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1.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2588549 上传时间:2019-02-2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粤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1.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粤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1.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粤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1.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粤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1.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粤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1.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粤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1.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第一章 认识地球认识地球 第一节第一节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分析: “认识地球”是七年级地理的第一章,也即初中义务教育阶段地理学科的起首章,而本节 又是其中的起首节。因此本课设想通过多媒体和充分利用章首页、设计动手探究活动来激 发学生探索地球奥秘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知道地球是个不规则的球体,地球与赤道的平均半径以及赤道周长。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设计探讨地球形状的活动和相关事例,用简单的方法证明地球的形状。来源:学优高考网 gkstk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探索地球奥秘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体验到

2、科学探究的方法,严谨的科学 态度和科学精神,受到科学史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 三、三、教学重点教学重点:地球的大小 四、四、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地球形状的认识 五、教法建议五、教法建议来源来源:学优高考网学优高考网 gkstk 1地球的形状,学生已经知道,而且在卫星照片上一目了然。因而教学的着重点是让学生 通过活动模拟和体验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从中受到科学史的教育。 2如何证明地球是个球体,教师不要局限于教材中的三个例子,可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和提 出自己的看法。例如提出:“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真的能证实地球是圆形吗?” (圆柱形、 圆锥形也可以环绕而行,因而在地球上要证明地球的形状,还必须提出更

3、多的论据。 ) “你还知道或还可以用哪些方法证明地球是个球体?” 总之,采用开放式和探究式的教学 方法,可以让学生体验到科学探索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精神,并让学生受到 科学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的教育。 3在前一节课时可布置学生准备好一个球体(篮球等)和正方体(粉笔盒等) ,并每人折 叠一只桅杆高高的小纸船,以便于在课堂动手实验。介绍卫星照片除用于证明地球是一个 球体之外,还可以结合可看到的海陆轮廓、云层等,进行简单的介绍,让学生感受到现代 科技的重要作用,树立崇尚科学的观念,并进一步激发学习动机。 六、课时安排建议:六、课时安排建议:1 课时 七、教学案例:七、教学案例: 课前:欢迎

4、画面自制欢迎画面:世界地图和一个小姑娘探究头像及欢迎词:欢迎你 进入地理知识殿堂!(制造一个研究地理学科的学术氛围,利用文字和女孩头像使气氛严 肃而不失亲切,这对刚刚进入地理学习的学生来说很重要,他们有了被尊重的感觉,也激 发了他们热爱地理科学,愿意学习地理学科的愿望) 上课:欢迎大家进入我们的地理知识殿堂!作为一个地球人,你合格吗?(老师亲切 地说,配合屏幕文字动画进行) 合格地球人的考察:(根据课堂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设计 15 个有关问题,在 考察学生的同时引入教学,下划线处是连接内容) 1.你观察到的太阳、月亮、星星是什么形状的? 2.小时侯你是否想过“地球是什么形状”的问题? 3.现

5、在你认为地球是什么形状的?你能举出相关事实进行说明吗?来源:gkstk.Com 4.你怎样用数据描述篮球的大小?地球的大小呢? 这些问题可以指定学生回答,也可以大家讨论回答,回答的过程就是谈话过程,是师 生交流过程,学生讨论过程,也是从生活升华到科学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到地理知识来源 于生活,地理学科研究的是生活中的地理。 问题 1:太阳是圆的,稍加引申,可以得出太阳是球形的的结论;月亮看起来不同时 间形状不一样,实际上也是球体,至于为什么不一样,有的学生也许能够说出来,说不出 来也不要紧,告诉学生以后我们会研究;星星是点状的,其实也是球形的,只是因为离我 们太远,就缩小成点了 问题 2:实话实

6、说,鼓励学生多观察,多思考。 问题 3:球体,这点学生已经知道,为什么呢?不同学生获取这一概念的来源不同, 可以任由他们叙说,重在激发兴趣,提高学生参与意识。 追问:如果只是根据你观察的现象,你认为地球是什么样的?平的古人也和你们 有同样的想法,围绕地球的形状问题,不同地区、不同阶段的学者曾经提出过不同的主张, 下面我们了解一下人们对地球形状的探索过程。 引申总结:哪些证据可以说明地球是一个球体? 1.海上帆船大地不是平的,登高望远大地不是平的 2.月食地球也是圆的 3.麦哲伦环球航行证实地球是个球体 学生朗读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根据人们对地球形状的探索过程请同学们谈感 想:各抒己见,引导学

7、生明白下列道理 科学是经过人们的不断探索,不断积累而来的,今天认为正确的真理,明天也许就 会被*,所以我们要相信科学但不能迷信书本,要敢于质疑并勇于证实之 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进一步接近自然的工具,使我们对地球的认识更深 更正确 追求真理很多时候要以付出生命为代价,让我们向为真理献身的勇士们致敬! 4.地球卫星照片证实地球是一个球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问题 4:用手可以比画出篮球的大小,可要用数据说明,就要用到数学知识,根据学 生已有的数学知识,应该能够回答出用半径就可以求出篮球体积的方法。地球大小的计算 方法同理。 分组活动,完成书中第 11 页要求填写的内容。 教师给出

8、准确的地球周长和地球赤道的平均半径等数据,并通过以下形象的说法让学 生体会到地球的“巨大”:假如我们乘坐每小时飞行 800 千米的飞机,沿着赤道绕地球飞 行一周,得用 50 个小时。地球的表面积是 51100 万平方千米,这个面积相当于 53 个我国 领土(960 万平方千米)那么大。 记忆技巧:最大周长=赤道周长 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总结由学生来说,老师最后总结。 八、板书设计八、板书设计 (一)地球的形状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二)地球的大小 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体。 赤道周长:约 4 万千米来源:学优高考网 赤道半径:6378 千米 极 半 径:

9、6357 千米 地球的平均半径:6371 千米 九、教学反馈九、教学反馈 1、关于地球形状和大小的叙述正确的是 A、正球体 C、极半极约为 63789 千米 B、扁球体 D、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最先证明地球是球形的事件是 A哥伦布到达美洲大陆 B.麦哲伦环球航行 C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和使用 D.大地测量技术的产生与进步 3、赤道是地球上最长的圆。它的周长是 A 5.1 亿千米 B 1.5 亿千米 C 千米 D 万千米 4、一位旅行者计划沿赤道步行绕地球一周,如果每天走 40 千米,则需要 A、500 天 B、600 天 C、1000 天 D、1500 天 5、根据毛泽东的诗句“

10、坐地日行八万里” (1 千米2 里) ,算出地球赤道的长度是: A、4 万千米 B、8 万千米 C、 4 千米 D、8 千米 6、地球的平均半径是: A 、63710 千米 B、 6371 千米 C、 637 千米 D、4 万千米 答案:1、D 2、B 3、D 4、C 5、A 6、B 十、教学反思十、教学反思 从生活中的问题出发,谈话式、探究式教学,学生感到很亲切,课堂气氛一直很平和, 讨论、发言都很热烈,不知不觉中就完成了教学任务。 十一、十一、 “活动活动”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P9 活动:船头,船身;船帆,船身 P10 活动: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证实了地球 是个球体,是可以环绕的。启示:引导性

11、思路:(1)科学探索的历程是充满困难险阻, 要付出巨大的努力,乃至生命代价;(2)只要不懈地努力,目标最终会达到;(3)科学的验 证,首先要有一个科学的假设;(在哥伦布、麦哲伦环球探索之前,已有科学的理论假设地 球是球形的。)(4)科学的探索是无止境的。探索并证明地球形状是球形的方法还有月食的 过程,地表的测量(大地测量),人造卫星的拍摄与精确测量等。通过活动渗透科学史、科 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的教育。 P11 活动:4 万千米 63661977 千米(参考: 准确的地球周长是 40075 千米,地球赤道的平均半径是 6378140 千米。) 十二、参考资料十二、参考资料 盖天说 “盖天说”是我国

12、古代最早的宇宙结构学说。这一学说认为,天是圆形的,像一把张开的 大伞覆盖在地上;地是方形的,像一个棋盘,日月星辰则像爬虫一样过往天空,因此这一 学 说又被称为“天圆地方说” 。 “天圆地方说”虽然符合当时人们粗浅的观察常识,但实际上却很难自圆其说。比如方形 的地和圆形的天怎样连接起来,就是一个问题。于是,天圆地方说又修改为:天并不与地 相 接,而是像一把伞高悬在大地上空,中间有绳子缚住它的枢纽,四周还有八根柱子支撑着。 但是,这八根柱子撑在什么地方呢?天盖的伞柄插在哪里?扯着大帐篷的绳子又拴在哪里? 这些也都是天圆地方说无法回答的。 到了战国末期,新的盖天说诞生了。新盖天说认为,天像覆盖着的斗

13、笠,地像覆盖着 的 盘子,天和地并不相交,天地之间相距 8 万里。盘子的最高点便是北极。太阳围绕北极旋 转 ,太阳落下并不是落到地下面,而是到了我们看不见的地方,就像一个人举着火把跑远了, 我们就看不到了一样。新盖天说不仅在认识上比天圆地方说前进了一大步,而且对古代教 学 和天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在新盖天说中,有一套很有趣的天高地远的数字和一张说明太阳运行规律的示意图 七衡六间图。古代许多圭表都是高 8 尺,这和新盖天说中的天地相距 8 万里有直接关系。 盖天说是一种原始的宇宙认识论,它对许多宇宙现象不能作出正确的解释,同时本身 又 存在许多漏洞。到了唐代,天文学家一行等人通过精确的

14、测量,彻底否定了盖天说中“日 影 千里差一寸”的说法后,盖天说从此便破产了。 浑天说 浑天说主张大地是个球形,外裹着一个球形的天穹,地球浮于天表内的水上。汉代天文学 家来源:学优高考网 张衡在浑天仪图注中说:“浑天如鸡子,天体圆如弹丸,地如鸡子中黄,孤居于天内, 天大而地小。天表里有水,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天地各乘气而立,载水而浮 天转如车毂之运也,周旋无端。其形浑浑,故曰浑天。 ”浑天说始于战国时期,战国人 慎到、惠施都提出过关于球形大地的设想。关于球形大地如何悬在空中,最早的浑天说认 为 天球里盛满水,地球浮在水面。半边天在地上,半边天在地下。日月星辰附在天壳上,随 天 周日旋转。后来一

15、些浑天论者纷纷反对地球浮于水面的说法。明代章潢图书编天地总 论 中说:“隋书谓日入水中,妄也。水由地中行,不离乎地,地之四表皆天,安得有 水 ? 谓水浮天载地,尤妄也。 ”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公元前五六世纪,古希腊哲学家从球形最完美这一概念出发,认为地球是球形的。到 了 公元前 350 年前后,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通过观察月食,根据月球上地影是一个圆形, 第 一次科学地论证了地球是个球体。我国战国时期哲学家惠施也早已提出地球呈现球形的看 法 。1519 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 5 艘海船,用 3 年时间,完成了第一次环绕地球的航 行, 从而直接证实了地球是球形的。从此,人们便一致把我们所在的世界称为“地球” 。 最早算出地球大小的,应该说是公元前世纪的希腊地理学家埃拉托斯特尼。他成功地用 三 角测量法测量了阿斯旺和亚历山大城之间的子午线长,算出地球的周长约为 25 万希腊里 (39 600 公里) ,与实际长度只差 340 公里,这在 2000 多年前实在是了不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