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高中历史4.11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课件新人教版必修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82592267 上传时间:2019-02-24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3.9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2014高中历史4.11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课件新人教版必修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2013-2014高中历史4.11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课件新人教版必修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2013-2014高中历史4.11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课件新人教版必修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2013-2014高中历史4.11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课件新人教版必修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2013-2014高中历史4.11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课件新人教版必修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2014高中历史4.11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2014高中历史4.11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这是一幅关于大跃进的漫画,夸张地反映了当时浮夸风的情景。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违背了客观规律。给新中国带来了巨大灾难。,从1956年到l976年的20年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有成就,也有失误,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请思考:20年间,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哪些成就?出现了哪些失误呢?我们应如何正确看待这段历史呢?,课程标准 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 课标解读 1.“一五”计划实施的背景和意义。 2.

2、三大改造的性质和意义。 3.19561976年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与失误。,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归纳为“一、一、二、三”,探索与失误,本知识点归纳为“一、二、三”,国民经济的劫难,“国民经济的劫难”归纳为“一、二”,重难点一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实质、意义及与工业化的关系 1实质: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2意义 (1)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中国基本确立。 (2)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3)建立起社会主义经济体系,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 点 精 析,3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之间的关系 (1)社会主义工业化是保证社会主义完全胜利的经济前提,

3、也是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 (2)社会主义改造是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重大步骤,也是实行工业化的必要条件。 (3)两者是变革生产关系和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相互联系,不可分割。,史料 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工作很艰巨很繁重,也就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按照我国的实际情况,完成这个过渡时期的总任务,除了恢复时期的3年以外,大概还需要15年左右的时间,即大概需要3个五年计划。 李富春: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报告 导读:史料主要说明了我国过渡时期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很繁重,表明是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同时也体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之间的内在关系。工业化是

4、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三大改造是实现工业化的必要条件。二者是生产力发展与生产关系变革的有机统一。,重难点二 1958年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特征及其评价 1特征 (1)1958年总路线:20世纪50年代中国“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指导思想。其特征是多快好省,忽视客观经济规律,忽视基本国情。 (2)大跃进:其核心是大炼钢铁,主要特点是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 (3)人民公社化运动:主要特点是“一大二公”。所谓“大”,就是公社的规模大;所谓“公”,就是公社在所有制方面公有化程度高。,2评价:三者均为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左”倾错误的表现。虽然它体现了人民要求改变经济落后面

5、貌、早日建成社会主义的良好愿望,但违背了社会发展的客观经济规律,给社会主义建设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是造成国民经济三年严重困难的直接原因。,史料一 我国今年钢的生产量,要比去年翻一番,就是说从去年的五百三十五万吨钢跃增至一千零七十万吨。这是一个有历史意义的振奋人心的伟大号召。全力保证钢产量翻一番,是全党全民当前最重要的政治任务。 人民日报(1958年9月1日) 导读:史料表明大跃进的特点是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指标、高速度,不仅造成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而且造成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史料二 会议以后,全国农村一哄而起,大办人民公社。,人民公社的特点叫“一大二公”,实际上就是搞“一平二调”。

6、摘自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导读:史料表明人民公社化的错误主要表现为生产资料所有制和分配方式两方面,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造成生产力的极大破坏。,图1 导读:图片为我国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的首批“解放”牌汽车。,读 图 识 史,思考1:“一五”计划建设时期,新中国为何首选以东北为重工业基地? 提示:苏联援助大多在此;煤铁石油等资源丰富;历史上工业就较发达。,图2 导读:这是大跃进时期一张夸张的宣传画。,思考2:这幅图片反映了我国经济建设中出现了怎样的现象?有何启示? 提示:(1)现象:“左”倾冒进。 (2)启示: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正确分析国内的主要矛盾;经济建设必须正确处理主观

7、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的关系,必须尊重客观规律。,“一五”计划实施的背景、方针 1背景 (1)1952年底,国民经济形势基本好转,为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 (2)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需要改变工业落后面貌,工业化建设成为迫切要求。 (3)1953年,中共中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主张。 (4)从国际形势看,朝鲜战争结束,有利于“一五”计划的实施。,知 古 通 今,2方针优先发展重工业 (1)从历史原因看,我国重工业基础差,底子薄。 (2)从现实需要看,我国处于帝国主义包围之中,优先发展重工业有助于增强综合国力。 (3)从苏联影响看,学习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经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策略。 (4

8、)从行业关系看,重工业的发展有助于推动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热点材料:2013年是“一五”计划实施60周年。2011年2015年,也是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的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时期。“十二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对于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对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思考:“一五”计划有何特点? 提示:(1)“一五”计划确定工业化为经济建设的主要任务,并优先发展重工业,强调处理好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 (2)“一五”计划将工业化建设的重点放在

9、东北地区。 (3)“一五”计划以工业化为目标,包括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两大任务,体现了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 (4)“一五”计划工业化建设是立足中国国情,实事求是,具有渐进性与长期性。,简析:“中国的工业化”开始于洋务运动,而“中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开始于“一五”计划的制定和实施。,中国的工业化中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体验1】 为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的是 ( )。 A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建立 B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C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D三大改造的完成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答案

10、B,简析:“一五”计划的特点是优先发展重工业。但优先发展重工业,并不是孤立地发展重工业,因为国民经济的各部门是密切联系、相互制约的,因此,必须统筹兼顾,全面安排。,不能全面认识“一五”计划的特点,【体验2】 19531957年,中国工农业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1.1%,农业为4.5%,工业为18%(其中轻工业12.9%,重工业25.4%)。上述数据说明 ( )。 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重大成就 国民经济均衡发展 体现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 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 A B C D,解析 “一五”计划确定的目标是优先发展重工业,实现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题干

11、反映了农业发展远远落后于工业特别是重工业,错误。“一五”计划的完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奠定了初步基础,但没有实现工业化。 答案 C,简析: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都是中共“左”倾错误的重要表现,但又各有侧重。 (1)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和“大跃进”侧重于工业建设方面,主要是忽视客观经济规律,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 (2)人民公社化运动兼有政治建设和经济建设两方面的内容,其中经济建设侧重于农业方面,具体表现在忽视生产力发展水平,在分配上搞平均主义,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混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与人民 公社化运动在“左”倾错误方面的不同表现,【体验3】 1958年

12、,红旗杂志转引毛泽东的话说:“我们的方针,应该有秩序的把工、农、学、商、兵组成为一个大公社,从而构成我国社会的基本单位。”这反映出当时党和政府 ( )。 A要变革生产关系,尽快实现“一五”计划的指标 B要加强民族凝聚力,应对严峻的国际形势 C忽视客观规律,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 D忽视生产力发展水平,片面改革生产关系,解析 本题易错选C。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十年探索中,在经济建设上“左”倾错误主要有两种表现:一是忽视客观经济规律,片面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如总路线、“大跃进”;二是生产关系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如人民公社化运动追求“一大二公”。材料的中心意思就是要建立一个由工、农、学、商、兵组成为一个大公社,反映了当时党和政府忽视生产力发展水平,实行“人民公社化”运动,片面追求“一大二公”的生产关系。 答案 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