地价值问题。尽管影响土地价值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就具体某一块用地来说,它的价值往往由城市基础设施配套完善情况和城市规划确定的开发条件来决定。城市规划法“城市规划区内的土地利用和各项建设必须服从城市规划”的规定,明确了城市开发用地的性质、功能和容积率等开发要求由城市规划来确定,这些开发要求直接左右着开发效益。因此,通过城市规划的科学测算,合理确定开发商与城市政府收益分配比例,可以为政府筹集大量的建设资金。具体地说,城市建设中容积率的提高、原有建筑的加层、“破墙开店”等用地性质功能的改变都可以产生很高的级差收益,但这不是项目开发本身产生的,而是政府长期基础设施投入的结果。这些收

9、益不能全部纳入开发商的口袋,而要通过规划的手段,使政府基础设施投入产生的收益回流到政府的口袋中,为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城市规划直接创造了经济效益。其次、要把市场机制引入城市规划,规划管理要靠“两手”。市场经济是以市场方式按价值规律配置资源的一种经济方式,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一切经济活动都直接或间接处于市场关系之中,市场机制是推动生产力要素流动和城市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基本运行机制。这种运行机制对形成城市土地市场和带动城市建设起了十分重要的的作用。在这种运行机制下,如果城市规划不利用市场调节这只“无形的手”,就无法对城市建设实施有效的调控。当然,城市规划工作从本质上说

10、是一种政府行为,无论在什么体制下都是以政府的管理或干预的形式维护公众利益的一种社会力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开发商追求的是最高最大的利润,这种对经济效益的过度追求往往会造成对公众利益的侵害。市场土地供给的有限性与价格的上涨趋势也往往会导致土地投机活动。市场调节的结果也往往只使直接经济效益高的项目吸引了很多投资者,而维护城市正常功能的绿地、道路交通设施等公益事业仍然难以吸引投资,只能依靠代表社会整体利益的城市规划的调控来加以解决。如不加以控制和引导,市场机制很容易导致城市建设的盲目性和城市功能失调。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规划管理工作既不能单靠行政手段进行控制,也不能仅靠市场调节进行规范,

11、而要靠“两手”,一是行政法规“有形的手”,二是市场调节“无形的手”。最后城市规划要为城市建设筹集资金。当前城市建设中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建设资金问题。有资金才能改造城市,没有资金城市就难以发展。所以城市建设资金问题,是我国乃至世界所有的城市市长所关注的问题。没有建设资金,规划得再好也没有用。在国际上,城市建设资金一般有三个来源:一是税收,西方国家都是用税收来搞城市建设的。像日本大版市1996年的建设资金是1500多个亿,还说不够。二是级差地租,以土地来挣钱,比较典型的是香港。三是各种收费,增加城市积累。就我国来说,税收不是我们的办法,规划费用也不是办法,国务院早已三令五申,不许乱摊派。地方

12、政府唯一能掌握的是级差地租。级差地租用不好,城市就不能发展;级差地租用得好,城市就会发展。温州市紧紧抓住这一点,五年内城市改造面达50,创造了一个新的温州城。杭州、宁波等城市也充分发挥规划的调控手段,对旧城区进行成街、成片改造,取得了较好的效益。同时,有的市县尽管也利用级差地租的杠杆作用筹集资金进行旧城改造,但由于没有充分发挥规划部门的作用,缺乏科学的测算,在土地开发过程中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流失,使一个本来可以给城市政府带来收益的成片开发项目入不敷出,成为政府的包袱。所以,我们必须充分利用规划的手段、级差地租的杠杆为城市建设筹集资金。三、浅谈城市规划管理对投资环境的影响城市规划管理因其工作的综合

13、性、复杂性、系统性、周期性、对投资环境的影响是全方位、多层次的、如何对其进行解决,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一) 要坚持统一协调,确保规划先行城市规划管理要做到合理布局,特色鲜明,不应前篇一律,要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市场效益等方面制定和实施,总的来说就要做到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综合协调既要考虑城市总体布局,也要考虑某个区域的布局。在规划过程中,可以实行规划公示制度,建立规划分级审批制度,保证规划制度的科学性。 (二)要坚持因地制宜,保证循序渐进 在城市规划管理中,要坚持从实际出发,从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着手,逐步探索出一套适合本城市的规划管理模式,同时要坚持量力而行,科学合理的确定城市各项建设指标,对一些重大问题,要在综合调研深入论证的基础上研究决定,切忌仓促拍板,以免造成不可迷失的损失,当前,我国部分城市在规划管理过程中,资源占用大,能源消耗多,浪费现象比较严重,因此,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应当把树立节约,集约的原则,形成合理得城市功能和城市布局结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