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下学案:1.4 马说 2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2604518 上传时间:2019-02-2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下学案:1.4 马说 2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下学案:1.4 马说 2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下学案:1.4 马说 2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下学案:1.4 马说 2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下学案:1.4 马说 2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下学案:1.4 马说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下学案:1.4 马说 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盐阜中学初二年级语文学科导学案执笔人 审核人 2011年2月 日课题马说课型新授课课时2学习目标1理解短文所阐明的深刻道理,了解托物寓意的写法。2认识封建社会不识人才、埋没人才的昏庸愚妄,引导学生珍爱现今社会、努力学习、争取成才,讨论对人才的看法,树立价值观观念,争做“千里马” 。 3懂得在现实社会中不坐等伯乐发现自己,而主动积极推销自己,使才能得到发挥的道理。 课前预习学法指导利用合作、讨论、探究的方法,走进韩愈的生活经历,理解有才之人怀才不遇的痛苦,从而更深刻的感受到文中洋溢的强烈不平与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心情。相关链接“说” 是一种说明议论的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看法。“马说

2、”即谈马、论马。特点:“说”的语言通常简洁明了,寓意深刻;写法灵活,讲究文采,言辞华丽,巧而言辨,跟杂文相近。通常以小见大的办法,借讲寓言故事、状写事物等来说明事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托物寓意”。知识预习1本文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 “千里马”指 人才; “伯乐”指 善于识别人才的统治者 ; “食马者” 愚妄无知,平庸浅薄封建的统治者 。2第段文字说明了什么? 伯乐对千里马的决定作用。 3是不是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呢? 是,强调伯乐能识马,如果不被伯乐识别,千里马就会被埋没。4第二段说明了什么? 分析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进一步说明,千里马没有遇到伯乐,无法施展才华。 5文中哪些句子可

3、以体现千里马不能日行千里的原因?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6第三段主要内容是什么? 不是天下无千里马,而是不识马。 7第三段中通过哪些语言来体现食马者的浅薄愚妄?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8第三段中哪句话点明了全文的中心? “其真不知马也”这个结句,点明了中心。 课堂探究一把握结构,疏通文意1本文作者要借马来表明自己的观点,请同学们在结尾处找找,哪句话最等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明确: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那么作者何以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呢?我们一起回过头来看看前面的课文。2文章一开头,作者是如何阐述“伯乐和

4、千里马的关系的”,它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作者以开篇就亮出了一个观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这就说明了千里马对伯乐的依赖关系,即伯乐对千里马有决定的作用,因为除伯乐以外没有人能识别千里马,既然如此,千里马的命运就决定于是否有伯乐来发现它了,而实际的情形是“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所以千里马的悲惨命运简直就具有必然性了,不少的千里马不仅找不到一个一般水平的牧马人,而且“祗辱于奴隶人之手”,受尽无知小人的气,更令人悲愤的是,这些宝马竟然成双成对地死于槽枥之间,其遭遇之不幸,结局之惨痛,真非笔墨所能形容,从字里行间可见作者的痛惜之情。3真的是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吗? 那么没有伯乐,千里马就

5、怎么样了呢? “故虽有名马,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文章一开篇就提出了“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见解,4第一段作者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无伯乐则名马不名。为什么说没有伯乐,千里马就不能千里了呢?看看韩愈是如何进一步阐述他的观点的。思考:第二段文字中运用的修辞手法有哪些?起什么作用?找出体现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的句子: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堂堂千里马,怎么会“食不饱,力不足”啊?因为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的结果就是: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反问,把责任归结到食马者不知马。读的时候要读出愤

6、慨的感情。这段写无伯乐,千里马被埋没找出全文的主旨句,说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其真不知马也 这句话表现了作者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摧残人才的不满和愤慨之情。最后一段是对上文的总结,第一句的句式很有特点,是什么句式?(三个“不”连用构成排比句)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还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把不识马者的虚妄无知的嘴脸刻画的入木三分。最后发出感慨。最后写 并非没有千里马,而是“不知马”二内容探究1根据文意,你觉得韩愈是在什么背景下写这篇文章的?明确: 韩愈当时初登仕途,恨不得志,写下此文。2作者认为“伯乐”决定了千里马的命运,你同意他的观点吗?说说理由。同意。因为

7、如果没有伯乐的慧眼,不能把千里马从普通的马群中识别出来,一般对待千里马,千里马就发挥不出它的特长来,那就等于它不是千里马。不同意。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即使没有伯乐,只要你有真才实学,一定会有施展抱负的机会。3本文通篇不离千里马,难道只是说“马”吗? 明确:借千里马难遇伯乐,最终被埋没,对埋没人才的现状作了揭露。 4本文通过描写千里马的遭遇,表达韩愈怎样的思想? 明确:表达作者怀才不遇,有志难酬的愤懑心情。本文围绕着有千里马还是没有千里马的问题反复论述,慨叹世无伯乐致使千里马陷于不幸遭遇,有力地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昏庸愚昧、埋没人才,并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心情。 5阅读本文的现实教育意义:读了本文能

8、认识到旧社会封建统治者埋没、扼杀人才的可恶,深感生在新社会的幸福。我们应当珍惜今天的幸福,要努力磨炼自己,使自己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有用之才。6作者以千里马喻人才,从文中千里马的遭遇来看,人才展现才华最需要的是什么?明确:在讲究“素质”的今天,,一匹真正的千里马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中,适应环境,发挥潜能是最重要的。没有遇到伯乐,怎样才能避免“骈死于槽枥之间”,最终能以”千里称也”?首先,马必须调节自身的尽是与跑步情况的比例,尽可能在吃不饱的情况下,跑出与常马等的水平,自己呢利用食马者偶然的“加餐”,跑出更胜一筹的速度。千里马最终成功了,显然,策不以道,食不尽材,鸣不通意的境况,才是真正考验千里马

9、的素质。7作者认为,自己是个人才,只是缺少伯乐的发现。其实封建社会不知道埋没了多少人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同情百姓,写出民苦“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的(柳宗元);与民同乐的太守(欧阳修);还有李白、苏轼、王维这些都已成为了历史。那么,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你是怎么看待伯乐的作用呢?(1)伯乐的作用很重要,但并不起决定作用。(2)如果是伯乐,就要发挥自己的作用,多发现人才,像刘翔的教练孙海平,就对刘翔的成功起到了极大的作用。(3)不是说能日行千里的马才是好马,能拉车耕地的马只要不偷懒也应该算是好马。(4)在21世纪,并不是缺少伯乐,而是千里马太多.在今天,竞争是残酷的

10、,你若一直在等待伯乐,你将永远在原地踏步,你将永远不能起跑。那么又何来的冠亚军呢?我们绝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我们能做的是发奋图强,埋头苦干,我们要做的是让完美的自己鹤立鸡群,让优秀的自己锋芒毕露,让全面的自己出类拔萃,这样才能吸引伯乐的目光。(5)要发现人才,爱护人才;否则,人才就会被埋没,有人才也等于没有人才。8有人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观念是片面的,不能把发现千里马的希望寄托在伯乐身上。伯乐难道就一定是公正、无私的吗?如果你是千里马,你会怎么做?(“千里马的命运”在现实社会中是否存在呢?如果自认为是千里马,又没有伯乐,自己该怎么办? 请结合实际谈一谈。)(1)努力做好本职工作,是金子

11、总会发光,埋没只会在一时,而不是一世,关键在于你是不是真金。(2)如果觉得自己是个人才,也不能在家坐等伯乐上门,而要毛遂自荐,别人没有发现我,自己要善于推销自己,寻找伯乐,大胆展示自己的才华,让自己这块金子不被埋没,早日发光。(3)如果想成为真正的人才,从现在开始,就要努力学习,培养坚强的意志,同时,注意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使自己成为像刘翔那样的千里马。(4)“千里马”之所以称为“千里马”,就是异于常人,所以有才能的你,不论是否有伯乐都不要放弃机会,展现自己,别让一肚子的学识烂在肚里,一身本领无处施展,最后“悲守穷庐”,“将复何及!”(5)假如我是千里马,我将不会惧怕平凡,因为我可以在平凡中“

12、头悬梁,锥刺股”,蓄势待发,我要用完美去诠释我的不凡。(6) 假如我是千里马,我会尽情地展示自己,尽情地发挥,把自己的才能毫不保留的展示出来年出来,让更多的人了解我器重我。9清代思想家龚自珍说:“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这与本文阐述的观点是否相矛盾,请谈谈你的看法。不矛盾。两者的角度不同,马说强调的是要善于发现人才,重用人才;而龚自珍强调的是要不拘一格降人才。10韩愈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你订为是先有伯乐,还是先有千里马呢?示例一:先有伯乐。物尽其用才能体现价值。如果让一个擅长细致工作的人去扛重物,他永远也不可能做好,让一个大力士去做细致的工作,他会非常郁闷。如果没有伯乐去

13、发掘,只是一味地让大力士去做细致的工作,让心灵手巧的人去扛重物,那千里马是永远也不会有的。要想成为千里马,就必须有伯乐的存在。所以先有伯乐。示例二:先有千里马。千里马就是千里马,千里马的能力是日行千里,这个能力始终存在,不因外界的改变而改变。当千里马跑起来的时候,大家都能够看见,于是对其产生敬佩,认识到了这就是千里马。金子到哪里都是发光的,千里马到哪里都是千里马。在伯乐发现千里马之前,千里马就已经存在,是千里马的出现才造就了伯乐。11作者是如何一步步地阐述自己的观点的?示例:首句“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是本文的中心论点。提出中心论点后即列举社会上“伯乐不常有”以致千里马常遭埋没的客观现实,以

14、证明伯乐对千里马命运的决定性作用。接着第二段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的无知,从反面论证了中心论点。第三段又揭示了千里马被埋没的另一原因使用不当,从另一个侧面论证了中心论点。 三教师寄语: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能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刻苦勤奋,努力学习,成为一匹千里马。策马扬鞭,马到成功!巩固训练当堂练习1对对联。 上联:无才难做千里马 下联:有志可成万里驹 2选出对文章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D )。A、“千里马”比喻人才,“伯乐”寓指能发现和赏识人才的人。B、 贯穿全文的中心句是“其真不知马也”。C、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思想感情。D

15、、作者认为世界上缺乏的是人才和发现人才的人。3本文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文中的“伯乐”比喻 ,“千里马”比喻 ,“食马者”比喻 。4伯乐和千里马在推动社会发展方面谁更重要?请畅谈你的看法?可举历史和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证明自己的观点? 示例:如:我认为千里马更重要。因为社会发展需要人才,而千里马正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试想如果没有爱迪生发明电灯,我们寻找光明的眼睛不知还要在黑暗中徘徊多久。再如:如果没有那些群策群力的科学家,我们不知能否破解DNA的奥秘。 5如果你怀才不遇你学哪位古人?A韩 愈 怀才不遇写文学B苏 秦 悬梁刺股发愤C董邵南 另寻高就发展 D.陶渊明 归隐田园乐悠悠6“伯乐学相马,顾玩所见,无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