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 治经济学复习题

上传人:n**** 文档编号:82610185 上传时间:2019-02-2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9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 治经济学复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政 治经济学复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政 治经济学复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政 治经济学复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政 治经济学复习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政 治经济学复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 治经济学复习题(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政治经济学复习题根据政治经济学复习大纲整理导 论(本章主要是判断、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来源p3、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研究对象p9、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研究的出发点p7、物质资料的生产根本任务p11揭示经济规律2、劳动对象与劳动资料之和称为生产资料p8是进行社会生产的物的要素。生产关系的基础p10、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是人们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前提。社会再生产过程包括四个环节及其相互关系p9-10社会再生产过程包括四个环节: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相互关系一方面,生产资料所有制以及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的结合方式是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它从根本上

2、决定着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社会性质,是体现生产关系性质的首要标志。另一方面,生产资料所有制总是要通过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才能得以实现,并且它们对生产资料所有制又具有一定的反作用。3、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的判断p8劳动资料,也叫劳动手段,是用来改变或影响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和物质条件,其中最主要的是生产工具,还包括劳动过程中除劳动对象和生产工具以外的一切其他生产资料,如建筑物、道路等。劳动对象,是人们把自己的劳动加于其上的一切东西。它包括两大类:一类是没有加工过的天然存在的劳动对象,如地下矿藏、原始森林等。另一类是劳动的生产物,即原材料,如织布用的棉花,制造机器用的钢材等。4、经济

3、规律的客观性、特点p12-13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它体现着经济过程的必然趋势。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即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性)第一,任何经济规律都是在一定的客观经济条件基础上产生和发生作用的,并随着客观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所谓客观经济条件,主要是指一定的社会生产力与社会生产关系的基本状况。)第二,人们不能消灭、废除经济规律,也不能创造或制定经济规律。第三,经济规律对人们经济活动的支配或制约往往带有强制性。(如果人们的经济活动违背了经济规律的客观要求,社会经济运动就会受到阻碍和破坏,人们就要受到经济规律的惩罚。人们必须尊重经济规律、按照经济规律的要求办事。承

4、认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并不意味着人们在经济规律面前无能为力。人们可以通过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来认识和利用客观经济规律。)第一章 社会经济制度与经济运行的一般原理(本章出题形式多样,可单选、多选、判断、简答、论述)1、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最基本的动力、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一般规律P25推动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最基本的动力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状况规律,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生产关系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改变自身的性质,是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一般规律。2、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的关系:p26-27 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范畴。经济制度是一定社会占统

5、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它反映着生产关系的性质,决定着社会制度的根本性质。经济体制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上特定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及经济运行方式。经济制度是经济体制的基础。这表现在,一定的经济制度决定着经济体制的根本性质和主要特点,规定着经济体制发展的方向。经济体制作为一定经济制度下的资源配置方式,它对经济制度的完善、发展又发挥着重要作用。(当一定的经济制度建立后,经济体制的选择是否正确,对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经济体制,会使社会经济充满生机和活力,促进科学技术的进步,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使用,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取得最佳经济效益。反之,则会压抑经济的生机和活

6、力。经济体制既受经济制度的制约,也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如生产力发展水平、社会经济商品化的程度,一个国家各种制度健全的程度等。)经济制度性质不同的国家,可以采取同一经济体制。经济制度性质相同的不同国家,也可以采取不同的经济体制。一个国家在一定经济制度的不同发展阶段,也可以采取不同的经济体制。3、使用价值的概念理解及使用价值、交换价值、价值的关系 p31-32p44 使用价值:是指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它是由物品的自然属性决定的,它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政治经济学之所以要研究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因为使用价值是商品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与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

7、的比例。 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内容和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商品的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是商品的本质属性。没有使用价值,就没有价值,不会成为商品。只有使用价值,没有价值的东西,也不会成为商品。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形式是商品与货币之间的对立。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的社会关系。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4、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及其相互关系、劳动二重性学说的意义p32-33 具体劳动:是在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不同的具体劳动生产出不同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不以一切社会形式为转移的永恒范畴。具体劳动体现着人和自然的关系。抽象劳动:撇开劳

8、动具体形式的一般人类劳动,就叫抽象劳动。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抽象劳动是形成价值的惟一源泉。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互相区别的。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不是生产商品的两次劳动或“两种劳动”,而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的两个互相统一、不可分割的方面。(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或二重特征,不是两种劳动或二次劳动。)劳动二重性学说的意义p33劳动二重性学说是马克思首先创立的,这一学说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第一,劳动二重性理论,从根本上论证了价值的本质,把劳动价值论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之上。克服了古典政治经济学在劳动价值论方面的重大缺陷。第二,劳动二重性学说为剩余价值理论奠定了

9、科学基础。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从而创立了科学的剩余价值理论。第三,劳动二重性理论还为一系列重要理论提供科学依据。在此基础上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资本有机构成和资本积累理论,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平均利润理论、地租理论等,从而建立起科学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5、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P34-35 商品价值量的变化规律P35-36简单劳动是指不需要经过专门训练,每一个正常人都能从事的劳动。复杂劳动是指必须经过专门训练,具有一定技术专长的人才能从事的劳动。复杂劳动等于加倍的简单劳动。在同一劳动时间内,复杂劳动可以比简单劳动创造更多的价值。商品价值量的变化规律: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是在同类商品

10、生产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创造的价值不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同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同体现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6、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P36-37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这是因为,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一系列内在矛盾的根源;它贯穿简单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它决定着商品生产经营者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和命运。商品所包含的一系列内在矛盾都根源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只有通过商品交换才能得到解决。7、价值形式的发展及分析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

11、银 P41-45 a、简单的、偶然的、个别的价值形式 b、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c、一般价值形式d、货币形式处在相对价值形式地位上的商品的价值,通过处在等价形式地位上的商品的使用价值表现出来。从价值形式的发展看,金银并不是一开始就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和很多商品如牲畜、毛皮、贝壳等一样都曾充当过特殊等价物、一般等价物。所以,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从贵金属的自然属性看,金银质地均匀,便于分割;体积小,价值大,便于携带;性质稳定,易于保存。这些优点使金银成为最理想的货币材料,所以,货币天然是金银。8、货币的五种职能基本常识及判断P45-499、货币流通规律P50-52货币流通规律:是指一定时期内一个国

12、家的商品流通客观上需要多少货币,即货币需要量的规律。(即一定时期内货币的需要量,等于待售商品的价格总额除以同一单位货币的流通速度。)流通中的货币需要量取决于以下三个因素:第一,市场上待售商品的数量;第二,商品的价格水平;第三,货币的流通速度(一定时期内同一货币的平均周转次数)。流通中商品价格水平与待售商品数量之积就是商品价格总额。流通中的货币需要量与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的流通速度成反比。用公式表示如下: 待售商品价格总额流通中所需货币量= 同一单位货币的流通速度(周转次数) 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能否得到满足,取决于货币的供应。按照货币流通规律,流通中的货币供应量应符合流通中所需要的

13、货币量。这样,币值和物价总水平稳定,形成良好的金融环境,有利于经济的稳定增长。如果货币供应量太多,超过客观需要量,即发生货币贬值,物价总水平就会持续上涨,这种经济现象就是通货膨胀。相反,如果流通中的货币供应量不足,则会导致货币升值,引起物价持续下跌,这种经济现象叫通货紧缩。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都会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影响。防止和消除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保持物价总水平的稳定,是国家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之一。10、价值规律的内容、作用及表现形式P52-55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决定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必须按照价值量相等的原则进行交换。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

14、律。价值规律的作用:1自发调节和配置社会资源。2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3形成经济活动的优胜劣汰,产生商品经济中公平与效率的矛盾。4、进经营管理方法的生产者才会在竞争中获胜,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和经营范围。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P53价格与价值的偏离并没有违背价值规律。这是因为:第一,价格的波动是以价值为轴心的。尽管市场上商品的价格与价值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偏离,但商品价格不管怎样涨落,始终围绕价值这个轴心,价格升降的幅度不会与价值相差很远。第二,价格与价值的偏离不是长久的,从长期看,商品的价值和价格是一致的。因为商品价格与价值的偏离,会直接

15、影响到商品生产者的利益,从而导致供求关系的变化,使商品价格与价值趋向一致。从长期看,商品价格高于与低于价值的部分互相抵消,商品的价格总额与商品的价值总额还是相等的。所以,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并不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而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复习思考题:1、为什麽说“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答案参考上面7题)2、简析价格与价值的偏离并没有违背价值规律。(答案参考上面10题)3、试述价值规律的内容及作用,并用以阐明我国企业必须注重技术进步,改善经营管理。(答案参考上面10题加上“我国企业作为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必须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办事,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自己生产的商品的个别价值,获得更多的赢利,同时也才能增强自己的竞争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 )第二章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及其发展阶段(本章出题形式多样,可单选、多选、判断、简答、论述)1、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资本的本质P56-57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劳动力是存在于人体中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