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中国媒体内容生产者职业发展状态与工作习惯报告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82610167 上传时间:2019-02-24 格式:PPTX 页数:34 大小:1.7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中国媒体内容生产者职业发展状态与工作习惯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2017中国媒体内容生产者职业发展状态与工作习惯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2017中国媒体内容生产者职业发展状态与工作习惯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2017中国媒体内容生产者职业发展状态与工作习惯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2017中国媒体内容生产者职业发展状态与工作习惯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中国媒体内容生产者职业发展状态与工作习惯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中国媒体内容生产者职业发展状态与工作习惯报告(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暨 2017 中国媒体内容生产者职业发展状态与工作 习惯调查报告,白皮书,2017,技术对媒体内容 生产分发和企业 新闻偏好的影响,联合发起,2017 CHINESE JOURNALISTS,WORKING HABITS SURVEY REPORT,2 丨 2017 技术对媒体内容生产分发和企业新闻偏好的影响,前言,2017 年,我们越来越多的听到“人工智能”这个词出现在我们的生活,阿尔法狗在战胜人类之光柯洁后深藏功 名退隐江湖,在今年首期的奇葩大会上,李开复在谈到人工智能的话题时说,未来有 50% 的人类工作会被人工 智能取代,高晓松说在人工智能愈发兴起的未来,内容将成为世界的主宰。,内容连

2、接着人们的生活、娱乐、工作、甚至衣食住行,影响着我们对身边世界的感知、判断和行动。曾有预测说, 到 2030 年,90% 的新闻都将由计算机撰写,而一些勤奋的机器人甚至可以在此之前就获得普利策奖。事实上, 人们所获取到的内容,越来越多地与智能内容技术有关。,而在媒体技术发展趋势的影响下,专业内容生产者们的职业生存状态发生了哪些变化?工作习惯受到了哪些影响?,美通社今年联合蓝媒汇、今日头条媒体实验室、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针对媒体记者、编辑等专业内容生产者, 继续发起关于其职业发展状态与工作习惯变化的调查,包括职业媒体内容生产者中的自媒体发展状况,新闻算法、 大数据等技术对媒体信息获取、内容生产

3、、分发的关键影响因素,以及在新媒体趋势下内容生产者对企业的新闻 偏好等方面话题,累计得到 1,167 名受访者通过在线问卷与线下一对一访谈的形式参与。,我们希望探寻移动化设备与场景、智能算法、大数据等技术和内外部因素,对媒体内容生产者在信息获取、内容生产、 分发等方面产生的实际影响。同时,我们就这些话题对参与调查的数十位资深媒体人进行了一对一的问题访谈(视 频专题),相信他们的见解,能够对您带来一些启发与参考。,同时,我们延续去年的调查方向,进一步就媒体对企业内容的偏好进行了深度调查,对于信息的两方来讲,记者 的工作是新闻报道,而不是为某一家公司做推广,企业的内容拿什么来打动媒体和读者,一定是

4、可被挖掘的价值, 借用李国威先生的一句话,企业的内容要更多地与读者产生兴趣、情感、利益的关联。,事实上,这是一个读者注意力稀缺,但是内容严重过剩的时代,媒体接受内容的标准越来越高,即使是算法推荐, 也一定是推送能够真正引起读者兴趣的头部内容,企业这部分内容才会真正产生实际传播价值。,希望今年的调研能够对您有所帮助。,美通社中国区受众拓展部负责人,刘晓林,Copyright 2017 PR Newswire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丨 3,前言,很高兴能和美通社共同发起这个针对专业媒体内容生产者的调查,作为“最懂你的信息平台”,我们特别关注优 质内容的生产与丰

5、富内容生态的形成,这是我们推荐算法的源头。所以我们一面将智能分发技术沉淀下来的数据 通过媒体实验室即时提供给媒体人,一面密切关注着数据、技术对于媒体人带来的影响,希望更好地连接人与信息, 促进创作与交流。,我们用媒体实验室的数据服务创作者,是为了解放出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更充分地发挥媒体人的创造力。很欣喜 看到在调查结果中,媒体人在这个剧变的移动互联网时代中还是有许多共识,比如对于人工智能技术持乐观支持 态度,将其当作有益的助手,比如对于稀缺的深度调查类报道的价值的认可。这些都是未来媒体业的发展与价值 之所在,新技术将助推一个更好的时代到来。,今年是蓝媒汇第二次联合美通社,发布国内媒体内容生产者

6、职业发展状态与工作习惯调查报告。与一年前相比, 内容生产者的从业大环境及职业发展状态,并没有什么明显变化。但是,内容的获取、制作和传播,因为大数据 和人工智能技术的迭代发展,变得越来越了解用户、熟悉用户。从而通过计算和分析,将用户最喜欢的内容更高 效地传播出去。与此同时,技术在提升内容传播效率的同时,也对内容生产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那 些真正专业的内容生产者,生产出优质的内容,才能链接住有价值的用户,最终实现内容的商业价值和变现。,移动网络、社交媒体和 VR 技术等,对新闻生产的效率提升、融合传播的叙事形态、智能分发的推送机制等都产 生了重要而深刻的影响。新闻从业者,如何既有效利用技

7、术来实现信息传播的赋权,又积极规避技术可能给职业 带来的消极影响,由此面临着双重挑战。从调查结果看,媒体人的身份和角色正在逐渐泛化,既是内容采集者、 也是产品创意者,既是专业媒体的从业者、也是自媒体的实践者。如何在重构专业范式和边界的过程中,探索专 业实践的创新、坚持专业精神的内核,值得学界和业界共同深思。,今日头条媒体实验室负责人,刘志毅,蓝媒汇创始人,韩辉,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院长、教授,张志安,、薪资收入 、职业满意度 、技能发展需求 、自媒体专项调查,09 / 10 / 11 / 13 /,25 / 第三部分:技术与媒体内容生产分发的未来融合,、新技术影响 、内容产生影响 、内容分布

8、影响,25 / 27 / 28 /,19 / 第二部分:影响媒体信息获取与内容生产的因素,19 / 21 / 22 /,、场景与设备 、内外部因素 、企业内容偏好,目录 02 / 前言 05 / 重要发现 06 / 受访者基本信息 08 / 问卷说明 09 / 第一部分:2017 媒体人职业生存状态与自媒体专项,30 / 媒体人访谈 33 / 关于我们 4 丨 2017 技术对媒体内容生产分发和企业新闻偏好的影响,Copyright 2017 PR Newswire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丨 5, 记者薪酬和工作满意度相比 2016 年并没有明显提升,2

9、万元依然是月 收入天花板,但却有近八成(79.2%)的受访者表示未来五年仍将继续 从事媒体职业,比去年提高十个百分点。, 平均每三个媒体人中就有一个在做自媒体,半数人(52.1%)至少每周 更新一次,绝大多数(85.5%)为个人模式运作,内容形式基本为图文 (90.2%),其余是以短视频、音频、直播等为主的多媒体内容帐号, 占据近一成。, 对于大多数媒体人来讲,自媒体并不是一个可以挣大钱的事业,近半数 媒体人(48.3%)只是为了兴趣爱好,两成(18.7%)作为内容创业, 仅有不到一成(8%)记者做自媒体的目的是为了增加收入。, 七成以上媒体人(74%)除供职媒体外的内容撰稿或自媒体收入,占据

10、每月总收入比例在 5% 以下。平均每,37 个人中才有 1 人外部撰稿或自媒体的收入能够超过所供职媒体的月薪资收入。, 记者对使用移动化设备获取信息重度依赖,近半数(49.5%)的记者每天使用移动设备获取信息的时长在 3,小时以上,但内容创作依旧是在传统的 PC 电脑端(90.9%)与固定办公场景中完成。, 缺少高质量的信息源依旧是媒体在内容生产中最经常遇到的困扰,如,获取不到想要的信息(49.6%)、缺 少选题线索(40.1%)和采访资源(38.8%)。分别有接近 2 成的记者表示内容被报道对象干预或撤改稿, 是其最经常遇到的困扰。, 行业观点、新产品新服务、人物访谈、创新故事是受媒体普遍关

11、注的企业新闻类型,而促销 / 营销活动、获奖 新闻等内容,媒体的关注意愿最低。近三分之二(62.8%)的媒体希望企业的新闻内容中带有更多行业观点 性信息。, 新闻稿(56.2%)、产品资料(45.7%)、企业介绍信息(36.5%)是媒体访问企业官网时最常查询的内容, 其次是高管信息(30.7%)、案例研究(29.1%)、与联络信息(28.1%)等。大多数媒体(67.6%)希望 能够查询到企业至少 3 年以上的新闻稿件内容。, 绝大多数媒体人认为人工智能技术持乐观支持态度,对媒体内容生产和分发是有益互补与促进。从自己的作 品被分发的情况来看,近半数(49%)的记者表示人工为主、机器算法为辅的推荐

12、方式,带来的阅读效果最好。,重要发现, 2017 年大数据(42%)与视频直播(41.8%)等技术将会对 媒体人工作带来最多影响,多数媒体人认为未来的人工采编生 产深度调查类报道(77.4%)和观点型新闻(56.7%)内容会 更有优势,而新闻消息、数据类新闻和趋势类新闻,机器算法 会比人更具优势。, 数字可视化新闻(45.1%)、深度故事报道(42.4%)、视频 拍摄剪辑(29%)、摄影技巧(25.4%)、VR 场景新闻制作 (24.9%)等,是内容生产者最希望未来获取的专业技能培训, 渠道的内容生产也正在朝着数字可视化、深度化、多媒体化、 场景化等方向发展。,受访者基本信息,31.8% 报纸

13、,30.7% 新闻网站,您的职务或 身份是?,68.4%,1.3% 编导 / 主持人 2.4% 其他,3.8% 自媒体 / 专栏作者 15.3% 主编 / 总编辑,8.7% 栏目 / 频道编辑,49.1% 男性 6 丨 2017 技术对媒体内容生产分发和企业新闻偏好的影响,女性,新闻记者 / 编辑 基于1,167名有效受访样本 16.1% 杂志,9.2% 广播 / 电视,5.5% 自媒体 / 博客,其他 您的性别是? 50.9%,3.6% 新闻客户端 APP 0.3% 视频 / 直播网站 2.8%,您所在的媒体 类型为?,/金,科,Copyright 2017 PR Newswire Limi

14、ted. All Rights Reserved. 丨 7,51 岁以上 41-50 岁 31-40 岁 21-30 岁 20 岁以下,20.0%,0.0%,10.0%,30.0%,40.0%,50.0%,60.0%,11.1%,34.7%,52.0%,2.0% 0.1%,截至目前,您的媒体从业年限为?,29.2% 3-5 年,23.6% 6-10 年,22.4% 11-20 年,20.3% 2 年及以下,4.5% 21 年以上,您目前工作所负责报道的领域是? 35.00% 30.00%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0.00%,财,经,融 技,/互,联,

15、网 社,会,/综,合 旅,游,/生,活 教,育,/人,力 商,业,/零,售 健,康,/医,疗 能,源,/环,保,制,造,业 广,告,/传,媒 时,尚,/娱,乐 汽,/交,车,通 地,产,/家,居,其,他,受访者基本信息 您的年龄段是?,问卷说明 本次调查问卷主要基于在线调查方式(腾讯问卷),所有受访者通过电子邮件、微信定向邀请在线作答,部 分受访者通过电话、当面的形式进行一对一文字与视频访谈。 本次调查为给定身份人员调查,仅针对职业记者、编辑、以及自媒体、专栏作家等内容生产者等特定身份受 访者数据展开分析,所得结论无法覆盖媒体其它从业人员情况,有效调研样本总量 1,167 名。 本次调查分为三

16、大部分共 6 项基础身份信息问题,22 项调查问题,1 项开放式问题,受访者根据自身情况作答, 报告针对专业内容生产者职业生存状态、信息获取与内容生产影响因素、技术与媒体内容生产分发未来融合 等三方面问题进行展开调查,根据不同受访者的媒体类型、性别、职务身份、行业条线、地域、年龄、专业出身、 从业时间等进行数据交叉分析,所得结论仅提供相近性参考。 本次调查数据仅覆盖中国大陆地区受访者,不包含港澳台或其它地区情况。 本白皮书所有受访者引言均为美通社针对本次记者调查一对一访谈所得,均已取得受访者授权用于白皮书公 开发布,受访者本人与美通社拥有对引言内容的使用版权。 本报告为免费发布,任何机构与个人不得以商业性目的进行牟利,美通社(PR Newswire)对本报告拥有内 容版权与最终解释权。 过往完整报告下载,2010 中 国 记 者 社 交 媒 体 工作 使 用 习,2012中国企业内容传播与新媒体应 用,2011中国企业新媒体应用调查报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