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皮 肤 的 结 构

上传人:优*** 文档编号:82856264 上传时间:2019-02-25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2.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件:皮 肤 的 结 构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课件:皮 肤 的 结 构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课件:皮 肤 的 结 构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课件:皮 肤 的 结 构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课件:皮 肤 的 结 构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件:皮 肤 的 结 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件:皮 肤 的 结 构(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皮 肤 的 结 构,真 皮 (dermis),皮下组织,表 皮 (epidermis),真 皮 (dermis),皮下 组织,附属器官: 毛 皮脂腺 汗腺 指(趾)甲,表皮(epidermis) 为皮肤浅层,为角化的复层鳞状上皮 表皮各部薄厚不一致,于厚皮(手掌、足底)分为5 层:基底层,棘层,颗粒层,透明层,角质层;于薄皮,颗粒层和透明层不明显 表皮细胞分两大类:角质形成细胞(多数)和非角质形成细胞(散在于角质形 成细胞间),角质形成细胞,1. 基底层(stratum basale) 位于表皮底层,由一层立方形或圆柱状细胞构成 胞质嗜碱性(含丰富游离核糖体);有角蛋白丝(又称张力丝) 基底细

2、胞与相邻细胞间以桥粒、与基膜以半桥粒连接 是表皮的干细胞;在皮肤创伤愈合中具有再生修复作用 生理情况下,表皮基底细胞分裂周期1319天;表皮的更替时间28天,基底细胞分裂周期加上更替时间称表皮更新时间,约为47天。,基底层,角质形成细胞,2. 棘层(stratum spinosum) 4 10层棘细胞,多边形、有棘状突起 相邻细胞的突起嵌合,以大量桥粒相连 胞质弱嗜碱性,合成角蛋白(形成大量角蛋白丝)与外皮蛋白(增厚胞膜) 电镜下,胞质内有许多200300nm椭圆形被膜颗粒,其内含有双极性磷酸脂质,可在角质形成细胞外形成一层薄膜,使之具有屏障作用,棘层,角质形成细胞,3. 颗粒层(stratu

3、m granulosum) 35层梭形细胞 细胞核与细胞器已退化 胞质内板层颗粒增多 含许多透明角质颗粒(强嗜碱性;含富有组氨酸的蛋白质) 在颗粒层与角质层之间角质形成细胞之间形成一个防水屏障,使体内水分不易渗出,也阻止体外水分向内渗入。,颗粒层,角质形成细胞,4. 透明层(stratum lucilum) 23层扁平细胞 细胞界限不清 呈强嗜酸性 细胞核与细胞器消失 仅见于掌跖的表皮,位于颗粒层上方 有防止水及电解质通过的屏障,透明层,角质层,角质形成细胞,5. 角质层(stratum corneum) 位于表皮最上层,520层已经死亡的扁平的角质细胞 细胞呈嗜酸性的均质状,内充满密集、粗大

4、的角蛋白丝和均质状物质(透明角质颗粒所含) 浅表层细胞连接松散,脱落形成皮屑 抵抗摩擦,阻止水分、电解质及微生物的通过,起到屏障作用,角质形成细胞,由基底层到角质层的结构变化,反映角质形成细胞增殖、迁移、逐渐分化为角质细胞、然后脱落的过程;与此伴随的是角蛋白及其它成分的合成的量与质的变化,非角质形成细胞,1. 黑素细胞(melanocyte) 胞体散在于基底细胞间,突起伸入基底细胞和棘细胞间 光镜下胞体圆,核深染,胞质透明 电镜下,有特征性的黑素小体,合成黑色素后,转变为黑素颗粒;黑素颗粒转移至角质形成细胞内 黑素遮挡和反射紫外线,保护皮肤及深部组织,非角质形成细胞,2. 朗格汉斯细胞(Lan

5、gerhans cell) 散在于棘细胞浅层 圆形,核深染,胞质清亮 胞质内含伯贝克颗粒(吞噬体或抗原贮存形式) 为抗原提呈细胞,在对抗侵入皮肤的病原生物、监视癌变细胞和排斥移植的异体组织中起重要作用,非角质形成细胞,3. 麦克尔细胞(Merkle cell) 位于基底层,呈扁平形,有指状突起伸入角质形成细胞之间 于HE染色切片不易辨认 固定于基底膜,不随角质形成细胞向上迁移 在感觉敏锐部位(如指尖和鼻尖)密度较大 基底部胞质含致密核心小泡,基底面与感觉神经末梢形成突触样结构,可能是接受机械刺激的感觉细胞,真皮(dermis),真皮来源于中胚层,是整个皮肤的支架结构,由胶原纤维、网状纤维、弹力

6、纤维、细胞和基质构成。 胶原纤维是真皮结缔组织的主要成分,纤维韧性大,抗拉力强,但缺乏弹性。 网状纤维较细小,是一种未成熟的胶原纤维,主要分布于乳头层、皮肤附属器、血管和神经周围等处。 弹力纤维缠绕在胶原纤维之间,使皮肤具有弹性,受牵挂后易恢复原状。 基质是一种无定形的均质状物质,充填于纤维和细胞之间。主要成分为粘多糖、水、电解质及血浆蛋白等。 细胞主要有成纤维细胞、肥大细胞(含肝素、组胺、慢反应物)、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及噬黑素细胞等。,真皮(dermis),1. 乳头层 由疏松结缔组织向表皮凸入,形成真皮乳头,扩大表皮与真皮的连接面 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游离神经末梢;在手指等部位含较多触觉小体

7、 2. 网织层 为较厚的致密结缔组织,由粗大胶原纤维交织成网,有弹性纤维 含血管、淋巴管、神经;深层有环层小体,乳头层,网织层,皮下组织(subcutaneous tissue),皮下组织由疏松结缔组织及脂肪小叶组成,又称皮下脂肪层 皮下组织含有血管、淋巴管、神经、小汗腺和顶泌汗腺 其厚薄因身体不同部位及营养状况而异,皮肤附属器(cutaneous appendages),1. 毛发:毛发由角化的表皮细胞构成,分为长毛、短毛及毳毛。毛发露出皮面以上的部分称毛干,在毛囊(上皮细胞和结缔组织)内的部分称毛根,毛根下端略膨大为毛球。毛球下端向内凹入部分称毛乳头,内含结缔组织、神经末梢及毛细血管,为毛

8、球提供营养;毛球下层靠近乳头处称毛基质,是毛发及毛囊的生长区,并有黑素细胞。毛囊由表皮下陷而成。自毛囊口至皮脂腺开口部称漏斗部,皮脂腺开口至立毛肌附着处为峡部。立毛肌下端附着在毛囊下部,上端附着于真皮乳头下层。 2. 皮脂腺:由腺体和导管构成,导管由复层鳞状上皮构成,开口于毛囊上部,位于立毛肌和毛囊的夹角之间,立毛肌收缩时可促进皮脂排出。皮脂腺分泌皮脂润滑皮肤和毛发。,皮肤附属器(cutaneous appendages),3. 汗腺 :分泌汗液和调节体温的作用。小汗腺遍布全身,以足跖、腋、额部较多,背部较少。小汗腺属单管状腺体,可分为分泌部和导管部。导管直接开口于皮肤表面。顶泌汗腺属大管状纤

9、体,主要分布在腋窝、乳晕、脐周、肛周、包皮、阴阜和小阴唇,开口于毛囊上部皮脂腺开口的上方,少数直接开口于表皮。,分泌部,导管,皮肤附属器示意图,皮肤附属器(cutaneous appendages),甲:由多层紧密的角化细胞构成。甲的结构包括甲板、甲廓、甲根、甲床、甲母质。,皮肤的神经、脉管和肌肉,1. 皮肤的血管主要有皮下血管丛、真皮下血管丛、乳头下血管丛三丛构成。皮下血管丛位于皮下组织深部,水平走向,分支营养周围组织;真皮下血管丛位于皮下组织上部,分枝营养汗腺、汗管、毛乳头和皮脂腺;乳头下血管丛位于乳头下部,由此分出的毛细血管袢的上行小动脉支供给真皮乳头的 血流。 2. 皮肤的淋巴管:皮肤中的组织液、游走细胞、病理产物、细菌等均易进入淋巴管而达淋巴结,被滤去或被吞噬消灭。 3. 皮肤的肌肉:除面部表情肌为横纹肌外,主要为平滑肌,包括立毛肌、阴囊肉膜、乳晕和血管壁的平滑肌。 4. 皮肤的神经:有感觉神经及运动神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