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冲刺】中考历史复习课件:专题六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2683478 上传时间:2019-02-24 格式:PPT 页数:10 大小:3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冲刺】中考历史复习课件:专题六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考冲刺】中考历史复习课件:专题六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考冲刺】中考历史复习课件:专题六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中考冲刺】中考历史复习课件:专题六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中考冲刺】中考历史复习课件:专题六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冲刺】中考历史复习课件:专题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冲刺】中考历史复习课件:专题六(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历 史,初三历史中考第二轮专题复习,专题六 中国土地制度及农村政策的演变,一、中国古代史土地制度(政策): 1、井田制: 我国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它始于商朝,盛行于西周,瓦解于春秋,废除于战国。春秋战国时期,由于铁器、牛耕的出现,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私田,导致了井田制的崩溃。(商鞅变法有“废井田、开阡陌”) (说明:分封制是奴隶社会的政治制度;井田制是其经济制度,但分封制是建立在井田制基础之上的。分封制在秦始皇时为郡县制所取代。) 2、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1)确立:战国时期,铁器牛耕的出现,引发了社会变革。商鞅变法规定:“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商鞅变法标志着封

2、建地主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并成为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基本形态。 (2)影响:对中国封建经济的发展和繁荣起过积极作用,但其闭塞性和自给自足的特点严重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尤其是阻碍了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造成中国社会的长期贫困和落后。 (3)废除:1950年新中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彻底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二、中国近代史土地政策: 孙中山的“民生主义”: 同盟会成立后,孙中山将其革命思想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其中“民生主义”的核心是“平均地权”,目的是要实现“耕者有其田”的理想。孙中山平均地权的理论从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广大农民对土地渴望之情,顺应了历史潮流,

3、是巩固辛亥革命成果的一个必要举措。但由于没有实践经验可循,仅仅是理论逻辑上的设想。 三、中国现代史土地制度(政策): 1、土地改革: (1)实行:新中国成立后,于1950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 废除封建剥削的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仍然是土地私有制) (2)结果:到1952年底,全国大陆基本完成土地改革。 (3)意义: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 人;巩固了人民政权;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2、三大改造:(农业生产合作社)(19531957年) (1)原因:为了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力,逐步克服农业同

4、工业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中 共中央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集体化道路。,专题六 中国土地制度及农村政策的演变,(2)形式:引导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农业合作化(集体化)的道路。(集体土 地公有制) (3)结果: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4)意义: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是一次历史巨变,使中国农民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使个体小农经济成为集体所有制经济,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3、人民公社:(19581978年) (1)原因:在社会主义道路探索过程中,主观地认为农业合作化的规模越大,公有化程度越高,就越能促进生产力发展。 (2)形式:以生产队为基本单位的全体社员共同所有

5、、共同经营的农村经济管理格局。(3)表现: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吃“大锅饭”等。 (4)核心:“一大二公”。(扩大公有化规模,提高公有化程度,实行平均主义,刮“共产风”) (5)评价:是社会主义道路探索过程中的严重失误。严重脱离当时农村生产力水平;严 重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破坏了农业生产,使农村生产停滞不前。,专题六 中国土地制度及农村政策的演变,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8年至今) (1)开始: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 (2)形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公有制基础上,集体所有的土地长期包给农民使用, 把农民的责、权、利紧密结合起来,即:

6、“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说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中,土地的所有权归集体,农民拥有土地的使用权。) (3)进程: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随后在中央指导下 逐步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 (4)发展: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乡镇企业迅速发展,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 条新路。 (5)意义: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生产连年丰收,农村开始富裕起来。 专题启示: 1、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2、制定土地政策和农业政策,一定要从农民的利益出发,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出发。 3、制定土地政策和农业政策,一定要从国情出发,从生产力发展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专题六

7、中国土地制度及农村政策的演变,专题训练: 一、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拥有土地是农民孜孜以求的梦想。历史 上国共两党为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都做出了很大的努力。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请观察小华设计的“建国以来土地政策和生产关系变化”示意图,分别写出A、D两个阶段党和国家所采取的政策措施。 (2)在党和国家政策的法规指导下,B阶段生产资料的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1958年、1959年、1960年我国粮食总产量分别是:2亿吨、1.7亿吨、1.435亿吨,上述数据说明了什么突出问题?据此谈谈你对C阶段政策措施的看法。 (4)从D阶段所采取的措施看,党和国家制度农村政策的出发点是什么?取得了

8、怎样的效果?,(1)土地改革,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由农民土地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3)粮食产量逐年下降,C阶段政策措施没有从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实际出发,没有从农民的实际出发,损害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4)从D阶段所采取的措施看,党和国家制度农村政策的出发点是: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实际和农民的根本利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粮食产量连年增加。,专题六 中国土地制度及农村政策的演变,二、农民,农业,农村,是中国改革与发展的重大问题,聚焦农业,关注民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材料二 1958年,人民日报报道

9、早稻亩产如下: 7月12日,福建闽侯城门乡公社,3275斤;7月18日,福建闽侯连板公社,5806斤;7月31日,湖北应城春光公社,10597斤;8月1日,湖北孝感长风公社,15361斤;8月10日,安徽枞阳高峰公社,16227斤;8月13日,湖北麻城建国公社,36956斤;8月22日,安徽繁昌,43075斤;9月5日,广东北部山区连县,60437斤。 维基百科 材料三 “中央一号文件”原指中共中央每年发的第一份文件,该文件在国家全年工作中具有纲领性和指导性的地位。一号文件中提到的问题是中央全年需要重点解决,也是当前国家亟需解决的问题,更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解决这些问题的难度。2004年至2012

10、年中央连续九年发布了以“三农”为主题的一号文件。 新浪网,专题六 中国土地制度及农村政策的演变,请问答: (1)材料一的图一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图中的农民获得土地的法律保障是什么? (2)材料一中的图二、图三都反映了新中国农民勇跃入“社”,这两个“社”的含义分别是什么? (3)材料一中的图四反映中国在农业方面有何变革?这一变革跟哪次会议后国家工作重心转移有关?这一次农村改革给中国带来什么影响? (4)阅读材料二,联系所学知识,请你解释为何会出现这一特点?,(1)土地改革。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2)图一指“农业生产合作社”,图二指“人民公社”。,(3)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8年,

11、十一届三中全会。作用: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村开始富裕起来。,(4)人民公社化时期,为了片面追求农业生产的高速度和高指标,出现了“浮夸风”的严重情况。,专题六 中国土地制度及农村政策的演变,(5)孙中山关于民生问题的解决方法是什么?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解释孙中山重视民生问题,中央也连续九年发布“三农”为主题的一号文件的原因。 (6)通过以上材料,你对建设中国新农村有何看法?,(6)农业的发展要符合客观规律。要大力实施科教兴农战略。要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要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加快产业化的步伐。要完善农民的医疗和社会保障体系。(任答两点),(5)“三民主义”的“民生”,农业是国家的基础。农民、农业、农村问题关乎改革的成败,关乎国家和民族的长治久安。,专题六 中国土地制度及农村政策的演变,结 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